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湖南湘军历史探源说(三)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01
转发:0
评论:0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湖南湘军历史探源说(三), 湘军发祥地崀山湘军的出现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也有一定的偶然性。湘军发祥是崀山

 

湘军发祥地崀山

  湘军的出现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也有一定的偶然性。湘军发祥是崀山,楚勇的出现跟崀山紧密相连。

  文化熏陶。两宋以后,湖南成为理学之邦,理学思想逐渐成为湖湘士人的基本信念。特别是嘉道之际兴起的湖湘学风,成为培养湖南经世派士人群体的文化机制。邵阳人文历史源远流长,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宋治平四年著名理学家周敦颐以永州通判权知邵州,改建学宫,兴教化民。周敦颐曾游学崀山,并于新宁崀山的夫夷江畔巨岩上手书“万古堤防”四个大字,据说就在“万古堤防”下面的“莲潭”边写下了千古传颂的《爱莲说》。江忠源、刘长佑都是岳麓书院的学子,深受“湖湘文化”熏陶:崇奉理学,重视经世之学。江中源是道光十七年举人,尤敦儒崇道,亢爽尚义,有一股封建士大夫殉道精神,立志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尽忠效力。

  时代背景。明清时期,东南沿海各省在经济和文化思想等方面发展迅速,北方的中心地位开始动摇。湖南是北方和东南沿海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新旧两种经济势力和文化思想激烈交锋、互相争夺的中间地区。这一机缘在湖南人才头脑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促使他们不甘寂寞、锐意进取、勇于实践、走出省门、放眼全国。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就诞生在邵阳。据史料载江忠源在岳麓书院时期,“尤好谈兵”,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在京会试期间,就密切注意新宁崀山等少数民族地区会党活动,回家后即组建地主团练,以应变故。

  历史传统。邵阳,这方充盈着阳刚血性和传奇色彩的土地,有着光荣的反抗压迫、剥削的民族传统。新宁崀山,背靠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处于湘桂黔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中心地带,民风强悍,崇义尚勇,境内汉、瑶、苗等民族杂居,交往频繁,社会成分复杂,阶级矛盾尤为激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崀山的雄奇壮美孕育了一代又一代英雄豪杰。道光年间,新宁先后有瑶民领袖蓝正樽、雷再浩、李沅发以崀山为大本营,揭竿反清,以他们的聪明才智乃至鲜血和生命在反封建历史上写下了一页页光辉的篇章。其中李沅发率众转战湘、桂、黔三省20余州、县,威震朝野,吹起了太平天国起义的前奏,敲响了清朝的丧钟。

  社会矛盾。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族濒危,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十九世纪,新宁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贸易往来、商品经济开始抬头,使“绥定垂二百年”的新宁社会受到冲击,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增大,阶级矛盾加剧,境内会党四起,危机四伏,崀山地区汉瑶等民族杂居,表现尤为突出。同时商品经济的抬头给人们的思想注入活跃的因素,促使社会生产结构作相应的改组,这样,有些劳动力可以或被迫离开农业生产。

  地主武装。新宁的地主武装原来就有较强的基础,1844年江忠源自京会试回家后,就联络乡绅举办地主团练。1847年瑶民雷再浩在崀山起义,官军不敌,知县李博、举人江中源“在各村整饬团练以备剿捕”,得民团兵数千人。1849年李沅发起义,新宁拔贡刘长佑、廪生刘坤一“速归督办团练,乡兵不期而会者万计”。

  宗族观念。新宁人很注重邻里亲戚关系,宗族观念很浓,崇道重义。楚勇先后几个主帅都是举人、拔贡、廪生、监生等儒生,又加上师友、通家、兄弟、叔侄和上下级等各种关系,因此形成了很好的帮带提携关系。而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也在封建伦理观念的掩盖之下淡化了,封建忠君思想和宗族乡党观念使他们站在了一起,形成了比较强的凝聚力、战斗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湖南湘军历史探源说(三)
地主武装。新宁的地主武装原来就有较强的基础,1844年江忠源自京会试回家后,就联络乡绅举办地主团练。1847年瑶民雷再浩在崀山起义,官军不敌,知县李博、举人江中源“在各村整饬团练以备剿捕”,得民团兵数千人。1849年李沅发起义,新宁拔贡刘长佑、廪生刘坤一“速归督办团练,乡兵不期而会者万计”。宗族观念。新宁人很注重邻里亲戚关系,宗族观念很浓,崇道重义。楚勇先后几个主帅都是举人、拔贡、廪生、监生等儒生,又加上师友、通家、兄弟、叔侄和上下级等各种关系,因此形成了很好的帮带提携关系。而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也在封建伦理观念的掩盖之下淡化了,封建忠君思想和宗族乡党观念使他们站在了一起,形成了比较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地理位置。邵阳,向来是大西南陆路交通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上可控云贵,下能制长衡。在清代,邵阳既是中原向西南用兵的通衡,又是封建朝廷节制少数民族的前沿。而崀山与广西接界,通过资江可达...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湖湘溯源:探究“三湘”之说
古往今来,对“三湘”之称,众说纷纭,各执一见,没有一个惟一、绝对的定论。本人也曾探究考证过此称,倾向于同意其中之主流两说:一是中心地域概念说。即三湘”是指湘阴、湘潭和湘乡。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指的湘阴、湘潭和湘乡,是古代概念的湘阴、湘潭和湘乡,而决不应该是现在湖南省湘阴县、湘潭县和湘乡县行政区划的概念。古代这三个地方管辖很宽,几乎覆盖了当时整个南楚境内的“湖南”,也是当时“湖南”的政治、文化和商贸中心,因此以此概称“三湘”。湘阴古称罗子国、罗县,后因为其地处湘水(湘江)之南,水之南,阴也,亦改为湘阴,大约包括今岳阳、湘阴、平江、汨罗、益阳等县市所辖之地,称之为上湘;湘潭古辖包括今攸县、醴陵、株洲、长沙、浏阳、湘潭、韶山等县市大部所辖之地,称之为中湘;湘乡古辖包括今湘乡、衡山、双峰、娄底、涟源等县市所辖之地,称之为下湘。无论是指湘阴、湘潭、湘乡,还是指上湘、中湘、下湘,均为“三湘”也。二是主...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湖南的前世今生(三)
蒙元建制,分天下民为四等,而以“南人”为最下,故非仅湖广,自江而南,并皆丧气矣!天下既是蒙古人、色目人的天下,比北方的汉人等而下之的所谓“南人”,自然是万马齐喑了。至元末战乱,湖南又大伤元气,不过洪武年间开始的大规模移民却给湖南注入了新鲜血液,近代湖南出的人物,就有不少是这些移民的后裔。但明代的湖南,粮食虽自给有余了,人文却甚少可称,可以说基本上没有出什么人才。明中叶的大学士李东阳,虽是湖南人,但却是从小在京师长大的。明末清初,湖南出了一位大思想家王夫之,此人一代大儒,于湖南之人文可谓影响深远。同时黄宗羲、顾炎武,三人皆明遗臣,明亡时又都参与了抗清活动,拿我党的话说,乃是“历史反革命”,而王夫之更是其中的“顽固分子”。《清史稿》称其“刻苦似二曲,贞晦过夏峰,多闻博学,志节皎然,不愧黄、顾两君子。然诸人肥遯自甘,声望益炳,虽荐辟皆以死拒,而公卿交口,天子动容,其著述易行於世。惟夫之窜身瑶峒,...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纵横中国与地灵湖南(三)
那么后来由于这种农业社会的发达,它就需要这种码头来运货集散物质,因此在所谓的下湘江,也就是我们蒸湘,就从衡阳开始往下,就出现了几个大码头,首先衡阳,然后湘潭,然后株洲,然后长沙,下到洞庭湖去以后,再岳阳,这几个大码头,成为物质集散地工商重镇,到现在也就成为湖南经济人口最多的四大城市,所以它是一条流金的河,是湖南流金的河,是这个意义.郑焱: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正是因为由这些码头,把大量的湖南的这些资源,运输出去,换取了财富,这些钱财回来,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工业化的信息,这些码头,这些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的集散中心,同样呢它也是成为了,当哪一个社会比较奋进的比较文明的比较现代的那些信息,也集中又回到了这些城市,所以这些地方的工业相对地说它也就比较发达.话题三:神山--衡山主持人:走在湖南街上,您会看到这八个字,人文湘楚山水湖南。刚刚我们看完了江,也谈完了湖,接下来我带您去拜访一座山,就是...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专家探究:三湘之说
探究“三湘”之说湘楚平民古往今来,对“三湘”之称,众说纷纭,各执一见,没有一个惟一、绝对的定论。本人也曾探究考证过此称,倾向于同意其中之主流两说:一是中心地域概念说。即三湘”是指湘阴、湘潭和湘乡。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指的湘阴、湘潭和湘乡,是古代概念的湘阴、湘潭和湘乡,而决不应该是现在湖南省湘阴县、湘潭县和湘乡县行政区划的概念。古代这三个地方管辖很宽,几乎覆盖了当时整个南楚境内的“湖南”,也是当时“湖南”的政治、文化和商贸中心,因此以此概称“三湘”。湘阴古称罗子国、罗县,后因为其地处湘水(湘江)之南,水之南,阴也,亦改为湘阴,大约包括今岳阳、湘阴、平江、汨罗、益阳等县市所辖之地,称之为上湘;湘潭古辖包括今攸县、醴陵、株洲、长沙、浏阳、湘潭、韶山等县市大部所辖之地,称之为中湘;湘乡古辖包括今湘乡、衡山、双峰、娄底、涟源等县市所辖之地,称之为下湘。无论是指湘阴、湘潭、湘乡,还是指上湘、中湘、下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