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出自陶渊明诗《桃花源诗》。诗的序《桃花源记》记述一个世俗的渔人偶然进入与世外隔绝之地的奇遇记。

桃花源简介资料
421 年
集部
桃花源相关文献
桃花源伏羲洞
桃花源伏羲洞,伏羲洞 编辑伏羲洞为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发育的纵向洞穴系统,总体上以中低山为主,海拔
查看全文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东晋伟大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
查看全文
钟祥“桃花源”民居
钟祥“桃花源”民居,钟祥“桃花源”民居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长寿之乡--钟祥市郢中城东的横埂山
查看全文
桃花源
桃花源记写作背景明代仇英绘《玉洞仙源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广西桃花源记石刻碑本文由晋朝文人陶渊明作于永初二年(421年),文章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压迫,自给自足,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与世人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想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文章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
查看全文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陶渊明,魏晋,初中文言文,古文观止,生活,理想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查看全文
桃花源相关标签
东方古籍
桃花源导读知识
桃花源记翻译及原文
桃花源记翻译及原文
《桃花源记》是东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选自于《陶渊明集》。而这一篇文章主要是借武陵鱼人行踪这一条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于桃花源中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描绘,从而表现出老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翻译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地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浏览量:906次
陶渊明的代表作
陶渊明的代表作
陶渊明,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的代表作: 《陶渊明集》收录诗文辞赋等作品共l42篇,以诗歌为主。陶诗以五言诗为佳,可大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传统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先例的田园诗。 其咏怀诗内容丰富,有中年游宦在外的行旅诗,有晚年归田以后写的《杂诗》、《饮酒》、《咏贫士》等抒情言志之作。 其田园诗包括中年出仕时期的《怀古田舍》、《劝农》,以及晚年归田时期的《归园田居》、《桃花源诗并记》等。 陶诗艺术成就很高,继承了汉魏以来五言古诗的艺术传统,以质朴、精炼的语言和“白描”手法,形成淡远淳厚的意境,具有平淡自然、韵味隽永的独特风格。陶诗开我国田园诗的先河,对唐以后的诗歌创作影响极大。 陶渊明的散文、辞赋也很出色,其中不乏名篇佳作,如《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闲情赋》、《五柳先生传》等,文约意丰,飘逸出尘,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浏览量:852次
桃花源记原文
桃花源记原文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文中借武陵渔人的行踪将理想与现实联系起来,通过对理想世界桃花源的安宁和乐的生活的描绘,借以表达作者对美好理想生活的追求和现实的不满。《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一作:隔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浏览量:86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