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湖湘文化与楚文化的入湘积淀(二)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87
转发:0
评论:0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湖湘文化与楚文化的入湘积淀(二),“仿佛三闾再世,企翘阪鹤相从,陆离长剑握拳中,切云之冠高耸。上罩天球华盖,下

  “仿佛三闾再世,企翘阪鹤相从,陆离长剑握拳中,切云之冠高耸。上罩天球华盖,下乘湖面苍龙,鲤鱼前导意从容,瞬上九重飞动”。

  长沙地区的音乐艺术在楚国时期也已令人惊叹。楚人习俗喜歌善舞,无论是婚丧嫁娶,节日喜庆,祭祀天地,行军作战都要起奏音乐。乐器中以鼓为主,40年代在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鼓身扁圆,腹壁弧圆,附有铜环钮,可以系绳悬挂,鼓身髹黑漆,其上用朱黄两色绘锁链式播龙纹,外形色彩极具艺术魅力。50年代长沙仰天湖楚墓出土的小木鼓直径仅14厘米,可以跪坐敲打。五里牌楚墓曾出土一件彩绘龙风漆盾,是一种用于舞蹈的器具。历年长沙楚墓出土的乐器还有笙、瑟、琴、铎等。考古资料证明,当时长沙的管弦音乐和打击音乐都很发达,并出现了专业音乐演奏者——乐师及专业乐队群体。此外,楚人信鬼神,好祭祀, 因而祭歌和巫歌巫舞在那时的流布相当广泛。

  楚文化入湘后,长沙地区的诗歌文学、哲学宗教等明显发展。楚人善作楚辞,散文讲究用韵。长沙出土的帛书《天象篇》除个别几句外,通篇均为韵文。当、常、行、殃、伤、方押阳部韵,溃、李押微部韵,奉、那押东部韵……,可见长沙楚人已熟习了这种押韵体散文。

  在思想方面,楚文化中占重点地位的阴阳术数思想于长沙地区表现充分。人们认为天干地支、四季年月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而神秘的联系,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死、婚丧、仕途升迁、战争胜败等一切世俗事务。由此,长沙地区盛行占卜术。子弹库楚墓帛书中就有“卜问吉凶”之语,并详细叙述了一岁中灾异的趋避、祭祀的禁忌,表明当时的人们以封筮来卜问神灵有关生老病死、婚丧、战争等现实生活行为的吉凶。

  早先生活在长沙地区的越族居民大都信奉原始宗教,崇拜多种祖先之神和自然之神,楚文化南下后又带来了楚人的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两者互相融合影响,构成了春秋战国时期长沙地区的宗教与神话。当时的人们普遍相信有一个与人间现实世界相对应的天上神仙世界和阴间鬼灵世界。依据长沙楚墓出土的帛书及屈原在湘所作的《楚辞》,可以得知湖湘先民一是信奉自然神,如日神东君、云神云中君、风神飞廉、雨师薄号、水神河伯、东皇太一、山神、湘君、湘夫人等,其中湘君、湘夫人是湘人特有的信仰;二是信奉英雄神,他们是族神、祖先神的升华,最突出的为伏羲和女娲,他们是天地万物之神,又是补天的英雄和确定岁时的神。还有炎帝和祝融。传说炎帝即神农氏,是中华先祖之一。他教人耕作百谷,并精通医药,相传在湖湘地区采药时误食断肠草而亡,“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祝融是传说中的火神。楚人尚火,自认是火神的嫡嗣,所以在神话体系中视融的地位也很高。相传祝融死葬衡山(古时属长沙),故衡山最高峰名祝融峰。此外,湖湘先民信仰的还有帝,是制定日月运行的神;以及管日之神,襄助其父祝融“授民以时”的共工氏等。

  总之,我们可以得知,由于楚文化的南下入湘,长沙地区的文化呈现出繁荣态势,无论是工艺美术、音乐文学,还是哲学宗教意识都有显著发展,其中的许多因素至今仍对这一地区产生着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楚文化的入湘与积淀
春秋时期,以郢(今湖北江陵县西北)为国都的楚国国力迅速强盛,并开始致力于经营南方。其中一路自鄂地出发,沿洞庭湖东岸和湘江下游向南,于春秋晚期逐渐抵达今湖南地区。于是,这里原有的越文化被气魄宏大、化合北方华夏文化与南方蛮夷文化而成的楚文化所取代。长沙又成为楚文化在湖南的中心区域,呈现出繁荣的文化态势。在楚文化入湘之前,长沙地区的越族尚未掌握文字,楚文化大规模入湘后,长沙先民开始较普遍地使用楚文字。20世纪40年代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墓土了珍贵的先秦帛书,全书分甲乙两编,共写有948字,四周用朱、绛、青三色绘有神物、树木等图像和解说词,它是我国最早用毛笔与彩墨书画的珍贵图书资料,又称缯书。它的出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数十年来,《长沙战国缯书》、《论长沙出土之缯书》等有关论文与专著相继发表。可惜的是,它的原件已流落海外,收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50年代,长沙五里牌、仰天湖、杨家湾等地的楚墓...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湖湘文化与楚文化的入湘积淀(一)
春秋时期,以郢(今湖北江陵县西北)为国都的楚国国力迅速强盛,并开始致力于经营南方。其中一路自鄂地出发,沿洞庭湖东岸和湘江下游向南,于春秋晚期逐渐抵达今湖南地区。于是,这里原有的越文化被气魄宏大、化合北方华夏文化与南方蛮夷文化而成的楚文化所取代。长沙又成为楚文化在湖南的中心区域,呈现出繁荣的文化态势。在楚文化入湘之前,长沙地区的越族尚未掌握文字,楚文化大规模入湘后,长沙先民开始较普遍地使用楚文字。20世纪40年代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墓土了珍贵的先秦帛书,全书分甲乙两编,共写有948字,四周用朱、绛、青三色绘有神物、树木等图像和解说词,它是我国最早用毛笔与彩墨书画的珍贵图书资料,又称缯书。它的出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数十年来,《长沙战国缯书》、《论长沙出土之缯书》等有关论文与专著相继发表。可惜的是,它的原件已流落海外,收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50年代,长沙五里牌、仰天湖、杨家湾等地的楚墓...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湖湘文化的发源地(二)
经世致用的湖湘学风湘潭的“人杰地灵”,还有一个更为直接的原因,那就是南宋以来所形成的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就在这里。湘潭隐山,座落于湘潭县境内的黄荆坪,系南岳衡山的余脉之一。隐山海拔仅470余米,山虽不高,倒也林木幽深,虫鸣雀跃;溪涧潜流,花卉欣荣,远离市井的喧嚣,超脱俗世的烦扰,难怪唐代即有数位高僧先后隐居于此,隐山遂由此而得名。宋高宗赵构南渡以后,隐山迎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他们就是湖湘学派的创始人胡安国、胡宏父子等。胡安国,字康侯,号青山,人称武夷先生,世称胡文定公;原籍福建崇安,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进士,提举湖南学事。早年曾拜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的弟子杨时为师,宋高宗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任中书舍人兼侍讲。绍兴五年,因不满朝廷奸侫恨权,辞官携家寓居湖北荆门。后来溯湘江而上,来到湘潭隐山之下的碧泉定居。胡安国抵湘后,在此修建碧泉书堂,十五年不出,潜心著书讲学、授徒课子,并撰写...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傩文化:湖湘文化源(二)
记者:为什么说“傩文化”又是“糯文化”呢?林河:我们所吃的大米饭,在历史上曾有过三次较大的演变。中国的先民最早栽种的水稻是糯稻,随后,因为原始的糯稻产量很低,而且脱粒困难,又培育出了产量较高、容易脱粒的“粳稻”,即“中国粳”。最后,又推广了产量更高、可用机械脱粒的“籼稻”。“喝水不忘挖井人”嘛,中国便把最早栽培的稻子,依旧叫“糯”,随后栽培的稻子命名为“粳”(古读“更”,今读“京”),最后推广的稻子命名为“籼”了。但因籼稻也有“籼”、“糯”两种,为了进一步区分,便把原始“糯”命名为“粳糯”,籼稻中的“糯”命名为“籼糯”,解决了名称混乱这一矛盾。在历史上,“种糯民族”被称为“糯民”,“糯文化”则是“种糯民族”创造的文化。在中国古籍上,往往称中国的南方民族为“雒民”、“倭人”、“僚人”、“骆越人”,字面虽不同,但都是“糯”字的一音之转。记者:中国的“种糯民族”为什么要崇拜鸟雀?林河:原始人并不...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湖湘文化与江浙文明(二)
加尔文教改革之后,英法等西欧国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而德国并没有,德国人保持着中世纪那样简单淳朴的田园牧歌式生活。从日常生活上德国人是落后的甚至原始的;在政治、经济上德国人没有什么起色。但是,德国有最虔诚的基督徒和最深刻的哲学家,而且,这些哲学家一律是唯心主义哲学家。所以,德国古典哲学又称为德国唯心主义。德国哲学的个性特征、思想深度和自由精神,都是其他民族的哲学难以企及的。德国人在音乐和文学艺术上,也达到了世界的巅峰。就连德国的语言,也是最深刻的。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法国大革命闹得轰轰烈烈,德国仍然无动于衷。直到拿破仑崛起,法国军队横扫欧洲时,德国人才开始躁动起来。哲学家们精神的、理念的、文化的东西,不能只存在于内心,而要外化,要异化,要走向现实世界,要在物质领域中发展,最终回归精神领域。比如说,普鲁士人要走出内心世界,决心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强大国家。但是,他们的思路与中国人的思路很不一样...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