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越文化—民间故事—梁祝传说双照井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63
转发:0
评论:0
越文化—民间故事—梁祝传说双照井,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同在杭城紫阳书院读书三年。山伯生来忠厚老实,虽然与英台同桌共

  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同在杭城紫阳书院读书三年。山伯生来忠厚老实,虽然与英台同桌共读、同房共眠,三年来情同手足,形影不离,但是一点没有觉察出英台是个女儿身。因此,博得英台的深情相爱,但她又不敢向山伯当面表白自己内心的情意。
  这年春三月,英台收到家书,催她回转家乡。两人离别,依依不舍。山伯送祝英台到十里长亭。告别时,英台心想:这是一个表白自己心意的好机会。于是,在十里送别路上,她看见牡丹,就把自己比作红牡丹,把山伯比作衬托牡丹的绿叶;看见鸳鸯,就把自己比作雌鸳鸯,把山伯比作雄鸳鸯;看见土地堂,就把自己比作土地婆婆,把梁山伯比作土地公公,要在土地堂上来拜堂。处处暗示山伯自己是个女儿身,表示要与山伯结成百年之好。谁知,山伯生性厚道憨直,一心读书求学,不仅不理解英台的各种暗喻,反而责怪她太女儿痴情,胡言乱语。
  山伯送英台,不觉来到草桥门外的一口古井旁。英台已走得身疲力倦,便在井旁石凳上坐下,对山伯说:“梁兄,小弟走不动了,请在此小憩片刻。”
  山伯说:“好。”也坐在一旁。
  英台望着古井,触景生情,想起三年前,两人来杭城求学时,也曾路过此地,在井旁,休息时同饮过井中清冽的泉水。这时,她感到口渴,随身取出一只碗,到井栏旁想舀水解渴。谁知到井边一看,井水已经干枯。英台感到十分惋惜,“唉”地叹了口气,右脚一蹬,说也奇怪,只听得古井内哗哗地响起了流水声,一下子清清的井水,便涨到井栏啦。英台高兴地舀了一碗清清的井水,喝了一口,觉得清冽甘甜,便请山伯喝,并说道:“有如此好水,待我在这里梳洗一番,再上路吧!”说着,脱下书生巾帽,解开发髻,披着乌油油的一头长发,便临井梳洗起来。
  当英台在清清的井水中,照见自己年轻美貌的容颜时,不禁又想起自己的心事,便回转身来,对山伯说:“梁兄,请过来,你看井中是什么?”
  山伯以为英台在井中看到什么鱼虾之类,便走了过来,站在英台身旁,探头向井中一望,看不见井中有东西,只见清清的井水,明澈如镜,照见英台披着满头乌油油的长发和一双水灵灵的明眸,含情脉脉地在向他发笑。便说道:“井中只有贤弟之影,并无他物?”
  英台又“唉”地叹了一声,说,岂止小弟身影,你且听我吟来:
  古井喜逢春, 兄弟双照影。
  一男并一女, 和合天配成。
  山伯一听英台又说出糊涂话,轻轻地责怪她道:“唉,你我兄弟都是读书明理之人,你又在胡扯些什么啊!”
  英台仍脉脉多情地说道:“梁兄有所不知,刚才井中双双照影,使小弟想起在三年前在祝家庄河边为梁兄续诗的小妹来了,她长得和小弟相貌一样,因此,触景生情,想想梁兄和我家小妹真是天生一对,地成一双哩!”
  山伯脸上露出一副憨笑,答道:“喔,原来如此,是啊,刚才我在井中一看,开始也误以为是你家那淘气的洗衣姑娘呢!你们兄妹俩真生得一模一样,年轻美貌。”
  英台忙说:“是啊!梁兄如不嫌弃,小弟愿为我家小妹作主,不知梁兄意下如何?”
  山伯回答道:“多谢贤弟大媒,这样我们就亲上加亲啦!”
  古井作证,英台把自己的终身亲自许配给山伯,这才放下了一桩心事。不过,她怕这次父母催她回家,要给她另许婚姻,最后又叹了一声气,对山伯说:“既然梁兄愿意,那就请梁兄在‘一加三、三加一、一二三五再加十一’之内,前来我家提亲吧!”山伯当时没有领会,后来误了订婚期。但古井从此留下了美好的传说。
  草桥门外的这口古井,因为山伯与英台双双在此照过身影,杭城父老就叫它为“双照井”。民间传说,那清清的井水中,常常会隐现出一对青年男女的身影,这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后来,这里建造了一座海潮寺,双照井就成为“海潮八景”之一。海潮寺也因为有了双照井,香火更旺。每年正月初三,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到海潮寺来烧香,都要到双照井来照一照。人们说,老年夫妻照一照,会越活越年轻;青年男女照一照,会夫妻和睦,白头到老。因此,杭城民间流传着一句谚语:“若要夫妻同到老,双照井中照一照。”
  现在,海潮寺遗址已建起杭州橡胶厂,据说这口双照井,却一直保留至今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越文化—民间故事—梁祝传说蝙蝠双飞梁祝魂
梁山伯与祝英台,原来一个是天上的金童,一个是天上的玉女。两人在天上的时候就非常要好,侬有难处,我帮侬;我有难处,侬帮我。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姻缘,是天上下凡到人间前就定好了的。祝英台父祝员外,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一日,祝员外说:“我有一个女儿,两个儿子,让女儿到杭城读书去吧。”大嫂为人忠厚,听了之后,没讲啥。小嫂说:“小姑杭城读书回来,必定外甥抱回来。”听小媳妇这样讲,祝员外也有些不放心。祝英台说:“爹爹,侬放心好啦。我有一对花鞋,一只交给小嫂,一只带在自己身边,如果两只花鞋变颜色,必定外甥抱回来,两只花鞋没变色,我清清白白回家来。”祝员外说:“好咯。”祝英台动身读书去后,小嫂把留下的一只花鞋丢进阴沟里,心想,就算侬正派,不抱外甥回来,花鞋的颜色也会变。梁山伯比祝英台早到杭州读书。祝英台去杭城那天,学堂正巧放假,梁山伯到外面游玩,遇到头戴书生帽、脚踏靴子、女扮男装的祝英台。,两人越讲越亲热,就...
· 越文化—民间故事—梁祝传说彩蝶双飞
古时候,有一个姑娘叫祝英台,她生得聪明又美丽,不但会绣花剪凤,还喜欢写字读书。她长到十五六岁了,就一心想到外地的学馆里去读书。可是,那时候是不让女孩子外出读书的,怎么办呢?英台和丫环商量出一个好主意:假扮成男孩子的模样去求学。于是祝英台打扮成一个公子模样,丫环打扮成书童,俩人互相看了看,还挺像的,不禁高兴地笑起来。祝英台的父亲正在厅堂里喝茶,忽然看见一个书童领着一位公子进来向他行礼,他慌忙起身答礼让坐,还请问公子尊姓大名。祝英台一看连父亲也瞒过了,别提多高兴了。她于是卸装露出真相,使父亲大为惊讶,嗔怪女儿调皮没有规矩。祝英台趁机向父亲说了要外出求学的想法。父亲说:“自古以来哪有女子外出求学的?即使是假扮成男的,在外生活也有许多不方便。”可是祝英台坚决要去,父亲拗不过她,只好同意了。祝英台假扮成男子,样子十分英俊潇洒,丫环扮作书童挑着书箱,离开家求学去了。她们走了一程,觉着热了,就来到路旁小...
· 越文化—民间故事—梁祝传说鸳鸯成双不分离
相传祝英台是一个美丽又聪明的姑娘,她不但会绣花做针线活,还会读书习字。一天,她忽然想到外面求学去,但她又觉得自家是一个女子,单身只影地到外面求学,很有些不便,不如化装一个男子的好。于是她就穿上男人的服装,离开家乡到很远的地方去了。她到了那个地方,拜过“圣人”和老先生,便和那些同学厮见了。这些同学的当中,有一个名叫梁山伯的,在祝英台的眼里看来,他是一个极其可爱的少年,因为他不但相貌清秀,性情也温和,读书尤其用功。因此她和他的感情,一天天亲密起来。两人整日共案读书,联床睡觉,她虽然热烈地爱他,但防范却非常严密,常常把她的书箱安置在两个床头的中间,书箱上面,放着一盆水,并告诉梁山伯:“你睡觉的时候,要安分一点,如果在床上乱翻乱滚,把盆里的水弄泼了,我马上报告老先生,叫他责罚你!”梁山伯听了她的话,只好规规矩矩的动也不敢动。因此祝英台在梁山伯面前始终没有露半点痕迹!梁山伯对祝英台虽那样要好,却毫不...
· 越文化—民间故事—梁祝传说夫妻恩爱白头吟
波有句老话:“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这句话源出于梁山伯祝英台情重义深,结成夫妻,白头到老的故事。话说梁山伯和祝英台在杭城读书,同窗同桌,同宿三载,形影不离,真是情同手足,两心相印。三年学业完成,两人恋恋不舍。在十八里相送中更体现出梁山伯忠厚诚实的天性。祝英台情不自禁地把自己女扮男装的真情,以种种暗喻透露出来,临别亲口把终身相托,把自己的真实身份告诉了梁山伯,叫心爱的梁哥哥快托媒人来求亲。可惜梁山伯实在厚道有余,心里满意,口里不敢直截了当应允。其实祝英台小名“九妹”,又称“九娘”(祝九娘),父亲祝员外共生有八男一女,老夫人因生男育女太多,身体更见衰弱,终于在产下小九妹后虚疾而逝,祝英台八位哥哥是:英杰、英勇、英文、英武、英耀、英辉、英富、英贵。祝英台从小由大哥英杰和嫂嫂阮氏抚育长大,由于是八位兄长一九妹,合家上下对祝英台更见疼爱异常,真是要什么有什么,要怎样就怎样,加上从小就和哥...
· 越文化—民间故事—梁祝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
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一日,会稽郡上梁村的梁光汉,中年喜得贵子,格外器重,请来识字先生给儿子取名。先生对梁光汉说:“为人处事要重仁义道德,孩子就取字‘处仁’,你身居山村,难得第一子,名叫‘山伯’吧。”梁光汉夫妇对此十分满意。山伯自小聪明超人。,到四五岁时,听大人讲故事,非但一遍能记住,而且还能原原本本传给邻里小孩听。数数、算帐一清二楚。上山砍柴,放羊喂鸡,勤快能干。长到12岁时,一天,他看到几个富家子弟提着书箱去念书,小山伯很羡慕,他好奇地跟到读书处,在窗台上张望。只见一位老先生摇头晃脑在教书,他觉得很新鲜,不知不觉地竟把先生念的和解释的东西一一记住了。当先生抽查学生背诵时,有一位学生背不下去了,在窗外的梁山伯捂嘴一笑,忍不住接着背下去了。先生一听外面有人接背课文,感到惊奇,出来一看,原来是位机灵秀气的孩子,十分讨人欢喜。先生问:“孩子,你为什么不上学?”山伯有礼貌地回答:“家里没有钱供我上学...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