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胡同文化—按院胡同挽歌

2018-01-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69
转发:0
评论:0
胡同文化—按院胡同挽歌,   太平桥畔的按院胡同,我住了三十几年的胡同,那一夜我又梦见了你。这是一条明代

    太平桥畔的按院胡同,我住了三十几年的胡同,那一夜我又梦见了你。这是一条明代即存在并定名的胡同。现在明版古书特别值钱,明版胡同说拆就拆。幸亏拆了半截的时刻,弟弟赶紧跑回去拍了十几张照片,连胡同牌子、胡同口的两抱粗的老槐树都没忘记拍下来,断壁残墙的故居,我们有机会看到了你的初始状态,很不幸的是在把你大卸八块的时候。一条胡同应该有胡同史,一座四合院应该有院史,可是,“应该”这组词太无能了,用得也太滥了,凡是应该的最终都是不应该的。

  按院胡同坐落在太平桥畔,它的右边是学院胡同,左边是弯曲的兴盛胡同。这条胡同里住过很多现代史上的大人物,五号大院住过新中国第一任人民银行行长南汉辰,他家的车库门正对着人来人往的胡同,南汉辰搬走之后住进去的是最高法院院长江华,审判“四凶”的时候江院长特忙。我家与五号是对门,但如同二重天,那边是庭院深深几许的大宅子,这厢后来沦落为大杂院,幸而未沦成虎妞口中念叨的“我算逃不出这个大杂院了”的大杂院。

  胡同东口是一座院落式幼儿园,据后来的资料称,那是著名的“香山慈幼院”的一部分。最让这条古老胡同终日喧闹的是,城里最好的中学“北京八中”在此,学生们上学放学川流不息,从按院胡同输出的人才不知有多少呢。北京八中的建筑风格是校园建筑的典范,那个大斜边的校门满怀想像,多少次我和小伙伴在此玩耍爬传达室窗沿。唐山地震我家与大家伙儿露宿在八中空地。如今,按院胡同拆毁了,惟一醒目的建筑即是扩张后横贯切断胡同的八中。

  还有一条信息称:北京有一种稀有的枣树,仅二三棵,其中一棵曾在按院胡同。

  懂得怀旧之后,拼命找寻故纸堆中有关按院胡同的资料、记载和回忆,收获却不大。在一册研究明清房地契的书中,屡屡提到按院胡同××宅××铺面卖多少银子,前尘梦影,如今尽付尘埃。新近有一本叫《记忆》的杂志,劈头第一篇便是邵燕祥的《按院胡同》,邵诗人讲解放初期他和几个进步青年在胡同西口办过文艺杂志。《京华名人故居》里有按院胡同的图片,这里指的名人是吴宓,吴宓上世纪二十年代曾寓居按院胡同65号,翻查《吴宓日记》常有“归按院胡同寓所宿”之语,勾人遐想。我曾有幸和一些大人物同眠在同一条胡同的同一夜,胡同之夜,永不复在我睡梦中重现。

  散落在报刊杂志中回忆按院胡同个人生活史的文章到底有多少呢?我能找到的太少,偶然在《邮政周报》上见到一篇《大院里的人参果》,作者回忆的是:“去年在北京,我想去看看婆婆家,那里有我一半儿美好的童年。虽然小姨讲那里已经拆除了,可我还是驱车去了一趟,直到结果和预料的一样,才使我下了定义:按院胡同没了!我的一半童年也没有了!”

  根据这篇文章的描述,我断定这是我家隔壁那个院子里的小孩子写的———“26号院子离东口不远,门口有两棵老槐树,院门儿深深地凹在里面,那里就住着婆婆。—婆婆的院儿紧挨着八中,从后院的墙就能翻到八中里面。后院荆棘丛生,有一棵枣树值得一提,那枣树结的是,状若葫芦形的果子,我一直把它当成人参果儿。”我家是20号(旧门牌为60号),与26号隔几个门。这样怀旧的文章积个几十篇上百篇,便组成了胡同史。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文章只有现在才有公开发表的可能,过去的怀旧只存在于口口相传或永埋心底。最新的北京交通图已把按院胡同抹去了。还有几多人,为一条古老的胡同低诉着一首挽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胡同文化—八道湾胡同11号院
寻找八道湾11号,随着胡同的走向转来转去。北京胡同多是直来直去,这里却不然,多出了许多河道一般的弯曲,据说若干年前这里曾经有河流蜿蜒经过。对于胡同里的七拐八绕,11号院的居民们早就习以为常,而八十年前,也就是从1919年到1923年的4年时间里,一生漂泊不定的鲁迅也在八道湾胡同里迂回过不下千百次,当时,他的家就在这儿。如今,11号院的大门已经挪了位置,院墙东边还能看出改建的痕迹,过去的门楼就在那里。风沙一起,坐在门口晒太阳的老人们纷纷散去,将记者的视线引入了院内。能容纳几十户的宽宅大院从1912年到1917年,鲁迅在绍兴县馆里过了5年古寺僧人一样的生活,除去教育部的工作,每日里与古籍、金石为伍。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希望和失望过于频繁地更替,鲁迅觉得随之而来的寂寞和苦闷也到了极点。他独自辑录了《嵇康集》,又潜心于佛教经典,但玄学和佛学都没能让这位斗士解脱。直到1917年,二...
· 胡同文化—西砖胡同
西砖胡同位于宣武区中部,北起广安门内大街,南至七井胡同,相传因为有砖塔而得名。明朝时候,称为砖儿胡同,清末始称西砖胡同至今。西砖胡同以西是著名的古刹法源寺。西砖胡同其实就是唐代幽州的东垣,这条胡同以北的广安门内大街也就是唐朝的檀州街。然而,今天,所有能够觉察到的古迹大多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法源寺这座千年古寺作为见证的坐标。
· 胡同文化—闲话胡同
义达里胡同——有垂花门的郎贝勒府,据说婉荣曾住于此。胡同,是北京的一大特色。当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胡同的废墟上拔地而起的时候,人们在担心:胡同是否会消逝?大概正因为如此,有人又拣起了一个似乎陈旧的话题:胡同是怎么成为街巷的名字的?这个词是怎么造出来的?因为提出了新观点,所以今天再把旧话重说说。一、“胡同”最初不是汉语胡同一词最初见诸元杂曲。关汉卿《单刀会》中,有“杀出一条血胡同来”之语。元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中,张羽问梅香:“你家住哪里?”梅香说:“我家住砖塔儿胡同。”砖塔胡同在西四南大街,地名至今未变。元人熊梦祥所著《析津志》中说得明白:“胡通二字本方言。”何处方言呢,元大都的。明人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进一步说:胡同本元人语。既是元人语,那就不能是汉语。元代将人划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所谓汉人,指北方的汉人、女真人、契丹人、高丽人。这四种人并非同一民族,也不使用同一语...
· 胡同文化—胡同之最
最长的胡同东交民巷,全长3公里最短的胡同一尺大街,仅长25·23米最宽的胡同灵境胡同,最宽处32·18米最短的胡同小喇叭口胡同,北口不足0·6米拐弯最多的胡同九湾胡同最古老的胡同元朝就有的砖塔胡同仅存的过街楼儒福里的观音院过街楼北京城的胡同虽说大多数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走向的,但也有斜街。北京最长的一条斜街北起西直门内大街,南至阜成门内大街的赵登禹路,太平桥大街由此接下去继续往南至复兴门内大街,佟麟阁路再以此往南接到宣武门西大街。一条原本是北京城西部重要水道的街连起了北京最长的一条斜街。最长的胡同要数东、西交民巷了。这条胡同与长安街平行,在长安街南面,东西走向,东起崇文门内大街,西至北新华街。它仅比从东单到西单实际长八里的长安街短一点五里。与最长、最宽相反的就该是最短、最窄的街巷胡同了。在琉璃厂东街东口的东南,桐梓胡同东口至樱桃胡同北口一段,原来叫一尺大街,不过才十来米长,东西走向。现今...
· 胡同文化—烂缦胡同
烂缦胡同位于宣武区中部,北起广安门内大街,南至南横西街。此处在唐代曾是城东垣护城河的位置。明朝初年形成胡同,称为烂面胡同,清末改称烂缦胡同。胡同里以蛮子门居多,这其实也在说明着过去主人的身份。胡同里的蛮子门大多很气派,只是规制上无法造成广亮或是金柱的模样。所以能够猜测过去的主人大概应该是财力出众的商人了。精美的砖雕镶嵌在门楼上,诉说着属于过去的历史。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