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紫岩书院与湖湘文化(一)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81
转发:0
评论:0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紫岩书院与湖湘文化(一),绵竹位于川西,隶属四川德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东南临德阳,西南与什邡隔河

  绵竹位于川西,隶属四川德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东南临德阳,西南与什邡隔河相望,东北与安县接壤,西北与阿坝州相连.有关史学专家考证,九顶山乃“古蜀人的神山”,是我国羯羌文化的发祥地,同时还是我国早期道教发源地之一。该市境内的九顶山景区是进入世界级景区“九寨黄龙”最捷近黄金走廊(绵茂公路)上的又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卧龙--四姑娘山大熊猫生态走廊”的主体部分。

  这所书院的前身是南宋“中兴贤相”抗金名将张浚的读书地。其旧址最早是在绵竹城北二十里地的紫云岩,即现在九龙山悟影堂。这里黛崖翠嶂,环境幽邃,也是张浚的儿子、南宋著名理学家、南轩先生张栻的故居。张浚死后,为了追念这位勤政爱民的丞相,光禄大夫赵世延捐俸在这里修建书院,由于张浚自号紫岩先生,竣工后朝延就下诏赐名为“紫岩书院”。

  紫岩书院位于绵竹市区城东,始建于元代延祐三年(1316),其规模之宏大,为蜀川前所未有。

  绵竹人引以为骄傲的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杨锐和其兄杨陪都曾在这里读过书、执过教。杨聪于清朝道光年间在紫岩书院作山长时为勉励学子,曾撰写几副楹联刻于书院正厅大门,从这些楹联中,我们也可以窥见书院的悠久历史和沧桑变化。其中一副是:“此院经五百年,自延祐而还,弦诵由来方鹿洞;有池周六十丈,是宇文故址,津梁何必数鹅湖。”

  “蜀中理学推绵竹,天下祠堂数柏林”是今天张氏宗祠的评语,我之先提张氏,实在是想从另外一个不同的视角来看我们今天的“湖湘文化”,也想说明它是有机的一个传统学术哲学思想的体系。

  我们知道,湖湘文化最初的奠基者应追溯到北宋的周敦颐,所谓道学,也源自周敦颐是湖南道县人(即道州),他的濂学上承周易孔孟,吸收老子关于“道”的思想和韩愈的“道统”思想,部分人不承认道学中道的思想是不对的,在这里不阐述。

  而湖湘文化的发端,除了周敦颐外,最主要的是岳麓书院的创立,由于教学有方从而使书院名声远播。北宋南宋之交战争频仍,胡安国都大批学者避乱,造成中国学术中心南移,奠定了湖湘文化的基础。胡安国侄子进一步把二程理学思想消化吸收,奠定了湖湘学派的基础,而胡氏与“中兴名相”张浚在朝共事,后张浚谴其子张栻求学于胡宏,得其真传,胡宏说“圣门有人,吾道幸矣”,张南轩学成归长沙后,创建城南书院,适理学大师朱熹自福建“如长沙,访张南轩,讲学城南、岳麓”,以至“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开创了湖南讲学之盛况,并与朱熹交谊深厚,促进双方学术思想发展,与时人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这可能是最早川人与湘人学术情谊的最早交流,后世也有,就是我提到的六君子。

  六君子之首谭嗣同,也是一个对湖湘文化的继承和传播者,六君子之一杨锐今天虽然名不见经传,但同时列为“六君子”也是同谭嗣同一样直接继承和发挥了船山哲学的思想,同时也保持着前辈们的友谊,应证了宋明理学非地域性,稍晚的“保路运动”“辛亥革命”无不都烙印着这一思想的伟大印记,在这里只能简述。

  关于湖湘文化的定位及特点,前人学者都有的阐述,不外乎从内部审视,我在这里也谈谈,概括起来不外乎五个方面。

  一,哲理思维与诗人才情,这从周敦颐开始就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诗作诗篇可以得知,而究其学术思想是哲理的,大量的山水、哲理诗抄今天读来,仍能从<船山公年谱>“以文章莫妙于南华,词赋莫高于屈宋,故于庄骚,尤流连往复”似的评述中感知楚辞神韵。

  二,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和力行践履的道德修养。从胡宏、张南轩创立“湖湘”学派以来,“留心经济之学”,重实用;到船山道德为注重“践履”,后人更是继承发展这种知行观。

  三,奋斗精神。其中以“气化日新”为重点,自强不息为实质,其实就是对传统周易中的变易的深刻理解和阐述,象谭嗣同讲“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愈进愈阻,永无止息”(似乎出自《仁学》),反复阐述的就是一个新,一个变,一个不默守陈规的新人新思想,在旧的基础上予以某种程度的突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傩文化:湖湘文化源(一)
傩文化:湖湘文化之源对“傩文化”三个字,人们也许并不感到陌生。但“傩”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傩文化到底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它的发祥地在哪,它与湖湘文化的关系如何?在傩文化专家林河的书房里听这位75岁的“奇人”侃傩文化,是件十分惬意的事。书房窗子两侧是两长溜“顶天立地”的大书柜,里面密密摆满了书。进门的左侧墙上,挂着中央工艺美院院长张仃的书法。正文是:雅琴飞白雪,高论横青云。上款是:“林河先生大方家法教”,“方家”还嫌分量不够,前面还要加个“大”字,可见张仃对林河的看重。张仃是海内外知名的大画家。不光画家看重林河,音乐家谭盾也是林河的忠实读者,看了林河的书就要。林河将自己51万字的专著《中华文明基因初探———中国巫傩史》送给谭盾,谭盾高兴得不得了,特意拿着书和林河照了好几张像,还打破砂锅问到底向林河请教青铜器上的花纹在傩文化中是什么含义。林河的居室里挂满了形形色色的傩面具,颇有些神秘色彩。谈起...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湖湘文化与楚文化的入湘积淀(一)
春秋时期,以郢(今湖北江陵县西北)为国都的楚国国力迅速强盛,并开始致力于经营南方。其中一路自鄂地出发,沿洞庭湖东岸和湘江下游向南,于春秋晚期逐渐抵达今湖南地区。于是,这里原有的越文化被气魄宏大、化合北方华夏文化与南方蛮夷文化而成的楚文化所取代。长沙又成为楚文化在湖南的中心区域,呈现出繁荣的文化态势。在楚文化入湘之前,长沙地区的越族尚未掌握文字,楚文化大规模入湘后,长沙先民开始较普遍地使用楚文字。20世纪40年代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墓土了珍贵的先秦帛书,全书分甲乙两编,共写有948字,四周用朱、绛、青三色绘有神物、树木等图像和解说词,它是我国最早用毛笔与彩墨书画的珍贵图书资料,又称缯书。它的出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数十年来,《长沙战国缯书》、《论长沙出土之缯书》等有关论文与专著相继发表。可惜的是,它的原件已流落海外,收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50年代,长沙五里牌、仰天湖、杨家湾等地的楚墓...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湖湘溯源:探究“三湘”之说
古往今来,对“三湘”之称,众说纷纭,各执一见,没有一个惟一、绝对的定论。本人也曾探究考证过此称,倾向于同意其中之主流两说:一是中心地域概念说。即三湘”是指湘阴、湘潭和湘乡。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指的湘阴、湘潭和湘乡,是古代概念的湘阴、湘潭和湘乡,而决不应该是现在湖南省湘阴县、湘潭县和湘乡县行政区划的概念。古代这三个地方管辖很宽,几乎覆盖了当时整个南楚境内的“湖南”,也是当时“湖南”的政治、文化和商贸中心,因此以此概称“三湘”。湘阴古称罗子国、罗县,后因为其地处湘水(湘江)之南,水之南,阴也,亦改为湘阴,大约包括今岳阳、湘阴、平江、汨罗、益阳等县市所辖之地,称之为上湘;湘潭古辖包括今攸县、醴陵、株洲、长沙、浏阳、湘潭、韶山等县市大部所辖之地,称之为中湘;湘乡古辖包括今湘乡、衡山、双峰、娄底、涟源等县市所辖之地,称之为下湘。无论是指湘阴、湘潭、湘乡,还是指上湘、中湘、下湘,均为“三湘”也。二是主...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傩文化:湖湘文化源
湘乡历史简史湘乡的历史变迁湘乡居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支流涟水自西向东贯穿县境中部。湘乡历史悠久,早在新时器时代晚期(约四千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于这富饶的土地《书·禹贡》“荆及衡阳唯荆州”,湘乡正值衡阳之北,则湘乡在九州中属荆州。商日荆楚,周成王封熊绎于楚,湘为楚之南境,则湘乡属楚国。秦置连道县属长沙郡,即今湘乡、双峰、涟源一带。汉初连道属长沙王国,后析为二:一为连道(原湘乡西隅,现双峰、涟源的大部份),一为湖南,治所在今湘潭县西。按《元和郡县志》:湘乡本汉初湘南县地。《汉书·王子侯表》:哀帝建平四年(公元前三年)封长沙王之子刘昌为湘乡侯,湘乡之名始见于此。“湘”是指湘江沿岸而言,“乡侯”是爵位。(汉设侯爵封赏皇族子弟和有功之臣,乡侯、亭侯为其较小者。)东汉初始析湘南县置湘乡县,属零陵郡,县治即设于今日之县城。三国时,建安二年(公元215年)蜀与吴分荆州,以零陵、武陵归蜀,《蜀志》载蒋琬零陵...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傩文化:寻找湖湘文化之源
对“傩文化”三个字,人们也许并不感到陌生。但“傩”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傩文化到底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它的发祥地在哪,它与湖湘文化的关系如何?在傩文化专家林河的书房里听这位75岁的“奇人”侃傩文化,是件十分惬意的事。书房窗子两侧是两长溜“顶天立地”的大书柜,里面密密摆满了书。进门的左侧墙上,挂着中央工艺美院院长张仃的书法。正文是:雅琴飞白雪,高论横青云。上款是:“林河先生大方家法教”,“方家”还嫌分量不够,前面还要加个“大”字,可见张仃对林河的看重。张仃是海内外知名的大画家。不光画家看重林河,音乐家谭盾也是林河的忠实读者,看了林河的书就要。林河将自己51万字的专著《中华文明基因初探———中国巫傩史》送给谭盾,谭盾高兴得不得了,特意拿着书和林河照了好几张像,还打破砂锅问到底向林河请教青铜器上的花纹在傩文化中是什么含义。林河的居室里挂满了形形色色的傩面具,颇有些神秘色彩。谈起和“傩”结缘,林河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