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衙门”本名“牙门”:传官署大门有猛兽利牙图案

2017-12-1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35
转发:0
评论:0
“衙门”本名“牙门”:传官署大门有猛兽利牙图案,所谓“官衙”,亦即办公场所,它源于古代的官署被称为“衙门”。其实,“衙门”一词是

所谓“官衙”,亦即办公场所,它源于古代的官署被称为“衙门”。其实,“衙门”一词是由“牙门”这个词语演变而来的。

“衙门”由“牙门”

演变而来

关于衙门的由来,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在古代的时候,衙门的别称是“六扇门”。古代官署的大门有六扇,这六扇门上有猛兽的利牙的图案,猛兽的利牙在古代是常用来象征武力的,因此,官署的这六扇门最初被称为“牙门”。

还有一种说法是,牙门是古代的军事用语,指的是军旅的营门。郑氏注解《周礼》一书时,在“司常”后面注释说,在古代巡狩兵车聚集的地方,都建有兵营,这个地方的旗帜的两边画有像牙状的图案,因此这种旗帜被称为“牙旗”。尤其是在汉朝末年的时候,战事频繁,打天下和守江山完全凭借的是武力,因此就特别器重军事将领。那些军事将领往往将猛兽的爪、牙置于办公处,以显示自己的荣耀和威武。后来为了省事,就在军营门外以木头刻画成大型的兽牙作装饰,营中还出现了旗杆顶端饰有兽牙、边缘剪裁成齿形的牙旗。于是,营门也被形象地称作“牙门”。《后汉书·袁绍传》中说:“拔其牙门。牙门之名始此。”后来,官署的六扇大门上也有猛兽利牙的图案,官署也被称为“牙门”。

第三种说法是,军中将士听令和官署中的官吏听令是一样的,因此,就把军队的牙门拿来用在了官署中。唐朝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写道:“军中听令,必至牙门之下,与府廷无异。近俗尚武,故称公府为‘公牙’,府门为‘牙门’。然则初第称之于军旅,后渐移于朝署耳。然移于朝署亦第作牙,而无所谓衙者。”意思是说,军中将士听令的时候,必须到牙门之下,这与官府的官吏听令是一样的,因此把公府称为“公牙”,把府门称为“牙门”。



“牙门”用于官府衙署最早

见于汉代

“牙门”这一名称逐渐移用于官府的衙署,在汉朝人写的《武瓦闻见记》中有明确的记载:“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为‘公牙’,府门为‘牙门’,字稍讹变转而为‘衙’也。”在如淳注的《汉书》“衙县”一词中,“衙”字的读音为“牙”,于是“衙”字才有“牙”的读音。如淳是三国时期的魏国人,那么,读“衙”为“牙”这个音,当是始于魏、晋,而把“牙门”演变为“衙门”,也应该始于此时。也有人说“衙”字读作“牙”音始于唐朝。宋徽宗时期的学者袁文认为,汉朝许慎的《说文》中“衙”字无“牙”音,而陆德明在《左传》的“彭衙”这个词的下面没有注明“衙”字的读音,陆德明是唐朝人,可见当时“衙”字已读为“牙”音,无需注明,而《说文》中的“衙”字又无“牙”的读音,故不敢注明读作“牙”音。由此可见,“衙”字读作“牙”音,出于唐代。这也许是因为袁文尚未读到如淳的《汉书注》一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漕运衙门
位于淮安的总督漕运部院尚保存完好通州漕运码头上的箭楼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如何加强对运河和漕运的管理,一直是历代统治者所面临的问题。随着漕运在社会政治与经济生活中所占的地位愈加重要,专门的漕运衙门也就应运而生。史书上关于漕运专业管理机构的最早设置年代是隋朝,当时设有漕运专署。到了宋朝,除设有江淮转运使外,北宋还在开封设排岸司和纲运司,将漕运分为两个系统:排岸司负责运河工程管理及漕粮验收、入仓,纲运司负责随船押运。北宋时运河所经的曹郓济泗等州和广济军均设排岸机构,共有15名指挥和7500名兵士,汴京则有排岸分司四处。据《宋会要》记载:“汴京四排岸司:东司在广济坊,掌汴河东运,江淮等路纲船输纳及粮运至京师,分定诸仓交卸,领广济装卸,役卒五指挥,以备卸纲牵驾,以京朝官二人充任。西司在顺城坊,领汴河上漕,以京朝官一人负责装卸;南司在建宁丰台,领惠民...
· 十三衙门
参考文献参见二十四衙门
· 二十四衙门
延伸阅读陈玉女:〈明代二十四衙门的佛教信仰〉。参见十三衙门
· 衙门差役
差役差役是古代役法的一种,军户、民户、匠户三大类,分别服兵役、徭役、工役,差役即为徭役的一种,差役是按丁田或丁粮轮差,均徭则是以丁为主,服务于官府内的经常性差事,均瑶又分力差与银差,力差多由富户应役,名目多为皂隶、狱卒、门子、马伕、驿馆夫,由应役人亲身应役(明后期准自募人代役),银差多为贫户应役缴纳,以平衡负担,名目为岁贡、马匹、草料、工食、材薪、膳夫折价,加上里甲差役的民壮、巡警防火的总甲,构成整个明代衙门主要的工作,及人员的工食费用。有清一代因摊丁入亩,已经将徭役部分折银收入赋中,原是该是地方经费及劳动支出,变成中央税收不说,但仍仅发工食费,造成此部分人员资质低下,靠常例、规费生活,与明代有很大的不同,并不能单纯说是差役就是贱民,每个朝代有很大不同。种类人数衙门差役的核心是皂隶和快班,两者因时代迥异而有不同称呼,也可合称皂快、皂快班、皂快役。皂快役亦包含捕拿普通罪犯的步快以及捕拿强盗土...
· “我姓门,大门的门”
姓和名一样,都是代表每个人及其家族的一种符号,它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门姓,你听说过吗?恐怕不只记者感到好奇,很多读者也没听说过这个稀有的姓。市第二中医院儿科护师门华瑞是个年轻漂亮的姑娘,性格开朗的她告诉记者,从小到大,她只在中学校园张贴的录取名单上见过跟自己同样的姓,除此之外,就没在生活中见到过。工作中的门华瑞。每次跟别人说姓什么,就得说几遍“小时候我不管去哪儿,签个名或被问叫什么时,我就得跟人家说几遍。”谈起这个姓给自己带来的麻烦,门华瑞哭笑不得。她说:“听到我说自己姓门,对方总会很惊讶地问,还有这个姓吗?我就回答‘嗯’。而且介绍是哪个‘门’时,我会专门强调说是大门的门。”门华瑞出生于1989年,家中还有个弟弟,今年秋季就要读研究生了。她听父亲说,他们家族是从南阳迁过来的,至于是从哪个地方迁过来的,因为爷爷、奶奶都不在了,家人就都搞不清楚了。直到现在,门华瑞在户口本上,还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