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人文历史—端午:龙舟运动溯源及其发展(三)
竞渡的起源,专家们多数认同的发源地有两处:一是屈原的家乡湖北秭归县,一是其投江之地湖南汨罗。试想:无论是什么人死亡后,最关心、最伤痛的是什么人?亲人、朋友。答案是非常明显的。
南宋时,广东已经有民间大型龙舟竞渡;唐代诗人张建封《竞渡歌》:“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描写出当时龙舟竞渡的壮观场面;明清时,广东官方和民间的端午节龙舟赛活动更加普遍。
龙舟竞渡成为端午节的主题活动,各地虽然名称不同,如端阳届节、五月节、艾节、重午、夏节、端五等,但习俗大体相同。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吃粽子,吃龙舟饭,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招魂,采青、抢红、点睛,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文化。
中国20大全民健身著名景观—三峡秭归龙舟运动基地,建立于2004年7月,举办第十二届“屈原杯”全国龙舟锦标赛时,由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张发强授牌。秭归在每年端午节动要划龙舟、祭祀屈原,把屈原当作水神来敬;屈原本为王族,生前又任过楚国左徒、三闾大夫,其身份与诸侯相等,宋元丰间又被封为“清烈公”,居五等爵位之首,故秭归父老用公侯的礼仪祭祀他。祭祀屈公,分为民祭和公(官)祭。民祭在端午节龙舟下水前、安装龙头时,要杀猪宰鸡,临水以毛血祭屈原在水之灵;开赛前要游江招魂,抛粽子于江中以慰屈公。而赛龙舟时,所有划手齐唱《招魂曲》,岸边观者齐声和之。《招魂曲.龙船调》词为:“三闾大夫听我讲,你的魂魄不可向东方,东方有魔鬼高数丈,你到那里必受伤。三闾大夫听我讲,你的魂魄不可向西方,西方有流沙千万里,流沙滚滚人遭殃。三闾大夫听我讲,你的魂魄不可向南方,南方有大蛇和大蟒,虎豹豺狼把人伤。三闾大夫听我讲,你的魂魄不可向北方,北方有有冰雪盖大地,草木不生玩物丧。三闾大夫听我讲,你要安安然然回故乡,故乡百姓敬重你,永远伴你渡时光。”公(官)祭由官方主持、百姓参与,往往气氛肃穆、祭坛神圣、程序合理、祭品丰盛、场面壮观、震撼人心,非太平盛世不能行。近年来,秭归举行过三次公祭活动。一次为2002年在归州镇屈原沱举行,另两次为2004年、2005年在新县城江边徐家冲龙舟基地举行。
二、发展
(一)龙舟的推广及拓展。龙舟运动之所以千百年不衰,最关键的因素还是最广大的人民性。按照历史进程来分类,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大过程:
1、小集会到大规模。旧时的龙舟竞渡,一般是在适合竞渡的河流、港汊、湖泊的村镇附近,以村落、街巷、码头、行帮组织的封闭性的龙舟集会。传统的单位龙舟,只代表某一氏族、部落、宗族、码头、行帮、街道或自然村寨,而到了近现代,龙舟所代表的群体,由部落、宗族转向国家社会性,往往代表的是乡镇、县市、省乃至国家。当代龙舟竞赛盛大集会,内容越来越充实、丰富: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有相关的学术研讨会,有国际国内的经贸活动。
2、从禳灾驱瘟到庆祝节日。古代民间用龙舟竞渡的方式消灾去病,无疑是源于龙图腾崇拜之根,认为能够借助龙神的力量驱逐瘟疫。随着科学的发达,人们逐渐改变了思想,在各种节日举办龙舟竞渡活动。
3、从祈求丰收到开展经贸活动。竞渡与祈求风调雨顺史料记载甚多。《农政全书》记:“端午日雨,来年大丰”;贵州清水江的苗民,每人身披蓑衣,头戴斗笠,跪拜龙舟以示求雨;台湾士林人在龙船头旗帜上写“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字样,目的是祈求五谷丰登。旧时代龙舟文化的经济因素是潜在的,是人们主观愿望的反映,而现代龙舟竞赛期间同时开展大规模的经济贸易活动效果十分显著;每逢举办大规模的龙舟赛事,数以万计、十万计的观众,给商家发布广告,推销商品,从事大规模的贸易活动带来了开拓市场的契机。以龙舟来扩大一个地方的知名度,推介旅游,发展经济的作用愈来愈明显,“龙舟搭台,经贸唱戏”为龙舟运动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4、从中国走向世界。
新中国成立后,龙舟的发展在“三年自然灾害”及文化革命期间受到了阻隔。虽然1976年起香港、澳门连续举办国际龙舟邀请赛,但关于龙舟从“牛鬼蛇神”到弘扬民族文化的转变,应当是在1979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现当代龙舟运动的大事主要有:1983年龙舟被列为我国正式开展的体育竞赛项目,开始举办“屈原杯”全国龙舟赛;1985年,中国龙舟协会成立;1991年,国际龙舟联合会在香港成立,现有会员48个;1992年亚洲龙舟联合会在北京成立,现有会员14个;1994年,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成立,全国性龙舟活动朝着规范、规模、大型化的方向发展;自2005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龙舟协会与8省市政府联合开展“全国龙舟月”活动,使现当代龙舟运动展现出无穷的魅力。从2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