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颛顼·帝喾二帝陵新考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1
转发:0
评论:0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颛顼·帝喾二帝陵新考,据有关文献资料记载和考证,在我国古代历史传说的华夏先祖“五帝’中。黄帝及其后代高

据有关文献资料记载和考证,在我国古代历史传说的华夏先祖“五帝’中。黄帝及其后代高阳氏颛顼帝和高辛氏帝喾帝,都曾先后在黄河中下游及其周围地区,率领各个部落的人们从事以农业为主的各种生产活动,创出了许多造福于人民的重要业绩,从而也得到了当时和后代华夏民族的尊重与敬仰。并且传说颛顼与帝喾二帝死后,均葬于现今河南省内黄县梁庄乡(过去也曾一度划归濮阳或滑县)的鲋鰅山之阳。一般称为“颛顼·帝喾二帝陵”。在二帝陵前还建筑有庙宇和立许多历代王朝和群众祭典二陵的碑碣,从而构成了规模巨大和文物古迹丰富的二帝陵园。但由于二帝陵园位于卫河与黄河故道之间的多沙地带,风紧沙移。据说清朝同治年间,经过连续几次大风吹动,黄沙飞扬,落沙成丘,致使颛项和帝喾二帝的陵园全部被厚厚的黄沙掩埋于沙丘之下。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固定沙丘,保护周围的农田,对二帝陵园区内的沙丘采取了育林封沙措施,遂使二帝陵区现在已成为数万亩森林覆盖的大林场。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当地群众希望清除二帝陵区的积沙,恢复每年三月十八日所谓颛顼帝诞生之日的祭祖庙会,而且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有些华人侨胞与同胞。也有慕名前来内黄县的颛顼、帝喾二帝陵前进行祭祖活动。为此,内黄县人民政府和当地群众,曾于1992年对二帝陵园区内覆盖的积沙进行了部分清理,并已显露出许多有关二帝陵园的文物古迹。

 现存的所谓颛顼、帝喾二帝陵,位于鲋鰅山南麓。均坐北向南,东西并列。颛顼陵在东,帝喾陵居西。每个陵都有一个南北长约65米,东西宽约54米、顶中高约25米略呈长方形的封土冢。陵周底部都还残存有1米左右的砖砌陵墙,每个陵墙南面(前面)的中部,还分别镶嵌有“颛顼陵”与“帝喾陵”石碑各一通。据庙前元代石碑记载,二帝陵的砖砌围墙均系元代天历二年重修时所筑。在二帝陵之前(南)的高台地上,还残存有元代至元十一年重修的陵庙拜殿和左右配殿,惜殿顶已经塌落,殿墙还被黄沙掩埋尚未全部清理出来。并在庙前还残存有一个将要倾倒的砖筑山门。特别是在拜殿前和配殿前后的黄沙下,已初步清理出历代碑碣165通。据说在庙宇周围附近地下钻探中,还发现埋藏有一些碑碣尚未进行清理,从已露出的165通碑碣上部的碑文看,多数是属于元,明,清各代的碑碣。其碑碣内容多是历代王朝派遣特使来此祭典颛顼、帝喾二帝陵寝的祭典碑,也有历代重修二帝陵庙记,还有一些历代文人来此谒陵的诗篇。据有关文献记载和当地群众反映,这里还有唐、宋及其以前历代王朝来此祭典二帝的碑碣。如《滑县志》说:“历代王朝祭祀不绝,宋代以后列为定制。”又如《宋史·礼志》载:“徽宗政和二年,定历代陵寝,祭高阳,高辛于澶州。”颛顼、帝喾二帝陵前现存历代碑碣数量之多,是其他各地传说帝陵前少有的。

虽然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从黄帝,炎帝至颛顼帝与帝喾帝都是属于古代“传说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但是这些人物的身世和功绩,在《史记·五帝本纪》和其他许多古籍中曾有不少记载。并把我国史前时期的务农纺织、作历作乐和万物有序、民安其生等许多丰功伟绩,都归功于这些代表性人物身上。特别是古代长期定居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夏、商、周各大部族和居于长江中游一带的楚部族等,还都把这些传说时期的代表性人物,看成是华夏民族的远祖。说明炎、黄二帝和黄帝的后代颛顼与帝喾二帝,在我国史前时期的原始社会时代,为华夏民族的联合与统一,以及社会的发展,都做出了伟大功绩,从而也得到了炎黄子孙的尊重与敬仰。所以我们认为这些“传说时期”的历史人物应是可信的。正如范文澜所说:“汉以前人相信黄帝、颛顼、帝喾三人,为华族祖先,当是事实。”

关于黄帝,颛顼、帝喾三帝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处的文化发展阶段,多数学者研究认为,在中原地区大体相当于仰韶文化发展阶段和当地的龙山文化早期发展阶段。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在传说时颛顼、帝喾二陵区附近的考古调查中,则发现有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物,以及传说的所谓“颛顼都帝丘”的“顿丘”遗址。特别是1987年还在距二帝陵区不太远的濮阳市西水坡的仰韶文化时期墓葬中,发现一个男性骨架两侧随葬有用蚌壳摆塑的龙、虎图象的重大发现。

依此,我们认为虽然内黄县的颛顼、帝喾二帝陵,都是属于历史传说的人物,但是所谓二帝在历代人们的心目中,确被认为是我们华夏民族功德卓著的远祖。并且还有大量历代祭祖的碑碣等文物保存在二帝陵前。因而颛顼、帝喾二帝陵也应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原访古—名人名胜—颛顼·帝喾二帝陵新考
据有关文献资料记载和考证,在我国古代历史传说的华夏先祖“五帝”中。黄帝及其后代高阳氏颛顼帝和高辛氏帝喾帝,都曾先后在黄河中下游及其周围地区,率领各个部落的人们从事以农业为主的各种生产活动,创出了许多造福于人民的重要业绩,从而也得到了当时和后代华夏民族的尊重与敬仰。并且传说颛顼与帝喾二帝死后,均葬于现今河南省内黄县梁庄乡(过去也曾一度划归濮阳或滑县)的鲋鰅山之阳。一般称为“颛顼·帝喾二帝陵”。在二帝陵前还建筑有庙宇和立许多历代王朝和群众祭典二陵的碑碣,从而构成了规模巨大和文物古迹丰富的二帝陵园。但由于二帝陵园位于卫河与黄河故道之间的多沙地带,风紧沙移。据说清朝同治年间,经过连续几次大风吹动,黄沙飞扬,落沙成丘,致使颛项和帝喾二帝的陵园全部被厚厚的黄沙掩埋于沙丘之下。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固定沙丘,保护周围的农田,对二帝陵园区内的沙丘采取了育林封沙措施,遂使二帝陵区现在已成为数万亩森林覆盖的大林场...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炎帝像
炎帝,《竹书纪年》说:“炎帝……其起于烈山,号烈山氏。”最早生于有熊国的华阳。《史纪·五帝本纪正义》引《帝王世纪》有这样的记载:“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相传炎帝教导人们种植五谷。在他领导下,人们不断地总结生产经验,改进生产工具,粮食连年丰收。因而他深受到人们的爱戴,被尊为“神农”。故炎帝又有“神农氏”之称。为了解救部落成员的疾病之苦,炎帝尝遍百草,从而发明了医药。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黄帝像
黄帝族团继承少典族,仍以有熊为根据地,主要在河南的黄河和淮河流域发展。《竹书纪年》说:“黄帝轩辕氏,元年帝即位居有熊。”《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居轩辕之丘。”《大明一统志》和《广舆记》皆言“轩辕丘,新郑古有熊氏之国,黄帝生于此因名。”黄帝还在有熊建都。晋《帝王世纪》说:“黄帝有圣德,授国于有熊,帝之所都。”西晋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河南尹新郑县,古有熊国,黄帝之所都。”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炎帝世系
《山海经·海内经》列出的炎帝世系“炎帝——炎居——节并——戏器——祝融——共工——后土——信——夸父”华阳古城遗址“华阳”在河南新郑北,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华阳”地名。黄炎二帝是华夏民族的祖先在五六千年以前,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以黄帝族团和炎帝族团为主体,溶合蚩尤族和其他部落族的华夏民族。《说文》解释“华夏”说“华”为“荣”,“夏”为“中国之人”。“中国”在先秦之前指“中州”、“中原”、“中土”,华夏族指中原部族。著名考古学家唐兰在《西周青铜铭文分代史徽》中说:“华,地名……在今河南密县,西为嵩山,是夏族旧居,所以华即是夏,中华民族起源于此。”炎、黄二帝世系中,除包括许多华夏族姓氏之外,也包括现在的许多少数民族在内。少典和炎黄二帝不论从文化上或是血统上,都是华夏民族的始祖。而居于中原的华夏族,到秦汉之后称为汉民族,以后历代迁居南方的客家人,正是中原汉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黄帝世系
传说黄帝有二十五子,是说有二十五宗或二十五人入赘加盟到黄帝氏族。有十二子得姓,是说黄帝册命了十二姓,得姓者共十四。是因为青阳氏玄枵和嫫母之甥苍林有功皆赐姓姬。十二姓中,只有姬姓是黄帝本姓。其他为酉、己、滕、葳、任、荀、僖、嬉、环、衣。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