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苏温古城:遥远朦胧的梦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40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苏温古城:遥远朦胧的梦,苏温古城,这是一个十分迷人的梦,也是一个古老而又朦胧的梦。为了追寻这个古

  苏温古城,这是一个十分迷人的梦,也是一个古老而又朦胧的梦。

  为了追寻这个古老而又朦胧的梦,我们驱车沿布谷孜河谷,进入了卡拉铁盖山中的阿湖盆地。

  博孜腾山被布谷孜河拦腰折成两段,涛涛河水汹涌而出.向着干涸的戈壁流去。它为戈壁带来了生机,为大地带来了生命,一个绿色的阿图什就这样诞生了。

  阿图什和阿湖如同两片绿叶,挂在布谷孜河这条弯曲的青藤上,随着布谷孜河的脉膊在枯荣。

  阿图什和阿湖的名字,早在五代十国时,就已经同时出现在我国史册上,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当然,这两个绿洲真正繁荣的历史,自然还要遥远得多。

  新疆是世界三大文明古国——灿烂的华夏文化、古希腊文化和古印度文化的汇聚地,这些古代文明在这儿留下了什么?

  美国学者摩尔根说:“世界文化的钥匙埋藏于塔里木河流域,若能找到这把钥匙,那世界文化的奥秘就揭开了。”

  在我们脚下的泥沙中,是否埋着这闪光的金钥匙呢?

  不少人千里跋涉,来到克孜勒苏这片古老而诱人的土地上,就是在企图寻找这把金钥匙。为此,曾有不少专家学者进入阿湖盆地,探密寻宝。——金钥匙对人的太大了,似乎是一种魔力。

  新疆几千年的文明史,在这里究竟留下了什么?请看:

  1911年成书的《新疆图志》载:阿图什北人山峡,有阿尔湖庄,这里有阿喇古城。

  1961年新疆自治区公布的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阿湖的苏温古城。

  1981年,在阿湖又出土了一颗人头骨化石,这就将这里的文明史又向前推进了一万七千多年。

  这里是一块具有强大魅力的土地,这里闪耀着人类文明的火花。然而,迷人的火花一闪即逝,留下的依然是遥远而朦胧的梦。正是这闪跃的火花,招唤着我们来寻找那一个个流逝了的岁月。

  进入阿湖盆地,放眼四顾,一座布满起伏的浅沟的折摺和皱纹的山体,一直伸延到视线的尽头。这一条条折摺,象远古干涸了的河道,显示着岁月的衰老,留下了一道道清晰的足迹。在一个小土岗前面,我们停下来。向导告诉我们,人头骨化石就出土在这里。

  这里是一片连绵的黄土岗。起伏不平的黄土地似一级级阶梯,犹如一块搓板,铺向远方,与折皱的山体连结在一起。然而,这褐黄色的黄土地,与远处深灰色的山体,在色彩上形成明显的对比,它告诉我们,这是一片开垦过的土地。在这片黄土地上,也许古人类曾在这里耕耘,这里也许有他们刀耕火种的痕迹。不远处,一条细细的溪流弯弯曲曲地缓缓而过,留下了一块块农田,一片片绿洲。

  我们在这里寻找着这位史前期先民的遗物,但再没发现任何与这个人头骨化石有关的文化遗迹和文明层。在这附近虽然出土过字迹清晰的古钱“崇宁重宝”,但那只是宋代徽宗时期的钱币,自然不可能与人头骨化石联系在一起了。这里不远处,也曾有碗口大小的蚌壳化石出土,那又是这里成陆前的水生动物,非这位先民捕获的猎物,与这位先民自然不会有什么关系。那么,这位古老先民究竟在这里留下了什么呢?

  这个人头骨化石的名字,至今尚未定下来,有关部门曾经设想给他取名为“阿图什人”,并且已经做好了“阿图什人头骨化石出土处”的牌子,但因上级有关部门并未点头同意,至今尚难打出来。

  这个人头骨化石,据初步测定,至少为一万七千多年前的古人类,但还不是最后的结论,他究竟是什么人种:黄种人?还是白种人?亚细亚人?还是欧罗巴人?巢居还是岩居?是茹毛饮血?还是采野果裹腹?以兽皮御寒?还是鱼皮蔽体?或者是以树叶遮羞?

  这一切,还都是一个谜。

  这个人头骨化石,就是打开世界文化奥秘的金钥匙么?人们似乎也看到了它进发出的闪光,然而也使人有点怀疑,因为这闪光一闪即逝,是那样遥远和迷茫,似乎还是一个遥远而又朦胧的梦。

  但是,这个人头骨化石的出土,对新疆古人类史研究的价值,却是不可低估的。它首次向世人宣告,新疆地区有旧石器时期人类遗骸和文化遗址,改写了新疆地区未发现旧石器时期人类遗骸的历史,将新疆史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万多年。这一发现,使阿图什市的阿湖,自然也成了古人类最古老的发祥地,不少人来这里考察,来这里寻根问祖。阿湖由此而成为新疆的圣地。

   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位先民曾经安睡了一万七千多年的圣地,踏上了新的探索的征途。我们此行的目的,主要是想解开另一个谜——寻觅苏温古城的遗址。

  苏温古城虽名列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它至今依然还是一个谜:自治区公布的古城遗址在阿图什四区,然而,多少人曾踏遍了这里的每一块土地,寻遍了每一个角落,至今不仅未找到古城的遗址,甚至连一点蛛丝马迹也没发现。苏温古城虽被定为唐古城,但它究竟是哪一级政权的城廓,是都护府还是都督府,是将军府还是镇守府,至今也无定论。至于古城是何年何月为何人所建,那大概更是谁也搞不清的谜了。

  我们曾查阅过新旧址唐书和其他一些唐代文献。也未能见到关于苏温古城的记载。这大概是我们涉猎的典籍太有限的原因吧。

  我们在这块神秘的土地上跋涉着,寻觅着,始终未能见古城的影子。神秘的古城将它的面目藏的太深了,简直成了令人谜茫的海市蜃楼,大概只有幸运者才能见到它的身影。

  古城是存在的,这是无可辩驳的,但古城在历史的沉沙中,埋藏太深,因而也就显得更加神秘。

  深藏的古城正在等待着勇敢的探索者去揭开它的秘密。

  我们的汽车在一个三岔路口停了下来。眼前两条山口分左右伸人深山之中。在这两个山谷交汇处,有一块宽阔的平原,向导告诉我们,这里已经是吐古买提乡了。在这个平原上,二百多年前曾发生过残酷的战争。一小队准噶尔蒙古统治者来到这里,被埋伏在这里的柯尔克孜族群众歼灭了。战绩是辉煌的,但柯尔克孜族群众并没有因此而摆脱蒙古统治者的枷锁,而是遭到了更加野蛮的和统治。驻扎在喀什噶尔的准噶尔蒙古士兵在喀什教白山派首领的支持和带领下,杀向这里,大批柯尔克孜族群众遭到,只有小部分柯尔克孜青年从这两条山谷中撤退而逃走。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柯尔克孜族死难者的堆堆白骨。在这里,民间也流传着柯尔克孜族人民与统治者英勇斗争的英雄事迹。凭吊这刀光剑影的古战场,人们不禁对柯尔克孜族人民英勇抗敌的无畏精神产生敬仰。
 
  在这个深山谷中,据说还演绎过苏里唐·萨图克的不少惊心动魄的故事……

  这里是一块神秘的土地,这里埋藏着一个个遥远而又朦胧的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启浪古城
启浪古城位于阿恰勒乡齐兰村东6公里,地处东经79°38′5″、北纬40°32′14″之间为清代驿站遗址。古城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西北方向的平台(亦称炮台)、官邸和较完整的城楼城墙。平台长13米、宽8米、高5米,为夯土筑。城墙仅1道,南北向,长约80米,高约5米,墙头上规则地筑有近30个雉堞。城墙中段开设有1城门,宽约2.5米。城墙北端筑长方形角楼,高约6米,顶面长12米、宽7.5米,角楼架上护堞高7米有余。官邸位于城楼之西约30米处,约有1500平方米,地面残留有地砖,残存墙基由青砖砌筑,一部分为东南方向的住宅建筑群,约有7.5万平方米,多为残垣断壁,基本结构仍可辨认。住宅区内有1条西南走向、宽5米的街道和纵横交错的小巷,城中有1个干涸的大池塘。在遗址中采集到的物品有铜钱等。目前尚未开发。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楼兰古城
举世闻名的新疆重要古迹楼兰古城,位于罗布泊西部,处于西域的枢纽,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内地的丝绸、茶叶,西域的马、葡萄、珠宝,最早都是通过楼兰进行交易的。许多商队经过这一绿洲时,都要在那里暂时休憩。楼兰王国从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国,到公元630年消亡,共有800多年的历史。王国的范围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到哈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王国逐渐在世界上消失了。究竟为什么会消亡,直到现在仍然是一个谜。楼兰城中最显眼的建筑区遗迹是城中部的“三间房”。这三间房的墙壁是城中惟一使用土坯垒砌而成的,坐北朝南,直接对着南城门。东西两端的房屋都是木结构,木料上还残留着朱漆,有的木料长达6.4米。从这一组建筑物的位置和构造等情况分析,这里可能就是当年楼兰城统治者的衙门府所在地。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米兰古城
218国道的终点是若羌县城,若羌县面积20.33万平方千米,相当于两个江苏省大小,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县份;该县约3万人,每平方千米人口密度只有0.15人,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县,全县人口集中居住在昆仑山北麓的瓦石峡河、若羌河和米兰河三片孤立的小绿洲上。由若羌向东北行71千米,便可来到位于米兰河畔的36团场。被称为“丝路明珠”的米兰古城就被埋在离团场10多千米的沙丘中。1906年12月斯坦因考察米兰古城时,在一座土坯仳塔的回廊内壁,无意中发现了一组保存相当完好的东西合壁的有翼天使壁画像,从而轰动了欧洲文化界,米兰古城成了丝路东西文化交流的佐证,因而享誉全世界。据意大利名城——米兰市市长拉列德·威谦1979年致函若羌米兰的信中称,根据他们的调查全世界共有33座米兰城,其中4个在欧洲,23个在南北美洲,5个在亚洲,1个在非洲。他们想和世界上所有的米兰取得联系,将出版一部名为《世界米兰》的巨著。新疆...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墩立克古城
位于米兰古城东边35公里的荒漠中,有一座十分显眼的古城堡遗址。该遗址距丝路古迹(米兰至敦煌的旧道)两公里,筑于一处高台上,周围现长满红柳和芦苇丛。墩立克遗址以烽火台为主要标志。现烽火台残高约5米,边长约5米的呈方形。跟其他地方的遗址有相似之处,即以夯土夹红柳、胡杨枝筑成。烽火台下有房舍4间,半地穴式,深约1米,紧贴四壁用芦苇加固。从地图上看,墩立克城堡西可与米兰城堡呼应,北通海头城以及楼兰城,东连敦煌,位置较重要,应为一军事要塞。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喀拉墩古城
喀拉墩古城位于于田县城以北240公里处的克利雅河下游处的沙漠中,距离和田市440公里。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喀拉墩语的意思为“黑色的沙丘”。古城堡城长方形,边长60米,现存的土城墙高8米。这里曾出土过陶片、毡子残片、汉代古钱币等文物,这些文物都属于汉代-南北朝时期,是当时于阗国境内“小城数十”中的城堡之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