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丝绸之路—艺术的辉煌—沙漠飞天抚箜篌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24
转发:0
评论:0
丝绸之路—艺术的辉煌—沙漠飞天抚箜篌,图为1996年且末扎滚鲁克14号墓出土的箜篌,木头刳成半个葫芦形作为音箱,底部开

图为1996年且末扎滚鲁克14号墓出土的箜篌,木头刳成半个葫芦形作为音箱,底部开一音孔,颈首凿刻椭圆形卯眼以固定弦杆,杆首有三道明显的系弦痕迹,形状精美,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箜篌之一。

图为箜篌发展后期的绘制图,比早期出土的箜篌要精致许多。(资料片)

  发现之旅

李贺有诗云“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箜篌,多少文人墨客、才子佳人曾沉醉在它美妙的音符里,但如今这古老的乐器却随着历史慢慢湮没,今人已然无缘聆听。

可能冥冥中有种缘分,在不同时空让我与这美妙绝伦的中国竖琴———箜篌两次邂逅,分别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两个城市且末和拜城,它们亦是古时繁盛一时的西域三十六国。

永生的凤凰

五月初来到且末,一个被沙漠围拢的绿洲小城,这里的扎滚鲁克古墓因出土“楼兰美女”而蜚声四起,但其还有着两个世界第一的头衔,“最多人数的家庭丛葬墓”和“最早年代出土的拨弦古乐器———箜篌”。

我对箜篌更有兴趣,它们被陈列在且末城郊的托乎拉克庄园。这个庄园曾是大巴依的豪宅,因墙皮和了冰糖水被当地人称做“冰糖房子”,现已成为且末出土文物的陈列集中地。

在这座精美的庄园内,除了感叹一个世纪前园主的奢华生活,访客可做的事情似乎很少,我的目标是找箜篌。终于找到了,这是个由胡杨木雕制的物件,由音箱、颈和弦杆三部分组成。在发音部位绷盖着兽皮,由木楔固定,开多个音孔,底部还有“桃心”形的孔洞。

说实话,若非仔细打量,你很可能将这个木制弧形框架误认为是某种古时的生产工具了,它的过往与美妙也会与你失之交臂。

据介绍,箜篌源于波斯语音译,许多学者相信其为竖琴的前身。《隋书·音乐志》记载这种乐器“出自西域,非华夏旧器”。音乐史专家认为箜篌源于中亚,经新疆传入中原地区。

或许与“楼兰美女”的保存机理相同,干燥的气候使得箜篌“不老”,埋藏千年,雕画了岁月的痕迹,却仍能依稀觅见当年的妩媚。而我认为,千年胡杨木的材质选择更为智慧,为箜篌提供了又一次生命延续。

看着箜篌复原图,很像欧洲中世纪的竖琴,形态优美,雕有凤头,如同一只美丽欲飞的凤凰,昂着高傲的项颈,振翅抖羽,飞向永生。

凝固于永恒

在且末,对箜篌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不久前,又去了龟兹故地之一的拜城,这是个乐舞之乡,“管弦伎乐,特善诸国”。在那里,我与箜篌有了更亲密的接触。

在克孜尔千佛洞,有如迷宫般的洞窟内,聆听苦行僧的故事、佛家的禅理、历史的兴衰都是平面感知,惟有来到描绘有箜篌的壁画前,你才发现前面的所见所闻都活了起来。

在一处洞窟的穹顶上,大幅壁画精美绝伦、色彩艳丽,一个个飞天菩萨,有的拨动箜篌,有的抚弄琵琶,有的吹起笛子,他们一边演奏,一边飞舞着,姿态柔美富有韵律。霎时间,美妙的乐音仿佛从穹顶的壁画中弥散出来,壁画活了,仙乐飘飘,没有忧愁和眼泪,冻住了空山的云,凝起了大漠的烟。

呆立,那一刻我只能如此,一种平静安宁幸福的感觉,从未有过。没有任何想法,只是随着穹顶的歌舞者慢慢转动,身体似乎渐渐变轻。

若不是参观时间有限,我愿在那个穹顶壁画下继续发呆下去。据介绍,这里还出土过弹箜篌乐人木雕。联想到前面在且末听说的箜篌出土的情形,它们必是古代权贵的奢侈品,权贵死去时总会带一些随葬品,箜篌太美丽了所以不能幸免,但有趣的是墓主归于尘土,它们却成为永恒。

据说,曾有技术人员以出土箜篌为样本对其进行了复制,但结果令人失望,依样复原的箜篌只能重复简单的音节。这或许是历史的安排,逝去的美好任你膜拜,却不能再现。

且末、龟兹,曾繁盛一时的西域三十六国,箜篌曾如何美妙地演奏,演奏着又是如何地曼妙生姿,都如同这三十六国一样在历史中湮灭了。那一切,惟有在壁画中凝固,却没有死去,又一次次在人们心中活过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丝绸之路—艺术的辉煌—辉煌的克孜尔千佛洞
库车系汉代西域龟兹国故地,县城的前身为汉代龟兹国国都———延城,至今城垣遗址犹存,是古丝绸之路西域境内最繁华的都市之一。库车,语,意为“十字路口”,即通衢之路。佛教自公元2世纪传入龟兹,并由此向东传递。历史上的龟兹曾是政教合一的国度,时至今日,在库车境内尚保留大量的佛教遗迹,其规模、数量之大在国内罕见。库车的佛教遗存分布很奇特,其主要佛教石窟和佛寺均依山傍水而筑;渭干河(古称西川水)与库车河(古称东川水)两岸崖壁上,佛教石窟鳞次栉比,著名的克孜尔千佛洞就是坐落在克孜山崖上的一座文化艺术宝库。克孜尔千佛洞现存石窟248座,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间4个区域。克孜尔石窟的类型大致可分为支提窟、讲经窟、比诃罗窟、仓库窟等6种类型,还有149个未定型的石窟。其中以支提窟居多,分别有中心柱形支提窟等5种形制。由于支提窟是陈列圣物的地方,又称为“圣殿”,是僧侣礼拜祈祷用的石窟。克孜尔石窟中绘有大量的壁画,佛...
· 丝绸之路—艺术的辉煌—喀什土陶面临“失传”
新疆喀什土陶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近日被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一件值得喀什乃至新疆各族人民庆幸的盛事。远古流长、工艺精湛的喀什土陶以喀什市高台民居的作坊式祖传制陶而闻名中外。据《孟子·告天下书》曰: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比喻造就、培养成一个有用的人才,则可以安万室治国兴。由此诗句中可以推断,制陶工艺在我国至少可追溯到东汉战国时期。又根据考证,喀什的制陶工艺也至少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而且,当时的土陶制品只是供人们生活之用,它一般的品种有盆、缸、坛、壶、盘、碗等。其实,制作土陶的原料很一般,就是以河里的泥土为主要原料,加上一些芦苇花絮用手反复柔捏数分钟即可。殊不知,这几样东西一旦合为一体,它的矿物质成分非常丰富,坚韧性很强,主要含有高岭石、水云母、蒙脱石、石英、长石等。土陶的制作过程也很原始,土陶的制作人先是将揉捏好的陶泥取适当部分放在自制的木制轴盘上,顺着轴盘下面有一个直径约6...
· 丝绸之路—艺术的辉煌—伊犁青铜武士俑介绍
伊犁州博物馆珍藏着一件国宝级文物———青铜武士俑。它于20世纪80年代初出土于巩乃斯大草原。说到伊犁,大家自然会想到滚滚西去的大河———伊犁河,诞生《东方小夜曲》的可克达拉草原,蒙古铁骑西征时凿通的果子沟天险,玄奘取经路过的天山冰凌达坂以及蓝蓝的天空,耸入云霄的雪山,茫茫的草原,奔腾的天马,如云朵般的羊群,伊犁的美景让人折服。伊犁各地发现的大量青铜器很有特色,那些青铜方盘、对虎铜环、对翼兽铜环、三足铜釜等个个都是,它们器形一般都比较大,铸造工艺水平都很高,其数量之多,堪称全疆之冠。在诸多青铜器中,青铜武士俑就是其中的一件,它高40厘米,头戴尖顶小毡帽,上身赤裸,腰系短裙,赤足,左腿弯曲,右腿跪地,两手环握放在腿上。更引人注目的是他的面部表情,你看他双目凝视前方,眉宇间显示了草原武士的威武与自信。这个头戴尖顶帽的青铜武士俑到底是什么民族?据《史记》、《汉书》中的《匈奴列传》、《大宛列传》、《...
· 丝绸之路—艺术的辉煌—也根布拉克岩画要“移动”
布尔津县冲乎尔水电站是布尔津河上规划的第五个梯级电站,该电站建成后,布尔津河边绵延数公里的也根布拉克岩画群将被淹没。10月底,随着该电站的开工建设,为了保护该岩画群,布尔津县已出台具体措施,将对也根布拉克岩画实施异地保护。也根布拉克岩画高程726米,冲乎尔水电站蓄水高程755米,淹没程度为29米。因此,为满足文物保护和水电建设的双重需要,根据《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该县决定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根布拉克岩画进行异地保护,由文物部门和建设部门一同对该岩画进行重新调查和测量,建立完善的原始资料,同时邀请上级文物专业人员对也根布拉克画点进行拓印、制作档案,并对岩画点控制地带内的古墓葬实施抢救性挖掘和拓印,最后对也根布拉克岩画画面进行整体切割,迁至该县博物馆。据介绍,布尔津县将以此次岩画迁移为契机,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县博物馆内将开设也根布拉克岩画长廊,并向游人和公众开放。
· 丝绸之路—艺术的辉煌—裴慧琳与《一切经音义》
2世纪之后,佛教通过西域向我国中原地区广泛传播。在纷涌东进的众多佛教传布者中,出现了鸠摩罗什、佛图澄和裴慧琳这3位贡献卓著的佛学巨子。前两人都是4世纪时的龟兹人(今新疆库车),而裴慧琳则是唐代西域疏勒籍的少数民族高僧。裴慧琳(737—820)青年时代离开故乡疏勒国去了内地,后在唐朝京城长安西明寺为主持,是唐代著名高僧.他不仅精通本民族文化和梵文佛教经典,对汉语言文化也同样有精深造诣,史称他“内持密藏,外究儒流,博及群经,精通训诂”,其学识博大宏富,为当时甚至后世许多学者所不及。除了对佛教经典理义和教律的译注阐释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外,裴慧琳的最大贡献,是花费了整整25个年头,用汉文编纂出一部长达100卷的《一切经音义》。这部著作不仅有对佛经音义的详尽注解,而且还包含有许多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以及大量有关历史、地理、物产、风俗民情等方面的宝贵资料,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后人曾盛赞该书“精心编撰,无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