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西四北四条
胡同文化—西四北四条,【历史渊源】西四北四条全长503米。明代称熟皮胡同,因当时有熟皮作坊在此而得名。
【历史渊源】
西四北四条全长503米。明代称熟皮胡同,因当时有熟皮作坊在此而得名。因熟制皮料臭气四溢,后又称臭皮胡同。1911年后以谐音改称受壁胡同。
光绪九年(1883年),“正红旗官学”由阜成门内巡捕厅迁到报子胡同14号。同年九月,学校由“前清义塾”改为“正红旗官学”,是当时的八旗学校之一。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为“八旗高等小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受璧胡同25号建立分校。1915年改为“京师公立第四小学堂”, 1932年改为“北平市立第四小学堂”,1934年按地址改为“北平市立报子胡同实验小学校”。1941年北京师范学校迁到端王夹道,又因报子胡同是本市四个实验小学之一,地区重要,学生众多,且办学亦著成就,逐又改名为“北平师范附属小学”。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9月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示受璧胡同吴禄桢、蔡锷祠堂由民政局按寺庙处理办法进行代管,交由北师附小应用,并准许北师附小以增班方式接管祠内由齐白石与纪堪颐(纪晓岚的四世孙)创办的私立 “石年小学”,这一年,学校命名为“北京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1956年北师迁到宣武区,学校又改名为“北京第二师范附属第一小学”,1960年因二师改为西城师范学校,学校又改名为“西城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1968年曾一度将学校改名为“起宏图小学”。1972年因西师撤消,按地址学校改名为 “西四北四条小学”至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胡同文化—西四北三条
【历史渊源】西四北三条全长527米与小绒线胡同相交。明朝属于鸣玉坊,称箔子胡同(箔有两种解释,其一:用苇子或秫秸编成的篮子,其二:涂上金属粉末或裱上金属薄片,用做纸钱)。清代称雹子胡同、报子胡同。1965年后改做西四北三条。胡同内3号原为明建隆长寺,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建,原为汉经厂外厂。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重修。寺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一间,石门额上书“圣祚隆长寺”。天王殿三间,钟鼓楼;大千佛殿三间;后殿五间及配殿和僧房。天王殿内供奉四大天王和韦陀;大千佛殿供奉三大士、十八罗汉、五方佛和二十四诸天;后殿供奉观音、达摩和千手千眼观音。原有铜五方佛移至法源寺,今尚存山门、残殿和诗碑,为西城区保护文物。现为民居。11号为建筑面积为1800平方米的小花园式四合院。南北中轴线上依次排成一个四进院落,其格局与三进四合院类似,最后是罩房。东边是小花园,内有假山、上山游廊,并有太湖...
· 胡同文化—西四北二条
【历史渊源】西四北二条全长595米,与新成胡同相交。明朝属于鸣玉坊,正德十二年(1517年),明朝打退鞑靼数万骑兵的进攻,武宗自封为威武大将军、太师镇国公,并在此设立大帅府。后人讹为西元帅府,故称此街为西帅府胡同。清代称帅府胡同。雍正、乾隆初期的重臣鄂尔泰(1677--1745)在此居住。1965年改做今称。今街内58号民国时为萃文、萃真教会学校校址,1921年陈垣创办的贫民学校迁此,1949年后改为北京市第四十一中学。
· 胡同文化—西四北七条
西四北七条全长430米。明代称泰宁侯胡同,因泰宁侯陈珪及其后裔凡9代14侯据此而得名。清代为避讳宣宗旻宁的“宁”字,改称泰安侯胡同,亦称太安侯胡同。
· 胡同文化—西四北八条
西四北八条全长424米,与南兴胡同相交。明代称武安侯胡同,因武安侯郑亨及其后裔凡八代居此而得名。清代讹为五王侯,1911年后又演化为五王侯。1965年改名为西四北八条。《宸垣识略》中说:“谦郡王府在五王侯胡同”。谦郡王始王瓦克达为礼亲王代善第四子。清初猛将。元聪元年,因与硕托等共谋拥多尔衮为帝,被多尔衮揭发,黜出宗室。顺治三年(1646年)入关立功,封三等镇国将军,四年晋镇国公,五年晋多罗郡王,加号曰谦,职掌工部,参与执政。其第二子留雍、第三子噶尔赛受封三等奉国将军,康熙六年(1667年)噶尔赛袭镇国公,二十一年封其第一子海青为辅国公。二十五年以钻营获罪,削父子爵,改留雍袭镇国公,三十七年因懈怠被革爵。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以瓦克达功,留雍曾孙洞福袭一等镇国将军,后历德文、苏藩、承瑞、岳康、恩厚五代。今遗址难以确指,仅能肯定位于胡同中路北,疑今造纸厂为王府旧地。《啸亭杂录》中说:“谦...
· 胡同文化—西四北五条
【历史渊源】西四北五条全长498米。明代称老娘胡同,产婆旧时称老娘,因有石姓产婆居此而得名。民国大藏书家傅增湘1918年构筑新宅。因为景仰乡贤苏东坡。特取苏东坡的诗句“万人如海一身藏”之意,命名为“藏园”。园内书斋有长春室、食字斋、池北书堂、龙龛精舍、莱娱室、抱素书屋等。傅增湘,字沅叔,号姜庵,别号书潜、双鉴楼主人、清泉逸叟、长春室主人、藏园老人、藏园居士等。四川江安县人。生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卒于1949年10月。幼年随父定居北方,光绪十四年(1888年)应顺天乡试为举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直隶提学使,创办天津北洋女子师范学堂、京师女子师范学堂。1917年一度出任教育总长。1919年以后专心从事收藏古籍和校勘工作。1927年任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余倩回忆当年建院时写道:“学校里因陋就简设在西四石老娘胡同(现在的西四北五条),就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