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古迹寻踪—“南长”恋古韵
水,是江南的灵魂,江南的冬天也不例外,雨雪足得很。今年的冬天似乎更加变本加厉。从年前到年后,淅淅沥沥的雨雪就没停过,江南水乡也许就是这样的。这 让我在北方读书的好友更加想念老家,好多年没回过的无锡是否与他记忆中的一样?
高楼大厦对他已经没有什么亲切感,“小桥流水人家”才是内心渴望重温的景象。他的老家在南下塘(也就是通过清名桥和南长街连通的古运河东岸),所以在这 阴雨绵绵的日子里,我们相约在南禅寺牞一路漫步品味老家风韵。
漫步南长街
从南禅寺出发,我们边走边聊,不知不觉中,已经走到了南长街上。对于南长街,他说他总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从小就生长在这里,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了如指掌。
记忆中,儿时的他跟着大孩子在小巷玩耍,在古运河游泳,在路边看着好吃的却没钱买,回家吵着问父母要……虽然童年的时光早已逝去,但快乐的记忆却是永存的。好多 年没有回来了,现在这种感觉又涌上心头。
南长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经历了比较大的改建,可惜在我看来却并不成功,房子新了,但失去了韵味;道路宽了,但没了特色。单纯的推倒重建不是对历史的破坏 吗?
真希望城市建设者快快意识到这点,像苏州一样,尽量尽力保护好祖辈留下的点点滴滴。不过,我们的城市还是有些古迹值得留恋的,建设者们的努力还是没有白 搭。所以说,真正让我们感兴趣的是跨塘桥到清名桥这一段,仍具有当年南长街的特色。我对于南长街没有特别的感情,总觉得这里和我们的城市有点“格格不入”,恍如 隔世。
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无锡的发展变化可谓日新月异,从过去的江南小城,到现在的新兴大都市。走在中山路上,满眼是现代化的气息: 高楼林立,道路宽阔,人如潮,车如织。但在这里,时光似乎有点倒流,一切都回到了从前,就像是城市里的一片“桃花源”,在这里才能感受到昔日江南水乡的 气息。
这里,旧时的街经过几次改造依然诱人,不宽的街面刚好容纳两辆车并行通过。两边还是参差不齐的低矮民房,朴素的民风一览无余。就算偶尔有一两栋二三层的 楼房夹杂其中,也是现代元素混合的结局,毕竟,时代总在变化着。
从式样上来看,尽管它们造型简单,毫不起眼,但斑驳的墙面就是房子的年轮,城市的年轮,它们蕴涵着文化的积淀,历史的变迁。也许就是因为道路不够宽阔, 所以来往的机动车并不多,反而步行者和骑自行车的却不少。我也觉得这样比较好,太多现代的东西会破坏这里的气氛。天上下着小雨,在这样古旧的街上漫步,的确很有 意境,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油然而生。记得有一次去周庄游玩,正好也碰上下雨,四周雾气环绕,景物若隐若现,仿佛身在仙境之中,终身难忘。看来,就像我开篇讲的, 江南离不开水,水中的江南才最美。我和朋友相视而笑,这趟行程是值回票价了。
现代与过往交织
站在桥上已久,终于迈开前行的步伐。有点湿滑的桥面让我们小心翼翼,又似乎依依不舍。
走到桥的另一边,那种回到过去的感觉又强烈起来。弄堂纷纷交织在一起,每一条都又窄又长,不知到达何处。曾经我的童年时光也是在这样的里弄度过的,所以 生出一种莫名的亲切感。现在城里的弄堂早就“面目全非”,在原址上盖起了高楼大厦。也许这里道路交通不便,才成为没有被拆毁的理由吧。这里的建筑也是相当上年纪 的,有的还保留着晚清的风格。虽然下雨,但弄堂里还是很热闹,大概到了吃饭时间,很多人家都在门口生炉子准备做饭。一时间炊烟袅袅,饭香扑鼻。
我觉得生活在这里的人是幸福的,虽然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大型超市,也没有管道液化汽,但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不需要和人攀比住房,没有过多物质的。
我对朋友说了我的想法。他问我,如果现在再让你回来住在这样的地方行吗?我想了一下,摇摇头。也许这就是“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吧!
在伯渎桥堍,一间破旧老虎灶映入眼帘。朋友说,他小的时候就经常帮父母过来泡水,多少钱一瓶不记得了,印象中很便宜。冬天的时候还到这里洗澡,比在家可 暖和多了。
我们一起走进这间老虎灶,不大的店面里,一边散乱地堆放着生火用的木屑木片,完全是一种旧时的感觉(是现代那种新村里的新式老虎灶所没有的)。朋友记得 这里的老板是个外地男人,讲着一口听不太懂的话,不过现在我们却看见一个女的在烧火。上前攀谈才知道,原来的老板年事已高回盐城老家养老去了,现在是儿媳妇在料 理这家店。这家老虎灶已经开了有六七十年,虽然每天只能挣上十多块钱,但却与这里的老百姓有了感情。现在还有个内堂可供老年人冬天洗澡之用,很受欢迎。
听说这附近还有个地方有摆渡船,老早就想去看看,这次更不能放过。江南水乡痈勖懿迹氤咄矗永炊际强康陌诙伞>墒钡奈尬煽谥诙啵窆逼谖尬? 城区有渡口50多个,仅古运河城区一段就有20多个,周围农村的渡口更是不计其数,只不过随着城市的建设,这些渡口和摆渡船都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朋友说, 这个渡口叫乌龙渡。据说这个渡口是当时为了解决附近的振艺丝厂女工上下班和培南小学学生上学困难而设,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一条不大的木制摆渡船在运河里轻轻摇 晃。看到现在坐船的人不是很多,我们上前和船工交谈起来。
正在摇橹的船工叫陈巧男,他告诉我们:现在这条船有两个船工,每天轮班工作,乘客摆渡一次收取二角,一天也就二三十元,分摊下来并不多。陈巧男还说,现 在来乘这条船的,并不一定是要到对岸去上班、办事,年轻人路过,觉得好奇,也会乘个来回(我想,我就是这样的年轻人)。也有上了年纪的人,乘摆渡,为的是怀旧。
我从小就生长在城里,对摆渡只有点依稀的印象,但我觉得这才是江南的特色。这也许就是江南的精华所在,失去了,就像丢了魂儿一样,变的和别的地方千篇一律,水乡 也就索然无味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