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胡同文化—八道湾胡同11号院

2018-01-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36
转发:0
评论:0
胡同文化—八道湾胡同11号院,   寻找八道湾11号,随着胡同的走向转来转去。北京胡同多是直来直去,这里却不然

    寻找八道湾11号,随着胡同的走向转来转去。北京胡同多是直来直去,这里却不然,多出了许多河道一般的弯曲,据说若干年前这里曾经有河流蜿蜒经过。对于胡同里的七拐八绕,11号院的居民们早就习以为常,而八十年前,也就是从1919年到1923年的4年时间里,一生漂泊不定的鲁迅也在八道湾胡同里迂回过不下千百次,当时,他的家就在这儿。
    如今,11号院的大门已经挪了位置,院墙东边还能看出改建的痕迹,过去的门楼就在那里。 风沙一起,坐在门口晒太阳的老人们纷纷散去,将记者的视线引入了院内。

    能容纳几十户的宽宅大院

    从1912年到1917年,鲁迅在绍兴县馆里过了5年古寺僧人一样的生活,除去教育部的工作,每日里与古籍、金石为伍。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希望和失望过于频繁地更替,鲁迅觉得随之而来的寂寞和苦闷也到了极点。他独自辑录了《嵇康集》,又潜心于佛教经典,但玄学和佛学都没能让这位斗士解脱。直到1917年,二弟周作人来京,他才悟出自己觉得寂寞和苦闷不仅是因为国运衰颓,还有一个原因需要正视———他也需要家,需要亲人的照顾和宽慰。1919年,周氏兄弟买下了八道湾胡同的这所宅院,把家从故乡绍兴搬了过来。据说,鲁迅看重这里,是因为空地宽大,适合儿童游玩。当时,周作人和周建人都有孩子,膝下尚无子女的鲁迅很喜欢这几个侄儿。

    当年宽大的四合院现在容纳了几十户人家,“大”是名副其实,“宽”却谈不上,地震以后建起来的临时房在院中隔出经纬交错的小路。道只有一米多宽,碰上两个居民站在道上聊天,立刻就有了“一夫当关”之势。幸而,“原装”的老屋大多还在,由此可以推断出院子当年的格局。当初,这里显然是一座标准的三进的四合院,前、后院各一排罩房,中院的正房、厢房相当高大,有点儿名门大户的气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胡同文化—南湾子胡同
九门提督南湾子南湾子在今天的东城区,是一条不规则胡同。清代前期,此胡同无所谓“南”和“北”之称,统称湾子胡同。到清代晚期,才把一条湾子分成南湾子和北湾子两条胡同。西口在南池子的西半截称北湾子,东半截称南湾子。1949年,两条胡同规范化,都加上了“胡同”俩字。1965年北京整顿地名,把官豆腐房和小井胡同合并进南湾子胡同,于是南湾子胡同就借着原小井胡同东口延伸到北河沿大街,南边借着官豆腐房延伸到菖蒲河沿。清末,有一位大人物住过南湾子,他就是江朝宗。江朝宗是袁世凯的一名心腹,北洋政府时期担任过京城九门提督。九门提督又名步军统领,衙门的全称是:“提督九门巡浦五营步军统领”。掌管京师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朝阳门、西直门和阜成门等九个城门内外的门禁,统帅五个军营的步兵,全权负责京城的守卫巡警社会治安。清王朝时,该职都是由清政府亲信大臣或王爷兼任。辛亥革命后,清政府退位,九门提...
· 胡同文化—钟楼湾胡同
位于东城区西北部。北起豆腐池胡同。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从钟楼、鼓楼东侧迤俪而下,与鼓楼东大街相接;西段从钟楼、鼓楼西侧蜿蜒而下,与鼓楼西大街相衔。因位于钟楼周围,原称钟楼湾。五十年代后,于“湾”后加“胡同”。钟楼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后毁于大火。疑为李自成军从北京撤退时所放。谈迁《北游录》:“顺治十一年二月癸酉,……还经鼓楼,楼毁而石洞高筑。……稍北钟楼,其制其毁亦并如之。”清乾隆十年(1745)重构。两年后落成。重建的钟楼全部为砖石结构,底部是砖石高台,四面辟券门,周围缭以短垣。其上是钟楼,重檐歇山,黑琉璃瓦绿剪边。钟楼内部悬有铜钟,重约六十三吨。关于这个铜钟有一段凄凉的传说。说是铸钟的时候,铜浆的成分,总也达不到要求。期限将至,工匠面临杀身之祸。为救父亲,工匠之女跃入冶炼炉内,工匠急忙抢救女儿,却只抢到一只鞋。钟铸好了,尾音总有“鞋—鞋—”的声音。人们传说,这是工匠的女儿要鞋来...
· 胡同文化—薛家湾胡同
相传为三里河故道。薛家湾胡同地势低仄,下雨即为泽国,故而院落的基础都颇为高峻,在院门与道路之间构有台阶。由于路幅狭窄,踏步设于台阶两侧,使人联想起江南河道中的码头。薛家湾东是东茶食胡同,西南是北桥湾街,中段有一个曲折。其北是草厂八条、九条、十条。北桥湾街的北口是北芦草园胡同东口,也为三里河故道,故而胡同的走向也颇弯曲,也称“湾”称“芦”,而与水有关。《宸垣识略》云:“关帝庙在薛家湾”,“前有坊曰关帝圣境”。现已析为民居,即37号院。其西的39号院旧时是一位官员的家庙,门额题曰:“钱氏宗祠”四字,其后裔仍居于此。
· 胡同文化—八大胡同
"八大胡同"是老字号城遗留下来的一个地理名词。它的具体位置在前门外大栅栏观音寺以南一片地区,娼寮丛处,所谓"八大埠"是也。旧时那里是被侮辱的妇女含泪卖笑的地方,是官僚政客、公子王孙的销金窟。高阳的小说《八大胡同》就是以此为背景写出曹锟贿选总统的丑剧的。从前北京的妓院分多少等,一二等为高级妓院,又叫"堂"和"大地方"。"八大胡同"头等和二等妓院较为集中,每家门前有块小金字招牌,上书堂名如"春福堂"、"盛安堂"或者再加上姓氏于堂名之下。然而"八大胡同"究竟是哪八条胡同!恐怕说不全的居多。八大胡同又名"八埠",是哪八条历来说法不一。确切地说,应该是指:石头胡同、陕西巷、王广福斜街、韩家潭、胭脂胡同、百顺胡同、皮条营、纱帽胡同。在中国文化里历来有用数字表示人、物、景等的习惯。比如在人的方面有"八仙"、"扬州八怪"、"天桥八大怪"、"唐宋八大家"。物的方面有"八旗"、"八家铁帽子王府"、北京商业中的...
· 胡同文化—仓胡同道仓趣
朝阳门内北小街的路东,紧贴着马路,有一道高墙,围出一个极大的院落,这就是历史上米仓的遗存基址。当年这座米仓,在咱们北京可是一座特别有名的大仓。它每边的长度足有一里多地,四个大仓使用一个仓座,东面的叫南新仓,西面的叫富新仓,北面的叫兴平仓,南面的为旧太仓。后来因为叫着麻烦,把仓名简化了,全都以仓门的方向来称谓,就有了南门仓、北门仓、东门仓和西门仓。跟着环绕着这座大仓形成了街巷。除了西面因为有南小街,没改名称外,其他三面,都采用仓的名称作为胡同名称,这样就有了南门仓胡同,北门仓胡同和东门仓胡同。南小街的这个四面开门的仓是存储由南方云过来的俸米,以供应政府官员食用。这就有了故事——清代时,朝廷百官凭着米票,到这里来领取政府配发给自己的大米。领米领出了怪事。官员们几乎都不吃领回去的米,反过手低价卖给京城米店,然后再从米店买高价米吃。领了卖,卖了买,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其实这里有难言之苦。原来是仓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