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昭山、昭潭的来历(一)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18
转发:0
评论:0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昭山、昭潭的来历(一),湘江由广西婉蜒北上,经衡阳、过株洲、绕湘潭,在昭山底下回环一转,裹挟着无尽清

  湘江由广西婉蜒北上,经衡阳、过株洲、绕湘潭,在昭山底下回环一转,裹挟着无尽清涟,直奔洞庭而去。兀立江岸的昭山,虽无耸天入云的巍峨,却有扼江锁喉的险峻,浩浩江流在其山底旋成一处深不可测的泉眼,它,就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撰《水经注•湘水》中所说的昭潭。

  昭山、昭潭的得名,传说与西周的第四代天子姬瑕有关。湘潭一带,西周时为楚国属地,当时,楚国民众发扬“筚路蓝缕”的精神,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疆域渐拓,国势强盛,给周王室以极大的潜在威胁。本来,周朝的统治者对楚国这个“南蛮之邦”就十分轻视,当年,周成王姬诵曾在岐阳(今陕西岐山一带)会盟天下诸侯,楚国的国君熊绎虽也到会,却没有被请入诸侯之席,与别的国君平起平坐、觥筹交错。那么,熊绎上哪去了呢?他去了大会“会务组”,帮着整理整理滤酒的香草,摆放区别与会者尊卑次序的标志牌,守候着会场前院中点燃的火炬不让它们熄灭,堂堂楚王,已然阶下仆,而非座上宾。

  周天子的傲慢无礼,自然深深激怒了厉精图治的楚国国君,长期交恶的结果,导致了周昭王先后三次率兵征讨楚国。根据古本《竹书纪年》的记载,周昭王第三次伐楚,就再也没能回去了,他和他的六师人马,约1.5万人,或死或伤,或被俘虏,全军覆没于荆楚大地。周昭王本人的命运如何呢?唯一可靠的只是“昭王南征而不复”的表述,但死于何处说法不一。一说沉于汉水之中,一说溺死湘江深处。持后一说的人认为,周昭王沉溺的江畔之山,称为昭山;周昭王灭顶之潭,名曰昭潭。清光绪刊《湘潭县志》以为,昭山因其灵秀,引来四面八方的游子,以“昭(招)”名山,有招徕、欢迎客之意,但也没有完全否定周昭王葬身于此的说法。

  昭山,又名马山。据说,东汉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伏波将军马援奉光武帝刘秀诏令率军南征,曾屯兵昭山下的昭滩,埋锅造饭,卸鞍饮马,马援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战将,以其姓氏名山,当然有纪念、叨光的意思。

  人事白云苍狗,江河万古长流。周昭王是否真的殁于湘水,已经变得并不重要。但这类传说却似乎在清晰地告诉我们,早在三千多年以前,中原文化就进入了后来被称为湘潭的地方,与本地的荆楚文化有了初步的沟通与交流。不是么?一万五千人的浩荡大军,他们的生活习惯、语言文字、装束服饰、盔甲武器、行军阵伍、攻守战术等等,一一展现在当地楚人的面前,这是多么难得的学习与借鉴的机会!是的,博大精深、兼收并蓄的中华文化,本来就是华夏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千百年逐步融合而成的,它是供人们充分共享的无尽资源。

  比方说,清代中叶以来,湘潭的造船业较为发达,颇有名气。咸丰年间,曾国藩为抵御太平军创建水师,不少战船即由湘潭的船厂制造。湘潭人为什么善造艨艟战舰呢?这里,又有一个如同疑案的传说。

  湘潭仙女峰一带,有一座茂林修竹、绿树成荫的青葱山岭,昔称金龙山,后叫覆钟山,有人说,就在这座貌似平常的山麓间,竟然埋葬着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就是在陈桥拥戴赵匡胤、代后周自立的宋初大将石守信。

  据《宋史》记述,石守信是河南开封人,赵匡胤夺得帝位后,石守信任郓州节度使兼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拥有很大的兵权。一天晚朝后,赵匡胤请石守信等几位推他做皇帝的将帅饮酒,酒酣耳热之时,赵匡胤叹了口气,说:“我能当上皇帝,是你们拥戴有功,但反而不如从前快活,晚上老是睡不安稳。”石守信等人说“您当皇帝是天意所致,谁还敢有异心来与您争夺帝位呢?”赵匡胤说:“人都是想着大富大贵的,如果某天别人也将皇帝的龙袍罩在你们的身上,尽管你们不一定想做皇帝,但事到临头,富贵逼人,难道你们会不受吗?”石守信等人的酒吓醒了一半,连忙说:“请陛下给我们指条可行的路。”赵匡胤回答道:“人生如白驹过隙,光阴似箭,转眼就是百年。你们还不如多弄点钱,买田起屋以遗子孙,吃喝玩乐以养天年,这样做,君臣之间也没了猜忌,不是很好吗?”石守信等人立刻请求辞宫解甲,赵匡撤自然顺水推舟照准,这就是北宋初年著名的“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不过,赵匡胤死后,石守信还在太宗赵光义那儿当过祟信军节度使兼中书令,后又进封卫国公。当然,这是后话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湘潭昭山:天然文化博物馆
核心提示:相传在西周昭王16年,周昭王铸造五把宝剑置于五岳,以镇其江山,在赴南岳途中,因江中涨水,便在此山停留数日,故得名“昭山”。引历代名人雅士在此吟诗作画,留下众多今古名篇。西风一片写清秋,两浆飞随贴水鸥。摇到湘头望湘尾,昭山断处白云浮。初秋的朝阳里,我们重蹈古人足迹.顺着古道登上昭山,置身于这个记载着湘潭3000年历史的天然博物馆,神游于她陈年的旧事……从市区顺着107国道北去20公里,就到了昭山。刚进入岳塘区昭山乡境内,远远地,昭山便呈现在眼前。晨雾的笼罩下,昭山犹如一位妙龄少女头顶薄纱背江而坐,令人不禁撩开薄纱去探索她神秘的面容。这里山水相得,寮无峥嵘,地形险峻,“上承衡岳之余绪,下启洞庭之先声”,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往山脚下走,便到了进入昭山的古蹬道。同行的昭山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由于山陡路窄,又众多名人雅士留连于此,在清乾隆年间,湘潭昭山宋氏便组织捐资修建了这条古道。石砌...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岳麓山的来历
岳麓山风景优美,自古闻名。关于它的来历有这么一种传说。圣祖祝融南下传经授道时,南岳还只有回雁一座孤峰。圣祖有七十二个弟子,对这个很不满意,请求圣祖赐南岳一个雄姿,圣祖派弟子们每人领守一座山峰,峰峰与主峰连结。但这山的走向,则要看弟子们下山传经授道的情况即按功劳大小来确定。七十二个弟子,听了师傅圣祖这么说,心中都很高兴,纷纷准备下山,有的想去传经,有的想去化缘,有的准备帮助建造庙宇。只有排行七十二的最小弟子,不慌不忙,什么也不准备,只是背上包袱,沿湘江水流走,走到哪里,好事做到那里。不管念经、拜佛、祝福、祭祀,还是看病、盖房、修路、写门联,凡是人们要他做的事,他样样都做。一路上留下了好名声。当他走到长沙时,发现有个妖精变成法师,正在运用邪道残害村民。他马上迎战法师,筑起法坛,和法师对讲,揭露他的骗术。法师恼羞成怒,跳入湘江,兴起巨浪,冲向小弟子的法坛。可小弟子的法坛非但不垮,还不断升高,变成...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桃花源的来历
湘西北边,有个人间仙境,叫“桃花源”。这里有大片的桃树林,是从一个隐蔽的桃源洞进去的,里面有山、有水,是另一个天地。这桃源仙境是怎样来的呢?传说,牛郎和织女被王母娘娘用银河隔开以后,织女天天茶饭不思,既想丈夫,又想儿。织女的七妹――七仙女,很同情织女和牛郎的遭遇。想出一个办法,她叫织女织块衣食住行样样俱全的锦缎,让牛郎带回去。那锦缎一落人间,就会随着锦缎的图案变化,衣食住行,样样齐备,这样就可以过上安稳日子。织女感到这个主意好。她就日夜不停地纺织起锦缎来了:锦缎上出现了美景:蓝天、白云、太阳,天上鸟在飞,塘里鱼在游,猪羊满圈,鸡鸭成群,屋前屋后是一片红艳艳的桃花。她还用灰黑色丝线织成一个通天的大山洞,把这些山啦,水啦,田地啦,竹林啦,房屋啦,牲畜啦,一齐都安置到山洞里,外面只留一个窄窄的洞口,再用杂色丝线在洞口织了许多乱蓬蓬的藤条。把洞口掩遮起来。她织呀织呀,到了七月七日,织女织成了这块锦...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九嶷山的传说
远古舜帝的时候,南方出了九条孽龙。它们常常从潇水跑到湘江来戏水作乐,弄得洪水暴涨,江水泛滥。消息传到舜帝的耳朵里,他一心要到南方去除灭孽龙,为民除害。于是,他告别了自已两个爱妃――娥皇、女英,就上路了。舜帝走后,娥皇和女英天天望着南方,盼望着舜帝回来团聚。冬去春来,夏归秋到。一天,一只大雁告诉二妃:舜帝同孽龙恶斗了九天九夜,当最后一条孽龙被打死后,舜帝也筋疲力尽,被孽龙的腥血毒死了。娥皇、女英悲痛欲绝,决心到南方去寻找丈夫的坟墓。两姐妹跋山涉水,翻过了九百九十九座山,趟过了九百九十九条河,来到南方。找呀,找呀,没有找到丈夫的坟墓,急得她们大声呼唤:“舜帝呀,你在哪里?”这呼喊感动了山神,山神化成了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老公公,来到两个妃子面前,领着她们见到了由舜帝的三齿耙变成的三峰石和翠竹围绕的舜帝坟墓。娥皇、女英一见丈夫的坟墓,哭了七天七夜,眼睛哭肿了,嗓子哭哑了,眼泪哭干了,最后眼睛哭出血...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长沙腊味合蒸的来历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刘七的人,他原在一个小镇上开饭店,被村霸逼债勒索破了产,只好流落他乡讨饭。这一天,刘七讨乞来到了一座县城。因为正近年关,大家舍给他一些腊肉腊鱼之类的食物。刘七见家家户户都在操锅舞勺准备团圆饭,他便也把讨来的腊鱼肉配调一下,用蒸钵盛了,蹲在一个财主家的蓍芟拢鸹鹫羝鹄础?这时候,财主正陪一个客人在饮酒,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忽然有一阵浓郁的香味溢上客厅,客人使劲用鼻子闻了闻,说:“老弟,酒已三巡了,你为何留一手呢?快快端出来嘛。”财主也早闻到这个香味,忙向身边的仆人一瞪眼:“还不快端来”。仆人急忙跑进厨房,厨房里什么菜也没有了,一股越来越浓的香味却扑鼻而来。仆人打开厨房小门一看,只见墙角下,一个乞丐正从炉子上端下蒸钵准备吃食。仆人急中生智,以两倍的饭菜换得这蒸钵,另装在一只漂亮碗内端进客厅。客人一见,忙夹起一块肉塞进嘴里,连声喊:“好菜,好菜!”恰恰这位客人,是本县一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