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陇文化—节日饮食—烤包子香飘玉龙喀什
一位乌鲁木齐的熟人在和田遇到记者,刚寒暄了几句,他就劈头一句:“你吃了和田的烤包子没有?喔唷!太香了!”
生在新疆长在新疆的人对烤包子是再熟悉不过的,根本用不着这般大力“举荐”,但熟人告别时特地嘱咐,“你一定要吃一个玉龙喀什的烤包子”。他自小生在南疆,又在那里生活、工作了近50年,他隆重推出的烤包子自是有些名堂的。
“著名”的烤包子就在眼前了。在和田河的支流玉龙喀什河河畔、国道315旁的一个不华丽、不起眼的店铺,馕坑、挂满羊肉的木架、大声吆喝的“堂倌”……在任何一个南疆的饭铺都是这样的。食客们坐在露天的餐桌旁就餐时,身后一二十米处,不断有车风驰电掣地经过。这里的烤包子果然不同凡响,像常见的圆面包,个个像小香瓜大小,黄灿灿的。烤包子散乱地堆放在一张桌子上,这些是刚刚烤好的,烫得无法用手拿起来,而另一张桌子上的烤包子被码成了一道金黄色的“包子墙”,“堂倌”站在后面只露出个戴着小花帽的脑袋,还在东张西望地吆喝着,很有情趣。
稚气未脱的艾合买提·托乎提在案台间忙活着。学艺3年后,他俨然已是大师傅了,指挥着一二十个杂工。看样子,艾合买提的师傅对他很满意、放心,乐得撒手让他去管。烤包子的面皮是用上等白面加上新鲜酵面和成的碱性面团,揪成一两百克的剂子揉好后做成的。肉馅是艾合买提自己动手调的:木架上挂着的新宰的羊,锋利的刀割下一块块肉来,切成玉米粒大小,加水,放上切碎的羊油、洋葱,调上胡椒粉和盐拌成馅。面皮包上馅,包成圆团,皮上蘸上水,用手掌将面团封口的一面贴在馕坑壁上。这时的馕坑早被树枝、木块等烧得滚烫,只剩下即将燃尽的木炭还一闪一闪地冒着红火星。包子依次贴上去,像暗夜里天上的星星。最后,艾合买提又往包子表面上甩了一些水,盖住了馕坑口。照顾了眼睛更不能亏待嘴巴,记者和同行者边看边坐下来品尝鼎鼎大名的玉龙喀什的烤包子。
烤包子入手,感觉像是拿着一块石头,硬邦邦的。看着全身圆鼓鼓的烤包子一时不知从何下口。“堂倌”递来一把小刀,同行者把烤包子翻过来沿着包子底切了一圈,然后揭开包子底。记者照着去做,一股热气窜上来后,手里多了一个“小圆碗”,鼻间多了浓浓的肉香。“碗”里简直就是一碗满是油花的浓缩羊肉汤,香得让人连油腻、高血压、高血脂通通都顾不上了,喝光了肉汤、吃光了羊肉、把“碗”一口一口吃进肚去。最后,吸溜吸溜地喝光一碗滚烫的药茶,油腻感也没有了,只剩了品尝美味后的好心情。
老板买买提·伊明是个笑容满面的人,可能生意好、心情好的老板都是这个模样。从他父亲算起,他家在玉龙喀什河河畔开烤包子店已经有17年了,一天能卖多少钱他不肯说,想了半天告诉记者,一天光做烤包子就要用光7袋20公斤一袋的面粉。
记者去时是上午,烤包子店附近的巴扎还没有多少人,就这样店里的餐桌旁还是顾客不断。据说,不光是族人喜爱吃这里的烤包子,连内地来打工的汉族人都喜欢。他们一大早来,花2块钱买上一个烤包子,吃后干上一天的体力活儿都不用再吃饭。
焖烤半个小时左右,艾合买提打开馕坑的通风孔,馕坑中的火炭立即发出红火光,一会儿,烤包子表皮发红发亮了。小工用特制的铲子把烤包子铲下来,热气腾腾地倒在桌子上,大声向过路者吆喝着。 怕禁不住再吃上一两个,我们赶紧告辞,老板热情地致谢。这个老板是个有心人,前一阵儿,他特地跑到乌鲁木齐很有名的烤馕店取经,回来后改进了自己的馕坑,现在正为自己的烤包子申请商标。只要有心,普普通通的烤包子都可以成为绝顶的美味,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