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丝绸之路—探寻历史—西迁壮举名扬万古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11
转发:0
评论:0
丝绸之路—探寻历史—西迁壮举名扬万古,“泪别亲人离故乡,万里征程气士昂。屯垦戍边创伟业,西迁壮举万古扬。”每逢农历

  “泪别亲人离故乡,万里征程气士昂。屯垦戍边创伟业,西迁壮举万古扬。”每逢农历四月十八这天,锡伯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的盛装,弹起“东布尔”,吹起“墨克调”,跳起舞姿刚健、节拍明快的“贝勒恩”。姑娘们优美的“抖肩”,小伙子们惟妙惟肖的“鸭步”,表达出他们对故乡的思念,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历史的缅怀。 西迁,是锡伯族历史上历尽坎坷与磨难的一次长途迁徙。满清时期,新疆因连年战乱,地广人稀,军务十分空虚。清政府为了尽快加强新疆的兵力,应第一任伊犁将军奏请,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从沈阳及其周边城市抽调了1000多名锡伯族官兵,命他们携带家眷前往新疆驻扎。 锡伯族军民赶着牛车、驼队,离开盛京,出章古台边门,经克鲁伦路和蒙古路西行,一路到达外蒙乌里雅苏台。蒙古高原气温低,很多人被冻伤,又因沿途降雪没有供牲畜食用的青草,军队长途跋涉、人困马乏,加上牲畜闹瘟疫,致使大部分牲畜死亡。面对这种情况,锡伯族军队便在蒙古将军成衮扎布的挽留下,在当地度过寒冬。七个月后,草返青时,锡伯族军队重新踏上征途。后在到达科布多时,逢春天阿尔泰山积雪融化,致洪水泛滥,军队又被困两个多月。由于口粮不足,锡伯族军民靠挖野菜和吃树皮充饥。 西行全程近两万里,锡伯族军队仅用了1年零4个月就到达了新疆伊犁。虽然有饥饿、寒冷、干渴等威胁着军队,而且还有许多老人、妇女、小孩和在路途生的数百名婴儿,但军队在1765年抵达目的地、接受伊犁将军检阅时,人口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 当年,西迁的锡伯族于农历四月十八聚集在盛京锡伯家庙祭祖告别。后来,为了纪念这段历史,这一天被定为“西迁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丝绸之路—探寻历史—塔城红楼的变迁
在塔城市文化路北,有一幢红色的俄式建筑,塔城人都习惯地称之为“红楼”。现在,它是塔城地区塔城报社的办公用地,今年名列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至今,它已见证了两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关于红楼的历史,要追溯到1910年。1851年,《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签订后,沙俄取得了在塔城设领事、贸易免税、领事裁判权等特权,塔城成为中俄贸易的一个重镇,到塔城做生意的俄国商人渐渐多了起来。原籍俄国的塔塔尔族商人热玛赞·坎尼雪夫到塔城筹办商务,看中了乌孜别克族人哈吉台家的院落位置,想买下来开办商场。但双方在价格上产生了较大的分歧,哈吉台漫天要价,后来干脆拒绝卖房。对此,热玛赞·坎尼雪夫十分生气,他赌气一定要在哈吉台院落旁盖一座塔城最好、最高的建筑物。不久,热玛赞·坎尼雪夫选定了在哈吉台院落北面的一块地,并专程从俄国请来设计人员,买来上等木料,自建砖窑,他还亲自筛选了一批能工巧匠。工程进行了三年。这座当时塔城...
· 丝绸之路—探寻历史—丝绸之路见证厚重历史
“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亚欧的东、西方商贸通道的总称。丝绸之路有数条干线和支线,有草原丝绸之路、绿洲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通常所说的丝绸之路,是指绿洲丝绸之路。位于丝绸之路要冲的西域,是历史上世界民族大迁徙的十字路口,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荟萃之地。中原文化、古罗马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中亚文化和印度文化都曾通过丝绸之路在这里粉墨登场。古代丝绸之路起点是中国的长安,长安是汉朝和唐朝的国都,当时各地丝绸和其它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再由各国商人组成商队,浩浩荡荡爬上陕甘高原,越过乌鞘岭,经过甘肃武威,穿过河西走廊,到达当时的中西交通要道敦煌。另外青海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再往西便是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丝绸之路经河西走廊到达新疆后分为三路:北道,是经伊吾(今哈密)、北庭(今吉木萨尔)、到乌鲁木齐,然后经过石河子、阿里麻里(今霍城)、伊犁抵达黑海沿岸;中道,是经吐鲁番、焉耆、轮...
· 丝绸之路—探寻历史—龟兹遗梦
有人说,龟兹古城只有谜面,没有谜底;的确是这样。龟兹古城既不是毁于战争,也不是毁于自然,更不是毁于瘟疫,甚至也不是毁于宗教之争。那么,龟兹古城的消亡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人们对于历史的了解,一是史书,一是文物。其实这二者都有着先天的缺陷。专制传统下的史书不过是被抽干了水分的帝王家谱,大众的生活则绝少触及。更何况,不少的史书不是为了说明真相而是为了掩盖真相,或以一种真相掩盖另一种真相。出土文物受到诸多限制,考古学家走岩棚、入洞穴,聚中原、游边陲,风餐露宿,踏破铁鞋,所获历史遗存在破译古代社会古人生活上也常常挂一漏万。还有一个了解历史的途径是否被忽略了呢?那就是民间传说。人可以传宗接代,历史其实也一样,古国消亡,子民存活,他们一代接一代地延续着祖先的香火,也把历史一代一代地传下来。关于龟兹古城的消亡,民间的传说甚多,虽然说法和情节各不相同,但时间却大体上都集中在回鹘称汗的时期,其消亡的过程也大致相...
· 丝绸之路—探寻历史—小河墓地
新疆罗布沙漠连绵而平缓的沙海中,一个小沙包突兀而起,沙包上密集直立着如同死胡杨般的木杆。(木柱间隔1米左右,高4至5米,都是多棱柱,从7个侧面到13个侧面不等,个别的柱子底部还残留着红色的涂料。贝格曼曾在他的书这样描述:“这座死神的立柱殿堂曾经笼罩在一片耀眼的红色之中。”)这就是西域探险史中最神秘的古墓——小河墓地,这里拥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至今未解的墓葬形式。1934年,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首次发现了这个“有一千口棺材”的古墓葬,并将其记录在《新疆考古记》和《考古探险手记》中。科考学者们通过贝格曼当时绘制的地图,不断修正并确定小河的经纬度,终于在66年后,在茫茫罗布沙漠中再次寻觅到“小河墓地”。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杨镰说,小河遗址应该是楼兰王族的墓地,在对楼兰文明的解读过程中它是无可替代的,它的再发现对罗布泊环境变迁与楼兰王国兴衰这个世界性热点课题的研究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 丝绸之路—探寻历史—身边的历史与记忆
中国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像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是联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为进一步加大对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国务院决定从今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文化遗产日”。今年的6月10日是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伊犁地处祖国西北,有着众多的文化遗产。在首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为让更多的读者了解伊犁的文化遗产,伊犁日报特别组织策划了“文化遗产日·伊犁印象”系列报道。“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我们力图全方位展示伊犁境内文化遗产的存在状态,同时希望通过“文化遗产日·伊犁印象”系列报道,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之中,让伊犁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让历史的记忆更加清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