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节日饮食—九碗三行子:尘封的名菜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91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节日饮食—九碗三行子:尘封的名菜,九碗三行是新疆回族人的正宗宴席,赴这种宴席叫“吃席”。回族人在举办婚丧嫁娶的

  九碗三行是新疆回族人的正宗宴席,赴这种宴席叫“吃席”。回族人在举办婚丧嫁娶的活动中,大都要做“九碗三行”这种饭来招待客人和亲朋好友。

  “九碗三行子”是指宴席上的菜全部用九只大小一样的碗来盛,并要把九只碗摆成每边三碗的正方形,这样无论从南北或东西方向看,都成三行,故名“九碗三行”。这种宴席不仅摆法有讲究,而且上菜时也有名堂。一般先上四个角的肉菜,称之为“角肉”,然后再上四个边的菜,其中对面的两碗菜,名称要对称,谓“门子”。“门子”菜就是菜名要一样,但花样和原料可以有区别。比如东面是“丸子”,那么西边的菜也必须是“丸子”,但一边的丸子可以用牛肉,另一边的丸子可以用羊肉,另外也可分别放些鸡蛋、木耳之类的东西,以示区别。这样要求的目的,是增加菜的花色和品种,以显丰盛。最后上中间的那碗菜,一般放凉菜或是别的菜,讲究的中间放火锅。

  “九碗三行”的菜都不用过油炸或炒。其烹饪全部用蒸、煮、拌。菜的原料主要是牛、羊、鸡肉以及白菜、豆腐、粉条、辣子、木耳、黄花、鸡蛋、葱花和其他蔬菜。有时根据四季上市蔬菜的不同,所做的菜的内容有所变化。

  这种宴席的主食有花卷、馍馍、米饭和油香(办喜事时不可用油香)。客人入席后,先要上小麻花、油果、方块糖之类的点心和糖果,并要请客人喝茶。这种做法,其目的是让远道来的客人先休息一下,喘门气,再则北客人们互相认识一下,并聊聊天,活跃气氛。稍稍休息后,便开始上“九碗三行”的菜。九碗菜是同时在大蒸笼里蒸的,所以,上菜速度很快,一两分钟内即可上齐,客人对每道莱都能吃上热的。由于九碗菜都不过油,选料精细,所以吃起来不腻人,且爽口,另有一番风味。做“九碗三行”的宴席,事先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要根据客人的多少,准备足够的肉和菜,并在大笼里蒸,所以“九碗三行”上菜速度快,来了200—300位客人可在十几分钟同时就餐,这就大大减轻了主人的劳作,同时,客人也十分满意。

  看了这段文字介绍,你一定会为吃“九碗三行子”的盛况所吸引。作为一个宣传和介绍新疆特色美食的工作者,我一直在挖掘“九碗三行子”的故事和想知道哪里有卖的。今年5月,一位花白胡子的回族老先生告诉我,原先红山公园附近有卖的。我为此走遍红山公园前后的几条街道,也没有发现它的踪影。

  这道名菜不会这么轻易“消失”吧?查阅《乌鲁木齐掌故》,我知道,90年还记载的本地传统美食饭店,因为改制、更换名号、收购或缺乏传人等原因,到今天几乎没有存在几家了!我好不容易在山西巷才找到两家有50年历史的卖羊羔肉店。

  在90年代末,昌吉老回民饭店的掌们人特意从伊梨霍城请来一位专门做“九碗三行子”的老师傅,饭菜做的真没讲的。可几年后,这位老师傅又回去了!什么原因呢?现在流传的有这么几种说法:老师傅已经带出了徒弟,自己就告老还乡了;近10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传统的老菜已经不年满足人们的胃口需要;由于“九碗三行子”在人心目中约定成俗,已经不适合许多场合和档次;因为会做的人多,有人偷工减料,把这道菜的名声给做毁了!几种版本的说法,不论怎么讲,因为吃的人少,世面上几乎很少见了,这道菜似乎尘封在人们记忆中……

  今年7月,《新疆都市报》对我做独家时,我请他们帮我呼吁一下:“九碗三行子”——你在哪里?功夫不负有心人,8月份,就开始陆路续续传来一些有关“九碗三行子”的消息。

  在昌吉,现在统领“昌吉老回民”饭庄的“沈派西域老回民”那里有;在乌鲁木齐,“胖老汉椒麻鸡”店里有;在米泉,专门有家做“九碗三行子”的饭店;……我兴匆匆的跑到“胖老汉椒麻鸡”店,一睹了“九碗三行子”的真面目。他们现在推出的已经是第二代“九碗三行子”了:“清蒸袈裟”、“雪花丸子”、“蔬菜肉卷”、“羊肉焖子”、“黄焖羊肉”、“风味蛋卷”、“芝麻鱼条”、“红扒鸡翅”、“甜盘子”。更高兴的是,在今年9月的“新疆旅游与美食博览会”上,鄯善县“马三和回回香”参评的“九碗三行子”获得“新疆名菜”称号!“九碗三行子”终于抖掉了历史的尘埃,汇入了市场经济的!

  “九碗三行子,吃了跑趟子”,朋友还记得这句民遥吗?让我们一起去品尝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节日饮食—架子肉
架子肉是一种味美的肉食品。架子肉多选择当年羯羊或周岁以内的羊。做法是把羊羔宰杀后,去其皮和内脏,将肉分为若干块,洗净后用面粉鸡蛋包裹起来,并放洋葱、胡椒等佐料,然后放入密封的馕坑中烘烤。架子肉鲜嫩而可口,是待客的上品。
· 秦陇文化—节日饮食—霍香
霍香是族群众喜欢食用的一种水煎包子,这种包子形似汉族的饺子,边沿捏成花纹。吃起来松软可口,油而不腻。其做法是:用发面做包子皮。馅用羊腿肉剁成肉泥,然后加盐、胡椒粉、姜粉、洋葱、羊油或胡麻油和适量的水搅拦成馅。包好的霍香放到八九成热的油里炸,呈金黄色后一圈圈摆在平底锅或是圆锅中,浇原汁肉汤,撒些干面粉,将锅盖盖严,约15分钟即熟。
· 秦陇文化—节日饮食—奶疙瘩
奶疙瘩是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等少数民族喜欢吃的一种食品。被称作“库鲁特”(干儿的意思),是奶子的结晶体。奶疙瘩有两种,一种是甜奶疙瘩,一种是酸奶疙瘩,可带油可不带油。做法大都是靠手工,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做法。哈萨克族牧民做奶疙瘩时,先将牛或羊奶发酵,把发酵后的酸奶倒入锅里熬,然后装入布袋里吊起来,使其水份滴尽,用手捏成小块,放到铺有芨芨草编制的席子上凉干即成。
· 秦陇文化—节日饮食—手抓肉
手抓肉是从哈萨克民族中传来的一种羊肉食用法,因用手抓吃,故得名。做法较简单,即先将带骨的羊肉剁成块,放入清水中煮熟,捞出后上面撒上洋葱末、盐、再浇点滚汤即成。这种肉味道清纯软嫩,油香不腻,既可吃肉,又可喝汤,是本地人招待来客的美食。特别用小羊肉煮出的,谓之“羊羔肉”,其美味则更具上乘。
· 秦陇文化—节日饮食—圣纪节
先知穆罕默德的生辰与忌日都在不同年份的同一天——希吉拉历三月十二日。穆斯林是日既缅怀先知降临人间,又纪念先知与世长辞。中国穆斯林统称“圣纪”,列为每年“三大节日”之一。纪念先知穆罕默德在于赞美先知开创历史新纪元,传播《古兰经》,将穆斯林引向敬主爱人的和平之路。穆斯林过圣纪节,还在于遵奉“圣训”、“圣行”——先知穆罕默德树立的千秋典范,学习先知宽容无私奉献的崇高美德,爱国爱教,遵纪守法,讲求文明,团结互助,与时俱进,共建和谐社会。“圣纪”举行日期并不统一,安排在不同的日子,便于借佳节走村串寨,探亲访友。圣纪主要活动是赞主,赞圣,宣讲先知穆罕默德光辉生平,清真寺里装饰一新,人如潮涌,气氛热烈。最后会餐,济济一堂,增进彼此情谊,争作奉献。昆明城区五大清真寺每年同日举行“圣纪”活动,盛况空前。穆斯林妇女敬重“法蒂玛”——先知爱女,第四任“哈里法”阿里夫人,端庄贞静,故在“圣纪”后举行“圣姑太节”,...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