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民间文学—民间传说—竹林寺的传说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27
转发:0
评论:0
民间文学—民间传说—竹林寺的传说,竹林寺位于站街镇新沟村的原湾,黄冶河右岸的寺岭山下。寺院背山面水,建筑雄伟,
  竹林寺位于站街镇新沟村的原湾,黄冶河右岸的寺岭山下。寺 院背山面水,建筑雄伟,环境幽静。寺前有一泉水池,池内种莲, 名为苗蓄泉。盛夏之际,荷花飘香,沁人肺腑。寺内外又广植花木,修竹万竿,簇拥古刹。每当月白风清之夜,静坐禅房,微风 吹动竹丛,飒飒之声伴你入定,加之量吟蛙唱,远远传来,构成一曲动人的乐章,令人为之陶醉。所以,许多文人墨客争相来此游冶、读书。每当节日来临,更有众多香客纷至沓来,进香礼佛。 香烟缭绕,直上蓝天,又是一番情趣。故而巩义上人将此寺定为 巩义八景之一,名为“竹林夜月”(亦称“竹林古寺”)
    由于岁月变迁,如今寺院早已不存在了,只有寺岭尚兀立河 畔,好像在向游人讲述“竹林寺”有趣的故事。
    传说明朝末年,寺院内一位主持,年高德助。除了平日常给 人家做佛事以外,还粗通医道,闲了便上山采药,为施主治病。有 一次,他上山采药,在深山里见到一株干年何首乌,已经成了人形,如果吃了它,便可上天永列仙班。主持高高兴兴地将何首乌 刨下来带回寺中,叫徒儿们在后院架起柴火,将何首乌放入笼中, 要蒸七七四十九天才可食用。从此他连每天的佛事也不做了,指挥徒儿们蒸起何首乌来。眼看大功快要告成,到了42天头上,有一家死了人,请主持去为亡者做佛事。主持听了很犯难,他想再有7天,我就可以吃何首乌成仙了,偏偏又来了要做佛事的施主。 不去吧,人家送了许多礼物,不好拒绝。无奈他勉强答应了人家。为了尽快回来,他带了两个高徒同去,其余徒众一律在院内烧火。 并再三交待,他不回来不准掀开笼盖,否则定然资罚。徒儿们诺诺连声,老主持这才离开了寺院。
  师父走后,徒儿们认真烧火,烧到49天头上,忽见笼缝内热气外冒,香气扑鼻。小和尚忍不住了,便偷偷地把笼掀开,从何首乌身上夹下一块往嘴里一送,香沁五内,美吃极了。于是大家早就把师傅的叮咛忘了,便围住蒸笼,你尝一块,他尝一块,不多时将何首乌吃的一千二净。他们知道闯了大祸,年龄大点的徒 弟说,咱们趁师傅不在家,把蒸笼里的水倒掉,大家都自寻生路跑了吧!于是小和尚们抬着桶,将蒸场沿寺院外墙倒了一圈,然 后大家整理行装,准备逃走。刚一出门,望见师傅带着两个徒儿匆匆赶回寺院。只好都跪在院中,等候师傅回来处置。顿时大家忽然觉得寺院在动,自己的身体也有飘飘然的感觉,并且冉冉离 开地面。
  师傅做完佛事,连午饭也未敢吃,就带着两个徒儿慌忙往寺里跑,当跑到黄冶河西岸,只见寺院周围云雾缭绕,左晃有动,院 中红光满天,直冲霄汉。就料到徒儿们偷吃了仙药,便加快了步 伐,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眼看到了山门前边,他用手扶住石狮子喘气,忽然山崩地裂似的一声巨响,寺院腾空而起,小和尚们都成了仙,随寺院消失在九天之上。主持和两个徒弟不仅没有成仙, 而且赖以栖息的竹林寺也上了天。3人抱头痛哭之后,只好离开这里,四处飘泊去做云游僧人。竹林寺从此在巩义大地上消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民间文学—民间传说—红枣的传说
浚县善堂乡差不多都是沙地,枣树特别多,红枣也很出名。据说,这枣树还是一个小姑娘引进过来的,那小姑娘叫小娟,她十四岁那年,爹死了,就剩她和一个瞎眼老娘,由于家里没有劳动力,日子过的很穷苦。有一天,小娟正在外面剜菜,忽然,从天上掉下来一只大雁,翅膀上插了一根箭,小娟一见赶紧把大雁身上的箭拔了下来,用小手巾儿给大雁包扎好放它飞走了。这天夜里,小娟睡的正香,梦见有个仙女在床边站着对她说:“小娟姑娘,谢谢你救了我一命,我没有什么贵重的礼物,给你带来了两个红枣,这红枣是仙果,长在太行山里,吃了能治百病,你吃一个,让你娘也吃一个。”说罢,一晃就没影儿了。小娟一惊,睁开眼一看手里果真有两个红枣。她先吃了一个,又甜又香,就赶紧把她娘叫醒,让她娘也吃了一个,她娘说:“真好吃!”连枣胡也给咽了下去。吃过红枣娘儿俩舒服舒服得又睡了,一觉睡到大天亮,小娟她娘先醒了,一瞧太阳一丈多高了,赶紧叫小娟:“小娟!还不快点起...
· 民间文学—民间传说—楷树的传说
解放前,在浚县南街子贡祠旁边,长着一棵四人合抱那么粗的楷树。春天一到,满树都开满了漂亮的花。有人说,天底下一共只有两棵楷树,一棵在孔子的老家孔林长着,另一棵在浚县。要说起楷树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哩。浚县南街的端木赐(字子贡)是孔子七十二大弟子之一。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了,子贡得知后,赶紧去奔丧,到殡埋孔子那天,子贡披麻戴孝,两手各拿一根哀杖,一直把老师的棺材送到坟地,等到孔子的棺材入土后,子贡两手拄着哀杖还是哭的抬不起头来,手里拄着的两根哀杖已经插进土里一尺多深了,怎么也拔不出来,子贡为报答他老师的恩情,就在孔子坟前搭了个草庵,守墓六年,以此尽孝。守墓期间,子贡看着两只入土的哀杖慢慢生根发芽了,他就用心浇培,两棵小树长的可快了,树枝说是柳不是柳,就是槐不是槐,十分罕见,因念其恩师高风亮节,博学善教,应成为世人的楷模,子贡就给这两棵树起名叫“楷树”,用来表示孔子楷模流芳千古。子贡为了不忘...
· 民间文学—民间传说—泗洲塔的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唐河这个地方是一片汪洋大海。不知哪年哪月,南海涨大水,漂来一只船。这只船到了唐河,就不动了,沉下来,慢慢变成一片平地。以后人们就说唐河是块“船地”,并取名叫“唐州”。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外地来了个坏人,想把“宝船”撑走。唐州父老一听慌了:“船”一撑走,唐州天塌地陷,老百姓咋活?竹林寺高僧长老出了个主意,他说:“要想保着唐州无事,需建一座塔。”听说塔能保唐州无事,当时的州官、县官、平民百姓都很赞成。于是请来能工巧匠,招集民夫,动手建塔。塔很快建了四层。再往上建困难来了:谁也搭不起恁高的架子。正在发愁,东南角上走过来一个白胡子老头儿,背着大锯,提着大斧,一句话不说,在塔周围转来转去。建塔的人见老头儿不像寻常的人,便向他请教。老头儿笑一笑说:“我就是专为这个事来的。”接着他说了四句话:愚夫古鲁名匠人,创锯伐木利于民。建塔利民多盛意,围土修成塔凌云。说罢,飘飘然然走了。人们...
· 民间文学—民间传说—麦仁店的传说
刘秀被王莽军队追杀,逃往南阳北一百里处,饥饿难耐。忽见一农妇手提饭罐,遂向其讨要,农妇只答应让他吃一半,另一半留给她丈夫。可刘秀实在饿极,一会儿就吃光了。农妇生气地说:“这是我特意给我家丈夫做的麦仁汤,你吃光了,我丈夫怎么办?”刘秀十分抱歉地说:“大嫂,实在对不起,你再做点儿,日后我一定重谢。”“你不知,麦仁汤很难煮,得两个时辰。”刘秀安慰她说:“你回去试试看,一滚就熟,二滚就烂。”说罢就走,农妇回去重做,果然如刘秀所说。刘秀率军打败王莽登上皇位后,一日忽然想起了那日吃起来特别香的麦仁汤,遂命厨师精心熬煮,但总觉得不那么香甜。于是命人找来那农妇,按当时之法做了,刘秀仍觉得不那么香甜,要怒惩农妇。农妇说:“当年圣上饥不择食,自然觉得香甜,如今圣上每日山珍海味,自然与当时是两种味道了。”刘秀听后觉得有道理,就重赏了农妇,并派人把她送回。后世人为纪念这位敢于直谏的农妇,把她住的村子改为“麦仁...
· 民间文学—民间传说—宝丰酒的传说
传说隋唐时代,宝丰城内有一家大户,在仓巷街开了一个酒馆。由于他酿的酒好,生意兴隆,几年内产业大发,便成为名招全县的大富翁。这富翁感到十分得意,十分满意,便和家人商量,挂出了个“知足牌”上写“凡是来馆喝酒者,不论贫富,分文不要,喝足为止。”一天,吕洞宾和铁李拐二位大仙驾着云头,从宝丰上空经过,看到了这个“知足牌”,便想弄出个究竟。于是二仙落下云头,化作要饭花子要到酒馆喝酒。主人说:“快请二位来”,二仙进去后,家人便拿出酒来,让他们痛饮。他们喝了三天三夜还没有醉意,家人赶紧报告主人。这时,主人已知他俩不是凡人,便吩咐家人把酒全部拿出来,让他俩喝。家人怕酒不够,把院里的井水打上来,兑在酒里。他俩喝到中午起身要走,主人忙随后相送。二仙走到院中被风一吹,酒力大作,吕洞宾身子一晃,便倒在井边,满腹的酒便涌了出来,正好吐在井里。主人这时发现一朵莲花盖住了井口,后来这口井被称为莲花井。传说,用这口井里的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