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古迹寻踪—鸿山越墓又有“意外”发现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37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古迹寻踪—鸿山越墓又有“意外”发现,鸿山越墓又有“意外”发现:越墓周围沿伯渎河分布的土墩并非之前认为的50个,其数量

鸿山越墓又有“意外”发现:越墓周围沿伯渎河分布的土墩并非之前认为的50个,其数量极有可能近100个。这一结论,是我国大遗址保护权威专家陈同滨教授领衔的鸿山大遗址规划设计小组在去年年底进行实地踏勘后得出的。昨天,由中国考古界泰斗邹厚本教授率领的18人考古团队专程抵达鸿山,这些专家将对这些土墩的数量以及性质进行“会诊”,他们的研究结果将直接决定鸿山大遗址项目的最终“定夺”。这也是无锡历史上首次组织的全国性高层次考古钻探。

  被列为去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鸿山越墓自从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以来,其周围沿伯渎河分布的土墩一直被认为还有50多个。去年9月初,鸿山遗址公园项目正式“敲定”,成为我省首个“冲刺”大遗址保护的文保项目,并引发了一场有几十家海内外设计公司参与投标的“争夺大战”。去年11月底,陈同滨教授一行来到鸿山越墓实地踏勘,标志着鸿山大遗址进入了实质性的规划设计阶段。12月底,陈同滨领衔的五人工作小组在研究考古资料和运用遥感技术的基础上得出“意外”结论:鸿山越墓周围土墩数量不是50个而是将近100个,这些土墩的真实数量和规模将直接决定大遗址项目的最终“定夺”,规划进程因此“搁浅”。

  记者从新区管委会辗转了解到,由曾经参与过国务院组织的三峡工程考古会战的中国考古界泰斗邹厚本教授率领的18人踏勘工作队,已经于昨天中午时分抵达鸿山越墓,他们将对分布于越墓周围的土墩进行“会诊”,不仅要证实真实的数量,还要对这些土墩“定性”,从而为规划设计铺平道路。因为陈同滨的设计方案初稿截稿期限是今年3月底,因此这些专家也将在2月底之前结束所有踏勘工作。

  据一位陪同的鸿山镇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踏勘工作队中不仅有江苏省博物院的考古专家,还有来自湖北邯郸考古研究所的工程人员,他们都是“转战”南北的一流考古工作者。为了尽快地完成勘探任务,这些专家和人员已经分成三个小组,并且住到农户家中,深入鸿山越墓“腹地”,从今天开始正式进入艰苦而紧张的勘探工作。

  鸿山越墓能否最终“升格”为鸿山大遗址,一时牵动了所有人的视线。据了解,设想中的鸿山大遗址将与泰伯墓、泰伯庙、泰伯河等形成一个“三泰一址”的文化旅游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古迹寻踪—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
无锡东乡的鸿山镇,紧靠梅里,古代属于“梅里聚”,是开创勾吴文化的吴泰伯生活过的地方。在鸿山镇北面,有一座鸿山,又名铁山,从前这座山叫“皇山”或“古皇山”。这是因为山之南麓有泰伯墓。相传,泰伯在位49年后在此山下逝世。这些都是旧话,在这里新近发现的越国贵族墓,再次让鸿山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因为这个发现被评为200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据介绍,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和锡山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组成的联合考古队于2003年3月至2004年12月间对无锡市锡山区鸿山镇开发区范围内的土墩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15个土墩中有7个墓葬是战国早期的越国贵族墓,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墓等级别,他们以丘承墩特大型墓为核心,呈扇形分布。这是我国第一次较完整地揭示越国贵族墓葬在同一墓地中的分布规律。鸿山越墓出土的随葬器物是目前已发掘的越国墓葬中等级最高、质地最好且器类最为齐全的。7个墓...
· 吴文化—文化行旅—鸿山越国贵族墓发现的文化启示
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的发现,及其被评为200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如若“一石激起千层浪”,既震动了历史、文物考古界,又在无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这是无锡有史以来最为重大的历史发现之一,其出土的数千件文物,其墓葬的方法、结构、规制和分布形态等礼仪文化内容,犹如2400多年前封存的文化信息宝库,刹那间被点击打开,成为一个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断面。虽然没有文字出土,但其复杂的物体视像信息构成,足以撞击我们的认识,需要我们去解读。这是一场来日方长的古今对话和文化心灵的沟通。如何让逝去久远的墓主,通过时间隧道,在冥冥之中首肯我们的阐释,需要付出许多努力。据发掘简报介绍,考古队首先进行地面调查,基本掌握了从苏州真山到无锡鸿山一带的土墩墓分布规律,发现这些土墩墓大致以望虞河为界,东南一片多为春秋墓,西北一片以战国墓为主。众所周知,背山面水的堪舆特征,是传统的墓葬首选地。例如,有“九朝古都”之称的洛阳,在...
· 吴文化—古迹寻踪—碑刻馆“碑后碑”又有新发现
新开放的无锡市碑刻陈列馆现存古碑刻近百通,向世人展示了无锡的碑刻历史和碑刻艺术。碑刻馆修复期间,有关这些碑刻的研究工作也在同步进行中,日前有关两通“碑后碑”的研究有了新发现。去年5月,在翻修明伦堂时,在明碑《礼部钦依出榜晓示卧碑》的背面惊现道教元碑《无锡州洞虚宫重建三元祠山殿记》。当时本报对此进行了报道,但报道中只提到该碑由杜本书写,何源镌刻。日前,专家翻阅相关史料查证,这个杜本竟是元代的一位理学大师、文学家和医学家。杜本(1276—1350),字伯原,江西清江人,人称清碧先生。《元史》将其列入《隐逸列传》中,是一位不愿入朝为官、隐居武夷山中的大学者。据称,杜本博学多才,天文、地理、历法、数学无不通究,经史、诗文、声韵、书法莫不精工。那么杜本又是如何来到无锡写下这通碑刻呢?洞虚宫元碑立于元至正四年十月(1344年)。据史料记载,元顺帝至正三年,朝廷决定从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中各选拔一...
· 吴文化—古迹寻踪—鸿古幽深邃惠山寺
千年古寺,灵慧之地。4月26日,千年惠山寺在烟雨迷蒙中正式对外开放。“惠山寺的修复开放,对于弘扬无锡历史文化、改善旅游环境、促进大旅游格局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有关专家如是说。惠山寺历史悠远,1500多年前,无锡人湛挺将自己的别墅“历山草堂”舍宅为寺,这就是惠山寺的开始。梁大同三年(公元537年),惠山寺建大雄宝殿,规模逐步扩大,后来惠山寺香火很旺。唐宋后经过多次兴衰,惠山寺仅能以少量建筑物延续一脉香火。历史上,惠山寺与一些名人名字连在一起。唐相李绅曾经苦读惠山寺的故事广为流传。李绅家境贫寒,在寺中读经书、写文稿,曾经得到僧人的帮助,后中进士,官至相位,他的《悯农》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妇孺皆知。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寺僧普真,字性海,曾经在惠山寺种银杏18棵,至今仅存一棵。他还请当时的湖州竹工制作了一具烹泉煮茶的竹茶炉,这就是著名的“惠山竹炉煮茶”的前身。惠山寺的历史遗韵还体现在石刻、...
· 吴文化—古迹寻踪—寻访阿炳墓
江南第一山下有天下第二泉,泉之侧沿山道而行百余米有坟独处,是为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瞎子阿炳)之墓。坟极平常,一个小山坡上隆一个土堆,铺一壁水泥,碑不见巍峨,就嵌在坟堆,碑文凿得随便,字也不见铁划银钩,系阿炳知音杨荫浏先生所题,杨先生为一代国乐宗师,方外知之者不多,几次听得游人无端抱怨:“介蹩脚的字,也配给瞎子阿炳题碑?”多为上海的翩翩游客,他们心目中还有个阿炳的形象,杨荫浏何许人怕是不会知道的了,倘使阿炳泉下有知,游魂不散,当会操起他那把感天地、泣鬼神的胡琴叩击你的脑壳,正色道:“没有杨先生哪会有我瞎子阿炳?”诚哉斯言,倘没有杨荫浏的抢救,世界乐坛便没有《二泉映月》的风流,也就谈不上瞎子阿炳的地位。遥想当年阿炳贫病交迫、倚门企盼,杨荫浏心急火燎、马不停蹄,一曲《二泉映月》终于录下存世,天下如杨荫浏和阿炳之知音能有几?因此,有知音题碑,逝者幸甚。当月白风清、松暗泉明之夜,二位必定又在切磋音韵,...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