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胡同文化—石灯胡同

2018-01-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63
转发:0
评论:0
胡同文化—石灯胡同,石灯胡同石灯庵   西城区有条伶麟阁路,麟阁路的街西有条石灯胡同,胡同的名称来源

石灯胡同石灯庵

    西城区有条伶麟阁路,麟阁路的街西有条石灯胡同,胡同的名称来源于一座寺庙石灯庵。

    石灯庵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庙,它始建于唐代,初名吉祥寺。元代泰定年间重修,到明代万历年间又一次重修时,改名叫石灯庵。

    吉祥寺改叫石灯庵有个来历。明代万历年正是神宗朱翎钧在位时期,他统治时间最长,有48 年。这期间,南方有一位法号名叫真程的和尚千里迢迢进京求发展,他在京城浏览一番,目光落到了吉祥寺这座古庙上。自筹款项,把因时光侵蚀而墙损屋坏的吉祥寺稍加修葺,便栖来。以后化缘集款,手头宽裕了,又把这座千年古寺彻底整修了一番,以图长治久安。

    在整修过程中,发现了一件稀罕物。那是在庭院殿堂已修葺一新,正在清理古井时,从井底挖出的一座石幢。这座石幢的样式很特别,非常像一座灯台,幢壁上还镌刻着一部《般若心经》 ,为唐代广德二年(公元7064年)由少府裴监施,朝请郎赵偃书写。古寺刚修理好,古石灯便现世,这无疑是一件吉祥喜庆事,于是和尚真程就把吉祥寺庙名改作了石灯庵,用石幢做了庙名。

石灯庵修整好,真程和尚便在石灯庵常驻下来。这位和尚真是位恪守传统的出家人,他不尚奢侈,粗衣陋衫,朴实无华,敬业勤奋,十分虔诚,每日早晚诵经不已。二十多年如一日,没有一天松懈,没有一天听不到诵经声。他不仅对神佛尊敬有加,而且对现世生灵爱护备至,每年要在石灯庵举行放生活动,把每年的 1 月8 日定为放生日。逐渐地这一活动名声远扬,京城老幼皆知,遂成为放生节日。这一日京城有身份有地位并热心此道的人,譬如翰林、富绅等上层人士咸集于寺内。庭院中摆放着从俗人手里收集来的一笼笼鸣啼婉转的鸟雀、一盆盆活蹦乱跳的鱼虾和一筐筐鲜活的蚌螺。香烟缭绕,敲磐诵经声声。仪式过后,鸟雀开笼,展翅飞向蓝天。水生物则运送到皇城的金水河,破冰放归自然。为什么不把鱼虾蚌放进一般的沟壕护城河里去,而是放归到金水河里呢?这是真程和尚的慈悲为怀的善心考虑,因为别处的水面,谁都可以涉足,鱼虾很有可能再遭受二次涂炭:被人打捞去果腹或卖钱为生。而皇城禁地不是随便哪个人就能够靠近的。所以放进金水河,就可以避免它们再落俗人手里成为佳肴。文化人对真程老和尚的善举大加赞扬,常有赞美诗句问世。例如麻城的刘侗曾有《 石灯庵放生》 篇:“知味应知痛,将无观我生。岂望鱼鸟报,难远见闻情。飞稳如人意,鸣悲作佛声,老僧相为切,汲汲晚堂羹。”赞美老和尚不图鱼鸟的回报,关切它们的生存。

由于文人墨客的渲染赞扬,石灯庵更加闻名京城。

    清代时,石灯庵的佛事不那么旺盛了,倒是它周围的野景吸引着文化人流连忘返。清代的《 天咫偶闻》 记载过这里的景物:“然西傍官沟之上,窄港相通,石桥互接,或依茂树,或亘颓墙。花依篱角,略辨人家, 金晃刹竿,最多古寺,花依篱角,略辨人系,且城带西山,离离瘦碧,尘飞夕日,点点疏红,虽不能速角胜江南,亦无复东华尘梦矣。”官沟石桥,茂盛的树丛,倒塌的墙壁,古寺旗杆,花篱人家,西山狭水,夕阳落红,虽然不能与江南景色相媲美,但景色幽静深远,亦带有北方风景、京华梦幻的韵味。古寺在这里反倒成了点缀。

    景色如此之秀美, 诗歌便也由诵咏僧人善举转向咏赞自然景物。像汤西崖少宰的“岿然削出此香台,恰在兼蔑野水限。”便可知诗人是如何迷恋石灯庵附近的风景。

    今非昔比,今日这里早已成为稠密居民区,芦苇野水已如梦逝去,而代之以城市的喧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胡同文化—取灯胡同话取灯
北京有3条取灯胡同,南城一条,北城两条。为什么叫取灯胡同呢?这与北京古代的引火物有关。我国古代有一种引火之物,史书称之为“取灯”。把松树或杉树枝条削成小木片,然后将硫磺涂在木片顶端,很像现在的火柴。清代末年,西方火柴传进北京后,人们习惯称之为“洋取灯”,简称“洋火”。取灯早在公元6世纪的北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到清代,北京就有人以取灯为业。福格《听雨丛谈·取灯》记载说:“京师有市取灯者,其名甚雅。以芝麻秸削为细枝,涂硫磺于顶,遇火即燃,用以引烛。”这种取灯在当时是一种很重要的商品。大约在明代初年,以制造、贩卖取灯为业的人越来越多,并逐渐聚集在一起,取灯胡同就是取灯作坊手工业者聚集的地方,也是取灯的货栈和批发站。直到民国初年,取灯在北京城里还有出售。随着火柴工业的发展以及火柴需要量的增多,取灯作坊就被北京火柴厂所取代。取灯作坊经常发生火灾,因火灾而破产甚至丧生的人很多。因此,解放后,为保证城内...
· 胡同文化—也谈“取灯胡同”的由来
9月12日晚报载《“取灯胡同”的由来》一文,解释为取灯胡同是由于取灯业(火柴)作坊聚集于此而得名的。此说不妥。“取灯胡同”这地名明朝就有,嘉靖时《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一书中叫做“取镫胡同”,“镫”同“灯”。我国历代都有正月十五上元节点灯取乐的习俗。明初的灯市原在东城灯市口,时间在正月十四到十六三天,后来改为正月初八到正月十八日。明末灯市移到灵佑宫,火灾后又移到琉璃厂、花市及廊房头条等处。取灯胡同离琉璃厂和廊房头条很近,似应看作为灯节供应灯的地方。琉璃厂的灯市后来又演变为厂甸庙会。
· 胡同文化—胡同之最最窄的胡同
最窄的胡同几年来有不断的新发现。较早说崇文门东珠市口北的高筱胡同南口最窄,仅65厘米。我踏勘天桥西永安路北边的小喇叭胡同,发现北口向西拐弯处仅58厘米,大胖子过这个胡同口还得侧着身走。最近又有人关地踏勘,发现前门外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虽然东口宽八十厘米,可胡同中间最窄处却只有四十四厘米,是胡同两侧居民住宅院前的台阶伸出占了地方,在这个地方俩人相遇,得有一人退进居民院的门洞里,另一个人才能过去,要不然谁也甭想通行。
· 胡同文化—胡同之最最长的胡同
北京最长的胡同要数东西交民巷了,它与长安街平行,东起崇文门内大街,西至北新华街,在明清的地图上称为“东西江米巷”。全长6.5公里,再稍短的是前门东、西打磨厂街和东、西绒线胡同了。
· 胡同文化—八大胡同揭密老北京的红灯区
曾经名震京城的怡香院北京的胡同多如牛毛,独独八大胡同闻名中外。因为当年,这里曾是烟叶花柳巷的代名词。“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其实,老北京人所说的“八大胡同”,并不专指这八条街巷,而是泛指前门外大栅栏一带,因为在这八条街巷之外的胡同里,还分布着近百家大小妓院。只不过当年,这八条胡同的妓院多是一等二等,妓女的“档次”也比较高,所以才如此知名。老北京城的妓院分若干等级。最早的妓院分布在内城,多是官妓。现东四南大街路东有几条胡同,曾是明朝官妓的所在地,如演乐胡同,是官妓乐队演习奏乐之所。内务部街在明清时叫勾栏胡同,是由妓女和艺人扶着栏杆卖唱演绎而来的。以后“勾栏”成为妓院的别称。明清时期,当官的和有钱的饮宴时要妓女陪酒、奏乐、演唱,叫做“叫条子”,在妓女一方,则叫“出条子”。到了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