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乐坛—中州古韵—龙吟沧海记台北笛管艺术节
中州乐坛—中州古韵—龙吟沧海记台北笛管艺术节, 4月17日,我应台北国乐团的邀请,参加了台北笛管艺术节“龙吟沧海”音乐会的
4月17日,我应台北国乐团的邀请,参加了台北笛管艺术节“龙吟沧海”音乐会的演出,这是系列音乐的第一场。纵观系列音乐会议程及笛管实物展览,使我深有感触、激动不已,为中华民族的优秀管乐传统而惊愕、赞叹。艺术节深刻的涵意和吹奏技艺,让人不绝于耳、肃然起敬,这是一种展示传统、继承传统和发扬传统的重要举措。
笛,可称谓笛子、竹笛、横笛、玉笛,又分为曲笛、梆笛、口笛、骨笛等;还可称谓大笛、海笛、小海笛、大海笛、锡笛、铜笛、闷笛。前者为边棱振动,后者为哨片振动,在内地民间对后者多指唢呐类。一般书籍中和文化人均把“笛”限在笛子范筹。人们对民族管乐称谓以笙、笛、管、箫为代表。但这次笛管艺术节含唢呐等管乐器,可见意义更广泛,更趋于民间化、传统化和科学定位。笛、管,从字形上来看均为“竹”字当头;“管”,在北宋时期都是用竹子制作,到了南宋即改为用木质制作。如筚篥与唢呐,有文指出“筚篥——笳管也,制法角音,九孔漏音,五音咸备,唐编入卤簿,名为笳管,用之雅乐以为雅管,今剜木为管,以代截竹。缚乾芦之软茎为哨,以代卷芦为发音器。今名为喇叭”。明·正德年间(1506-1521)《朝天子·咏喇叭》词中写到:“喇叭,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喇叭即为唢呐。由筚篥分支出名为喇叭(唢呐),由卷芦(即芦苇的叶子——笔者注)变为乾芦之软茎为哨,或由剜木为管,以代截竹,这是何等的变化。是由量变到质变、由简单到复杂、由原始“美”到艺术“美”的衍化过程,笛管包含了更多的吹管乐器。这次笛管节,不仅有六场笛管独奏音乐会,而且主办方还精心收集、设计、展览出近千件不同类型、不同时代、不同形状的实用乐器,让参观者饱福眼耳大开视野,真是难能可贵。在年代的推移下,远古吹奏乐器经过不断的形制变革衍生出埙、笛、箫、管、笙、唢呐等管乐家族。笛、管展览虽未涵盖所有民族吹管乐器,但从多样展品中可窥视出现今民族管乐器之主流。
吹管乐器在世界音乐文化中历史最为悠久。在德国南部的山洞里曾发现距今约三万五千年三孔骨笛。河南舞阳县在80年代初出土的骨笛均在近九千年,而可吹出七声音阶。古代的文人、墨客称赞笛、管、笙、箫之诗词不计其数。如“胡笳十八拍”、“滥竽充数”的典故,“丝不如竹”的描绘;又如李白的咏笛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落城”、“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及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不知何人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温庭筠:“黑头承相九天归,夜听飞琼吹朔管……景阳宫女正愁绝,莫被此声吹断魂”等等。
民族笛管吹奏之所以动人还在于它是用“气”呼出于肺腑温和之情,自然之情,出自内在之真情;这种情,易感人、易理解、易感染、易振奋。以唢呐为例,电视剧《唢呐情话》中《哭坟》一场中的唢呐吹奏,就让人观其景、听其音、肠断欲绝,悲怆凄凉而痛不欲生。《东方红大歌舞》中的双管吹奏《江河水》,更是把人物感情的描绘达到让人颤栗不安,激情满怀的情景。它是深层次的,是冲击人们精神深处的刺激,这是同类乐器无法表达出来的。
这次笛管艺术节独奏音乐会分别为:《龙吟沧海》、《管乐春秋》、《风鸣九皋》、《箫笛传奇》、《走过笛子的岁月1》、《走过笛子的岁月2》。这是首次以笛管为专题的音乐盛会。分别邀请到了华人世界老、中、青20多位最具代表性、最赋实力的笛管大师、演奏家和优秀笛管手。如:陆春龄(85岁)、王铁锤(74岁)、胡天泉(70岁)、胡志厚、郝玉岐、俞逊发、曾永清、曲祥、王次恒、戴亚、张维良、唐富、詹永明、杜如松、李镇、侯广宇、王高林、侯彦秋等。乐队指挥由胡炳旭、黄新财、李英等担任。台北国乐团、实验国乐团和北市国附设青年国乐团、台南大学音乐学系国乐团等为协奏和底包。如此重大活动并非“文艺搭台经贸唱戏”,“企业赞助、庆年庆会”,而除上层拨款外,主要为售票,从300至800元新台币不等。上座率达八九成之高。使我惊讶的是笛管艺术在台北竟有如此的广大市场,又有如此专业、专项的基础氛围。汇聚这么多的大师、演奏家谈何容易,更不必言及费用和酬劳。组织者精心的策划,为笛管艺术节的成功获得了保障。
通过演出、交流、座谈等项活动,使中国民族管乐走向了一个全新的层面,华夏之笛管艺术在世界音乐宝库中,显露出璀灿耀眼之光彩。
薄雾迷茫茫,两岸同古曲,
一时羞掩阳,交流齐展扬。
笛管台北聚,融融意深邃,
华乐叙衷肠。九皋凤鸣腔。
笛,可称谓笛子、竹笛、横笛、玉笛,又分为曲笛、梆笛、口笛、骨笛等;还可称谓大笛、海笛、小海笛、大海笛、锡笛、铜笛、闷笛。前者为边棱振动,后者为哨片振动,在内地民间对后者多指唢呐类。一般书籍中和文化人均把“笛”限在笛子范筹。人们对民族管乐称谓以笙、笛、管、箫为代表。但这次笛管艺术节含唢呐等管乐器,可见意义更广泛,更趋于民间化、传统化和科学定位。笛、管,从字形上来看均为“竹”字当头;“管”,在北宋时期都是用竹子制作,到了南宋即改为用木质制作。如筚篥与唢呐,有文指出“筚篥——笳管也,制法角音,九孔漏音,五音咸备,唐编入卤簿,名为笳管,用之雅乐以为雅管,今剜木为管,以代截竹。缚乾芦之软茎为哨,以代卷芦为发音器。今名为喇叭”。明·正德年间(1506-1521)《朝天子·咏喇叭》词中写到:“喇叭,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喇叭即为唢呐。由筚篥分支出名为喇叭(唢呐),由卷芦(即芦苇的叶子——笔者注)变为乾芦之软茎为哨,或由剜木为管,以代截竹,这是何等的变化。是由量变到质变、由简单到复杂、由原始“美”到艺术“美”的衍化过程,笛管包含了更多的吹管乐器。这次笛管节,不仅有六场笛管独奏音乐会,而且主办方还精心收集、设计、展览出近千件不同类型、不同时代、不同形状的实用乐器,让参观者饱福眼耳大开视野,真是难能可贵。在年代的推移下,远古吹奏乐器经过不断的形制变革衍生出埙、笛、箫、管、笙、唢呐等管乐家族。笛、管展览虽未涵盖所有民族吹管乐器,但从多样展品中可窥视出现今民族管乐器之主流。
吹管乐器在世界音乐文化中历史最为悠久。在德国南部的山洞里曾发现距今约三万五千年三孔骨笛。河南舞阳县在80年代初出土的骨笛均在近九千年,而可吹出七声音阶。古代的文人、墨客称赞笛、管、笙、箫之诗词不计其数。如“胡笳十八拍”、“滥竽充数”的典故,“丝不如竹”的描绘;又如李白的咏笛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落城”、“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及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不知何人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温庭筠:“黑头承相九天归,夜听飞琼吹朔管……景阳宫女正愁绝,莫被此声吹断魂”等等。
民族笛管吹奏之所以动人还在于它是用“气”呼出于肺腑温和之情,自然之情,出自内在之真情;这种情,易感人、易理解、易感染、易振奋。以唢呐为例,电视剧《唢呐情话》中《哭坟》一场中的唢呐吹奏,就让人观其景、听其音、肠断欲绝,悲怆凄凉而痛不欲生。《东方红大歌舞》中的双管吹奏《江河水》,更是把人物感情的描绘达到让人颤栗不安,激情满怀的情景。它是深层次的,是冲击人们精神深处的刺激,这是同类乐器无法表达出来的。
这次笛管艺术节独奏音乐会分别为:《龙吟沧海》、《管乐春秋》、《风鸣九皋》、《箫笛传奇》、《走过笛子的岁月1》、《走过笛子的岁月2》。这是首次以笛管为专题的音乐盛会。分别邀请到了华人世界老、中、青20多位最具代表性、最赋实力的笛管大师、演奏家和优秀笛管手。如:陆春龄(85岁)、王铁锤(74岁)、胡天泉(70岁)、胡志厚、郝玉岐、俞逊发、曾永清、曲祥、王次恒、戴亚、张维良、唐富、詹永明、杜如松、李镇、侯广宇、王高林、侯彦秋等。乐队指挥由胡炳旭、黄新财、李英等担任。台北国乐团、实验国乐团和北市国附设青年国乐团、台南大学音乐学系国乐团等为协奏和底包。如此重大活动并非“文艺搭台经贸唱戏”,“企业赞助、庆年庆会”,而除上层拨款外,主要为售票,从300至800元新台币不等。上座率达八九成之高。使我惊讶的是笛管艺术在台北竟有如此的广大市场,又有如此专业、专项的基础氛围。汇聚这么多的大师、演奏家谈何容易,更不必言及费用和酬劳。组织者精心的策划,为笛管艺术节的成功获得了保障。
通过演出、交流、座谈等项活动,使中国民族管乐走向了一个全新的层面,华夏之笛管艺术在世界音乐宝库中,显露出璀灿耀眼之光彩。
薄雾迷茫茫,两岸同古曲,
一时羞掩阳,交流齐展扬。
笛管台北聚,融融意深邃,
华乐叙衷肠。九皋凤鸣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中州乐坛—中州古韵—河南筝
从《史记》、《汉书》中所记载的文字来看,筝在秦汉两代已有相当普遍的发展。在东汉,汉光武帝建都洛阳,而北宋建都汴梁(即今之开封),都是在河南地区,而在这个地区早就流行着民间音乐“郑卫之音”,秦筝随着迁都流入河南,和当地民间音乐「郑卫之音」融合发展成为后世有名的中州古调。河南筝在演奏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右手从靠近琴码的地方开始,流动的弹奏到靠近“岳山”的地方,同时,左手作大幅度的揉颤,音乐表现很富有戏剧性,也很有效果。在河南筝中,把这一技巧称为“游摇”。河南筝的传统用法,从民间相传的一首诗可以概见:名指扎桩四指悬,勾摇剔套轻弄弦,须知左手无别法,按颤推揉自悠然。其中尤以左手的滑按(左手按至音位,弹弦时略退少许,迎音迅速滑上,敏越无迹)、小颤(颤音细密紧促)、滑颤(边沿边颤)、大颤(颤幅阔大,动宕有情)等招法最有特色。在指法的运用上,则无论是珠圆玉润的长摇、错落有致的剔打,或是凄婉欲绝的走吟,...
· 中州乐坛—中州古韵—河南筝派
河南筝派以河南南阳为中心,流传范围很广。河南地处中原,古称中州,河南筝乐又称中州古调。河南筝曲的形成与河南豫剧、河南大调曲子、河南曲剧等民间戏曲音乐和民间说唱音乐密切相关。河南筝曲一般分为:板头曲和小曲两部分。其中:板头曲是纯器乐曲,源于大调曲子演唱开场时的前奏曲,用于调节和渲染气氛。常称为中州古调或中州古曲。另外,过去艺人相见,首先演奏一首板头曲,并取名《高山流水》,寓千古知音之意。板头曲代表曲目:《陈杏元和番》、《陈兴元落院》、《打雁》、《叹颜回》、《高山流水》、《哭周瑜》、《苏武思乡》。板头曲结构工整对称,旋律进行有很强的程式性。小曲又称牌子曲,带有唱词。牌子曲的传统筝曲多沿用原来曲名。小曲代表曲目:《山坡羊》、《剪靛花》、《银纽丝》。小曲特点:结构精致短小,情绪轻快活泼,地方风格浓郁。河南筝曲在风格上以浑厚纯朴见长,明朗粗犷,泼辣高亢,富有地方韵味。演奏上要求运指有力,滑音鲜明,按...
· 中州乐坛—中州古韵—中国传统音乐简介
我们在许多民乐CD中都可看到“国乐”二字,这“国乐”指的是从古代流传下来,在近代又有所发展的属于“国粹”的音乐,可见“国乐”的创作时间指的是古代;“新音乐”指的是那些学习过西方音乐的人所写的音乐,如学堂乐歌,可见新音乐的创作时间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音乐”则不仅指古代传承下来的音乐,也指中国人按西方理论创作和改编的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可见,传统音乐包括“国乐”但不包括“新音乐”,但它们都是“中国音乐”。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作时音的先后,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渔舟唱晚》虽是近代音乐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属中华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传统音乐。相反,学...
· 中州乐坛—中州古韵—清代宫廷音乐
清代宫廷音乐大体可分为典制性音乐和娱乐性音乐两类。祭礼乐、朝会乐及卤簿乐等属典制性音乐,主要用以显示典礼的隆重和皇帝的尊严;宴乐乐及行幸乐、吹打等属娱乐性音乐,主要供皇帝、后妃们娱乐。祭礼乐:清朝祭祀沿明制分为大祀(祭立、方泽、太庙、社稷)、中祀(朝日、夕月、先农)、群祀(祭火神、城隍、先医)三种。大祀、中祀所用乐队为中和韶乐乐队(大祀与中祀乐队使用乐器的种类相同,只是每种乐器的数量、规格有所不同),群祀使用庆神欢乐队。朝会乐:朝会音乐也称殿陛音乐,是大朝会中使用的典礼性音乐。大朝会指元旦、冬至、万寿(皇帝寿辰)三大节庆贺,登板、颁诏、皇帝大婚及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日的常朝等在太和殿举行的典礼活动。其使用的乐队包括中和韶乐乐队(与祭祀乐使用乐队相同,只是乐器件数减少);丹陛大乐乐队(为朝会中群臣行礼时专用的乐队)。宴飨乐:宴飨乐主要是在太和殿等外朝范围内举行盛大宴会时演奏的各种音乐,有清...
· 中州乐坛—中州古韵—相国寺音乐
相国寺音乐相国寺是开封名刹,平常的佛事活动频繁,还有各种庆典活动,因此保存较为完备的乐谱。1927年冯玉祥毁佛逐僧以后,乐僧分散各处,乐谱亦多散失,经多年收集、释译,已达200多首。相国寺音乐属寺庙音乐,大部分为佛曲,但保留不少古曲痕迹,如在音乐典籍中只有曲名未见乐谱的《驻》,在相国寺乐谱中可找到,其结构极似隋唐的大曲。还有其他的一些乐曲也有不少唐宋大曲或法曲的特点。另外,从曲名和曲谱中也保存有不少词曲音乐的踪迹,如菩萨蛮、浪淘沙、望江南、水龙吟、山坡羊、醉太平等。还有明清以来的俗曲如剪绽花、银扭丝及民间俗曲凤阳歌、二八罗戏耍孩等。相国寺音乐集中州佛曲、词曲和民间音乐的大成,是音乐宝库中灿烂的明珠。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