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文化—茶文化—信阳毛尖
特色文化—茶文化—信阳毛尖,“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大别山,系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因茶叶节茸毛显露,紧直峰
“信阳毛尖” 产于河南信阳大别山,系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因茶叶节茸毛显露,紧直峰尖而称之为“毛尖”,她以“细园、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久负盛名。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把光州茶(信阳毛尖)列为茶中上品,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又有“淮南茶信阳第一”的千古定论。
信阳茶区年平均温度15℃,年降雨量1100毫米,无霜期223天,年相对平均湿度77%,年日照19402180小时;土壤肥沃,结构良好PH值4.0-6.0。优越的气候与土地壤条件,是绿茶生产的理想环境,千百年一脉相承的手工制茶工艺,使“信阳毛尖”的独特无与伦比。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要产于信如县车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雾山、震雷山、黑龙潭和白龙潭等群山峰顶上,以车云山天雾塔峰为最。人云:"师河中心水,车云顶上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特色文化—茶文化—信阳毛尖分布
信阳茶叶资源极为丰富,淮南丘陵和大山区皆有种植,荣获国家金质奖的龙潭牌信阳毛尖的原料则主要来自信阳县西南区,俗称“五云两潭一寨”,即车云山、连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雾山、白龙潭、黑龙潭、何家寨。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好茶,“五云两潭一寨”海拔均在300~800米之间,所产毛尖茶质量最优。一是高山云雾多,光照适宜,短光波的蓝、紫、红光易被叶绿素吸收,增强光合作用,使茶叶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茶叶味香浓。二是高山雾浓,空气湿润,芽叶持嫩性强,粗纤维少。三是高山日夜温差大,茶叶经光合作用积蓄物质,有效积累多,故高山茶叶味浓郁。四是高山林茂,枯枝落叶多腐烂为土,有机质丰富,土层深厚松软,偏酸性,有利于茶树生长。五是空气、水质洁净,很少污染,茶叶质量纯正,无杂味。除信阳县外,商城、光山、罗山、新县、潢川、固始、信阳市等地皆产茶叶,并且多出名茶。商城县金刚台、大苏山等地层峦叠翠、去雾缭绕,所产“雀舌茶”形如...
· 特色文化—茶文化—信阳毛尖十道茶
第一道:鉴赏佳茗茶艺师用茶则从茶盒中取出信阳毛尖茶置于赏茶盘中,因茶叶的直观性比较强,由茶艺小姐以示宾客观赏信阳毛尖茶独特的外形。第二道:泡茶玉液龙潭水泡茶用水,选自龙潭山泉水。该水具有清、甘、洁、活之特色。俗话说:老茶宜沏,嫩茶宜泡。冲泡信阳毛尖茶,水温宜在80℃左右。第三道:烫壶温杯洁器具茶艺师先净手再将瓷壶水倒入茶盅,依次倒入闻香杯、品茗杯,再用茶筷夹洗杯子,这一道叫清洁茶具。茶是圣洁之物,泡茶人要有一颗圣洁之心,使饮茶者更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受。第四道:毛尖入宫吉祥意茶艺师用茶则从茶盒中取出信阳毛尖茶,用茶匙轻轻拨入壶内。在夏季,我们采取“中投法”,不违背茶的圣洁物性,以祈求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幸福。第五道:冲洗仙颜品唇香信阳人喝茶,讲究头道水、二道茶,为了更清洁卫生,要把这第一道茶水倒掉,此又叫洗茶。第六道:湿润毛尖露芳容提壶采用“回旋注水法”向壶中注水少许,浸润茶芽,称为温润泡。第七...
· 茶文化―典故传说―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常被列入全国十大名茶之中。信阳毛尖因地得名。信阳在河南南部,是河南省中物产很丰富的地方。信阳毛尖茶主要产于信阳的西南崇山峻岭之中,以车云、集云、云雾、天云、云阳和黑龙潭、白龙潭的茶叶最有名,当地人称这几个地方为「五云两潭」。这里山高地势好,一年四季云雾弥漫,故而茶叶香味浓郁,质量上乘。信阳毛尖外形紧圆,色彩碧绿,香气馥郁,味道醇厚。唐代时信阳已把茶作为贡品进献给皇帝。宋代诗人苏东坡旅游江淮一带曾说「淮南茶,信阳第一」,对信阳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信阳毛尖中有按季节分的三个品种。俗语说的:「春茶苦,夏茶涩,秋茶好喝舍不得摘」,指的是信阳毛尖茶的采摘。此茶一年采摘三季,在春、夏、秋三季进行。春茶在谷雨前采摘的最好。春茶碧绿,先苦后甜。夏茶味涩,颜色发黑。白露后采的茶为秋茶。秋茶风味别具一格,产量又低,特别珍贵,故而有「秋茶好喝舍不得摘」的说法。民谣有「早茶留着送朋友,晚茶留着敬爹娘」,表...
· 信阳毛尖
生产历史信阳茶区是中国的古老茶区,产茶历史悠久。一般认为起于距今2000多年的东周时期,唐朝时信阳已盛产茶叶。760年~780年间,茶学家陆羽撰写的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把信阳划为当时八大茶区之一的淮南茶区,据载:“淮南以光州(今潢川、光山一带上,义阳郡(今信阳市平桥区、浉河区)、舒州次,……”唐代《地理志》中记载“义阳郡(今信阳市平桥区、浉河区)土贡品有茶”。宋代诗人苏东坡曾有称赞“淮南茶,信阳第一”。但当时的贡品或上等茶并非今日之信阳毛尖。有人认为信阳毛尖源于宋末的散茶,信阳毛尖从北宋到明朝生产的为散茶[3],因此此观点具有争议。据考证,信阳毛尖独特风格形成是在20世纪初。清代光绪末年(1905年-1909)季邑蔡竹贤提倡开山种茶,先后成立元贞(震雷山)、广益、裕申、宏济(车云)、博厚、森林、龙潭、广生等八大茶社,发展茶园近30ha,逐渐改进完善了信阳毛尖的炒制工艺,产区也不断扩...
· 茶文化―典故传说―信阳毛尖起源发展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信阳本没有茶,乡亲们在官府和老财的期压下,吃不饱,穿不暖,许多人得了一种叫“疲劳痧”的怪病,瘟病越来越凶,不少地方都死绝了村户。一个叫春姑的闺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能给乡亲们治病,她四处奔走寻找能人。一天,一位采药老人告诉姑娘,往西南方向翻过九十九座大山,趟过九十九条大江,便能找到一种消除疾病的宝树。春姑按照老人的要求爬过九十九座大山,趟过九十九条大江,在路上走了九九八十一天,累得精疲力尽,并且也染上了可怕的瘟病,侄在一条小溪边。这时,泉水中飘来一片树叶,春姑含在嘴里,马上神清目爽,浑身是劲,她顺着泉水向上寻找,果然找到了生长救命树叶的大树,摘下一颗金灿灿的种子。看管茶树的神农氏老人告诉姑娘,估下的种子必须在10天之内种进泥土,否则会前功尽弃。想到10天之内赶不回去,也就不能抢救乡亲们,春姑难过得哭了,神农氏老人见此情景,拿出神鞭抽了两下,春姑便变成了一只尖尖嘴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