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古国古城—巴夏合其古城
丝绸之路—古国古城—巴夏合其古城,巴夏合其古城位于阿瓦提县西南部(三团)的喀什噶尔河冲积平原上,巴夏合其是“许
巴夏合其古城位于阿瓦提县西南部(三团)的喀什噶尔河冲积平原上,巴夏合其是“许多路出城”之意。当时这里水草繁茂,处于交通要道,四面八方都有路到达此地,后因战争被毁,逐渐荒芜,整个古城被黄沙掩埋。
1986年,阿吾提周地克在巴夏合其打柴时,古城内的许多文物被大风吹出,他拾到两件袍子、一本手抄古兰经、两本手抄经文集、三份爱情护身符和各色捻线。一件袍子为浅蓝色,被火烧得只剩下衣领和襟;另一件为枣红色,被坍塌的墙压在底下,保存完整,用且克曼绸做面料,手工精细缝制。袍子长大,长1.52m,1.65m,襟宽2.84m,袖长0.8m,袖口宽0.17m。古兰经中夹有一份协议书,用草纸(和田纸)写成,草纸被裁下来的一边有字,另一半为存根,右旁有打官司人姓名和用黑墨水按的指印。另有1张写有诗句的纸,还有3只靴子,靴子跟细,从靴头开始用各色丝线绣出花纹。
该古城已被沙掩埋,但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和观赏价值,是研究多浪人历史发展过程的见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丝绸之路—古国古城—惠远古城
惠远古城,一座新疆的历史名城,它曾是新疆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历经岁月变迁,风雨飘摇,如今走进惠远古城,走进将军府,依然被那份庄重、素雅的历史氛围而倾倒。将军府门口两尊石狮俯卧雄视,南方石狮细腻的形态与新疆雕刻粗犷的技巧融汇其中,它们不同于一般北方石狮的凶猛威严,显得淳朴、憨拙。将军府的主要建筑为四合院式,土木结构的飞檐式“人”字梁平房,房檐朴素淡雅,无画梁雕刻。院内古树参天,4棵古树是历史活的见证。站在前庭朝前望去似有差使策马驰来,飞报战讯。“惠远”之名乃乾隆帝亲赐之名,是取大清皇帝恩德惠及远方之意。惠远老城繁华一时,当时城内建筑整齐,纵横四条大街直通四个城门:东门景仁、西门说泽、南门宣闿、北门来安。城中心建有高大巍峨的钟鼓楼,以镇四方。城内城外有不少军事设施,有官兵操练武艺校场。城内外寺庙林立,清真寺、庙是少数民族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城内大街小巷商铺林立,百货云屯,市肆极为繁华...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巴夏合其古城
巴夏合其古城位于阿瓦提县西南部(三团)的喀什噶尔河冲积平原上,巴夏合其是“许多路出城”之意。当时这里水草繁茂,处于交通要道,四面八方都有路到达此地,后因战争被毁,逐渐荒芜,整个古城被黄沙掩埋。1986年,阿吾提周地克在巴夏合其打柴时,古城内的许多文物被大风吹出,他拾到两件袍子、一本手抄古兰经、两本手抄经文集、三份爱情护身符和各色捻线。一件袍子为浅蓝色,被火烧得只剩下衣领和襟;另一件为枣红色,被坍塌的墙压在底下,保存完整,用且克曼绸做面料,手工精细缝制。袍子长大,长1.52m,1.65m,襟宽2.84m,袖长0.8m,袖口宽0.17m。古兰经中夹有一份协议书,用草纸(和田纸)写成,草纸被裁下来的一边有字,另一半为存根,右旁有打官司人姓名和用黑墨水按的指印。另有1张写有诗句的纸,还有3只靴子,靴子跟细,从靴头开始用各色丝线绣出花纹。该古城已被沙掩埋,但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和观赏价值,是研究多浪人...
· 丝绸之路—古国古城—依令达塔木古城
依令达塔木古城位于阿瓦提县西南部(三团)的喀什噶尔河冲积平原上,巴夏合其古城南18km处,与其是秭妹城。据调查,古城有4座城堡,用泥土干打垒围成墙,中间自然形成十字街。城内用土块建造150余间房子,只剩残墙断壁。房屋涂有各种色彩,分里外院,有大客栈和院房,可见到雕刻的痕迹。街道东侧135m处有残留1m高的城墙,北面有单独修建的哨所,以坍塌成4m高的土堆,上有烧过的碎木块、灰土等遗留物。从古城的发掘土中,可见到烧剩的房椽和家具等,证明该城是遭战火焚毁后逐渐衰败的。离城较远的地方,还有房土残迹和断墙,周围有农田、水渠的痕迹和杨、柳、果树的树墩。该古城虽已毁坏,但城廓清晰,历史研究价值高,具有一定的旅游观赏度。
· 丝绸之路—古国古城—楼兰古城衰落之谜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专家表示,楼兰古国的消亡并非单纯自然环境的变迁导致,“丝绸之路”交通路线的变化才是楼兰兴衰最直接最敏感的因素。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见诸文字的古楼兰王国,在丝绸之路上作为中国、波斯、印度、和罗马帝国之间的中转贸易站,当时曾是世界上最开放、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然而,公元五百年左右,它却一夜之间在中国史册上神秘消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刚从罗布泊考察回来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夏训诚说,丝绸之路有三条道,经楼兰之路最为便捷,但沿途缺乏水草,多风沙,还要经受匈奴的侵扰,动荡不稳。后来随着高昌局势的稳定,中央政府在高昌建立了稳固的统治,使它成为西域的门户,经高昌的道路逐渐取代了经楼兰的道路。夏训诚认为,正是道路的变化,使楼兰不觉中丧失了中西交通中继站的地位。也就是“路断城空”之说。在此之前,许多专家都认为,气候与水源的变化是造成楼兰衰落的主要原因。美国人亨丁顿...
· 丝绸之路—古国古城—别迭里烽燧
古时称拨达岭,位于乌什县城西40公里的乌一别路边戈壁滩上,西邻别迭里河,扼通往别迭里山中的要冲。东汉班超平乱曾到这里,唐玄奘(唐僧)去西天取经也经过此烽燧,至今仍巍然屹立,外有台阶可至顶部,上有火烧红土遗存,进山口后,分水岭的西边,即为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烽燧呈梯形状,东部东西长12.7米,南北宽9.8米,顶部东西长7.7米,南北宽3.5米,湔残高7.3米。烽燧为两次修筑,始建于东汉,原筑为夯土,层厚15—20厘米,夯土间类有木头层和柴枝层,木头直径6—12cm,层与层间距为10—15厘米;第二次修筑为唐代年间在距烽燧四周用长卵石垒砌、卵石间填有小砾石和土。现被中国长城学会、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北京市邮政局监制发行的万里长城百关纪念封采用,标志着别迭里烽燧为我国万里长城西部的最尾部。它同县城西南5公里处都鲁呼尔山的八卦墩烽火台同出一源,同建一时,保存尚为完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