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周公营洛制《周礼》洛阳历史故事10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97
转发:0
评论:0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周公营洛制《周礼》洛阳历史故事10,武王去世,继位的周成王年幼,武王的弟弟姬旦受遗嘱代理政务。姬旦佐成王,鞠躬尽
  武王去世,继位的周成王年幼,武王的弟弟姬旦受遗嘱代理政务。姬旦佐成王,鞠躬尽瘁,史家称他为“周公”。
    周公摄政,刻不容缓的实施周武王的既定方针——建都计划,只有实现这个计划,周的统治才算建立。于是,周公先派召公到洛邑实地勘查。继之,周公亲赴洛邑测量。测量结果,涧河以东,瀍河西是个好地方;瀍河以东也是个好地方。二地选一,周公选中了瀍河以西涧河以东之地。所以如此,这是对周武王迁鼎郏辱阝的计划的肯定。选址以后立即动土。但在施工期间,震撼周王朝武庚之乱爆发了。周公不得不停止营洛工程,率洛邑驻军成周八师东征叛军。三年之后,战争结束。这次战争加快了周公营洛的步伐。与战争前不同的是,周公对原定营洛计划进行了补充,即在瀍河以西建城的同时,在瀍河以东,另建一城。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根治殷之顽民而采取的必要的政治措施。周武王灭殷后,将殷商贵族封在殷都旧地,由于鞭长莫及,这些殷商贵族发动了为时三年的东方之乱。平叛之后,周公为根除隐患,将俘获的殷顽民押送到洛邑,以成周八师对他们实行集中管制。这就要为他们专建一城。原来的一都一城计划便发展为一都二城的建设实践,这是周公对武王迁都计划的补充和完善,意义极其重大。
   二城一齐动工,殷顽民成了建设中的主力,他们在成周八师监督下劳动,重新作人。成王七年,新都洛邑建成,它南临洛水,北系邙山,东西长而南北短,外郭城内有二城,瀍河以西称王城,为周天子所居;瀍河以东称下都,为殷顽民所居。王城内布居工整,有宫殿宗庙及中央政府署衙;下都城内分区安排,殷民按编号居住。在二城之间的瀍河两岸,是成周八师居住的军营。成周八师西卫王城,东监下都,负有特殊使命。
    周公营洛,是周王朝最重大的政治建设工程,它是周朝取代商朝实行统治的标志。与这一政治建设同时,周公在营洛期间,还完成了旨在实行思想统治的文化建设工程——《周礼》。中国礼制源于黄帝时期,成于夏代,发展于商代。夏商两代靠礼制实行思想统治,长达千余年。周公为使周代长治久安,吸收《夏礼》、《殷礼》精华,发展成为灿烂大备的周代礼制——《周礼》。其中,中国奴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礼仪、司法,各方面的典章制度无不详载,国家、家庭、个人行为道德规范无不包容。尤其是,周公在《周礼》中提出了“敬天保民”的口号,闪烁着中国奴隶制民主思想的光辉,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重大进步。《周礼》问世以后,长期成为周王朝统治四方的精神工具和华夏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而深刻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孔仲尼入周问礼洛阳历史故事18
中国自古为文明礼仪之邦。自黄帝开始,就有了礼制。夏商两代继承发展为夏礼、殷礼,西周周公集三代礼制于大成,创制了灿烂大备、无所不包的《周礼》,周天子以《周礼》治天下,奴隶制走向繁荣,国力达到鼎盛。至春秋,诸侯争霸,互相争伐,杀人盈野,礼崩乐坏。人们饱经战争之苦,渴望结束这种野蛮的时代,重建文明礼仪的社会秩序。乱世之中,鲁国出了一个非凡之人。这个人姓孔名丘,字仲尼。孔丘三岁丧父,家道中落,由母亲一手抚养成人;孔丘自幼天资过人,勤学好问,尤其是对礼制特别关心。他所在的鲁国本是周公之子伯禽的封国,这里依然保留着周代礼制的遗风,因而孔丘对周礼有所了解。他的妻子是宋国人,宋国是殷商后裔微子的封国,那里仍然有殷礼的遗风,孔丘到宋国参加过葬礼,了解了一些殷礼知识。通过对殷礼、周礼的一些了解,孔丘意识到,礼制对于社会治理来说是多么重要,一个没有礼制的社会,必然要天下大乱。而礼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要治理礼...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灭北齐周克金墉洛阳历史故事54
550年,高欢之于高洋废东魏建立北齐。557年,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废西魏建立北周。南北朝时期的大分裂,随着各民族之间的大融合,正在演变为大统一,北周、北齐为争取主动,继续发动对中原洛阳的争夺,20年间,大规模的战役在洛阳反复发生。565年,周武帝看到北齐国内危机四伏,派北周晋公宇文护调集中央和地方军队20万人从潼关出发,征伐北齐,派柱国大将军尉迟迥率精兵10万直接攻打洛阳,派大将军权景宜率兵攻悬瓠城(今河南汝南),派少帅杨出轵关(今河南济源西北)。11月,宇文护屯兵弘农,尉迟迥包围洛阳,邙山之上,全部也驻扎着北周军队,洛阳北齐军处于重围之中。战争初期,北周主将杨嗽由于有轻敌思想,出轵关后不设防御,孤军深入,在渡河至洛阳北后被北齐太尉娄睿突袭,杨部众溃不成军,他自己也降于北齐。但其他各路北周军却节节胜利,权景宜先后攻下了悬瓠城和永州(今河南信阳北)。当时尉迟迥已攻打洛阳30多天,筑土山挖地道,...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光武帝抑强制贵洛阳历史故事29
光武帝刘秀吸取了西汉诸侯王强横、权臣跋扈和外戚专权等深刻教训,定都洛阳后,采取不同的措施,抑制宗亲、外戚、王侯、权臣、豪强势力,以加强封建国家的中央集权,保证政治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为增加封建国家财政收入,加强国家对土地、人口的控制,公元39年,光武帝下令“度田”。度田即清丈土地,核实人口。由于度田对象不仅是一般农民,也包括官僚在内的豪强地主,所以度田难以真正实施。尤其是河南、南阳两郡,一个是帝都,皇帝功臣很多;一个是帝乡,皇帝亲属很多。这两个地方度田官根本不敢查问。为了应付“度田令”,度田官把土地和人口的数量转嫁到一般农民身上,激起农民反抗,光武帝得知度田不实的真相后,首先拿度田不实的河南尹张仍等人开刀,处死了十几个州郡大员。这次度田虽然没有进行下去,但却狠狠地打击了欺上瞒下的京师地方官。为约束外戚的权势,光武帝明令:“后宫之家不得封侯与政”,对外戚授官以九卿为限。贵人阴丽华之兄阴兴,食...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平王弃镐居洛邑洛阳历史故事13
西周初年的统治者,开创一国二都的邦畿连体制,西以镐京为中心的宗周地区和东以洛邑为中心的成周地区连成一片,有效地控制着辽阔的西方和东方,加上四方诸候屏藩周室,国势强盛,四夷宾服。但是到了周厉王时,暴虐无道,发生了国人暴动,国势转衰,四夷不断侵犯周王室直辖领地。周天子不得不收缩兵力于镐京和洛邑两个政治中心。西周中后期,鉴于西戎对关中的威胁,政治重心转向镐京。到周宣王时,重用贤臣,内修德政,外御夷狄,国势赫然振作,出现中兴局面,然而好景不长,宣王染疾而亡。继位的周幽王用妄臣,行无道,宠褒姒而废太子宜臼,导致了犬戎之乱,周王室惨遭劫难。幸有晋、郑、卫出兵平乱,太子宜臼才即天子之位,是为周平王。平王即位之日,眼看镐京一片残破,而犬戎对镐京的威胁依然存在,平王决定弃镐京而居洛邑。公元前770年,晋、郑、卫三诸侯护送周平王东向,秦部落也派出人马相送。平王到洛邑王城,见这里宫室壮丽,市井稠密,与镐京盛时无...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司马光在洛阳的故事
我国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1019口1086),在宋朝洛阳,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这部巨著,前后历时十九年之久。政治家的司马光是保守的,史学家的司马光是勤奋的,而生活中的司马光是严谨的。他在洛阳的传说故事,对此有所反映。一、“警枕”仓律相传,司马光着手写书以后,就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取名“警枕”,意即时刻警惕自己不要贪睡。头枕在这样一块圆木头上,进入梦乡后,只要稍稍一动,“警枕”就会翻滚,把司马光惊醒。司马光一醒,就立即起床,握笔写书。《资治通鉴》的几百万字初稿,司马光都用非常漂亮的楷书抄成,全书都没有一个潦草字。书成后,在洛阳住所存放的未用残稿,就堆满了两大间房子。这部煌煌巨著记载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时期的史实,和《史记》一道被誉为史学“双璧”。洛阳人至今还在传说司马光“警枕”的妙用。二、拱手对妾传说司马光中年丧妻后续娶,后娶的夫人按照朝制被封清河郡君。司马光夫妻感情很好。但一直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