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学人散议—严绳孙的《秋水集》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00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学人散议—严绳孙的《秋水集》,明末清初的无锡诗人严绳孙,他与朱彝尊、姜宸英被誉为“江南三布衣”。他的诗是名

  明末清初的无锡诗人严绳孙,他与朱彝尊、姜宸英被誉为“江南三 布衣”。他的诗是名满江南的。他曾为清廷征召,应博学鸿词科考试, 考中后参加编写《明史》,任官翰林院,曾为 顺天乡试主考官。在北京 任官五年后,急流勇退,回到故乡。仍然过他优游林泉的日子。他自号 秋水,所以把自己的诗集名为《秋水集》。其中八卷为诗,二卷为词。 现存的《秋水集》有康熙 雨青草堂刻本,版心下有“佚亭”二字。严绳 孙退隐后,在无锡县西洋溪畔辟地建造了雨青草堂和佚亭二处景点,作 为园林之胜。其中山石梅竹,布置得宜。这本《秋水集》可见是严绳孙 家刻 的本子。这是目前存世的最早刻本。然而这本书在清代是一本禁书 。

  江宁布政使刻“奏缴咨禁书目”中有督部堂萨饬知无锡、金匮二县 查缴禁书三种。严绳孙这本《秋水集》在内,还有他 的《明史列传》也 在查禁之列。严绳孙是纳兰性德的好朋友,自然也和权相明珠有着密切 的关系。《秋水集》中不但收有和纳兰性德的诗,也有和张见阳、秦松 龄、姜宸英、顾贞观、徐乾学等 往还的诗篇。他们都是一个政治集团中 的人,受过康熙的恩宠。但雍正上台后,康熙时得势的人物几乎都遭到 严厉打击。严书遭禁已是雍正在位时的事了,看来与当时政治斗争有关 。从《秋水 集》所收诗作来看,严诗写得不坏,而感怀身世的作品更有 特色,但并无反对清朝之诗。如“兴亡满眼今何夕,去住无心我未僧。 ”充其量有类似遗民的情结吧。其中一部分应制颂圣之作,对 皇上极其 恭顺。然而仍没有逃脱禁网,对他本人来讲实是可笑而又可悲。不过禁 令下来时他早去世了。

  严绳孙南归后曾有广东之行,留下不少诗篇。在广东与反清人士陈 恭尹、屈大均有来 往,赠诗互答,作品也载在《秋水集》中。按照清廷 禁书条例,只要书现这些人的名字,就必须禁毁,这也许是《秋水 集》列为禁书的又一原因。民国初无锡县立图书馆所藏《秋水集》只 有 抄本和民国铅印本,可见当时禁书是确实很严厉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学人散议—吴地的墩
江阴考古新发现中有一个高城墩良渚文化遗址,由此想起历来在太湖地区发现的古文化遗址多半出自“墩”。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有锡山施墩、葛埭桥的庵基墩,吴县的窑墩和澄墩。马家浜文化遗址有常州的圩墩,张家港的老烟墩、蔡墩和韩墩。崧泽-良渚型文化遗址有梁溪北岸的仙蠡墩、苏州张陵山的东山墩和西山墩。良渚文化遗址有上海的戚家墩,武进的寺墩、金鸡墩,横林的青墩,昆山的绰墩。马桥文化遗址有江阴云亭的望海墩……这些墩与早被破坏了的或尚未发现的高台土墩,在四五千年前的高古时代像星星一样点缀在太湖平原的周围。“平地有堆曰墩”,这些在平地上用各色土壤堆筑成的墩,最早时只是陵墓和祭坛。夏商以远,我们的祖先挖地成穴埋葬死去的酋长和民族英雄,动用数以万计的劳力堆土成陵成坛。“坛,祭场也,祭神之所”,这种高台土墩考古界称之谓“土筑金字塔”。据说武进的寺墩最高,发掘时尚高20多米,经历了无数风雨的剥蚀和人为的侵削,依然巍峨挺立。...
· 吴文化—学人散议—闲话“绝对”
所谓“绝对”,是指绝妙而又唯一的对联。乾隆才子纪晓岚曾夸海口:天下无不可对之对。不料夫人将他一军,出联:“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此联不仅难倒纪大学士,也难倒此后两百多年天下文人。更有好事者前面加一“明”字:“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难度又添一层。几年前,澳门楹联学会悬赏十万重金,向海内外征集“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下联。结果是应征稿件逾万,赏金无人配领。广东某燃气灶具厂作产品广告征联,减少内容,出联为“个个孔明诸葛亮”,放宽应对要求,同音字亦可。得奖下联是:“家家居易百(白)乐添(天)”,仔细品味,不失为佳作。
· 吴文化—学人散议—“名教”深渊
宋明理学特别强调名分纲常、忠孝节义,所以才有“名教”的雅称。明末天启六年,暮春三月,高攀龙自溺于家园池塘。池塘现在江南中学园内,郭沫若“高子止水”的题词十分醒目。高攀龙死于魏党阉逆的是不争的事实,但高攀龙又是程朱理学的忠实信徒,不能轻看了纲常名教的祸毒。从这一层意义看,那小小池塘,又仿佛是个“名教”深渊。高攀龙执东林讲席近30年,名满四海;他仕途坎坷,但为官一任都以正直刚介著称,无怪后世敬仰缅怀。然而作为一介儒生,作为理学门徒,长期习染的理学教条深入骨髓,身为大儒,心为庸奴,投死效忠,终为冤鬼。有文字记载,高攀龙投水后的第二天早晨,家人找遍屋里不见人,卧房只荧荧灯火如豆。他们来到后园,只见他“站立水中,左手护心,右手傍岸,衣履整齐,污泥不染……面色如生”,从容、安详。都说是苦练静功的结果,然而,这却是始料未及的。理学家静坐旨在内省,用高攀龙的话说是“胸中理,欲交战,殊不宁贴”,至闭关入定,...
· 吴文化—学人散议—清明柳俗
柳,作为春的使者,自古至今受到人们普遍喜爱,留下了许多与柳有关的颇有趣味的民间习俗。这里说的主要是清明时节的柳俗。戴柳:戴柳是我国流行最广的习俗之一。关于戴柳的起源,据《燕京岁时记》记载:“至清明,唐玄宗赐群臣柳圈各一,谓戴之可免虿毒。”现在我国许多地方仍有清明时节戴柳的遗风。少年编成柳帽戴在头上玩,老人也戴柳踏青,以示迎接真正的春天到来。插柳:据《风土记》记载:清明节为柳节,清明插柳相传是为纪念春秋时“不言禄”的高士介子推的,因为介子推在清明节被人发现与母亲一同烧死在一棵柳树下。以后,人们为了纪念他,遂于每年清明节,把折下来的柳枝插在屋檐下或门楣上。射柳:射柳是我国清明节的一项体育活动,始于战国时代,到汉朝时已广为流传。据史书记载,汉武帝时曾下令军营内大量植柳,后来人们往往把军营称为“柳营”。到唐宋时期,射柳已成为一项正式比赛项目。这种射柳活动至今仍在一些少数民族中流行。
· 吴文化—学人散议—“胡开文”的故乡
春天来了,皖南的田野里菜花盛开,遍地金黄。特别是汽车驰进“皖南明珠”绩溪之后,几乎整个大地都被金色覆盖。远山、近山、平原、丘陵,似乎被一支神来之笔,涂沫得如此神奇如此妩媚如此动人。绩溪,金色的光辉有着名副其实的荣耀。绩溪,许多名人从这里走向中国走向世界,大学者胡适的故居如今成了人们瞻仰的纪念馆,徽墨“胡开文”老宅仍然在此飘散着浓浓的墨香……我是沿着这金色的田野来寻找“胡开文”的。从屯溪到歙县,所见的墨店之多数不胜数。而墨店的牌号似乎大多冠以“胡开摹钡难懦疲骸昂摹薄ⅰ袄虾摹薄ⅰ罢婧?”、“真正胡开文”、“新胡开文”、“古胡开文”,等等。我想,既然胡开文是那么地重要那么地有名气,我一定要去寻找这条徽墨的根脉。于是,决定去胡开文的故乡———上庄。说到徽墨,很是有些来头,据史料记载,已有了一千多年的生产历史,可谓闻名于世。早在唐代末年,著名墨工奚超制出的“丰腻肌理、光泽如漆”的好墨,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