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专家探究:三湘之说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51
转发:0
评论:0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专家探究:三湘之说,探究“三湘”之说湘楚平民古往今来,对“三湘”之称,众说纷纭,各执一见

  探究“三湘”之说

  湘楚平民

  古往今来,对“三湘”之称,众说纷纭,各执一见,没有一个惟一、绝对的定论。本人也曾探究考证过此称,倾向于同意其中之主流两说:
  一是中心地域概念说。即三湘”是指湘阴、湘潭和湘乡。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指的湘阴、湘潭和湘乡,是古代概念的湘阴、湘潭和湘乡,而决不应该是现在湖南省湘阴县、湘潭县和湘乡县行政区划的概念。古代这三个地方管辖很宽,几乎覆盖了当时整个南楚境内的“湖南”,也是当时“湖南”的政治、文化和商贸中心,因此以此概称“三湘”。湘阴古称罗子国、罗县,后因为其地处湘水(湘江)之南,水之南,阴也,亦改为湘阴,大约包括今岳阳、湘阴、平江、汨罗、益阳等县市所辖之地,称之为上湘;湘潭古辖包括今攸县、醴陵、株洲、长沙、浏阳、湘潭、韶山等县市大部所辖之地,称之为中湘;湘乡古辖包括今湘乡、衡山、双峰、娄底、涟源等县市所辖之地,称之为下湘。无论是指湘阴、湘潭、湘乡,还是指上湘、中湘、下湘,均为“三湘”也。

  二是主流水域概念说。即三湘”是指漓湘、潇湘和蒸湘。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开阔发达的中原地区,还是落后闭塞的“南蛮”之地,人类的繁衍生息、人员交往、商贾流通,都对水源水系有着极大程度的依赖性,无水则无生,无水则难行。因此,人们重视水流,依水生存。湘水,水源丰富,水流绵长,是湖南经济海裆觯运频孛霞虺莆跋妗?合情合理,应该无牵强附会之嫌。湘水与漓水同发源于广西的兴安县海阳山,与漓水合流至兴安县后,即与漓水分流,向东北流入湖南至永州,这一段水域,即湘水的源头称之为漓湘;湘水到了永州后,与潇水汇合向东北流至衡阳,这一段水域称之潇湘;湘水到了衡阳后,与蒸水汇合后一直向北,流入洞庭,这一段水域称之为蒸湘。因此,以“三湘”之称,泛指湘江的上流、中游和下游三段水域也是有道理的。

  本人也想从探究历史文化的角度,注入自己的一说:“三湘”泛指湖南,没有“湘”之“三”分的含意,是历史发展沿袭和文化传承习惯的结果。理由有二:

  其一,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老子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者万物之母也,意为“天、地、人”也,喻之“广、众、和”也。也就是说,“三”代表“物之根源”、“天地所有”、“万物人生”、“和气平衡”。因此,从古至今,人们尊崇“三”,喜好“三”,常以“三”表示众多、广博和一切,对自己的国土疆域和故土山水亦以“三”亲称,加上地域内正好有名显一时的“三地”、“三水”或“三城”赋予其独具特色的丰富内涵,在其正名之前冠之于“三”就很容易被人采纳和接受了。如:“三秦”、“三晋”、“三蜀”、“三吴”、“三梁”、“三荆”、“三川”......等等。湖南因其主流湘水自南至北,润之地,育之灵,通之境,以水为名,称为“湘”;“湘”之境内又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山水稠密、物产丰富,湘人拥之为骄,图之生和,冀之有兴,寄情托名,在“湘”之前冠之于“三”,称其为“三湘”,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二,战国时期,楚国为今黄淮至湖南一带。据《史记》“货殖列传第六十九”记载:淮北沛、陈、汝南、南郡为西楚;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为东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为南楚。西楚、东楚和南楚,共三楚也。五代时期,马殷统治长沙、高季兴占据江陵、周行逢执政武陵,这三国均在古楚地,因而也称之三楚。因而,“三楚”就成为从古至今人们公认的楚国统辖之地的代称了。至今的湖南,大部分地域属中国古代楚国辖治之地,属南楚范围,理所当然也是“三楚”之地。随着历史发展的更替演变,“三楚”之地分分合合,几经变迁,已不再是原来行政统治管辖的整体概念了,湖南也从“三楚”中脱胎换骨,自成一地,改“楚”为“湘”了,自然而然,习惯以“三楚”自称的属民亦将此地称之为“三湘”了。

  以上之说,纯属个人一管之见,自圆其说,不免有许多疵漏和欠缺之处,但本人还是不怕露短,不顾辱笑,投石问路,抛砖引玉,求证真相,求得正解,以期对此有较深研究和考证的专家老师、有识之士批评指正,并作出更精辟更有说服力更富权威的评说和结论。我想,包括湖湘文化历史在内的中华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绚丽多彩,还有许多珍贵、经典的东西尚未被人们所发现所认知,还需要我们去探究去求证,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尊重历史,尊重科学,勇于探索,锲而不舍,就一定能够更多更全面地认识历史文化的真面目,更好更发扬光大地将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精华之处为我所用,为当代所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湖湘溯源:探究“三湘”之说
古往今来,对“三湘”之称,众说纷纭,各执一见,没有一个惟一、绝对的定论。本人也曾探究考证过此称,倾向于同意其中之主流两说:一是中心地域概念说。即三湘”是指湘阴、湘潭和湘乡。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指的湘阴、湘潭和湘乡,是古代概念的湘阴、湘潭和湘乡,而决不应该是现在湖南省湘阴县、湘潭县和湘乡县行政区划的概念。古代这三个地方管辖很宽,几乎覆盖了当时整个南楚境内的“湖南”,也是当时“湖南”的政治、文化和商贸中心,因此以此概称“三湘”。湘阴古称罗子国、罗县,后因为其地处湘水(湘江)之南,水之南,阴也,亦改为湘阴,大约包括今岳阳、湘阴、平江、汨罗、益阳等县市所辖之地,称之为上湘;湘潭古辖包括今攸县、醴陵、株洲、长沙、浏阳、湘潭、韶山等县市大部所辖之地,称之为中湘;湘乡古辖包括今湘乡、衡山、双峰、娄底、涟源等县市所辖之地,称之为下湘。无论是指湘阴、湘潭、湘乡,还是指上湘、中湘、下湘,均为“三湘”也。二是主...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傩文化:湖湘文化源(三)
记者:请问傩文化与湖湘文化是什么关系?林河:考古发现已证明最早的水稻文化发源于湖湘大地,则作为水稻文化意识形态的傩文化的发祥地,当然也会产生在湖湘大地这一方热土上,因此,我认为:傩文化就是湖湘文化的根,至少也是湖湘文化的源头之一。中国的各个民族都对我们伟大的祖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若进行一次全国大评比,湖湘人创造的傩文化对我们伟大祖国的贡献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就目前的考古资料而论:临澧县竹马村出土了18000年前的高台式木楼,道县玉蟾洞出土了15000年前的人工栽培稻、15000年前的圆形陶器,是湖湘人开辟了中国的第一块水田(彭头山文化),是湖湘人开辟了中国的第一条灌溉水渠(彭头山文化),是湖湘人修筑了中国的第一条街巷(彭头山文化)……就像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一样,在没有马克思主义之前,人民又笃信神灵的古代,傩文化就是当时指导中国农耕民族生产生活的唯一的意识形态。...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傩文化:湖湘文化源
湘乡历史简史湘乡的历史变迁湘乡居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支流涟水自西向东贯穿县境中部。湘乡历史悠久,早在新时器时代晚期(约四千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于这富饶的土地《书·禹贡》“荆及衡阳唯荆州”,湘乡正值衡阳之北,则湘乡在九州中属荆州。商日荆楚,周成王封熊绎于楚,湘为楚之南境,则湘乡属楚国。秦置连道县属长沙郡,即今湘乡、双峰、涟源一带。汉初连道属长沙王国,后析为二:一为连道(原湘乡西隅,现双峰、涟源的大部份),一为湖南,治所在今湘潭县西。按《元和郡县志》:湘乡本汉初湘南县地。《汉书·王子侯表》:哀帝建平四年(公元前三年)封长沙王之子刘昌为湘乡侯,湘乡之名始见于此。“湘”是指湘江沿岸而言,“乡侯”是爵位。(汉设侯爵封赏皇族子弟和有功之臣,乡侯、亭侯为其较小者。)东汉初始析湘南县置湘乡县,属零陵郡,县治即设于今日之县城。三国时,建安二年(公元215年)蜀与吴分荆州,以零陵、武陵归蜀,《蜀志》载蒋琬零陵...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湘西凤凰古石城
凤凰县境内的黄石桥古城,始建于公元686年,为唐朝渭阳县治。此城原系土城,清康熙四十四年(1799年)筑石城,设都使、巡介等衙门。古城经宋、元、明、清各代改造修葺,建国后省、县政府又拨款修复,形成了一座独具特色的石头城。古城是一座完整的青石结构建筑,城墙高5.6米,厚2.9米,宽2.4米,东西长153米,南北长190米,周长686米,占地面积2900平方米。筑城所用的石料都是青光石,最轻一块的也有500余公斤。城墙上有三百个大小箭垛,供守城卫士搭弓射箭。古城三方各开一门并建城楼,东为“和育”,西为“实成”,北为“日光”。每楼上层有护栏,供登临远眺,下层有回廊。长期以来,居住在古城内外的苗家人,严格遵照俗成的规定进出城门。如接新娘或姑娘出嫁,或生儿育女,从“和育门”进出,谁家老人去世,送葬队伍从“日光门”出,归来时从“和育门”进,倘若烧香拜佛祭祖,则从“实成门”进出。如今,苗家儿女已不再受陈...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湖湘学派的形成(上)
两宋时期特别是南宋,可以说是湖湘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湖南在唐末五代时曾由马殷建立楚国割据50余年,这是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所建立的国家政权。应该说为湖南的区域性开发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到北宋统一后,由于党项、辽、金和蒙古族的相继南侵,迫使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原王朝将重心移向南方。南移的枢纽虽在江浙,但湖南间接地通过江西得到相应的带动。原来北宋都汴京,江西与之相隔较近。南宋都杭,距江西更近。江西又是连结岭南的主要通道,这就使得江西成为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区域。湖南距江浙虽远,但南宋时国界线南移,湖北的武昌、襄阳及沿江要地都成了边防重镇,湖南遂成了边防重镇的腹地之一,地位较之北宋时反而更为重要了。江西带动湖南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向湖南输出移民。湖南在五代以前的移民重要来自北方中原一带。五代以后便主要来自东边的江西。江西向湖南输出移民从两宋开始一直持续到明清。据统计,迁入湖南的移民其来源多达...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