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文化—荆楚溯源—荆州古城南方完璧
“东望武昌云历历,西连巫峡路悠悠”。江汉平原西南,九曲回肠的荆江北岸,坐落着铁壁铜关荆州古城。
自武汉驱车西行200公里,穿过喧闹的沙市城区,古城墙远远地映入眼帘。条石青砖、重檐城楼,进入城门的一刹那,千年沧桑便在时空间轮回。
悠悠古城
1997年,古城东南角因暴雨坍塌,文博考古工作者进行了一次考古发掘。深埋基脚的2000多年历史,被层层掀开:宋代砖墙,五代砖墙,两晋、三国时期的土城垣……
发掘发现,古城的修筑史最早可前溯至西汉景帝时期所夯筑的土城;土城上面,覆盖的是五代时南平国主高季兴加筑的砖城。现存于世的,则是清顺治三年(1646年)依明代旧基重建的城垣。
历代城墙遗迹的出土证实,荆州城墙是中国现存延续时间最长、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演变为砖城的唯一古城墙。
原荆州市博物馆馆长、书记滕壬生,回忆起挖掘现场的情形仍感叹不已:荆州城墙历经千年沧桑,城址移位距离仅在50米左右,这在中国近3000座古城墙的修筑史上极为罕见。
铁打荆州
荆州这个名称,是上古大禹治水时所定的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之一,以当时境内荆山得名。三国以后,荆州城一直是州、郡一级的治所。因地处江湖之会,是连接东南西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城墙通高9米,设有1567个城垛,28座敌楼炮台,其中藏兵洞4座、敌楼3座、炮台21座。各种建构设计,处处体现着古代战争的功能特点。
藏兵洞洞壁厚实,洞中有孔,孔中有眼,眼中嘹望,孔中射箭。箭孔可以启闭,也可多面施放暗箭,可置攻城之敌于猝不及防;瓮城设计,则可适时放敌入内,“关门打狗”。
古城墙中,小北门西段夯筑于明成化年间,是一段200米的干打垒石灰糯米辅助墙,虽经500余年,现用手触摸,仍坚如混凝土。故而荆州古城素有“铁打荆州”之称。其匪夷所思的工艺技巧,即令当今的建筑工程学家也是惊叹不已。
南方完璧
悠悠古城,在烽火狼烟的纷乱年代,是护卫苍生、抵御外侮的军事工事。如今,它是荆州城民的一份骄傲、一道风景。
5年前,该市在城墙及护城河间,新修起仿条石路面的外环道。沿河一袭杨柳,城脚是参天水杉树。清晨、黄昏时候,外环道上浓阴下面,每天必有数不清的散步人。
老年人宽衫短袖软布履,青年人休闲衣装运动鞋,微风吹拂,步履轻快,流淌在脸上的是一种掩不住的悠然自得。汇入这股人流做一回“绕城运动”,你会发现:头顶的城墙不仅保持了明清古砖城的浑厚古朴,环城四周竟无一处豁口———好完美的一座古城!
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荆州城为全国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建设部公布的全国现存七大古城墙中,排名第二。与江苏南京、山西平遥等其它几座古城墙相比,荆州古城墙的特点一是规模较大,周长11.28公里;二是城垣保持得相对完整。
在专家眼里,荆州古城墙,是“中国南方古城的唯一完璧”。
兴废千年
千百年间,荆州古城墙曾四度平毁、十次大修,历尽战火洗礼,饱经时代沧桑。现在的砖城,是清顺治三年,荆南道李西凤、镇守总兵郑四维依明代旧基重建。但到民国时期,城墙因年久失修,残破不堪。
新中国成立后,城墙受到了很好保护。荆州城文物管理处原副主任王新生,20多年来直接参与、组织了几乎所有的城墙修缮工作,是古城墙当代保护的历史见证人。
据他介绍,1978年至现在,城墙修缮已有32次,其中较大的维修共13次。古城墙虽有“南方完璧”的盛誉,但他告诫说,古城墙不同于一般的历史文物,城墙露呈自然,经年累月,自然损蚀不断,加之处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的环境之中,诸多矛盾和碰撞在所难免。
据悉,荆州市正在制订一个保护荆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宏大规划,外迁古城内的企业、机关、学校,停止新增建筑和开发,将来城墙内的居民,也将由8万人减至5万人。
一个更具历史风貌的荆州古城墙,必将在岁月长廊中展示更多的精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