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吴地风物—黄公涧观水
山不在高,有水则活。惠山水脉文身,山泉、溪水、瀑布、涧流,到处灵水充盈。这灵水润泽着山色,激活着山势,使山色翠绰,山势大气。山东麓的黄公涧雨季里涧水喧闹,直飞下泻,银帘垂挂,使不高、不陡、不险的惠山陡显雄峻;平日里涧水清清,不紧不慢,款款而流,使密林、深谷、壁岩更显幽静妙趣。诚然,黄公涧的银帘飞泻无法与众多峻山雄瀑相媲美,但它的水流蜿蜒细长,穿林过石,汨汨成声,用激情动活着山景。它用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匍匐在山体上,倾吐着山峦之爱,让灵水秀山共同凸现出江南特有的纤细秀媚,这都是令我倾慕之处,引我到惠山必到黄公涧之因。
记得孩提时,每到大雨过后,便常听大人们讲:“快到黄公涧看水去!”从那时起在我脑海里就刻进了黄公涧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地方,似乎惠山有那多么的景点,都不及它富有魅力。那时尚小,自然无法慕名去目睹黄公涧的水是多么美妙。到求学时,有一次学校组织春游到惠山,我心中惦念着黄公涧,便一人离队探寻它,去观瀑赏水,了却多年的心愿。虽说还没到梅雨季节,看不到大人们所说的水急势涌,玉珠飞泻,轰鸣震耳的壮观场景,但游人不绝,一股清水从头茅峰附近顺涧缓流而下,一路潺潺有声,奏出美妙乐章,足以令我神醉。我忘情地在涧边嬉水寻乐,寻找唐代韩愈所描绘的“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的情趣,以致流连忘返。要不是小伙伴们前来寻找唤回,我真不知要到何时才会离去。
长大后,我到黄公涧观水,觉得越看越有趣意。在这四周树木参天,壁石巨立,一片静谧之中,一股清水似长长的银练,垂挂在山涧中,时隐时现在草木里,不知疲倦地舞动着生命,用亘古不变的吟唱,注释着清朝诗人姜宸英在《支泉》诗中的深远意境:“涧水石中行,水从何处生,涓涓流不尽,汨汨细成声。”
在这“石上云翻千峡雨”,“草木藏春别有天”的景象里,我仿佛在历史的通道中,被涧水带回到春秋战国时期,看见楚国令尹黄歇在涧边放马饮水。这位楚国掌握军政大权的春申君,也被这涧水所诱引,闲暇时策马前来观瀑,欣赏起从山上倾泻而下的涧水,跌落在岩石上溅出无数水珠的壮丽景象。明正德年南京礼部尚书邵宝,观瀑后余兴未尽,便在涧中流一块略显长方形的天然巨石上镌擘窠楷书“卧云”两字,隐誉这里是观水、戏水最佳位置。清代王士祯见这里涧道陡,群石多,涧水穿流而下,势涌声嚷,水声盈耳,便诗兴骤起,留下了“冰雪倒悬三峡水,风烟遥接五湖滨”的千古绝唱。历代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也都纷至沓来,观瀑、吟诗、作画,一下把黄公涧这个山中小涧筑在人文厚蕴的高处,彰显出惠山一处佳绝景观的独有风光。
“泉声到池尽,山色上楼多。”我站在石畔涧旁的三角亭里,望着矗立在山腰里的“春申涧”石坊,足边的水声如从历史深处涌来,正在用浑厚的重音,告知一群群游人,今日的涧水飞瀑更有山趣,观水更有情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