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宜君农民画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79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宜君农民画,  宜君乃偏僻小县,鲜为人知。宜君农民画却以其浓郁的黄土高原民俗风情,原始状态

   宜君乃偏僻小县,鲜为人知。宜君农民画却以其浓郁的黄土高原民俗风情,原始状态的山水风光,叫人猜不透的古老意识而震动华夏画坛,使宜君县在国内外有了名气。专家学者们感叹道:这真是一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

  神秘寻踪

  由于黄土高原的特定环境和历史条件,形成了宜君劳动人民淳朴、憨厚的北方农民气质。同时,也形成了他们特殊的审美情趣。在其艺术作品中便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古朴粗犷、耐人寻味的艺术风格。如董莲英画的《春耕图》,粗犷、简约的线条布局,真像东汉画像石一般的古朴淳厚。再如三头六臂的佛像,早在唐代壁画、佛龛中就出现了。王秀清画的《放马图》,把几匹吃草的马都画成了两个头,把牧马的孩子画成一头三脸。还有孟润凤的《放牛》、冯秀荣的《摘桃》、田亚丽的《放羊》等,都有这种多头多面的画法。这种“双头马”、“多面人”当然不能说作者是因袭佛像的结果,但作为盛唐时的玉华宫所在地,作为魏唐石窟众多的僻壤小县,也不能说没有影响。这种艺术手法无疑是中华民族审美经验和艺术传统在新时代民间艺术活动中的天然继承和体现。

  宜君农民画还吸取了剪纸造型的表现手法。在宜君农村,自古以来,剪纸艺术就广为流传,而且很普及。特别是女人、老人和孩子皆会,世代相传。每逢过年过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剪贴窗花。人们剪得最多的是《抓髻娃娃》、《娃娃系葫芦》、《鱼戏莲》、《吉庆有余》、《福寿图》,以及虎、牛、羊、猪、鸡、狗、兔等受人喜爱的动物。这也为今天的宜君农民画奠定了基础。许多人作画时,在宣纸上将剪纸图样勾出轮廓,涂上自己喜爱的颜色,最后用墨勾出主要线条,就成为一幅画。

  风格特色

  我国有很多农民画乡,比较有名的如上海金山县和我省的户县等。而宜君农民画既不同于金山农民画,也不同于户县农民画,她有自己独具的风格和特色。所以,宜君农民画从黄土高原的山窝里一走出来,就被誉为“异军突起”。

  宜君农民画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她的多维空间。作者作画时,超出了常规的三度空间范围,还创造了时间和感情的空间。如《放马图》,作者是这样解释的:因为马正在急着吃草,头就会不停地摆动,这边啃几口,那边啃几口,好像多长了个头;放马的孩子周围都是马,得来回转动着脸去照看四面八方,所以就不能只画出一个方向。在这种形象思维支配下,就画出了双头马、三面人。就画本身来说,似乎超越了现实,但她的寓意却是深刻真实的。这样画把动物画活画神了,不仅使人强烈感受到浪漫主义和神奇的艺术形象,而且把静与动奇妙地结合反映出来了,静(画面)中有动,动寓静中。

  宜君农民画线条明快,色彩鲜艳。用色以传统的刺绣为基调,大红大绿,黑白相间,随心点缀。如在一片树叶上可涂几种颜色,衣服着色不分男女老少,红红绿绿,五颜六色。作画多用大红、黑、蓝、绿、桔红为底色。由于作品艳而不俗,恰到好处,所以,每幅画都给人以热烈、明快、奋进向上的艺术感受。

  农民画还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她源于农村,表现农村,处处反映了农村的生活。从宜君农民画中,可以明显地看出陕北高原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和农事活动等。

  宜君农民画的风格特色在国内画坛是一个创举。许多画作与西方著名画家毕加索、马蒂斯的现代绘画十分相似。所以,当她在京展出时,画家、学者惊叹“中国有千万个毕加索、马蒂斯”。宜君农民画确有与西欧现代画派宗祖毕加索相通的地方,但并非受毕加索作品的影响,而是我国民族土壤里产生的。对于名声赫赫的毕加索和马蒂斯,国内外美术界可谓无人不知。但宜君农村的土画家们不仅不知其为何人,也从未见过他们的画,一点也谈不上受影响和对其模仿。他们继承的是早在汉代我们的祖先就已创造出来的民间传统表现手法。这比西方的毕加索要早出两千多年。正因为如此,宜君农民画才被人称作“黄土高原的山菊花”、“民族画坛上的一枝奇葩”。

  蜚声中外

  宜君农民画受到专家、学者交口称赞和高度评价。阿根廷油画家格格瓦利题词说:“这些美丽的农民画,反映了聪明和智慧。”宜君农民画在多次展览中,都引起过少有的轰动。1979、1981年,有110幅画两次在西安展出,受到美术界的好评。1981年2月、1983年10月,选送60多幅作品两次参加了中国农民画展。其中《回娘家》和《春耕》两幅画受到文化部、中国美协的嘉奖。1983年12月至1984年12月,我国先后在美国旧金山、挪威、瑞典、法国巴黎等地举办中国农民画展,其中有9幅宜君农民画名作随展。1985年,陕西省美术家画廊举办宜君农民画展,一次展出作品80余幅。随后,中国美术馆在京举办宜君农民画展,展出作品达128幅。展出期间,美术界专门召开了理论研讨会,70多人参加。我国美术界专家、著名学者吴作人、华君武、古元、常书鸿等人出席并题词。先后有21幅名作被中国美术馆和中央美院收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宜君农民画
宜君地处渭北旱原、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的结合部。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历经了新旧石器时代和春秋战国、魏、唐、宋几个文化发展高潮时期。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形成了人们特殊的审美情趣,宜君农民画这一特殊环境的特殊艺术表现形式应运而生。宜君民间艺人在传统剪纸艺术的基础上,通过画的形式,表现宜君乃至黄土高原风土人情为主题的一种绘画艺术。自然、古朴、粗犷的绘画风格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中华艺术园林增添了异彩。宜君农民画的独特的艺术想象,超空间的艺术构思匪夷所思;隔着果皮你可以看到核肉的形状;可以看到不停地摆动着头吃草的马。神奇而真实可信,超越现实却又寓意深刻。静与动的结合使你叹为观止,很难相信“中国有千万个毕加索、马蒂斯”竟生长在宜君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线条明快,色彩鲜艳,剪纸式的构思,壁画式的描刻。用色以传统的刺绣为基调,大红大绿,黑白相间,随心点缀。一片树叶可以涂朋中颜色,衣服着色...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安塞现代农民画
在漫长的劳动过程中,陕北农村妇女创造了经济方便、易于表达情感的剪纸艺术,用来装饰窑洞,美化生活空间。安塞剪纸具有古朴生动、强烈自由的风格,反映出陕北劳动妇女淳朴的思想和对生活的热爱。安塞剪纸有窗花、窑顶花、衣物佩饰花样、婚嫁剪纸、神龛剪纸等等。形式多样,内容十分丰富,多为花鸟、鱼虫、瓜果、家禽、走兽、人物等,集中反映出陕北的劳动生活和风情习俗。安塞现代农民画发源于陕北民间生活,由农家炕围画、锅台画、箱柜画等演变而来,是土生土长的现代民间艺术。多取材于人物、动物、花鸟等,讲究装饰性,注重色彩效果,追求强烈的视觉印象。以构图奇美、想象力丰富、手法简练概括、用色大胆为突出特点,多用传统手法,再现出纯朴的民间气息,具有奇异独特的艺术效果和生命力。在创作过程中,多用剪纸手法,突出线条和用色,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和厚重的艺术美感,产生纯粹的民间色彩境界。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文化部门的精心挖掘,剪纸与农民...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陕西户县农民画
户县农民画孕育于传统的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经过不断的提高、创新、升华、成熟,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而后走出户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全国影响力最大的农民画。在1998年,户县正式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文化部、人事部又授予户县"全国文化先进地区"称号。邮电部还曾以户县农民画作品为题材发行过一套邮票。今天,户县农民画已走过40年的历程。改革开放给了农民画新的发展机遇,其中有百余农民画画家成为省以上美术家协会的会员,有的被评为省级民间美术师,或评为县级一、二、三级农民画家,作品丰硕。近20年内,户县农民画获奖很多,还有很多被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和国际友人收藏(大概18700余件被国际友人和国外博物馆收藏),是很惊人的。有几十位农民画画家作为文化使者应邀到国外访问、讲学,这在国内数十个民间美术画乡中也是很突出的。户县农民画甚至作为礼品馈赠给外国元首。户县农民画以其贴近生活...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户县农民画敢问路在何方
户县农民画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它以鲜艳绚烂的色彩、淳朴稚拙的线条和强烈浓郁的乡土气息受到了国内外人士的青睐,不仅在各种农民画展览中频频获奖,也常吸引外宾专程来到农民家中购买画作、交流心得。相当长的时期内,它都是户县乃至陕西人的骄傲。然而,许多人也许还不曾意识到,近几年来户县农民画正在悄然地发生着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我们不得不忧心:如果户县农民画照此发展下去,有没有逐渐被社会淘汰、最终趋于灭亡的可能?(一)作品风格的变异这种改变首先表现在作品风格上。熟悉户县农民画的人都知道,过去农民画主要以反映农村面貌、农民生活为主,如著名的《公社鱼塘》、《大队养鸡场》、《喜开镰》……从画面甚至从标题上,我们就能知道它所反映的主题。那时的农民画,也都是采用基本的写实绘画手法,画风淳朴。而如今,户县农民画的不少作者不仅“涉猎”范围广了,什么都可以去画,而且,开始向国画、油画,甚至西方抽象派的...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社火
陕西在春节,庙会或其它喜庆之日表演的各种民间歌舞,一般统称为“耍社火”。在这些活动中有陕北秧歌、旱船、转九曲;陕南花鼓子、采莲船,及关中各地的秧歌等。演唱形式大致有两类:一类由领舞者即兴领唱,舞队接唱应和,在锣鼓声中边唱边舞;一类由艺人单独或结对表演小歌舞,表演唱或初具雏形的对子戏。闹社火虽然全省盛行,但陕北秧歌由于场地宽广而规模盛大,载歌载舞,豪放恢宏;陕南社火轻巧玲珑;关中平原社火气势宏伟,有向戏曲演进的趋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