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石灯胡同
石灯胡同石灯庵
西城区有条伶麟阁路,麟阁路的街西有条石灯胡同,胡同的名称来源于一座寺庙石灯庵。
石灯庵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庙,它始建于唐代,初名吉祥寺。元代泰定年间重修,到明代万历年间又一次重修时,改名叫石灯庵。
吉祥寺改叫石灯庵有个来历。明代万历年正是神宗朱翎钧在位时期,他统治时间最长,有48 年。这期间,南方有一位法号名叫真程的和尚千里迢迢进京求发展,他在京城浏览一番,目光落到了吉祥寺这座古庙上。自筹款项,把因时光侵蚀而墙损屋坏的吉祥寺稍加修葺,便栖来。以后化缘集款,手头宽裕了,又把这座千年古寺彻底整修了一番,以图长治久安。
在整修过程中,发现了一件稀罕物。那是在庭院殿堂已修葺一新,正在清理古井时,从井底挖出的一座石幢。这座石幢的样式很特别,非常像一座灯台,幢壁上还镌刻着一部《般若心经》 ,为唐代广德二年(公元7064年)由少府裴监施,朝请郎赵偃书写。古寺刚修理好,古石灯便现世,这无疑是一件吉祥喜庆事,于是和尚真程就把吉祥寺庙名改作了石灯庵,用石幢做了庙名。
石灯庵修整好,真程和尚便在石灯庵常驻下来。这位和尚真是位恪守传统的出家人,他不尚奢侈,粗衣陋衫,朴实无华,敬业勤奋,十分虔诚,每日早晚诵经不已。二十多年如一日,没有一天松懈,没有一天听不到诵经声。他不仅对神佛尊敬有加,而且对现世生灵爱护备至,每年要在石灯庵举行放生活动,把每年的
由于文人墨客的渲染赞扬,石灯庵更加闻名京城。
清代时,石灯庵的佛事不那么旺盛了,倒是它周围的野景吸引着文化人流连忘返。清代的《 天咫偶闻》 记载过这里的景物:“然西傍官沟之上,窄港相通,石桥互接,或依茂树,或亘颓墙。花依篱角,略辨人家, 金晃刹竿,最多古寺,花依篱角,略辨人系,且城带西山,离离瘦碧,尘飞夕日,点点疏红,虽不能速角胜江南,亦无复东华尘梦矣。”官沟石桥,茂盛的树丛,倒塌的墙壁,古寺旗杆,花篱人家,西山狭水,夕阳落红,虽然不能与江南景色相媲美,但景色幽静深远,亦带有北方风景、京华梦幻的韵味。古寺在这里反倒成了点缀。
景色如此之秀美, 诗歌便也由诵咏僧人善举转向咏赞自然景物。像汤西崖少宰的“岿然削出此香台,恰在兼蔑野水限。”便可知诗人是如何迷恋石灯庵附近的风景。
今非昔比,今日这里早已成为稠密居民区,芦苇野水已如梦逝去,而代之以城市的喧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