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文化行旅—情寄“廉珉轩”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54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文化行旅—情寄“廉珉轩”,1988年冬,西风,黄叶,雪花。古镇长泾中桥堍,一座古朴典雅的小楼修饰得焕然

  1988年冬,西风,黄叶,雪花。古镇长泾中桥堍,一座古朴典雅的小楼修饰得焕然一新,江阴市第一家乡镇图书馆举行开馆典礼;鼓乐奏起,鞭炮欢鸣,副市 长和小楼主人——德国华侨香港联总公司总裁顾铁华先生一起揭开了红纱,六个气势不凡的鎏金大字出现在人们眼前:“廉珉轩图书馆”。顿时,楼前的场院内响起一片掌 声。院中,梅香;楼内,书香;天地间,顾先生的德馨,交织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我笑了!

   星移斗转,十五年过去了。我,作为“廉珉轩”图书馆的一名读者,把“廉珉轩”当作我人生的第二所大学;与书结缘,徜徉书林,跋涉书山,我一本本地读《二 十四史》、《徐霞客游记》、《鲁迅全集》……在“廉珉轩”的哺育中,我开始学习写作,十多年间,我的散文作品发表于全国50多家报刊,计300余万字,20多次 获全国、省、市优秀作品奖。1989年,我加入了江苏省作家协会。

   “廉珉轩”不仅出作家,在我的读者朋友中,还出了一批花卉园艺家、育菇专家、书画高手。“廉珉轩”,我的,不,是古镇的育才摇篮。

   与“廉珉轩”图书馆结缘十五载,我,作为“廉珉轩”图书馆开展群众性读好书活动的辅导老师,曾一次次向广大读者介绍、辅导馆内洋洋大观诸多藏书,曾一篇 篇阅读、修改、评审了数千篇出自读者之手的读书笔记。“廉珉轩”,作为古镇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使古镇的读书蔚然成风。十多年来,有多少古镇学子从“廉珉轩”走 出去了,有多少读者又留在古镇,他们吮吸了“廉珉轩”的乳汁,知识丰富了,成材了。离开古镇的读者,是风流人物;留在古镇建设的,是风骨栋梁;然而他们对“廉珉 轩”依然一往情深,忘不了,那读书岁月;忘不了,那切磋时光;忘不了,那小楼书香的氛围。在我的案头,放着一封封情深意切的来信,有寄自美国的、澳洲的,有寄自 港岛的,有寄自内地一所所高等学府,有寄自林林总总工作岗位的,纸短情长,诉不完的相思,倾不尽的衷肠,对“廉珉轩”图书馆之情浓缩成一个字:爱!

   与馆结缘,我十分敬佩献楼给地方政府办图书馆的顾铁华先生,这位风雅高尚的爱国华侨、爱国企业家,这位昆曲泰斗俞振飞大师的关门弟子,早在上世纪80年 代末,就目光深远地看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别有深意地把私宅居家小楼作为图书馆奉献给地方父老乡亲,并出资13万元购买图书,我赞美他的一腔赤诚之心,于 是,在《羊城晚报·港澳海外版》,在《文汇报》,在《中国文化报》,在《无锡日报》等发表了《小楼情重沐东风》、《小楼情深》等散文随笔,赞美“廉珉轩”图书馆 就是赞美人的博大情怀,赞美一种健康有益、向上进取的风尚。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小楼前的香樟越长越精神,桂花树金玉满堂,我在“廉珉轩”图书馆这所大学里,依然在孜孜不倦地苦读、耕耘,没有毕业的日子,只有一 个又一个弥足珍贵的新的起点。

   人生易老天难老,“廉珉轩”图书馆永远以它迷人的魅力和无穷的书香,吸引着我,吸引着一批批、一代代渴求知识的读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文化行旅—立春日的寄畅园
细雨已经不下了,山道上仍残留着湿湿的水迹,没有风,树林里飘浮着淡淡的雾气,空气清新得使人忍不住时时停下来,作深呼吸,似乎不这样就会愧对如此清静又如此赏心悦目的山野。不经意间,我感到有一种隐约的暖意从大地上漫开来,向四野扩散,使这个阴冷的冬日失去了往常的冷酷。说不定那疏朗的林间此时正孕育着最初的嫩芽,或者已开始从地下向枯枝输送着春的液汁。哦,我突然想到,今天正是立春,怪不得在寒冬的领土上,远在天边的春天已悄悄迈出了试探的脚步。从山上下来,无意之中,我信步来到了寄畅园。静如止水的寄畅园,此时仍沉浸在昨夜的雨梦中。偶尔有一滴两滴积聚在树叶上的雨水往下坠落,发出细小而清脆的天籁之音,还有那晨起的鸟雀一声声婉转的鸣唱。经历了数百个春秋的这座园林,也许只有在这样的时刻,才会真正显示出它高贵、风雅的禀性,那是一种平日里被遮蔽了的最真实最内核的美质。这是一座几十年来被我踏遍无数次、物是人非的园林。经典的造...
· 吴文化—文化行旅—回眸园林总关情
日前,我陆续收齐了由沙无垢先生编著或作为第一作者与他人合编的园林新作,它们是《园林走笔》、《荣氏梅园史存》、《太湖鼋头渚》、《蠡园》、《惠山园林》以及《无锡惠山泥人》。这6本图文并茂的图书,是由古吴轩出版社自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先后出版发行的。在短短一年间,沙先生能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我真为他感到高兴。我与沙无垢先生相识是在10年前,当时我们一同编入了市政协的文史资料委员会,此后就有了较多接触。去年春上,沙无垢对我说,他已在园林工作了40多年,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为园林写点东西。我知道这事他准行。他是17岁进园林工作的,从工人做起,直到后来担任市园林局副总工程师、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又被好几个单位聘为客座教授或特约研究员。作为一名阅历丰富的专家,他勤于笔耕,从踏上工作岗位至今,一直是《无锡日报》的热心读者和撰稿人,也曾当过北京专业报刊的特约记者和特邀编委。对他来讲,写园林当在情理之中。...
· 吴文化—文化行旅—纵情高唱《太湖美》
《太湖美》歌曲被确定为无锡市歌后,反响很大,已成为我们城市的一个品牌。歌曲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近些年,人们确定了校歌、厂歌、市歌等,以凝聚人心,激励斗志,树立品牌。无锡市将《太湖美》作为市歌,同其他城市确定市歌一样,是用文化滋养城市,让文化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作用的一个体现。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个文化氛围浓郁的城市,有着与其他城市不同的个性魅力。城市之间的竞争,不单单是经济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太湖美》成为无锡市歌后,不再单纯是一支美妙的歌曲,而成为象征无锡城市的一个品牌,成为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一种标志。包孕吴越的太湖,与江浙两省数个城市相连,无锡所辖水域,并不比其他城市多。但无锡所以将《太湖美》定为市歌,一是无锡是太湖明珠,已为世人所首肯;二是“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佳绝处”理所当然可以作为太湖的代表。无锡将《太湖美》定为市歌,把它作为城市品牌打出去,其不凡作用和深远意义,必将日益显...
· 吴文化—文化行旅—《蓝调江南》小镇风情
陶玉霖:金曾豪的散文集《蓝调江南》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充满生活气息的江南小镇风情画。老街、茶馆、中药店、剃头铺、电影船等等,人们可以在金曾豪的笔下,走进江南小镇的每一个实景,与小镇风物和人情百态作一番“零距离”的接触。用金曾豪自己的话说:这是一本“风情散文”集。金曾豪是全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作品以小说为最。其实他所涉及的文学题材和文学形式是多方面的,他的反映各种题材的戏剧、电影文学、散文等作品也颇具建树。在他的各类作品中,都能很亲切地感受到江南小镇的生活情韵。在《蓝调江南》中,这种感觉尤为集中和清晰。这是作家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反映生活的文学态度所致。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土壤。金曾豪从小生活在江南小镇,他以作家的热忱和细致,对生活进行观察、思考和提炼,使作品溢满了江南的生气和灵动。《蓝调江南》的蓝,是江南蓝印花布的蓝,是老木匠墨线里隐隐的蓝,是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蓝,是江南风情的主调。让我们走进《...
· 吴文化—文化行旅—吴侬软语不能忘
历时两个月的“枫桥杯”首届苏州话风情大赛活动于2003年8月底落下帷幕。此次比赛共有数千市民积极参与,选手中年龄最大的81岁,最小的仅3岁。苏大文学院首次将苏州评弹艺术鉴赏列入本学期的选修课。据苏州评弹团副团长金丽生称,进入大学系统讲授评弹艺术,这在评弹艺术史上还是第一次。江苏省第一本苏州话学习教材——《学说苏州话》日前获得版权证书。依据这套教材,经过60个课时的培训,学员可以基本听懂苏州话并进行一些简单会话。苏州评弹艺人袁小良出任VOLVO汽车形象代言人。VOLVO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他们希望通过与苏州评弹的结缘,使品牌形象充分融入当地文化。……苏州话怎么了?苏州人怎么了?透过这一系列的事件,我们可以感受到一股暗流正在涌动。这个古老的城市有着最年轻的心脏,传统和现代在此交汇,东西方文明在此融合,它的脉搏跳动的是时代的节奏。但就在眨眼之间,熟悉的面孔突然变得模糊而陌生,故园的足音渐行渐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