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船山思想特质与定位(四)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98
转发:0
评论:0
 船山的《礼记章句》中对各篇都作了章句疏解,惟独其中的《中庸》和《大学》两篇,完全录用朱子的《中庸章句》和《大学章句》,这显然出于对朱子的推崇。而且,在《中庸》和《大学》各篇之前船山都有一大段文字阐明其意,如他在大学篇首说:是篇按圣经之文以审为学之次第,令学者晓然于穷理尽性、守约施博之道,可谓至矣。愚谓十传之文,鳞次栉比,意得而理顺,即令古之为传者参差互发,不必一皆如此,而其命意,则实有然者。得朱子为之疏通而连贯之,作者之意实有待以益明,是前此未然而昉于朱子,固无不可之有。况《礼记》之流传舛误,郑氏亦屡有釐正而不仅此乎!是篇之序,万世为学不易之道也。自姚江王氏者出而《大学》复乱,盖其学所从入,以释氏不立文字之宗为虚妄悟人之本,故以章句八条目归重格物为非,而不知以格物为本始者经也,非独传也,尤非独朱子之意也。这是说,大学以格物为本的为学次序是不可改变的,朱子所分析的《大学》十传文理通

 

  船山的《礼记章句》中对各篇都作了章句疏解,惟独其中的《中庸》和《大学》两篇,完全录用朱子的《中庸章句》和《大学章句》,这显然出于对朱子的推崇。而且,在《中庸》和《大学》各篇之前船山都有一大段文字阐明其意,如他在大学篇首说:是篇按圣经之文以审为学之次第,令学者晓然于穷理尽性、守约施博之道,可谓至矣。愚谓十传之文,鳞次栉比,意得而理顺,即令古之为传者参差互发,不必一皆如此,而其命意,则实有然者。得朱子为之疏通而连贯之,作者之意实有待以益明,是前此未然而昉于朱子,固无不可之有。况《礼记》之流传舛误,郑氏亦屡有釐正而不仅此乎!是篇之序,万世为学不易之道也。自姚江王氏者出而《大学》复乱,盖其学所从入,以释氏不立文字之宗为虚妄悟人之本,故以章句八条目归重格物为非,而不知以格物为本始者经也,非独传也,尤非独朱子之意也。

  这是说,大学以格物为本的为学次序是不可改变的,朱子所分析的《大学》十传文理通顺,意旨明白。即使古人作《大学》传时,十传的次序或许与朱子定本有差异,但朱子所把握的《大学》意旨和功夫次序是正确的,而且只有经过了朱子的发明《大学》作者的意旨才得以彰显。在《大学》的问题上,船山的立场是捍卫朱子而反对阳明。

  船山在《大学》本文“此谓知之至也”朱注下“衍”其说曰:故以格物为始教而为至善之全体,非朱子之言也,经之意也。……补传之旨,与夫子博文约礼之教,千古合符,精者可以尽天德之深微,而浅者亦不亟叛于道,圣人复起,不易朱子之言矣。

  这是说,以格物大学入手的功夫,不仅是朱子的主张,本来也是大学经文的主张;朱子的“补传”完全符合孔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教导,圣人在世,也不会改变朱子的说法。

  他更在《礼记章句》中庸的篇首说:《中庸》、《大学》自程子择之《礼记》之中,以为圣学传心入德之要典迄于今,学宫之教、取士之科,与言道者之所宗,虽有曲学邪说,莫能违也。则其为万世不易之常道,允矣。乃中庸之义,自朱子之时,已病夫程门诸子之背其说而淫于佛老,盖此书之旨,言性言天言隐,皆上达之奥,学者非躬行而心得之,则古不知其指归之所在,而佛老之诬性命以惑人者亦易托焉。朱子章句之作,一出于心得,而深切著明,俾异端之徒无可假借,为至严矣。……夫之不敏,深悼其所为而不屑一与之辨也,故僭承朱子之正宗为之衍,以附章句之下,庶读者知圣经之作、朱子之述,皆圣功深造体验之实。

  他推崇朱子的《中庸章句》“深切著明”,认为朱子对《中庸》的析述反映了“圣功深造体验之实”,而且他还声明他自己“僭承朱子之正宗为之衍”。 对于一贯坚持独立思考和批判审查态度的船山而言,这种对于朱子的推许,应当说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无怪乎唐鉴据此,认为船山为学“由关而洛而闽”,“先生之学宗程朱,于是可见矣”。唐氏之说虽不确,但亦有见于船山对朱子的推许而使然。

  这种态度在《四书训义》更全面体现出来,该书依据朱子的《四书章句》而训释四书的义理,不仅限于大学、中庸。其体例是逐章先录朱子章句注释,然后阐述发挥经文和朱子章句的义理,故每卷题下都有“宋朱熹集注,明衡阳王夫之训义”的字样,这可以说真正是“僭承朱子之正宗为之衍”的体现。所以后来刘人熙说:“船山训义发紫阳之微言大义,并其所以至此者亦传之,使学者得入其门焉。”同时他也指出:“至于训义,专以集注为宗,稗疏、读大全诸说半不入,盖其慎也。若心所独契,确然质百世而无疑者,则亦不与集注苟同。惟其深知前贤,是以不阿所好,功臣诤友,盖兼之矣。” 在四书的思想宗旨和话语诠释上,可以说后期的船山是“宗承”于朱子讲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船山晚年对朱子《集注》的态度有所改变,也反映出他对整个道学的理解和态度有所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船山思想特质与定位(三)
二、其实,船山与理学本有直接的渊源和广泛的关系。这在有关船山家庭的传记中处处可见。可以略举如下。船山自述其父亲王朝聘:“先君子少从乡大儒伍学父先生定相受业。”这是指出王朝聘青少年时主要受学于伍定相。伍定相被高世泰称为“布衣理学”,邹泗山则称其“居敬穷理,实践虚求,伍子一人而已。”高世泰是东林学者高攀龙之侄,邹泗山是江右王学领袖邹东廓之孙,可见当时人都视伍定相为一个深于理学的儒者。船山的父亲在青年时与江右王学的邹东廓一派的理学也有从游之迹。船山说:“先君子早问道于邹泗山先生,承东廓之传,以真知实践为学。当罗李之徒,纷纭树帜,独韬光退处,不立崖岸。衣冠时制,言动和易,自提诚意为省察密用。”“早问道”即是指青年时代王朝聘曾问学于邹泗山,并接受了邹东廓的讲求真知实践的思想。罗李当指泰州学派的罗近溪和李卓吾,船山强调,在万历时期的王门后学各立宗旨、穿着古怪的衣冠、作着各种高言阔论的时候,王朝聘坚持作...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船山思想特质与定位(二)
嵇文甫最后认定,综合船山的体系,而判断他在中国近古思想史上的地位,可以说他是:宗师横渠,修正程朱,反对陆王。这个十二字的判断是很精当的,当然,这是仅就宋明儒学的统系而言的。船山何以采取这样的立场呢?嵇文甫解释说:“船山宗旨在激烈底排除佛老,辟陆王为其近佛老,修正程朱亦因其有些地方还沾染佛老,只有横渠‘无丝毫沾染’,所以认为圣学正宗。”这个说法甚有见地,非对船山有深入了解者不能道此言。最后,嵇文甫说:假如用辩证法的观点来看,程朱是“正”,陆王是“反”,清代诸大师是“合”。陆王“扬弃”程朱,清代诸大师又来个“否定之否定”,而“扬弃”陆王。船山在这个“合”的潮流中,极力反对陆王以扶持道学的正统,但正统派的道学到船山的手里,却另变一副新面貌,带上新时代的色彩了。这里所说的“清代诸大师”是指顾、黄、王等,他们虽然是明朝的遗民,但他们的学术著述主要都是在清初写作的,如船山的著作主要是在康熙中写作完成。...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船山思想特质与定位(一)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晚号船山,湖南衡州人,明末清初的重要哲学家。青少年时代,他亲历了明朝末年的政治腐朽和社会;二十六岁时,李自成破京,清兵入关,明朝覆亡;此后南明弘光、隆武、永历三个政权陆续覆灭,他的抗情活动失败,四处流亡。当他决意隐居山间,毕力于著述时,已经人到中年;他的一生,直到六十岁,始终被国破家亡、危殆苦困所笼罩着。明清之际的时代巨变是他这一代思想家思考的根本动力。另一方面,他和他同时代人所经历的危难和困苦是前代思想家所没有经历过的,从而他由以从事著述的心境,也就与宋代以来的程朱陆王都大不相同。一、关于王船山的思想的渊源、取向及其在宋明思想中的定位,一直是一个复杂的、有争论的问题。早在清末,谭嗣同有云:“黄(宗羲)出陆王,陆王将缵庄之仿佛;王(夫之)出周张,周张亦缀孟之坠遗。”以王船山渊源于周敦颐、张载,可谓谭嗣同的卓见。梁启超对王船山的注意,也是受谭嗣同的影响。...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船山思想特质与定位(五)
三、不过,仅仅根据船山对四书的态度便断言船山思想在整体上“学宗程朱”,则未必恰当,因为我们知道船山不仅在前期思想中反对“尊性贱气”,倡言气善气本之说,在后期更明确复归于张载(及濂溪)。然而,如果我们从宋代道学的整体视野来观察,即不仅程颐、朱熹是道学的代表,张载乃至周敦颐也都是道学的创立者,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看出,船山本人后期思想的发展和道学的关系,清楚地显示出他的“参伍于濂洛关闽”而“归本于横渠濂溪”的特点。至于他在思想上的对立面,他始终都是把佛、老作为“正学”的主要敌人;而在理学内部他是鲜明地抨击陆王的,他对程朱的有限批评也大都是针对那些被他理解为受到佛教影响的论点。因此,如果不把“道学”等同于朱熹学派,而按其历史的意义来加理解,那么,照上面的说法得出的结论是:船山不仅是儒学思想家,也应被视作宋以来道动中人,只是他的思想形态是属于道学中张横渠的一派,并与朱子有着广泛复杂的继承关系。这是...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王船山的思变理念
令湖湘子弟骄傲的湖湘文化的显著特点是思变和求新,它形成的第一个高峰是两宋,第二个高峰是清初至民国的三百年间。而王船山的“道莫盛于趋变”的思变思想则是吹响了湖湘文化发展走向第二个高峰的进军号,形成了王船山——曾国藩——杨昌济——毛泽东的发展源流。研究王船山的思变理念,对于理解党的现行指导思想中与时俱进的灵魂和本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孔孟到董仲舒、韩愈、朱熹、王守仁等都宣扬厚古薄今和今不如昔,把“三代”以前的社会描绘成“天理流行”的盛世,把后世说成为“人欲横流”的一代不如一代。王夫子则指出,“三代”以前是个未开发的原始时代,“国小而君多”,“暴君横取”,人民“鹄面鸠形,衣百节而食草木”,“衣裳未正,五品未清,婚姻未别,丧祭未修”如同禽兽。历史是不断发展和丰富的。“世益降,物益备”。王船山针对“法”,“祖宗之法,不可变也”的思想,提出了“事随势迁而法必变”和“趋时更新”的政治主张,王船山认为“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