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节日饮食—品味木垒扁豆汤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80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节日饮食—品味木垒扁豆汤,“每天早上,他们在这里喝完了茶,就动身出去工作。他们的主要食品是素扁豆汤,和

  “每天早上,他们在这里喝完了茶,就动身出去工作。他们的主要食品是素扁豆汤,和一磅半像无烟煤一样的硬面包。天天是这些,真是单调得要命。”这是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中,对苏联革命初期革命者艰苦生活的描写。

 

  看过这部小说,任凭同车的牛国强怎样说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的扁豆汤好喝,我兴致索然。

  “五一”前夕,新疆大江旅游开发公司的牛国强邀请我到木垒采访,一路上,他多次提到了那里的扁豆汤:“木垒县也有独特风味,比如土豆鱼鱼子、扁豆汤;扁豆汤的味道很美,营养价值也高,早上喝一碗,感到一天都回味无穷、神清气爽。”

  在昌吉州东三县,我喝过吉木萨尔县和奇台县的豆腐汤,据说是被称为“四大高汤”之一。虽然之前去过木垒,但这里扁豆汤的名气,我还是第一次耳闻。“是不是像绿豆汤、小米粥之类的稀饭?如果是这样,保尔·柯察金和他的战友们不应该对素扁豆汤反感啊;还有,如果外界人对素扁豆汤感兴趣,那么就不是木垒的汤稀罕了,而是这里的扁豆稀罕。”我一路在想。

  翌日清晨,我早早起床,在木垒大街上闲逛。这里人少、机动车更少,小饭馆里飘出的香味,很容易弥漫大街。与繁华城市不同的是,这里没有寻常的包子、油条味,而是一种特有的清香。

  和牛国强一同吃早餐,我要的是豆腐脑。牛国强什么也没说,服务员给他上了一碗漂满油花的棕色稀粥,他用汤匙品了一口,然后咂咂嘴,一副很满足的样子。这就是他经常在木垒喝的扁豆汤,我禁不住把汤匙伸向他的碗中。

  喝了几口夹杂着小扁豆的稀汤,我再去吃豆腐脑,感到索然无味了。我问餐馆老板扁豆汤的做法,他说得很简单:加少量的食用碱,将小扁豆熬烂,撒上葱花、香菜,最后浇一勺食用油。如果想喝咸的,还可以加盐。

  这种做汤方式,平时我连想都不敢想,我担心会拉肚子。但是,木垒的多数餐馆里都有扁豆汤,每天早晨,当地的汉族、哈萨克族等不同民族的人都会捧碗热乎乎的扁豆汤,就着葱花饼,边聊边吃。我在木垒一连喝了3天扁豆汤,并未拉肚子。

  我问过不少木垒当地人,他们也解释不出其中的原因,只说这里从清代起就种扁豆了,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一直喝这种扁豆汤;如若将扁豆汤换一种方法做,那就不叫扁豆汤了。后来,我从有关资料中查出:扁豆生于深山中,喜凉、耐贫瘠,有清热利肝、治疗腹泻之功效。

  正是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等因素,木垒才生长出了优质的扁豆,而乐于扎根于这片干旱贫瘠土地上的木垒人,在艰苦条件下“调剂”着自己的生活。回到喧嚣的乌鲁木齐,我竟然找不到一家餐馆卖木垒扁豆汤。我很认同牛国强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扁豆汤在木垒卖得很火,是因为在这里喝起来才是原汁原味,如果在乌市同样做一碗,味道就不一样了,地域、环境不同,就连人喝汤时的心情也会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节日饮食—霍香
霍香是族群众喜欢食用的一种水煎包子,这种包子形似汉族的饺子,边沿捏成花纹。吃起来松软可口,油而不腻。其做法是:用发面做包子皮。馅用羊腿肉剁成肉泥,然后加盐、胡椒粉、姜粉、洋葱、羊油或胡麻油和适量的水搅拦成馅。包好的霍香放到八九成热的油里炸,呈金黄色后一圈圈摆在平底锅或是圆锅中,浇原汁肉汤,撒些干面粉,将锅盖盖严,约15分钟即熟。
· 秦陇文化—节日饮食—奶疙瘩
奶疙瘩是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等少数民族喜欢吃的一种食品。被称作“库鲁特”(干儿的意思),是奶子的结晶体。奶疙瘩有两种,一种是甜奶疙瘩,一种是酸奶疙瘩,可带油可不带油。做法大都是靠手工,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做法。哈萨克族牧民做奶疙瘩时,先将牛或羊奶发酵,把发酵后的酸奶倒入锅里熬,然后装入布袋里吊起来,使其水份滴尽,用手捏成小块,放到铺有芨芨草编制的席子上凉干即成。
· 秦陇文化—节日饮食—手抓肉
手抓肉是从哈萨克民族中传来的一种羊肉食用法,因用手抓吃,故得名。做法较简单,即先将带骨的羊肉剁成块,放入清水中煮熟,捞出后上面撒上洋葱末、盐、再浇点滚汤即成。这种肉味道清纯软嫩,油香不腻,既可吃肉,又可喝汤,是本地人招待来客的美食。特别用小羊肉煮出的,谓之“羊羔肉”,其美味则更具上乘。
· 秦陇文化—民间传说—焉耆扁豆面旗子汤饭
提起扁豆面旗子汤饭,焉耆回族人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新媳妇过门后的第二天都要为丈夫的一家老小做饭,婆婆为了考查新媳妇是否贤惠和是否有持家能力,有的会说一些刁钻的饭菜名,让儿媳妇去做,一是为了检验她是否聪明,二是考验她的厨艺如何。有位新媳妇在过门的第二天清晨,婆婆让她去做“黑麻糊抱金砖”。新媳妇领命后,愁眉不展,这是什么饭呀?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她在厨房里转啊转,转到了磨房里。一位老长工见她急得团团转,禁不住问:“少奶奶,你找什么东西呀?急成这样。”新媳妇说:“婆婆让我做一种饭叫‘黑麻糊抱金砖’,我不知道是什么饭,能不着急吗?”长工听了哈哈大笑道:“这么简单的饭都不知道啊,我告诉你吧,就是扁豆面旗子。”见新媳妇发愣,长工又道:“黑麻糊就是扁豆,金砖就是面旗子,抱就是烩的意思。这是我们这儿家家都吃的贫民饭啊。”新媳妇一听羞红了脸,自己在家里不是也经常做吗?听后她赶紧跑回了厨房……其...
· 秦陇文化—节日饮食—圣纪节
先知穆罕默德的生辰与忌日都在不同年份的同一天——希吉拉历三月十二日。穆斯林是日既缅怀先知降临人间,又纪念先知与世长辞。中国穆斯林统称“圣纪”,列为每年“三大节日”之一。纪念先知穆罕默德在于赞美先知开创历史新纪元,传播《古兰经》,将穆斯林引向敬主爱人的和平之路。穆斯林过圣纪节,还在于遵奉“圣训”、“圣行”——先知穆罕默德树立的千秋典范,学习先知宽容无私奉献的崇高美德,爱国爱教,遵纪守法,讲求文明,团结互助,与时俱进,共建和谐社会。“圣纪”举行日期并不统一,安排在不同的日子,便于借佳节走村串寨,探亲访友。圣纪主要活动是赞主,赞圣,宣讲先知穆罕默德光辉生平,清真寺里装饰一新,人如潮涌,气氛热烈。最后会餐,济济一堂,增进彼此情谊,争作奉献。昆明城区五大清真寺每年同日举行“圣纪”活动,盛况空前。穆斯林妇女敬重“法蒂玛”——先知爱女,第四任“哈里法”阿里夫人,端庄贞静,故在“圣纪”后举行“圣姑太节”,...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