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词条 清代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授一等侍卫衔,多随驾出巡。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纳兰性德溘然而逝,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纳兰性德简介资料
《通志堂经解》、《侧帽集》、《饮水集》、《渌水亭杂识》等
清词三大家之一
京师
1655年1月19日
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通志堂、渌水亭、珊瑚阁、鸳鸯馆、绣佛斋
满洲
1685年7月1日
官氏、卢氏
纳兰性德相关文献
纳兰性德简介:纳兰性德真的是贾宝玉的原型吗?
纳兰性德简介:纳兰性德真的是贾宝玉的原型吗?,导读:曾经有人说,纳兰性德就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纳兰性德与曹雪芹的祖
查看全文
纳兰性德与红楼梦的联系纳兰性德与沈宛的关系
纳兰性德与红楼梦的联系纳兰性德与沈宛的关系,纳兰性德生于1655,卒于1685,曹雪芹大约生于1715,卒于1763,可
查看全文
纳兰性德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纳兰性德简介,早年经历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
查看全文
纳兰性德
生平纳兰性德生于腊月,曾祖父叫金台石,是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为努尔哈赤的妃子。母爱新觉罗氏,为阿济格之女,父亲纳兰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皇太极是他叔公。纳兰性德十七岁进太学,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试,因患寒疾,没有参加殿试。二十二岁即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康熙帝爱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与皇室沾亲,与康熙长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亲戚关系,所以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并奉旨出使梭龙(其方位学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边情况。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一),死后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清史稿》有传。家庭禹之鼎作《纳兰容若像》纳兰性德20岁时(约1674年)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颜氏为妾,纳兰与卢氏十分恩爱。可惜好景不长,才过了三年...
查看全文
纳兰性德有哪些成就?纳兰性德与曹雪芹的关系
纳兰性德是满清著名词人,又叫纳兰容若,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另外纳兰性德还被后世人称为”满清第一词人“,”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就是他写的。容若出生于清朝显赫世家,纳兰氏,母亲是爱新觉罗氏族人,他的父亲纳兰明珠也是康熙朝的的大权臣,祖辈上的姑娘曾与努尔哈赤结亲,并且生下了开创了大清王朝的清太宗皇太极。出生于显赫世家,容若自己也
查看全文
纳兰性德相关标签
1685年逝世
1655年出生
康熙十一年壬子科顺天乡试举人
侍卫处一等侍卫
清朝词人
清朝经学家
叶赫那拉氏
康熙十五年丙辰科进士
满洲正黄旗人
专家学者
词人
政府人物
1 / 3
家族谱大览
鄭氏宗譜, 3, 卷3_ 世系 一世平公 元璹 菖蒲村 24世懋公 宋村嶺 42世性德公起, 1917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睦堂, 民国6[1917]年重辑. 8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受姓祖 : (周) 郑桓,名友. 宣王同母弟. 封于郑,因国为姓. 江南一世祖(1世) : (东汉) 郑平,字质,又字元先,号自强. 滑州白马人. 章武元年随父渡江而南居丹阳𥞊陵. 孤峦始祖(13世) : (唐) 郑元璹,字子瑞. 武德四年自歙县徙衢州,居常山玉山乡仙凤里孤峦山下. 元璹公生五子(14世) : 郑孝曦 ; 郑孝旰 ; 郑孝信 ; 郑孝瑳,字明心,行兴四 ; 郑孝昕,字融心,行兴五. 菖蒲村始祖(24世) : (宋) 郑懋. 文彬公长子, 孝瑳公之后. 皇祐四年由孤峦始迁菖蒲村. 诧峰始祖(38世) : (宋) 郑曾,字伯先. 彦良公之子. 于嘉定三年自菖蒲村迁诧峰. 田后派始迁祖(39世) : 郑荣. 道孙公长子. 由菖蒲村迁田后. 宋村岭始祖(42世) : 郑性德,字季彦,行万四. 于明成化二年析居宋村岭下. 常邑屋里祖(44世) : 郑文三. 世居开邑旸溪,迁常邑西源屋里. 常邑半源始祖(46世) : 郑珥,字文重,行联廿八. 于明成化时自开邑旸溪迁居常邑半源. 腰溪派祖(46世) : 郑友. 孝昕公之后. 由枫岭下迁常邑腰溪. 后社派祖(51世) : (清) 郑正隆. 文彬公之后. 于康熙年间自竹家源迁居后社. 百亩派祖(52世) : (清) 郑元照,字文星. 文彬公之后. 排行 : 文国士崇光 发祥起英良 贤能家兴振 广裕永传芳. 散居地 : 浙江省开化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谱序题 : 续修郑氏族谱
浏览:100
南阳叶氏宗谱 [39卷,首末各1卷]
原书 : [出版地不详] : 崇本堂, 清干隆38[1773]. 存22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此谱不全. 缺卷17-18, 20-22, 27-29, 34-36. 此谱拍摄次序颠倒杂乱为 : 1-13(影像p6起), 23-25(影像p1462起), 13-16(影像p1196起), 26(影像p1997起), 19(影像p2121起), 30-33(影像p2250起), 37-39(影像p2410起). 一世远祖 : (汉) 叶尤,字善德. 始祖(32世) : (唐) 叶林秀,字实夫,晚号慕潜斋. 由歙迁婺东之忠平. 派祖(36世) : (唐宋之际) 叶文义,字世质. 义公下有五子 : (宋) 叶正初,字有初 ; 叶正和,字有容 ; 叶正先,字有开 ; 叶正春 ; 叶正蒙. 明堂派支祖(49世) : (元明之际) 叶东远,行高五,字德征. 正初公之后. 济岭派支祖(46世) : 叶沈. 鳙源派支祖(50世) : (元明之际) 叶如雷,行礼三,字震远. 阳墩派支祖(45世) : (宋) 叶顺之,字森道,号元涧. 禄源派支祖(44世) : (宋) 叶养顺,字惟受. 开邑西源派支祖(40世) : (元) 叶仁,行四,字子居 ; 叶德,行四六,字子全 ; 叶琰,行十八,字季瑶(德公之长子). 霞城派支祖(37世) : 叶正春,行小十三,字有生. 歙西岩镇派支祖(57世) : (明) 叶世安,字云登. 武溪派支祖(51世) : 叶立存. 浮梁浇溪派支祖(41世) : 叶琦,行小五,字孟文. 德公第二子. 德兴三溪派支祖(44世) : 叶坤泰,行二十三,字元吉,又名埙儒. 注 : 婺源县曾属安徽省, 现属江西省. 散居地 : 江西省婺源县, 浮梁县, 德兴县, 及浙江省开化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 南阳叶氏正宗谱.
浏览:0
南阳叶氏宗谱 [39卷,首末各1卷]
原书 : [出版地不详] : 崇本堂, 清干隆38[1773]. 存22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此谱不全. 缺卷17-18, 20-22, 27-29, 34-36. 此谱拍摄次序颠倒杂乱为 : 1-13(影像p6起), 23-25(影像p1462起), 13-16(影像p1196起), 26(影像p1997起), 19(影像p2121起), 30-33(影像p2250起), 37-39(影像p2410起). 一世远祖 : (汉) 叶尤,字善德. 始祖(32世) : (唐) 叶林秀,字实夫,晚号慕潜斋. 由歙迁婺东之忠平. 派祖(36世) : (唐宋之际) 叶文义,字世质. 义公下有五子 : (宋) 叶正初,字有初 ; 叶正和,字有容 ; 叶正先,字有开 ; 叶正春 ; 叶正蒙. 明堂派支祖(49世) : (元明之际) 叶东远,行高五,字德征. 正初公之后. 济岭派支祖(46世) : 叶沈. 鳙源派支祖(50世) : (元明之际) 叶如雷,行礼三,字震远. 阳墩派支祖(45世) : (宋) 叶顺之,字森道,号元涧. 禄源派支祖(44世) : (宋) 叶养顺,字惟受. 开邑西源派支祖(40世) : (元) 叶仁,行四,字子居 ; 叶德,行四六,字子全 ; 叶琰,行十八,字季瑶(德公之长子). 霞城派支祖(37世) : 叶正春,行小十三,字有生. 歙西岩镇派支祖(57世) : (明) 叶世安,字云登. 武溪派支祖(51世) : 叶立存. 浮梁浇溪派支祖(41世) : 叶琦,行小五,字孟文. 德公第二子. 德兴三溪派支祖(44世) : 叶坤泰,行二十三,字元吉,又名埙儒. 注 : 婺源县曾属安徽省, 现属江西省. 散居地 : 江西省婺源县, 浮梁县, 德兴县, 及浙江省开化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 南阳叶氏正宗谱.
浏览:0
罗源陈氏分修宗谱 [5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9[1920]. 存5册:插图, 世系表. 颖川祖: 陈实,字仲弓. 为太邱长. 迁浮始祖(1世): (唐) 陈轶,又名彦文(盐仓派祖). 赠英烈侯,邑人立祠在浮城北隅,子孙因家浮梁. 浮北韩潭派下支祖(31世): (明清之际) 陈尚瞬 ; 陈尚德 ; 陈尚贤. 六都罗家山派下支祖(31世): (明清之际) 陈宗杰(梅树下双河派) ; 陈尚会(南源派) ; 陈宗嵩(庵前坞派) ; 陈宗昌(九都中坞派) ; 陈思孝(32世,纸房派)...等. 派行似为(31-37): 尚思文世光 继先. 罗家山续编派行(38-47世): 运启良芳振 时新兆际洪. 注: 罗家山派元居韩潭, 后分迁建德(亦名罗源,旧秋浦县,今安徽省至德县)罗家山. 注: 此谱缺卷1(像引, 统宗世系等). 1-30世记事资料皆无. 书名据谱序题编目. 书衣题及版心题: 陈氏宗谱. 其他谱序题: 陈氏重修宗谱. 散居地: 江西省浮梁县, 及安徽省至德县等地.
浏览:0
马源戴氏支谱 十二卷首末各一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树德堂 , 民国16[1927]重修. 23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始祖(1世) : (唐) 戴护,名仲仪,字邦卫. 始迁祖(6世) : (宋) 戴匡德,行三,名侨,字正仁. 由乐之凰柏源卜居马源. 生子六. 匡德公派下支祖(10世) : (宋) 戴广,行昌. 为匡德公第二子令陈公之后. 生子一 : 戴沂,行胪. 广公派下房祖(13世) : (宋) 戴仲周,行声 ; 戴仲晋,行声. 仲周公派下支祖(16世) : (宋) 戴敬仁,行经 ; 戴敬义,行经 ; 戴敬智,行经. 仲晋公派下支祖(16世) : (宋) 戴敬孝,行经. 行字母 : 先护绵启荫 三望肇荣昌 胪唱声名重 经传诗礼芳 英词敷藻翰 伟绩着旌常 秀毓芝兰并. 散居地 : 江西省乐平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及目录题 : 广公支谱. 卷端题 : 星江马源戴氏广公支谱.
浏览:100
马源戴氏支谱 十二卷首末各一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树德堂 , 民国16[1927]重修. 23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始祖(1世) : (唐) 戴护,名仲仪,字邦卫. 始迁祖(6世) : (宋) 戴匡德,行三,名侨,字正仁. 由乐之凰柏源卜居马源. 生子六. 匡德公派下支祖(10世) : (宋) 戴广,行昌. 为匡德公第二子令陈公之后. 生子一 : 戴沂,行胪. 广公派下房祖(13世) : (宋) 戴仲周,行声 ; 戴仲晋,行声. 仲周公派下支祖(16世) : (宋) 戴敬仁,行经 ; 戴敬义,行经 ; 戴敬智,行经. 仲晋公派下支祖(16世) : (宋) 戴敬孝,行经. 行字母 : 先护绵启荫 三望肇荣昌 胪唱声名重 经传诗礼芳 英词敷藻翰 伟绩着旌常 秀毓芝兰并. 散居地 : 江西省乐平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及目录题 : 广公支谱. 卷端题 : 星江马源戴氏广公支谱.
浏览:100
纳兰性德导读知识
纳兰性德经典诗词
纳兰性德经典诗词
纳兰性德,又名纳兰容若。是清代有名的大诗人,可惜英年早逝,只活了31岁。但他留下了很多流传很广的优秀诗词。比如:1、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纳兰性德《采桑子》"2、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纳兰性德《眼儿媚咏梅》3、 "我是人间惆怅客, 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纳兰性德《浣溪沙》"4、然诺重,君须记。——纳兰容若5、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纳兰容若《木兰辞》6、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留君不住我心苦,横门骊歌泪如雨。君行四月草萋萋,柳花桃花半委泥。江流浩淼江月堕,此时君亦应思我。我今落拓何所止,一事无成已如此。平生纵有英雄血,无由一溅荆江水。荆江日落阵云低,横戈跃马今何时。忽忆去年风月夜,与君展卷论王霸。君今偃仰九龙间,吾欲从兹事耕稼。芙蓉湖上芙蓉花,秋风未落如朝霞。君如载酒须尽醉,醉来不复思天涯。——纳兰容若《送荪友》7、西风一夜剪芭蕉。倦眼经秋耐寂寥?强把心情付浊醪。读《离骚》。愁似湘江日夜潮。——纳兰容若《忆王孙》8、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萧。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纳兰容若《采桑子》9、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纳兰性德《虞美人》10、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纳兰容若《采桑子》
浏览量:1386次
浣溪沙纳兰性德
浣溪沙纳兰性德
浣溪沙是一个词牌名,清代此人纳兰性德曾用这个词牌名创作了一首词作——《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原文如下: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清代)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这首词创作于纳兰性德的妻子逝世后,纳兰性德十分思念亡妻,深秋时一片萧瑟的景象勾起了他的回忆,于是写下了这首词。词的上阕描绘出秋天树叶飘落的景象,词人站在窗前,感受微凉的秋风,远处降落的夕阳,他想到了他的妻子,如今他只剩一个人,再也没人嘘寒问暖,替他添衣叠被了。下阕写的是词人的回忆,曾经他喝酒喝醉了,妻子轻声说话怕吵醒他,夫妻二人还曾以茶赌书,回忆是幸福的,而如今阴阳相隔,诗人触景生情,只感到内心一片酸楚。整首词生动的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哀思。
浏览量:1727次
纳兰明珠清朝个人资料简介
纳兰明珠清朝个人资料简介
纳兰明珠是叶赫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清代康熙朝重臣,词人纳兰性德父亲。纳兰明珠起家蓝翎侍卫、治仪正,后升为内务府郎中,历任内务府总管、六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在康熙帝在位期间,曾在支持康熙帝议撤三藩、统一台湾、治理黄河、平定噶尔丹、抗御外敌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纳兰明珠因朋党之罪被罢黜,恢复议政内大臣、光禄大夫,不再受到重用。纳兰明珠共有三个儿子,分别是纳兰性德、纳兰揆叙和纳兰揆方。纳兰揆方夫妻两人早亡,只留下两个儿子永寿、永福过继给纳兰揆叙。纳兰性德文武兼修,以词传世。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纳兰明珠才能非凡,作为大臣,屡建奇功,但是却是一个贪污受贿的奸臣。
浏览量:1262次
纳兰明珠和纳兰性德的关系
纳兰明珠和纳兰性德的关系
纳兰明珠和纳兰性德是父子关系,纳兰明珠是纳兰性德的父亲。纳兰明珠(1635年11月19日~1708年6月3日),叶赫那拉氏,字端范,建州叶赫(今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叶赫镇),隶属满洲正黄旗人。历任内务府总管、六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在康熙帝议撤三藩、统一台湾、治理黄河、平定噶尔丹、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积极作用。康熙二十七年因朋党之罪被罢黜,康熙四十七年病故。纳兰性德(原名纳兰成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著名词人。父亲是纳兰明珠,母亲是英亲王阿济格之女。纳兰性德曾主持编撰《通志堂经解》,得到康熙帝的赏识。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代表作品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浏览量:16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