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牛头修塔镇妖邪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76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牛头修塔镇妖邪,插入云霄的延安宝塔,象—位魁伟的巨人,日夜镇守在嘉岭山上,鸟瞰着延安全城;巍

  插入云霄的延安宝塔,象—位魁伟的巨人,日夜镇守在嘉岭山上,鸟瞰着延安全城;巍峨雄壮的嘉岭山又似一条卧牛,躺在延河之滨,拒挡着二水的冲撞。每当朝霞夕阳斜射在水面上的时候,紫雾升腾,二水缭绕,塔的倩影,松柏的英姿,倒映在东流的河水里,就象一张深秘的画幅,唤起人们许多古老的遐想……原来,这座驰名中外的山被称作为“卧牛山”。 

  相传,在很久以前,西河和南河的交界处,是一片宽阔的水潭,河床的两边泥沙堆积,绿草茵茵,蜂蝶飞舞,是一块很好的牧场。每天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就有一条健壮的红毛犍牛来这里吃草饮水。这时只要有人从这里经过,或者孩子们在这里玩耍,嬉水,就被它一口吞没。天长日久,人们恨透了这条牛,可又拿它不住,就聚众结社,每天从早到黑跪拜在清凉寺的弥勒佛跟前,祈求它铲除民间祸患,保佑黎民百姓万事如意,再不遭受残害。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但这条牛还是如此逞凶,每天总要吞没两三个人。人们想,这样长期下去,迟早都要葬身牛腹,与其白白送死,倒不如与它死战。一天,太阳就要落山了,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都集中在一起,拿着木棒、铁棍,来到河边,站在河床两岸,等呀等。果然不一会儿,那头肥大的红毛牛瞪着小瓷碗一样大的金眼,沿着河床岸边的草丛走来。站着那么多的人,谁都没看清那牛身到底有多大。脖颈已经插进人群了,还不见后半身儿,拖着地面的大肚子不住地晃动,脖肋下的垂肉左右摇摆,挺直头颅,扬高尖角,继续向人群走来,人们举起棍棒就要毒打,突然它张开大嘴“哞——”地嚎了一声,一口气把人们吹出了百十里。

  第二天,等人们从很远的地方走回来时,西河和南河的交界处耸起了一座大山。

  原来,在人们的祈祷下,弥勒佛已经把这件事告诉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哪里肯信,正在天宫中和弥勒佛争执,忽然那牛的呜叫惊动了他。他拨开云层一看,果然不出弥勒佛所言。原是牛魔王的儿子在凡间作乱,甩下一根定身针,就把这牛定在了那里。

  谁知这条牛被定在那里后,身子不能动了,但它还不安分守己,白天脖颈一耸,大口一张,就把川道里的庄稼了肚里,晚上再细嚼慢咽。使得年年颗粒不收,黎民百姓有家无粮,到处逃荒要饭,过着妻离子散的生活。

  后来,从很远的地方来了兄妹两人,就召集黎民百姓回村安居,并发誓一夜就要在这牛头上修一座塔,以此来这条作恶的牛贼。

  一天晚上,月亮已经爬上了树梢,妹妹才开始抱砖,哥哥开始砌塔,不一会儿就筑起八层。后来,不管兄妹二人怎样拼命,砖块垒了一层又一层,塔身再也不增高半寸,兄妹两人很纳闷。渐渐天色就亮了,他们一看还短一层,赶忙就在塔顶上扣了一口铁锅。塔盖成后,牛头被压住了,再也吃不上川里的庄稼。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山下山上一片太平盛世的美景。九九重阳那天,人们集会庆贺丰收,就把这座山称为——“卧牛山”。

  现在,当你站在清凉山上,极目远望,精心观察,你仍然会发现,那牛的头翘首在延河和南河的交界处,脖子打了个曲儿象支拉弯的弓,疲乏地低着,隆起的脊背高高地超出脖颈,象一面凸起的大鼓,尾巴从延河的转弯处一直延伸到黄蒿湾沟里。过去,传说曾经伤害过人民的“卧牛”,今天,却屈服于人民的脚下。耸立在牛头的宝塔,永远成为亮在人们心中的金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吴旗镇的传说
吴起像延安地区北面的边关县叫吴旗,但这是现在的县名。过去叫吴起镇,传说这个名字的来历与吴起有关。吴起于公元前440年出生在卫国一个富有的家庭。他从小就喜欢舞刀击剑,公元前423年到鲁国拜曾中为师,开始学儒。后来改学兵法。他学业出众,精通武功,因而于公元前417年当上了鲁国的大夫。后来到了魏国,魏文侯向国相李悝询问了吴起的情况。李悝说:“吴起是我在鲁国的同窗学友,为了当将,出门十四五年连家都不归,弄得倾家荡产。在离家时,他对母亲发誓:‘不当卿相,永不回家。’”文侯听后,认为吴起有志,能为国尽忠,于是任命他为魏国大将,并带兵伐秦。吴起在行军之中,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与士兵同甘共苦。他一鼓作气连占大秦的五个城池,夺得西河大部分地盘,一直攻到洛河源头今吴旗县。当时吴旗,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森林茂密,人烟稀少,吴起认为这是修寨扎营的好地方。于是,他带领众将士,在周围山顶修起高大的烽火台,在马圈附近修...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宝塔与金人
延安的宝塔,虽经历了千百年风雨的侵袭,却依旧巍然耸立于嘉岭山上,如巨人般顶天立地,似青龙俯瞰全城。据说关于宝塔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呢。在大唐天宝年间,延安(那时叫肤施县)是南北上下的交通要塞。这里依山傍水,柳暗花明,别有景致,商贩来往歇宿,百货源源不绝,乡民安居乐业,市景十分繁华。不想一日,这里闹起水灾,是由两条恶龙互相争斗酿成的祸根。一条是盘据西川的黄龙,体大力猛,生性残暴,一条是独霸南川的青龙,体瘦力怯,却凶狠贪婪。两条恶龙厮杀起来,各不相让,一时兴风作浪,搅得天昏地暗。淹毁田地民房,伤害人畜生命,人民的灾难日趋加重。此后,地里的庄稼不是因水灾冲个精光,就是遇旱灾颗粒无收。乡民叫苦连天,怨声载道。一日,正当午时。晴天突然一声霹雳,顿时山摇地动,靠近市井的一座山头,如刀平削一般,出现一块平坦的地方。原来,恶龙和妖魔的胡作非为,被玉皇大帝知道了,龙颜大怒,派了众神仙下凡,个个变成力大无比,智...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泾阳崇文塔的传说
据说明朝第十二代皇帝万历的宠妃倩倩死了,皇帝听说她的精灵飘到了蓬莱岛,于是传见工部李尚书,让他在离京二十里处,修座高三十丈的“望仙塔”。这李尚书名崇文,原籍陕西泾阳县。居官二十多年也末还家,时常思念家乡。今听要离京(泾)二十里建塔,自然有说不出的高兴。忙带夫人、女儿星夜赶路。回乡后,尚书将建塔之事晓喻州、县筹集银两,就立即着手选址,清基。附近百姓听说李尚书为泾阳造塔,人人欢喜,争着募捐,在泾阳县南数十村庄,建起砖窑(这一带后称窑坊),又有村子专门为建塔磨米面(后称该村为磨子村),数日之间,能工巧匠纷纷而来。正当运石开基之时,尚书被宣进京,以误领旨意,改“京”为“泾”引起万历震怒,遂被问斩。消息传到家乡,泾阳人没有一个人不为尚书掉泪。这时匠工中有人说:“如今尚书被害,砖石堆了一河滩,不如干脆为尚书建座纪念塔。”大伙集于尚书村,你一言,我一语,要夫人拿主意。尚书有一女儿,叫翠云。翠云小姐正在痛...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镇坪阳溪河的传说
镇坪洪阳乡有条阳溪河,说起这条河名称还有个传说。古时,阳溪河下游两岸是悬崖绝壁,崖上对立着石林。这石林,远看像对望的“石羊”,前面各长着一棵高大的樟树,一株洋桃树缠着一棵樟树,伸向对岸那棵樟树上成了一座“桥”。相传每晚两只“石羊”在桥中相会,欢声阵阵,波及人耳。山民因此将这桥叫“锁羊桥”和“锁羊河”,那时锁羊河两岸风调雨顺,年年硕丰。离“锁羊桥”不远有个“樊家坪”,坪子里面有个财主,心黑手毒,见不得穷人过好日子。他听说山民生活好是托了“锁羊桥”的福,乘夜黑风大用刀砍断了洋桃树,那对“石羊”从此日夜哭泣,声哀凄凉,闻者无不动容。“锁羊河”从此改名:“羊泣河”。这以后,河两岸年年旱涝不断,山民生活越来越苦。一年夏天,突然狂风大作,雷鸣闪电,天雨像飘泼一般,河水猛涨,滚滚而下,突然那对“石羊”咚隆一声崩下来,将财主一家深深埋在乱石中。从此羊泣河改成了“羊弃河”。如今人们生活富裕了,就叫羊(阳)溪...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户县秦镇面皮的传说
相传,秦始皇在位时,有一年关中大旱,沣河缺水,户县秦镇一带稻子干枯。百姓心急似火,官府还催逼纳贡大米,坑得大家无法,只好在田里挖井浇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长出了稻穗。可收割后,碾出的大米又小又干巴,根本没法向皇帝纳贡。大家正在发愁的时候,有个叫李十二的,用这种米碾成米面,蒸出了面皮,大家吃后,个个称奇。于是,李十二带着面皮,和纳贡的人来到咸阳。秦始皇见贡米又少又差,传旨问罪,李十二急忙跪奏道:“此米虽差,却能制出佳肴,今奉上面皮,望万岁御品。”秦始皇吃了面皮,其味甚美,颇感稀奇,这才赦了众人之罪,并让李十二天天蒸上几张面皮供他食用。后来,李十二在某一年的正月二十三去世。秦镇一带的人们为纪念他,在这天总要蒸些面皮。这种蒸面皮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了户县秦镇驰名的小吃。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