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文化行旅—读静思园记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21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文化行旅—读静思园记,夜幕降临了。夜色中,园内的灯光亮了。五彩缤纷的灯光从这里那里射出来,落在满园

  夜幕降临了。夜色中,园内的灯光亮了。五彩缤纷的灯光从这里那里射出来,落在满园的灵壁石上,顿时园内充满了一股神秘的气息,仿佛顷刻间,这些不会说话的石头全都有了生命。

  园内荟萃了各种奇石。这些几亿年前因火山爆发形成的灵壁石,坚硬,铮铮作响,浑身透着一种钢铁般的光泽,有的如长啸的猛虎,有的似飞奔的小鹿,有的匍伏如千年的老龟,有的灿烂似燃烧的火焰。园内有一对栩栩如生的凤凰石,出自当地的凤凰山上,长长的尾巴低低垂下,全身浑然天成竟没有一点刀斧之功。还有一块重达130多吨的巨型灵壁石,如一片偌大的风帆高高扬起,在它的底部点燃一柱香烛,布满巨石的一千多孔,可以孔孔飘出淡蓝色的烟雾,若即若离,其美无比。据说为开采这块石头园主请人整整花费了三年时间,而为了搬运这块巨石,园主又在当地筑了五公里的路,修了两座桥,并再造了一座桥。搬运巨石的汽车是借来的当年前苏联装载导弹的大型超长平板车,一路缓缓行进,每天的路程只能走上五、六公里,整整花了一个多月,轮胎爆裂了50多个,才终于将巨石搬出大山运到江南,完成了这次搬迁的壮举。

  千姿百态的石头组成了灵石馆与悟石馆的精华,也给这座古典美丽的园林增添了无限的魅力。该园占地66亩,这在苏州的园林中不再是了。因此在园中走动,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感到心旷神怡,感到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在笼罩着你,在滋润着你,同时,也在快乐着你。

  苏州园林的美丽幽静以及它的精美细致常使观园者忘却行步,但是,这些毕竟都是我们的先祖给我们留下的一份家业,我们只是躺在前人的怀里在享受着清风明月带给我们的一份快活,苏州造园的历史已经中断一百多年了。没有人想去再造一个园;更没有人敢去再造一个园。―――但是,且慢,如今,就在吴江松陵的不远处,有一个叫“陈金根”的在贫困中长大的年轻人,却造起了一个“静思园”,园林的名字取得好,园内的一切也不俗。

  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我很有点不以为然。因为在这之前苏州也有人在“造园”。当然,这只是一种很小的园,一种只能供自家人玩玩的小园,咫尺之间,便是一古脑儿的石头池水与绿树了,占地最多不过一亩。因此,当我第一次踏进陈金根的“静思园”时,我惊呆了。这是一个怎样规模、且要动用多少心血才能完成的一部巨著呵!园内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假山耸峙绿水萦绕,更有雕花长窗飞檐画栋以及千姿百态的灵壁石,苏州园林有的它有,但它更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与创新,是一部集南方之精美与北方之豪爽的大气之作。

  后与园主聊天,才知这是一个穷苦孩子做了三十年的梦。陈金根自小家境贫困,虽然上了学,但每天上午只能上两节课,十点过后就要回家帮母亲做饭。在贫寒中长大的他,时常也会给家里带来一点小小的惊喜。比如在最困难的时候他在村外荒野的河边偷偷放养了一群鸭子,谁都不知道,而他过个两三天便能在河滩边捡得一篮子的鸭蛋背回家。但他最想的还不是这些物质的东西,他想造一个园,那是他从一篇《织锦》的课文里读到的,他被课文里描绘的这个美丽的小园深深吸引了。这个梦从此一直深藏在他的心里,无法泯灭。因而,当他刚刚有了一点积累时,他就开始为他的这个小园忙乎开了。―――他开始收集各种的灵壁石;他将城市建设中一些拆除的古宅古建筑整座整座的收购编号;他将别人不当一回事的雕花长窗楠木屋梁精心保管;他……;他当然没有想到,这个过程,整整花去了他三十年的时间,以及他所有的积蓄。

  夜更深了,但我无法从这个小园里走出来。美丽的小园让我留恋,而小园里回荡的一种东西更让我难以入眠。陈金根感谢当今的社会,他说是盛世造园、是稳定的环境才使他的梦想成真,而我们从他身上则读到了一种感人的情怀,一种对历史文化的深深敬仰,一种百折不挠的为心中的梦而献身的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文化行旅—观《苏园六记》
电视台播放《苏园六记》时,我总是早早地坐在了电视机前,以前所未有的耐心等待着,这是我看任何一个电视节目都无法做到的。《苏园六记》还没有播完,我就四处打听,这部堪称不可多得的文化艺术片的VCD影碟什么时候出版发行。我坚持认为,《苏园六记》的摄制者如果没有想到将其制成影碟出版发行,就是缺乏经营头脑,无疑也是一种“资源浪费”。作为一个生长在古典园林密布的苏州的我,有一点是十分汗颜的,那就是对吴地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苏州园林的了解,长期以来一直处在较肤浅的层面上。细细观赏了《苏园六记》之后,我觉得自己渐渐充实起来,如同一个收藏家于不经意之中突然获得了一件最有价值的宝物一样。精美的画面、精彩的解说、精致的设计、精当的剪辑,把苏州园林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和吴地传统文化的精髓,艺术地显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毫不夸张地说,《苏园六记》本身就是一部前无古人的经典之作。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所以能与“天堂”...
· 吴文化—文化行旅—读萧平的散文
我认识江苏省两个萧平先生。在南京的萧平先生,是个书画家,又是一个书画艺术鉴定专家;在无锡的萧平先生,也是一位书画家,不同的是他擅长雕刻。最近,我又读到无锡萧平先生的散文,我十分欣喜。尽管我的事务仍旧繁忙,时间有限,我还是抓紧读了他的文章10多篇,字数达数万。无锡萧平所写的散文,无一不来自鲜活的生活,真可谓是:“随手拈来,皆成文章。”他是土生土长的无锡人,而我也曾在无锡居住10多年;即使他去了外省外市参观游览过,而他去过的那些地方,我几乎也都去过,那么他熟悉的生活,当然我也算是比较熟悉的,因此读他的散文,便使我有一种亲切感,还使我对以往感受的生活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新的理解。例如《阿炳的幸运》一文,便与众不同。一般人都为阿炳的早逝而惋惜,认为这是阿炳的不幸,而萧平却别开生面,挖出了阿炳是“幸运的”这一奇想。最后文章结尾,蕴意深刻,字里行间透露出无锡其他的名人如也要“幸运”,那么就希望现今的无锡...
· 吴文化—文化行旅—立春日的寄畅园
细雨已经不下了,山道上仍残留着湿湿的水迹,没有风,树林里飘浮着淡淡的雾气,空气清新得使人忍不住时时停下来,作深呼吸,似乎不这样就会愧对如此清静又如此赏心悦目的山野。不经意间,我感到有一种隐约的暖意从大地上漫开来,向四野扩散,使这个阴冷的冬日失去了往常的冷酷。说不定那疏朗的林间此时正孕育着最初的嫩芽,或者已开始从地下向枯枝输送着春的液汁。哦,我突然想到,今天正是立春,怪不得在寒冬的领土上,远在天边的春天已悄悄迈出了试探的脚步。从山上下来,无意之中,我信步来到了寄畅园。静如止水的寄畅园,此时仍沉浸在昨夜的雨梦中。偶尔有一滴两滴积聚在树叶上的雨水往下坠落,发出细小而清脆的天籁之音,还有那晨起的鸟雀一声声婉转的鸣唱。经历了数百个春秋的这座园林,也许只有在这样的时刻,才会真正显示出它高贵、风雅的禀性,那是一种平日里被遮蔽了的最真实最内核的美质。这是一座几十年来被我踏遍无数次、物是人非的园林。经典的造...
· 吴文化—文化行旅—古诗存惠山泥人信息解读
惠山泥人堪称国宝级的文化遗产,但我们对它的认识和研究,应该说还没有到位。这不,长夏消暑,偶翻旧籍捡得的几首诗,便足以将惠山泥人之“手捏戏文”的历史,上溯至清雍正、乾隆年间,即比目前通行的说法推前百年左右。也可以明白为啥在《红楼梦》作者曹雪芹(?-1763)的笔下,宝玉的堂兄贾琏在无锡购惠泉酒,而小舅子薛王番却偏去苏州虎丘买捏塑的仿真小泥人。传统的惠山泥人,大体分耍货(粗货)和手捏戏文(细货)两类。耍货的代表作即《惠山大阿福》,有迹象表明,其起源可上溯至五代时惠山寺小型佛像的造像工艺“善业泥”。然而,即使在那时,制作小土偶、泥孩儿还是苏州跑在前头。考古发掘材料表明:早在唐代,苏州泥人的制作技艺便传到今镇江一带。耍货一般用印模压出泥胚,在艺术上偏于写意和夸张。而手捏戏文则主要靠艺人的指上功夫,造型尚写实,维妙维肖,色彩也比较文雅,上面提到的仿真泥人小薛王番应属此类。在早于曹雪芹的无锡人杜汉阶(...
· 吴文化—文化行旅—留住文明的记忆
苏州电视台拍摄的文化系列片《手艺苏州》,长达二十六集,是苏州有史以来第一次以电视文化片的形式,对各种手艺样式进行抢救、挖掘、整理、展示的行动。《手艺苏州》确是一部独特的电视文化片,这种独特不仅表现在节目样式的探索,也表现在它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上。手艺是一个城市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当地独有的手工艺,更是能够从历史的沉积中突兀而起,给城市以与众不同的鲜活风采。苏州作为传统工艺大市,本身就拥有足以自豪的多门绝妙工艺,它们的精雅、细致举世闻名,也从一个侧面促成苏州形成了以细腻雅致为主要特点的吴门文化。然而由于现代大工业文明的发展,和世界各地的情况一样,苏州的传统手工艺正渐渐走向没落,艺人流失、后继乏人的情况屡见不鲜。日本学者盐野米松为抢救日本的传统手工艺,曾呕心沥血写过一本叫《留住手艺》的书,在书中他如此评价传统手艺的价值:留住手艺,就是留住文明的记忆。苏州台的此次电视文化行动与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