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人文初祖黄帝陵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26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人文初祖黄帝陵,陕西黄陵县桥山上有一座黄帝陵,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每逢清明节,都有

  陕西黄陵县桥山上有一座黄帝陵,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每逢清明节,都有不少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前去祭拜。大约在4000多年以前,以黄帝为首领的部落,住在中国西北部的姬水附近。当时,发明农耕和医药的天下共主炎帝神农氏已经衰落,酋长们互相攻伐,战乱不断,于是黄帝就毅然担负起安定天重任。他率领他的部落采用战争手段,征讨那些不守规矩的部落,使得诸部落纷纷前来归附。最后形成了黄帝、炎帝、蚩尤三个大的部落。有一次,炎帝与蚩尤为了争夺黄河下游地区发生激战,炎帝战败向北撤退,跑到黄帝那里求救。三年间黄帝和蚩尤交战九次均未获胜,于是他决定先以德行治理百姓开始,整顿兵力,发展黍稷菽麦稻等粮食作物的生产,团结归附的各部落人民,把各部落的军队调集到一起,排成不同的方阵。每个方阵分别打出熊、罴、貔、虎等图像的旗帜,统一号令,与蚩尤展开决战,终于把蚩尤杀得大败。各部落见黄帝打败了凶恶的蚩尤,就都崇拜这个首领。据说祭告天地的时候,天空出现了黄色的大蚓大蝼,人们就说他是以土为德的帝,所以就称他为“黄帝”。为了加强与天下各部落的联系,他带人到处劈山开路,并定期巡视各地,问民疾苦,劝民农桑。黄帝手下有许多能工巧匠:羲和、常仪二人分别负责观测太阳和月亮;臾区观测行星;伶伦创制律吕(音乐);大挠创立甲子;隶首发明算数;容成综合以上六术,制作乐律和律历。黄帝还让伶伦、垂二人制造乐器磬和钟,沮育、仓颉两人造字,史皇作图,雍父造臼,夷牟造矢(箭),挥造弓,共鼓和货狄造舟等。据说黄帝活了110岁,死后安葬在桥山(今陕西黄陵县的桥山)。从古到今人们都认为黄帝是华夏的始祖,自己是黄帝的子孙。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后来又融合在一起,所以中国人常常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上善池趣闻
楼观台说经台前,有一座八角亭,八挂悬顶,建筑技术高超,亭下竖立石碑一通,碑上有我国古代大书法家赵孟頫的隶书“上善池”三个大字,书法遒劲,气韵生动,是一通珍贵的古碑。亭侧有一石砌小水池,池内有一张口石龙头,龙口吐水,使池水终年不断。这就是有名的古楼观文物古迹之一的上善池。游人多在此亭下乘凉、休息、留影。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年(公元一二八三年)春,周至地区遭到千年不遇的时疫。古时医药条件太差,在这次时疫中死亡的人不少,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楼观台的监院张致坚,晚上作了个梦。他梦见太上老君告诉他说:“山门前有块石板,石板下有一眼泉水,泉内有吾炼就之丹药,可治民疫。”张监院醒来后觉得奇怪,就命小道土在说经台山门前寻找石板。小道士果然在说经台前山门外西边的石板下,挖出一泉。张监院更觉神奇,就用此水治了三十余名道士的时疫。凡喝此水者,只要两个时辰,其病自愈。消息传出后数天时间,远近百姓皆来取水,凡...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定风草
天麻人说秦岭是个聚宝盆,无宝不有。你若不信的话,不妨进山探探宝。假如你四肢麻木、头昏眩晕,可以乘车从洋县城北上秦岭山地。到了九池坝,攀上九女峰,挖得一种上等滋补品---定风草,炖上一只母鸡吃了即立刻病愈。说起这定风草也是根深蔓长了。不知啥年头,山村里有个美丽贤惠的姑娘叫九妹子。她眼见得山里瘟疫起,乡亲们病得头昏眼花,站立不起。三天两头都有出丧的。九妹子决心进山求仙,为乡亲们祈药除病。她饿了嚼口野果,渴了喝捧山泉,天黑了就爬上树,用绳子把自己拴在树丫上打个盹。九妹子就这样翻过了九十九道岭,堂过了九十九条河,钻过了九十九座刺架。这天,她实在累得不行了,昏倒在一块青石板上。突然一阵清风吹过,九妹子灵醒了。只见一位童颜鹤发老人笑嘻嘻地说:“好姑娘,我给你一件宝贝,你舔一下就好了。就是不敢噙在嘴里,要是咽下去,你就变成石头了。”九妹子正爬在地下给老人磕头,眼前突然出现了拇指粗、二寸长的一个小白萝卜。...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流泪碑
在富平县凤凰山唐中宗定陵前,曾经有三十余件巨大的石刻造像。这些石刻,雕刻精细,造型生动,成对排列,气势不凡,吸引着远近游客。其中有一块全国罕见的无字巨碑(高两丈八尺,宽七尺,厚五尺)却独自站立,身单影孤。奇怪的是,无字碑顶端的龙眼中能流出“眼泪”。虽然石碑经历了许多朝代,但两行泪痕犹存,后来人们就把这块无字碑称为“流泪碑”。石碑为什么会流泪?这里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本来,这些石刻造像全是没有生命的石头。可是,后来不知过了多少年月,它们得到了天地的灵气,日月的精华,一个个都活了起来。每当夜静更深,石马、石狮和独角兽追逐嬉戏;石人、石碑则成对成双,相聚一处,男欢女爱,窃窃私语。半夜,有人甚至听见过石马,石狮脖子上的铃铛作响,听见石人、石碑的欢声笑语。“流泪碑”本来是一对儿。东边的是一位勇敢、纯朴的小伙子,名叫东哥,西边的是一位温柔多情的少女,名唤西妹。东哥和西妹白天是两块石碑,但一到深夜,就变...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岳水佳话
在桃川乡杜家庄街东端,有一古刹,名曰“岳水宫”,亘古迄今,远近闻名,庙内供奉女神——岳水娘娘。岳水宫有一段美妙的传说。相传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位,建立了新朝。但王莽凶残暴戾,各种徭役杂税多如牛毛,使得民不聊生,天无宁日,各地纷纷揭竿造反。汉室后裔刘秀,趁机起兵,立志光复汉朝江山。一次交战中,寡不敌众,刘秀吃了败仗,只身西逃。王莽与大将军苏献一起率兵在后追杀。刘秀忍饥挨饿,马不停蹄,逃入秦岭深山,来到桃川一带,在今涧坡村一石隙间藏身,等躲过追兵后,继续西行。当行至杜家庄附近一山梁时,已是人困马乏,饥肠辘辘,寸步难移了,便下马歇息,想找点食物充饥。杜家庄有一位美丽聪慧的女子,叫杜秀英,祖上曾在西汉时任武官,其父也有一身好武艺,但他辞官不做,举家迁居到杜家庄,当了乡间一名土教头。秀英的哥哥,名杜茂,也随父习拳练武,练就一身过硬本领。这天,秀英的父兄在山坡上种地,日当午时,秀英手提瓦罐上山送饭,她...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华原磬的传说
传说在很远很远的年代,华原县城有个叫隆寿的财主,家有三位妙龄千金,妙善姑娘,生得眉清目秀,聪明颖慧,深受父亲疼爱。但因婚事有变,一心要出家为尼。隆寿不许,便向女儿提出:十冬腊月栽花北岭,如能盛开,即可离家修炼。果真如其所说,这年冬天,华原北山的插花岭上,鲜花争艳,浓香弥漫。隆寿见此情景,又向女儿提出:华原城东二山,如能宝鉴熠熠发光,磬玉娓娓自鸣,出家之事决不阻拦。妙善姑娘见父多次刁难,就于当天深夜逃出家门,孤身一人住进磬玉宝鉴二山之间的山神庙里。那年正值渭北地带遭受兵灾天荒,夏秋两料,颗粒无收,黎民百姓,饿死不少。妙善姑娘也只好上山采摘各种野果和草药根茎,带回庙里,煎熬充饥。但她依然拖着有气无力疲惫不堪的身子,天天念经,夜夜烧香,拜求佛祖保佑苍生度过大灾大难。妙善姑娘的慈善心肠,感动了佛祖和山神,遂使宝鉴发出闪闪祥光,磬玉阵阵幽鸣自响,接着又连降三场大雨,来年喜得丰收。这时,妙善的父亲又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