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原访古—名人名胜—颛顼·帝喾二帝陵新考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70
转发:0
评论:0
中原访古—名人名胜—颛顼·帝喾二帝陵新考,据有关文献资料记载和考证,在我国古代历史传说的华夏先祖“五帝”中。黄帝及其后代高

据有关文献资料记载和考证,在我国古代历史传说的华夏先祖“五帝”中。黄帝及其后代高阳氏颛顼帝和高辛氏帝喾帝,都曾先后在黄河中下游及其周围地区,率领各个部落的人们从事以农业为主的各种生产活动,创出了许多造福于人民的重要业绩,从而也得到了当时和后代华夏民族的尊重与敬仰。并且传说颛顼与帝喾二帝死后,均葬于现今河南省内黄县梁庄乡(过去也曾一度划归濮阳或滑县)的鲋鰅山之阳。一般称为“颛顼·帝喾二帝陵”。在二帝陵前还建筑有庙宇和立许多历代王朝和群众祭典二陵的碑碣,从而构成了规模巨大和文物古迹丰富的二帝陵园。但由于二帝陵园位于卫河与黄河故道之间的多沙地带,风紧沙移。据说清朝同治年间,经过连续几次大风吹动,黄沙飞扬,落沙成丘,致使颛项和帝喾二帝的陵园全部被厚厚的黄沙掩埋于沙丘之下。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固定沙丘,保护周围的农田,对二帝陵园区内的沙丘采取了育林封沙措施,遂使二帝陵区现在已成为数万亩森林覆盖的大林场。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当地群众希望清除二帝陵区的积沙,恢复每年三月十八日所谓颛顼帝诞生之日的祭祖庙会,而且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有些华人侨胞与同胞。也有慕名前来内黄县的颛顼、帝喾二帝陵前进行祭祖活动。为此,内黄县人民政府和当地群众,曾于1992年对二帝陵园区内覆盖的积沙进行了部分清理,并已显露出许多有关二帝陵园的文物古迹。

 现存的所谓颛顼、帝喾二帝陵,位于鲋鰅山南麓。均坐北向南,东西并列。颛顼陵在东,帝喾陵居西。每个陵都有一个南北长约 65 ,东西宽约 54 、顶中高约 25 略呈长方形的封土冢。陵周底部都还残存有 1 左右的砖砌陵墙,每个陵墙南面(前面)的中部,还分别镶嵌有“颛顼陵”与“帝喾陵”石碑各一通。据庙前元代石碑记载,二帝陵的砖砌围墙均系元代天历二年重修时所筑。在二帝陵之前()的高台地上,还残存有元代至元十一年重修的陵庙拜殿和左右配殿,惜殿顶已经塌落,殿墙还被黄沙掩埋尚未全部清理出来。并在庙前还残存有一个将要倾倒的砖筑山门。特别是在拜殿前和配殿前后的黄沙下,已初步清理出历代碑碣165通。据说在庙宇周围附近地下钻探中,还发现埋藏有一些碑碣尚未进行清理,从已露出的165通碑碣上部的碑文看,多数是属于元,明,清各代的碑碣。其碑碣内容多是历代王朝派遣特使来此祭典颛顼、帝喾二帝陵寝的祭典碑,也有历代重修二帝陵庙记,还有一些历代文人来此谒陵的诗篇。据有关文献记载和当地群众反映,这里还有唐、宋及其以前历代王朝来此祭典二帝的碑碣。如《滑县志》说:“历代王朝祭祀不绝,宋代以后列为定制。”又如《宋史·礼志》载:“徽宗政和二年,定历代陵寝,祭高阳,高辛于澶州。”颛顼、帝喾二帝陵前现存历代碑碣数量之多,是其他各地传说帝陵前少有的。

虽然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从黄帝,炎帝至颛顼帝与帝喾帝都是属于古代“传说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但是这些人物的身世和功绩,在《史记·五帝本纪》和其他许多古籍中曾有不少记载。并把我国史前时期的务农纺织、作历作乐和万物有序、民安其生等许多丰功伟绩,都归功于这些代表性人物身上。特别是古代长期定居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夏、商、周各大部族和居于长江中游一带的楚部族等,还都把这些传说时期的代表性人物,看成是华夏民族的远祖。说明炎、黄二帝和黄帝的后代颛顼与帝喾二帝,在我国史前时期的原始社会时代,为华夏民族的联合与统一,以及社会的发展,都做出了伟大功绩,从而也得到了炎黄子孙的尊重与敬仰。所以我们认为这些“传说时期”的历史人物应是可信的。正如范文澜所说:“汉以前人相信黄帝、颛顼、帝喾三人,为华族祖先,当是事实。”

关于黄帝,颛顼、帝喾三帝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处的文化发展阶段,多数学者研究认为,在中原地区大体相当于仰韶文化发展阶段和当地的龙山文化早期发展阶段。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在传说时颛顼、帝喾二陵区附近的考古调查中,则发现有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物,以及传说的所谓“颛顼都帝丘”的“顿丘”遗址。特别是1987年还在距二帝陵区不太远的濮阳市西水坡的仰韶文化时期墓葬中,发现一个男性骨架两侧随葬有用蚌壳摆塑的龙、虎图象的重大发现。

依此,我们认为虽然内黄县的颛顼、帝喾二帝陵,都是属于历史传说的人物,但是所谓二帝在历代人们的心目中,确被认为是我们华夏民族功德卓著的远祖。并且还有大量历代祭祖的碑碣等文物保存在二帝陵前。因而颛顼、帝喾二帝陵也应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颛顼·帝喾二帝陵新考
据有关文献资料记载和考证,在我国古代历史传说的华夏先祖“五帝’中。黄帝及其后代高阳氏颛顼帝和高辛氏帝喾帝,都曾先后在黄河中下游及其周围地区,率领各个部落的人们从事以农业为主的各种生产活动,创出了许多造福于人民的重要业绩,从而也得到了当时和后代华夏民族的尊重与敬仰。并且传说颛顼与帝喾二帝死后,均葬于现今河南省内黄县梁庄乡(过去也曾一度划归濮阳或滑县)的鲋鰅山之阳。一般称为“颛顼·帝喾二帝陵”。在二帝陵前还建筑有庙宇和立许多历代王朝和群众祭典二陵的碑碣,从而构成了规模巨大和文物古迹丰富的二帝陵园。但由于二帝陵园位于卫河与黄河故道之间的多沙地带,风紧沙移。据说清朝同治年间,经过连续几次大风吹动,黄沙飞扬,落沙成丘,致使颛项和帝喾二帝的陵园全部被厚厚的黄沙掩埋于沙丘之下。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固定沙丘,保护周围的农田,对二帝陵园区内的沙丘采取了育林封沙措施,遂使二帝陵区现在已成为数万亩森林覆盖的大林场...
· 中原访古—名人名胜—关于颛顼的新话题
我们走进了豫北沙区的枣林,十万亩林带已改变数百年来黄河故道的原始,从革命前辈的言传文字中知道,这里还有过一簇簇抗日求解放的血与火。而今,河南省文物旅游界的一队大腕们,倒是为寻找我们中华民族的二位更远的祖先而来的。颛顼和帝喾,我们许多人对这二位先生确有些陌生了,甚至把帝喾念成“帝窖”的也不少。但他们毕竟是祖先,三皇五帝,五帝指的就是黄帝、颛顼、帝喾和尧,舜。祖宗在上,堂而皇之也。关于他们的老话题太多,断断续续地说了几千年,从《春秋》、《史记》、《竹书记年》、《山海经》到《明史》、《清史》。“颛者专也,顼者正也,能专正天人之道,故曰颛顼。”《白虎通》的解释,是说其名字的由来。《史记》说,“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并称他“静深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洁城以祭祀”。当代古史学家徐旭生就称颛顼“是一个有革新能力的大人物”,说他完成了华夏统一的大业,定婚姻、制嫁娶,研...
· 中原访古—名人名胜—五帝之一的帝喾陵
人们常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按照西汉大史学家司马迁的说法(也是最早的说法),三皇是指天皇、地皇、泰皇,以泰皇为最尊贵。而到了宋代又列名为天皇、地皇、人皇。也有说三皇为伏羲、女娲、神农,还有将燧人、祝融代替神农的。五帝指谁就更复杂了:五帝之说源起于周秦之际,有指太昊、炎帝、黄帝、少吴、颛顼的;也有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五帝能够作为中国远古时代受人崇敬的领袖,是因为他们曾为人类的文明做出过杰出贡献。其实,将他们称为“帝”,只是后人对原始社会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的尊称。豫东—带是中国远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除淮阳有太昊陵、睢阳区城西有燧人氏陵外,商丘市城南22公里的高辛集,世世代代传说就是帝喾高辛氏的故乡,也是他的陵墓所在地。帝喾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史记·五帝本纪》和《帝王世纪》说他“年十五而佐颛顼,三十登位”。他是黄帝长子玄嚣的孙子,其先祖颛顼在位时被立为族子。“生而神目,...
· 中原访古—名人名胜—何晏
三国曹魏哲学家、文学家。字平叔。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汉末大将军何进之孙。何进被杀后,其母尹氏被曹操纳为夫人,晏亦被收养。后来又娶曹操女金乡公主为妻。性骄矜,曹丕、曹植都讨厌他,所以长期得不到任用。至正始初,曹爽执政,何晏才被重用,擢为散骑侍郎,迁侍中、吏部尚书。正始十年(249),司马懿,何晏也作为曹爽党羽之一被杀。何晏少时即以才秀知名,好老、庄,是魏晋玄学家代表人物之一,与王弼合称“王何”。他的作品,主要是散文和赋,散文多是哲学、政治论文,如《无名论》、《无为论》、《韩白论》、《冀州论》等。赋今仅存一篇,即《景福殿赋》,魏明帝曹□在许昌建成景福殿,何晏受命而作此赋。赋分三部分,先述兴建缘起,中间一大段写宫殿规模、结构、环境、装饰,并从写政治、人事相结合的角度,解释其象征性含义,末尾则按照劝百讽一的传统写法,说了一些正面的道理。此赋与东汉王延寿所撰《鲁灵光殿赋》,同为描写宫殿辞赋的名作...
· 中原访古—名人名胜—干宝
干宝(?-336),字令升,新蔡(今河南省新蔡县)人。他是东晋初著名史学家,祖父干统,为吴奋武将军,父干莹为丹阳丞。干宝少勤学,博览群记,以才器召为佐著作郎,又因平定杜弢之乱有功,赐爵关内候。晋元帝即位,未置史官,由中书监王导举荐,干宝“始领国史”。“以家贫求补山阴令,迁始安太守。王导请为司徒右长史,迁散骑常侍”。(《晋书·干宝传》)他对史学有研究,著《晋纪》。《晋书》称:“其书简略,直而能婉,咸称良史”;《文心雕龙》誉“干宝述纪以审正得序”,《史通》赞“理切而多功”。干宝“性好阴阳术数,留思京房、夏侯胜等传”,“博采异同,混虚实”,“集古今神祗灵异人物变化”,撰成《搜神记》三十卷,“又为《春秋左氏义外传》,注《周易》、《周官》凡数十篇,及杂文集皆行于世。”(同上)干宝于易学造诣极深,《晋书》明言注《周易》。《隋书·经籍志》载有:《周易》十卷,晋散骑常待干宝注,又《周易爻义》一卷,干宝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