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吴地风物—无锡春节习俗撷趣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72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吴地风物—无锡春节习俗撷趣,俗话说百节年为首。在江南众多的节日中,最为隆重的莫过于春节了。每逢春节,从城

  俗话说百节年为首。在江南众多的节日中,最为隆重的莫过于春节了。每逢春节,从城市到水乡,到处充满着节日欢庆的气息。自古以来,从除夕到元旦,出现了一系列的喜庆活动,内容纷繁而讲究、传说悠久而有趣、气氛热烈而隆重,形成了美妙热闹的风俗画面,反映了人们祈求幸福、丰收的良好愿望。无锡作为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当然也有着它传统的过节习俗;这些习俗,有些已经不存在了,有些习俗仍然存在,但形式不一样。

   无锡过去家家户户有炉灶头,灶头上供有灶神,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据说灶神要上天述职,家家户户要在这一天举行祭灶的仪式,在灶神前点上香烛,供上酒菜,还要放上一些麦芽糖。现在除少数农村还有烧柴草的灶头外,城乡居民多用煤气、液化气和天然气,不供灶神,也就不再祭灶了。
除夕将到,无锡城乡居民要做团子、蒸糕;团子象征团圆,年糕象征年年高、节节高。蒸糕时不能有人窥视,否则糕粉不易发透,就要夹生--糕不熟,来年就不吉利了。当年办过丧事的人家,则不蒸糕,也不掸檐尘(无锡旧俗在十二月十七、十八要打扫卫生,叫"掸檐尘";民谚说:"十七、十八越掸越发")。除夕到来,人们在门上都贴上新春联。有的在屋檐间插上冬青、柏枝、芝麻箕等,取常青、百事如意、节节高等吉利;有的在天井庭院中堆起枯柴、麻秸、豆箕燃烧,认为越烧越发;有的用石灰在场上画米囤、弓剑、戟或元宝等,以祈求来年丰收和生活富裕。

   除夕中午或晚上要祭奠祖先,俗称"桌享";但很多的人家在大年夜前几天就举行祭祖仪式,大年夜也就直接吃年夜饭了。饭菜是非常讲究的,这一天外出的人都要赶回来,实在无法回来的,家里人要在桌上放一副碗筷。当然,现在无锡人吃年夜饭许多人家不在家中,而是去饭店;往往在春节前一两个月,饭店的酒席就被预订了。

   除夕晚上红烛高照,通宵不灭,俗称"守岁烛"。除夕临睡时,又要放二声或三声关门爆仗。无锡这一天晚上睡得都较早,如有孩童贪玩不肯睡时,父母常哄孩子说:"早些睡,今晚听老虫(老鼠)做亲。"

   大年夜再一习俗就是,午夜(0时)寺庙敲钟108响。这一习俗至今犹存,并且通过春节晚会的传播成为大众关注的一项习俗了。这一习俗的由来已久,宋代著名的书法家朱南宫写过这样一首诗:
龟山高耸接云楼,撞月钟声吼如牛;
一百八声俱听到,夜行犹自不知休。

   为什么要撞108响呢?有几种说法。一是说:农历一年有12个月,24个节气75候,加起来108。一是说,古人认为九为阳数之极,是最吉祥的数字,9*12为108,撞钟108,一年12个月都能吉祥。还有一说,佛教僧人挂的佛珠108颗,代表108位菩萨,这108位菩萨能消除人间108件烦恼事,108响是向这108位菩萨表示敬意。

   无锡旧俗年初一不能烧新饭,只能吃隔夜(除夕)剩下的饭。吃饭时也不能在饭里浇汤,也禁忌吃粥,认为年初一吃了浇汤饭和粥,一年内出远门常会遇雨。年初一这一天有不能扫地的习俗,认为要扫掉财气。年初二即便扫地,也不能把垃圾倒出门,而是堆在屋角边,直到正月半才能清除掉,称为"聚财"。无锡岁朝风俗忌向人家乞火、取水,也不动剪刀,并禁止倾倒污水、粪便。

   无锡地区在年初一早晨盛行吃糕丝、圆子,取团圆高升的意思;另外还要吃面,取长寿、长春之意。无锡风俗,新年中小孩来到,主人就得拿茶点糖果招待馈赠,亲友中有孩子前来拜年都要赏给压岁钱。新女婿到岳母家去拜年,一般都选在年初三;初三称为小年朝,也不能扫地、乞火、汲水、与初一风俗相同。

   无锡民间过去还有一种"卖痴呆"的习俗,孩子们拿着压岁钱,在外面边跑边喊:"卖痴呆,卖痴呆!"其目的是卖去痴呆,留住伶俐。这一习俗由来已久,宋代诗人范成大就有描述吴中这一习俗的《卖痴呆词》: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 钝滞迎新春;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二物于人谁独无,就中吴侬仍有余。
巷南巷北卖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

   无锡过俗中还有烧豆箕、烧松盆等。如今,这些习俗也已经不存在了。

接(请)"路头"

   无锡旧俗在春节或婚嫁喜庆时,都得接(请)"路头",春节的接(请)"路头"在正月初五。相传这一天是"路头财神"的诞辰,目的是希望受到财神爷的保佑,发财致富。

   正月初五从五更开始,人们就敲锣放爆仗接路头了,以求争先得到吉利。后来越提越早,担心迟了"路头财神"被别人接去。所以到后来竟有正月初四晚上就请供路头的。有人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来描述当时人们的这种心情:"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抢路头。"
初五的早餐一般都吃荠菜糕和面条,叫做"路头高"和"路头面"。以往商店里对正月初五办请路头就特别重视,因为商人希望发财。这一天,店主要请全体伙计吃路头酒,大家也一定都要到。在宴席上斟酒也务必要倒满,取财气满满的意思。如果店主要解雇店员,店主就在吃路头酒时做出暗示,方法就是店主向伙计夹菜时,把鸡头夹给谁,谁就心里有数这是东家要辞退自己的表示,散席后,就主动提出辞职,店主也心照不宣同意他离职。这风俗叫做"吃鸡头"。

   无锡的商店大多数要吃过了路头酒以后才开始营业,下午一般提早打烊,过了正月半开始整天营业。

   接(请)路头的习俗在无锡特别流行,固然是无锡工商业发达的缘故,但也有它特殊的来历。路头也称五路财神,其实原先五路并不是财神,而是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无锡抗倭牺牲的义士何五路。

   春节的江南传说

   关于春节的来历,在江南还流传着美妙的传说。相传远古时代,有个聪明、勤劳的青年叫万年,他靠打柴为生。由于当时节令较乱,农时不准,造成农耕失时,影响了生产。为此,万年立志把节令定准。有一次他上山打柴,坐在树下休息,从树影移动中得到启发,回家设计了测日影计天时长短的"日晷仪"。但逢到阴雨天择无日可测,于是他继续思索。后来他又看到崖上的泉水很有节奏地往下滴,便动手做了个五层漏壶,用漏水的方法来计时,慢慢地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次,最短的一天在冬至。

   万年带着自制的日晷仪和漏水器去见天子,向天子讲了自己多年测定的结果,说明了冬至点、日月运行的周期。天子听后,感到万年说的有道理,便把万年留下,并在天坛前筑起日晷台、漏水亭。

   过了一个时候,天子派节令官阿衡去了解万年的制历情况。万年拿出自己的草历说:"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荣枯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阿衡听后很嫉妒:万年把节令定准,就会得到天子的重用……于是,他收买了一个刺客去暗杀万年。

   一天中午,当万年到日晷台观日影时,刺客拉弓向万年射去。只听"啊"的一声,万年应声倒下。卫士闻讯赶来,拿住刺客,扭送去见天子。天子得知暗杀万年是阿衡策划的,便将阿衡处以死刑,并亲自去看望万年。万年指着申星说:"现在申星追上了蚕白星,星家复原,子时夜交,旧岁已完,时又逢春。希望天子定个节吧!""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天子说。从此春节的习俗流传至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吴地风物—吴地清明习俗
清明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每逢此时,我们吴地也有踏青、扫墓、插柳、拔河、放风筝、荡秋千等活动。此情此景,在文人墨客的诗中多有展现,别具情趣。踏青即郊游。《武林旧事》载:“清明前后十日,城中士女艳妆饰,金翠琛缡,翩翩游赏,画船箫鼓,终日不绝。”宋人欧阳修的“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柳柳如眉,日长蝴蝶飞”的词句,宛如一幅清新又迷人的踏青风俗画。阳春是放风筝的大好时光。放风筝,作为一种古老而有生命力的文娱形式,在古代文人笔下留下了不少诗词。《红楼梦》中的“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就很有名。清人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柳绿莺啼的阳春儿童喜放风筝的情景。读罢这首诗,使人想起丘迟《与陈伯之书》中的名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感到江南风光美不胜收。吴地古时清明节当日,许多人家的门楣上、灶头...
· 吴文化—吴地风物—无锡小笼
无锡小笼,特别是以上个世纪40年代“王兴记馄饨店”的馒头师傅所做的皮薄卤多、甜咸双味的“小笼馒头”享誉江浙沪,成为名闻遐迩的无锡传统名点。记得上个世纪70年代,第一次到达无锡时的那个夜晚,我曾去“王兴记馄饨店”吃点心,其中就有“小笼馒头”。当“小笼”上桌后,我像平常一样,举箸咬开,吮吸卤汤,只觉内中甜味甚浓,很不习惯。还有,那时的服务态度也不像现在亲切和蔼。然而,80年代,再去“王兴记”吃小笼,我试用姜丝、香醋佐之,则味亦不同。吃着吃着,我便喜欢上了无锡小笼。离店时,还买了些带回上海。当然,味道显然要比“王兴记”现做现吃差多了!此后,每当去无锡公差或旅游,都喜欢上“王兴记”吃一屉“小笼馒头”。特别今年初“美丽的滨湖”征文领奖之后,离回沪候车还有几个小时,于是顶着寒风,匆忙赶到位于中山南路的“王兴记”,吃上一份无锡小笼和馄饨。奇怪得很,几只小笼下肚之后,顿觉血脉通畅,浑身寒意全消,心里感到暖...
· 吴文化—吴地风物—捕蝉野趣
天气一天天热起来放假了的孩子们被怕热的大人都关进了空调房,“好闷啊”,孩子们一个个叫着,“好烦啊”,大人也是一脸的愁眉苦脸,保护得再好,还是阻止不了生病,夏天对现在的孩子来说难道没有一点点乐趣?回想我们儿时,管它35摄氏度还是40摄氏度,哪有什么空调,连电风扇也没有,还不照常过日子。夏天,是我们这拨穷人家孩子最快活的季节,只穿一条短裤头,趿一双木拖鞋,或干脆赤脚就出门了。或下河嬉水,或摸蚌摸蚬,或逮金龟子,玩得最有味道的是捉知了。知了是我们俗称,正规叫法乃蝉,但细分又有三大类,在我们孩子嘴里就是知了蝉、知离、药死它,最普遍的是知了,个大,声响,最精灵的药死它,身呈淡绿色,个小,呜声奇特,比之知了,少得多了,应了物以稀为贵的老话,能逮着就算大本事,知离个小,叫声弱,色泽与树皮差不离,我们不太喜欢,一般不属我们捕捉对象。捕蝉我们有多种方法,手抓是最简单原始的办法,但这要有两个条件,或者这鸣蝉栖...
· 吴文化—吴地风物—无锡茶文化
要说无锡茶区,除上面描述太湖翠竹提到的各茶场外,还有最大的宜兴茶区。茶树的生物学特性是喜酸怕碱,喜湿怕水,喜暖怕热,喜光耐荫的带作物。因此,在一般山峦起伏,翠峰重叠,林木繁茂,云雾飘渺,湖光映照的名胜古迹之处,都产名茶,所谓"名山出名茶"是也。宜兴茶区就存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地势:宜兴东南为浙江天目山支脉,西南为安徽黄山支脉,两山相接成圆屏,形成宜兴南部群山多见界,一般高度都不超过300米,形成了特殊的小区气候,特别是山界地形雨量较多。因此,鲜叶内有效成份--氨基酸含量较高,而氨基酸是形成茶叶鲜爽的主要物质,使制成绿茶的滋味特别鲜醇。古云:"崖必阳,圃必阴。"土壤:陆羽《茶经》云:"茶性恶水,宜肥土斜坡","其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这就是说茶园土壤以夹有风化碎石为最好,有利于报水净土,而黄粘土为最差。宜兴茶区的土壤多为香灰土、乌沙土、红砾土或黄泥土。这些土壤酸性度较高,肥...
· 吴文化—吴地风物—趣话“夏九九”
“九九”是我国民间长期沿用的一种节令名称,它是将冬至与夏至后的81天分为9个阶段,每个阶段为9天,从“一九”、“二九”,一直到“九九”。夏至以后称为“夏九九”。我国民间流传下来的《夏九九歌》较多,具有代表性的有两首。一首在长江以南地区普遍流行,歌谣全文是:“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夹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另一首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适用,歌曰:“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衣衫汗湿透;五九四十五,树头清风舞;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七九六十三,夜眠不盖单;八九七十二,当心受风寒;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清代“夏九九”的谚语,渐渐失传了。民间只沿袭相传“冬九九”而不传“夏九九”,以“三伏”代替...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