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中国穆斯林民居的文化特色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18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中国穆斯林民居的文化特色,民居建筑文化;无疑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民居建筑不仅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经

  民居建筑文化;无疑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民居建筑不仅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生活水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还与他们的传统文化,包括语言文字、思想意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穆斯林民居建筑文化是一个特有的概念。它同其他民族民居建筑文化一样,涉及到很多学科,如果对它的民居建筑文化不能正确的理解,那我们对其造型设计的来龙去脉、空间布局的深刻内涵、图案色彩的文化表征、民族特色的风格神韵等,也就无法把握与理解。

  教自唐宋传入中国以后,至明清两代在中国逐渐成为了回、、哈萨克、乌兹别克等10个民族的共同信仰。这10个穆斯林民族多数分布在西北各省,他们为了适应各地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建筑文化,在与其他民族的交融过程中,经过历史的演变,在中国民居建筑的历史大背景下,既吸收了汉族和其他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特色,又融入了阿拉伯民居文化的色彩,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的民居文化。其独特的宗教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格,是汉族及其他民族所没有的。至于那些散、杂居地区的穆斯林民居,则更多地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民居文化特征,以努力缩小与其他民族的差别,求得彼此易于接近,利于同他们和睦共处。这也说明了中国穆斯林民族的开放性。

  穆斯林民居在地域和空间分布上的成群落布局,特别是围绕清真寺而居的分布形成,表现出它的群落性,构成了显明的特点与个性。这主要因为,一是由于他们在其民族内部普遍具有较强的民族意识、宗教内涵及较为强烈的民族凝聚力;二是利于加强穆斯林内部的团结和联系,抵御外部的压迫和歧视,这是由于历史原因而形成的。

  这种群落布局形式,营造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教气氛。相对集中的居住群落,其中高大的清真寺,到处飘动的白帽子、白盖头,门楣上的阿拉伯语“都阿”牌,室内悬挂的阿文中堂、对联,民居中随处可见的汤瓶壶、汤瓶牌及随时都可听到的穆斯林互致“色兰”的声音,在穆斯林重大节日里,处处飘扬着悦耳的颂经声等,这些浓厚的文化氛围,给外来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国穆斯林民族的民居在建造过程中,相对来说程序是简化的,没有如汉族那样有很多的需要耗费财力、精力的宗教仪式。汉族在选择庄址时,一般都有请“阴阳先生”看风水的习惯,讲究方位、地形、地貌、阴阳、风水等。陕西的汉族还对“丁”字路口南向的住宅认为不吉利,于是便正对巷口立一块小石条,上刻“泰山石敢当”,或者在屋顶上坚起一面镜子,写着“吉星高照”。以阻挡由南而来的“凶神”。由于教不信鬼神,所以在穆斯林的居民建筑中绝无这些迷信现象。另外,在木构架“上梁”的时候,汉族的习惯大都要燃放鞭炮,杀只公鸡祭神,同时给大梁上披上红布,贴上“上梁大吉”的红纸。穆斯林民族虽不尽如此,但又受到汉文化的影响,他们用红纸写上一段《古兰经》的经文贴在大梁上。从中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观念在民居文化中的差别与融合。

  穆斯林民族的民居在平面布局上不注重中轴线及左右对称的建筑型制。如陕西较大住宅的平面布局,大多是大门以后有两厢、过庭、两厦、后厅或后楼以及后院等。大门几乎都开在中轴线的左侧,这种布局即使没有照壁,也可以避免外界从正中大门直接望到过庭以至后院。也有的在大门前构筑一道木板屏风门。至于大门另一侧的街房,有的向外作为辅面房,或者向内作为客厅。由于大院都是几进院落,于是便修建起二门和三门,讲究的家庭还装饰有砖雕门楼。较小的四合院,除了两边的单坡厢房以外,院子的正面往往建成为三间一明两暗的正房,明间便为“敞房”。农村住窑洞的家庭,以正面的窑洞为主,有的两边还有厢房,羊圈和厕所分别设在厢房的背后。

  由于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的缘故,一些穆斯林宅院或主人信仰虔诚的家庭,往往另外辟出一室作为自己诵经、礼拜的净室,室内的布置也充满着浓厚的宗教气氛。同时,教对淋浴冲洗也有着一定的要求,不分大小宅院,在每间卧室的门后都砌起一块可盛水、排水的浅小砖池,上面挂着吊桶,供卧室的主人冲洗。对于较小的宅院,其所以必须辟出“敝房”,则是为在婚丧大事中阿訇征婚、纪念先人时念经以及丧事中停放亡人等提供场所。

  穆斯林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礼节礼貌的民族,民居内部的日常礼仪与禁忌,反映出他们的文明程度。由于教的圣地麦加在中国的西面,所以穆斯林们“以西为贵”。因此,西房通常为老人所居住。西墙是上首、上座,是老人或客人坐的地方。

  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西北地区穆斯林民族在特殊的环境与气候条件下较为独特的建筑风格——厚墙、小窗、平屋顶、无瓦或小瓦,这主要是由于气候比较干燥、雨量稀少、风沙大的缘故。由于地理、自然条件较为恶劣,这里的穆斯林多数比较贫困,因此也就很难保存诸如建筑特征、造型风格、装饰艺术等民族文化传统。

  穆斯林民居文化共同的风格特征是,外粗内秀,不重华丽的外表形式,讲究内部的实用性和舒适性,对于内外部的过度装饰也持明确的反对态度。在各大构件(如门、窗、柱、梁、屋檐、家具等),不事油彩,均以木料的本色为基调,有一种崇尚自然、返朴归真、追求淡泊的意境。这既符合宗教中节俭的要求,又留下了穆斯林意志的痕迹。

  但新疆的穆斯林民族追求相对欢快、奔放、气氛炽热的情调,不但在居室设计上有大开间客厅供多人跳舞与坐卧外,内部装饰上也较注重色彩的浓丽,喜用色彩绚丽的各种装饰品,以烘托出室内的温馨气氛。但居室的外表却极为普通,不加粉饰的土坯围墙,庭院大门也往往保留木质的本色,不做任何粉饰。恰到好处地体现出穆斯林们“外粗内秀”的风格特征。还有西北其它穆斯林民居的卵石墙、土坯墙、夯筑墙及质感粗糙的木质构件,更表现出生活在贫瘠山地穆斯林的淳朴、单纯、豪爽、粗犷和热爱生活、努力向上的民族性格。

  由于穆斯林把笃信作为他们最根本的言行准则,防止偶像崇拜的敏感性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必然要禁止任何的偶像崇拜,因此,就决定了在他们的民居内外,不允许有任何的人或动物形象出现。

  中国穆斯林民居具有浓厚的美学内涵。教在色彩上是尚绿和尚白的,喜欢单纯、朴素和自然的颜色。那富有生机的绿意和纯洁无染的白色,呈现着教圣俗相生的哲学意蕴。绿色是人类生命源泉的象征,是大自然勃勃生机的展现;绿色使人联想到和平,使人联想起生命;绿色也象征着顽强和奉献,看见了绿色,就联想到。穆斯林在他们的民居中喜欢较多地使用绿色是有着深层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原因的。因为教发端于阿拉伯半岛的游牧部落,在以沙漠为主的阿拉伯地区,有绿色的地方便有牧草和水,是人们生命和希望的源泉。因此,喜欢绿色是穆斯林的民族传统之一。教传入中国后,仍然保留着它的宗教、文化传统。因此,首先在清真寺建筑上大量采用绿色,进而影响到穆斯林民居中也较多的使用绿色。这样,绿色便成为中国穆斯林民居建筑的重要色彩之一。这既显示了穆斯林们强烈的民族感情和虔诚的宗教心理,又明显地表现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和平的追求。白色,纯洁无瑕,静穆开朗。中国穆斯林尚白的心理,则有着双重的文化意义。一方面,是来源于阿拉伯人古有的崇尚白色的风俗,因为那里气候炎热,太阳的幅射极强,白色可以避免太阳光的辐射,白色的着装和民居不仅可以保持身体和居室的凉爽,而且白色的建筑能营造出宁静、开朗、朴素、刚强的文化氛围。这种尚白的原始心理,逐渐转化为一种民族审美情感和建筑心理的构成,进而联想到穆斯林民族感情的纯洁、品德的高尚。这是穆斯林的宗教感情和民族精神相结合的一种特殊审美意识。另一方面,也是受汉族崇尚白色的传统文化心理影响的一种反映,是两种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果。这两方面文化传统相互影响的结果,强化了中国穆斯林在民居建筑中尚白的心理,形成一种独有的风格和个性。

  另外,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穆斯林,对黄色和蓝色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喜爱。窑洞、土墙,平顶的土房,不加任何粉饰,黄色在这里成为建筑物的基本色。土地、沙漠所映画的黄色,象征着西北穆斯林世世代代洒落在它们之上的汗水。蓝色的使用在穆斯林民居中也不少,不仅在一些建筑物件上使用了蓝色油漆,在室内装饰品上喜挂蓝色的壁毯、蓝色壁挂,而且在营业性的招牌上、饮食业的门口也高高悬挂着蓝色的布幔。那海天一碧的蓝色,曾经衬托出中国穆斯林祖先们的身影。

  而新疆的穆斯林又偏好热烈、奔放的红色,其他地区的穆斯林也对红色程度不同的所有使用,这是千百来在与汉民族交往中受汉族建筑文化和建筑心理影响的结果。那如火的红色,又绝然是穆斯林们性格的腾跃。

  总之,绿、白、黄、蓝、红五色构成了中国穆斯林特殊的色谱,点缀着他们的庭院和居室,烘托着他们的文化和生活,表现着中国穆斯林独有的审美心理和美心内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塔吉克民居
塔吉克族是亚洲唯一的白种人。我国塔吉克族主要分布在喀什地区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莎车、泽普、叶城等地也有少数塔吉克族居住。塔吉克族兼营牧业和农业,过着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加上地处帕米尔高原,冬季天气寒冷,形成了颇具民族特色的塔吉克民房——蓝盖力。蓝盖力是一种正方形土木结构平顶屋,四周没有窗户,只有屋顶开的天窗。由于房屋很大,有些蓝盖力有许多支柱。屋内大致分为三个部分,房门向阳,靠近左墙。进门后有一道土墙(或称档风墙),绕过此墙是脚地,脚地置炉灶,炉灶的上方是天窗(采光和排烟)。室内四周为土台,供坐卧饮食、休息,是活动的中心。富裕家庭和多人口家庭往往有庭院、牲畜栅圈、草房,其它客房及卧室等附属建筑围绕蓝盖力修建。塔吉克族没有分家的习惯,故一个大的院落就是一个大家庭。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蓝盖力也发生了变化。门后的土墙变成了书架或其它用途的架子,或者是烟道,天窗变成玻璃式。天...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喀什的高台民居
居民院内高台民居的居民高台民居高台民居高台民居是新疆喀什市老城东北端一处建于高40多米、长800多米黄土高崖上的民族聚居区,已经有600年历史了。目前共住有近600户人家。这里的族人世代聚居,房屋依崖而建,家族人口增多一代,便在祖辈的房上加盖一层楼,这样一代一代,房连房,楼连楼,层层叠叠,挤挤挨挨,据说最高的有7层,住过7代人。这些房屋大多是土房,也有不少新建的砖房。在这些随意建造的楼上楼、楼外楼之间,形成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曲曲弯弯、忽上忽下的50多条小巷,没有本地人带路,外来人一定会迷路。有的小巷,两边看都是土坯墙,进得各家院门,里面却别有洞天。院子里种着葡萄、无花果、花草盆栽,干净整洁,有的房屋建造装饰得艳丽华贵,富于民族特色。随着高台民居越来越有名,游客逐渐增多,不少人家把自家的房屋和院子装饰一新,敞开大门,做起了出售地毯、挂毯、花帽、小刀等民族手工艺品的生意。高台民居现在已成为...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迪坎尔百年民居
瘸子帕孜力的百年古居吐鲁番地区的坎儿井几千条,却没有听说和当地的民居有关联,10月12日,记者又一次来到迪坎村,偶然听鄯善县的王书记说,迪坎村人是先挖井,再成家。没有坎儿井,就没有迪坎村的民居。早先在记忆中,金发碧眼的楼兰后裔,楼兰向导,百岁老人,早定格成522年历史的迪坎尔村印象,原先觉得似乎已经对迪坎尔村的古老神秘掀开了冰山一角,可经王书记的提醒,这才发现这个零海拔的村庄,一条条坎儿井,一栋栋土黄色的黏土房,还有许多没有挖掘的秘密。瘸子帕孜力坎儿井在村中一条至今依然雪水不断的坎儿井旁,村长告诉我们,这井叫“瘸子帕孜力”坎儿井,“瘸子帕孜力”是修造这个坎儿井的主人,在这个坎儿井边,瘸子帕孜力的百年前的房子保存完好,也是迪坎尔村古居中的代表。跟着村长找到瘸子帕孜力的年过半百的孙子买买提·阿不都,揭开了百年古居尘封已久的秘密。在迪坎尔村,有句这样的话流传已久:“家里有四个儿子,必须干点事。”...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烽燧
巴里坤有29座烽燧。建筑年代除唐代外,其余为清代所建。这些烽燧因其地理环境、气侯特点不同,在构筑方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突出特点为:在干旱、炎热、多风的哈密市,烽燧多为土坯垒砌;而较为湿润,呈草原景观的巴里坤盆地,烽燧多夯土筑造;处于山巅或崎岖山道附近的则多以块石先砌基座,基底上再用土坯垒砌或以块石修筑。在营造烽燧时,往往还夹有一些木棍、苇草等物。烽燧平面基本为方形,少数呈八角形。在巴里坤县境内,从汉城向东,每10里一墩,渐远为20里一墩。一路沿伊吾河谷至甘肃境内,一路折南入哈密。从巴里坤县城向西,一路折向西南至七角井,另一路折向西北至木垒。三塘湖乡通伊吾或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沿途亦有烽燧遗存。烽燧用以传递军情。若有敌情,白天燃烟,夜间点火。若有百余犯敌,白天举一烟(若在夜间便放一火);犯敌若在千余,白天举三烟(夜间放三火);犯敌若在五千以上,白天举四烟(夜间放四火)。这样,三四百里外的敌情...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高台民居的今古风情
从喀什东湖大桥远望高台民居,碧水绿树托着那一大片土黄色的建筑群,在金粉色的曙光投影中,像一只古朴的黄玉蟾,趴在一块晶莹碧透的翡翠上。晨雾使玉蟾的华丽带着凝重,湖水令玉蟾的灵动近似飘逸,岸柳、亭桥、游船使宁静的玉蟾透出无尽的情趣。让人更为感叹的是,湖岸那架高大的摩天轮,使那片高台上的古老民居,与光怪陆离的现代生活挤进同一幅画面,跨时空地展现了人类的生态发展。顺着斜坡,走进高台民居,一不小心,跌进了《一千零一夜》的童话世界。土黄色的古老民居,几乎是房连着房,楼连着楼。为了扩大生存空间,精明的人在细细的古巷中,将房子盖成“过街楼”、“半街楼”和“悬空楼”,像神话中的空中楼阁,层层叠叠,充满着浓郁的中世纪风格。阳光忽明忽暗地投在古巷六边形的地砖上,把古巷变幻成了一幅年代久远的水墨画。就在这古色古香的水墨画中,穿着鲜艳长裙的妇女,或倚着门悄悄说着日常的风情故事,或坐在墙根含情脉脉地绣着心中的一朵玫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