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陕西—三娘教子

2018-01-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88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陕西—三娘教子,秦腔传统剧目。又名《双官诰》、《忠孝节义》、《机房训》。事见明《断机记》传奇

  秦腔传统剧目。又名《双官诰》、《忠孝节义》、《机房训》。事见明《断机记》传奇及杨善之《双官诰》传奇,清李渔话 本小说《无声戏》卷十二,陈二白《双官诰》传奇。叙明时薛子约的二妇刘氏生子薛倚哥,大妇生妒,家庭不合。子约往苏州探亲,途中行医救了王文。圣上患疾,广求名医,子约得荐进京为医。圣上病癒,封子约为御史,兼理太医院。初,子约离家后,其妻张、刘二妇偷情求欢,为三娘春娥窥破,刘氏反诬三娘不良。王文假冒薛子约之名行医,死于店中。家人薛保误为子约,搬尸回家。张、刘二妇见状,弃子盗物另嫁。薛倚哥得三娘守节抚养,成人后得中状元,与薛子约同回乡祭祖,为三娘求回“双官诰”,并赐“忠孝节义”牌匾。
    
    此剧为青衣唱做工并重戏,其中有同名折戏《三娘教子》可单独演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般不演本戏,只演折戏《三娘教子》。润儿、董化清、陈景民、查俊青、王玉琴演出代表戏。“咬牙旦”陈景民擅长齿音,采用从牙缝吐字行腔唱法,演唱“骂一声,小奴才”一段,韵味别具,令人赞赏。王玉琴用高亢刚直的“满口腔”唱法,也能叫人听得如醉如迷。同州梆子、西府秦腔、汉调桄桄亦有此剧目,活眉毛、酒铺娃、碎吉娃、张海娃演出均有名。今存民国年间西安德华书局木刻本,民国三十年(1941)西安同兴书局木刻《三娘教子》折戏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抄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陕西—汉剧剧目系列《三娘教子》(节选)
三娘教子人物:王春娥(正旦)老薛保(老生)薛义(娃娃生)王春娥:(上场唱慢二黄)王春娥孤一人自思自叹,思想起奴夫君好不惨然,将身儿来之在机房一转,(行腔)(走圆场坐织机前)手抛梭足蹬机口怨苍天。薛义:(上场二黄原板)小薛义在南学懒把书念,众学友在一旁口吐闲言,他骂我是无父的儿子飞来种,真叫我面红耳赤实在难堪。回家去与母亲一一分辩,谁的是谁的非细问一番。(落板)(白)母亲,儿回来了。王春娥:儿啊你下学。薛义:儿下学了,见过母亲。王春娥:儿啊,你往日下学去早归晚,然何今早去早归呢?薛义:母亲,往日是先生放学,故而去早归晚,今日是学长放学,故而去早归早。王春娥:为娘不管先生放学也好,学长放学也罢,拿书来背。薛义:在南学已背过多遍了。王春娥:在南学背了不算,回得家来还要当着娘面从头背来。薛义:母亲,你儿肚子饥饿,用过膳再背岂不是饱学。王春娥:儿啊,肚内有文,方称饱学,肚内无文你还称的什么饱学啊!薛...
· 秦陇文化—陕西—赵五娘吃糠
西府秦腔传统剧目。又名《赵五娘描容》。事见南宋戏文《赵贞女蔡二郎》,金元有《蔡伯喈》院本,明有高明《琵琶记》传奇以及《赵氏贤孝宝卷》(又名《琵琶记宝卷》)。叙汉时,陈留寒士蔡邕上京应试得中,招赘于牛丞相府,家乡连年荒旱,其妻赵五娘煮米养亲,自食糟糠。后父母双亡,五娘卖发葬亲,并描容上京寻夫。牛丞相奏明文帝,蔡、赵、牛三人同归故里,修坟祭祖。此剧为青衣唱做工并重戏。其中有同名折戏《赵五娘吃糠》常单独演出。碎吉娃、陈景民演出代表作。陈景民采取鼻孔出气,边吃糠边唱乱弹的唱技,堪称一绝,名驰陕甘。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强堆口述抄本。
· 秦陇文化—陕西—阿宫腔现代戏《三姑娘》
人物表叶春玲——二十三岁,三女儿叶雪玲——二十八岁,二女儿叶秋玲——三十一岁,大女儿叶父——六十岁石庄庄——二十六岁石社社——二十三岁石母——四十九岁五全——二十九岁肖良——四十二岁剧本唱段:[初秋[幕前伴唱:果林村,果芳香,果园一歌乡韵长。叶家今日寿,叶家姐妹分外忙。[幕启叶家客厅。[叶父笑容满面,贴耳听着袖珍收音机上。叶父(唱)人未出门笑出声,酒未到口醉意浓。人寿年丰家家喜,豆事盈门我脚步轻。六十大寿合家庆,父女相聚乐融融。给春玲再把婚期定,一定要体体面面把亲成![秋玲从厨房内喊上。秋玲爸!爸!叶父秋玲,你收拾的咋样?秋玲爸,你听!(唱)猪牛羊内鱼鸡虾,蒸煮氽烧煎炒炸。甜香麻辣五味全,九个热菜十三花。叶父(认真地)娃,你看够不够?秋玲够了!够了!叶父娃,咱现在又不是没有,宁多甭叫少,能好尽管好!今天不光给爸拜寿,没过门的三女婿要来!秋玲庄庄要来?那让我再添几个菜去。(进内)[叶雪玲上。...
· 秦陇文化—陕西—三滴血(节选)
剧情简介:山西周仁瑞在陕商,娶妻一胎生二子。不幸妻死,只得将次子卖与李三娘,改名李遇春。周仁瑞携长子天佑回家。其弟周仁祥欲独霸家产。不承认天佑为侄。告至五台县衙。县官晋信书用滴血断案,见周仁瑞父子血液不能融合,便认为非亲父子,强令离散。李遇春长大,由王妈说媒与李三娘之女晚春订婚。恶少阮自用慕晚喜貌美,欲强娶之,乃以姐弟不能成亲为由,上县告状,又遇晋信书调陕,仍用滴血断案,又断离了一对夫妻,处罚了媒人王妈。周仁瑞穷途潦倒,途中碰见王妈,遂同至县衙,互相作证,要晋信书平反冤案。晋又叫周仁瑞与其子牛娃试滴,竟不能融合,又判散父子。周天佑寻父途中,打虎救下贾莲香,订百年之好,后投军遇李遇春,共在阵前立功。此时晚春来找遇春,莲香来找天佑,周仁瑞、王妈也来军中,全家闭圆。晋信书也因此而罢官。此剧在解放后,经改编曾作国庆十周年献礼赴京演出,后于1961年拍摄成电影。场次第一回托子第十回反坐第二回收儿第十...
· 秦陇文化—陕西—线戏
线戏又名“线吼”、“线胡”、“线猴”,1957年定名为“线戏”。发祥并盛行于关中东府地区的合阳,流行于朝邑、大荔、澄城以及山西的芮城和河南的灵宝等地。民间有“合阳线戏”之称。合阳线戏的声腔渊源与形成时代不详,明代末年,已有演出活动,并成为农村春祈秋赛活动的重要娱乐形式。合阳线戏被人称为“小戏”,它的戏箱很简单,用一个靴子或一个笼,即可装着带走,民间称为“靴子箱”,或“一笼箱”,合阳县东王乡莘里村,旧日有一座专演“小戏”的过台戏楼,上题“天姝大邦”,戏楼上嵌有明万历年间(1573—1619)的小石碑一块,镌文云:“每逢春秋重阳节献演小戏”。清代初年,合阳南顺村明末举人李灌,因不满清朝统治,隐居乡里,常和艺人往来。他善唱线吼,其腔悲愁凄怆,哀婉动听,念字全用乡音,开腔先自呻吟叹气。并编有《黑山记》一剧,在当地演出,对线戏发展起了一定作用。同治、光绪年间(1862—1908),合阳县多达七十余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