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门”本名“牙门”:传官署大门有猛兽利牙图案
所谓“官衙”,亦即办公场所,它源于古代的官署被称为“衙门”。其实,“衙门”一词是由“牙门”这个词语演变而来的。
“衙门”由“牙门”
演变而来
关于衙门的由来,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在古代的时候,衙门的别称是“六扇门”。古代官署的大门有六扇,这六扇门上有猛兽的利牙的图案,猛兽的利牙在古代是常用来象征武力的,因此,官署的这六扇门最初被称为“牙门”。
还有一种说法是,牙门是古代的军事用语,指的是军旅的营门。郑氏注解《周礼》一书时,在“司常”后面注释说,在古代巡狩兵车聚集的地方,都建有兵营,这个地方的旗帜的两边画有像牙状的图案,因此这种旗帜被称为“牙旗”。尤其是在汉朝末年的时候,战事频繁,打天下和守江山完全凭借的是武力,因此就特别器重军事将领。那些军事将领往往将猛兽的爪、牙置于办公处,以显示自己的荣耀和威武。后来为了省事,就在军营门外以木头刻画成大型的兽牙作装饰,营中还出现了旗杆顶端饰有兽牙、边缘剪裁成齿形的牙旗。于是,营门也被形象地称作“牙门”。《后汉书·袁绍传》中说:“拔其牙门。牙门之名始此。”后来,官署的六扇大门上也有猛兽利牙的图案,官署也被称为“牙门”。
第三种说法是,军中将士听令和官署中的官吏听令是一样的,因此,就把军队的牙门拿来用在了官署中。唐朝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写道:“军中听令,必至牙门之下,与府廷无异。近俗尚武,故称公府为‘公牙’,府门为‘牙门’。然则初第称之于军旅,后渐移于朝署耳。然移于朝署亦第作牙,而无所谓衙者。”意思是说,军中将士听令的时候,必须到牙门之下,这与官府的官吏听令是一样的,因此把公府称为“公牙”,把府门称为“牙门”。
“牙门”用于官府衙署最早
见于汉代
“牙门”这一名称逐渐移用于官府的衙署,在汉朝人写的《武瓦闻见记》中有明确的记载:“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为‘公牙’,府门为‘牙门’,字稍讹变转而为‘衙’也。”在如淳注的《汉书》“衙县”一词中,“衙”字的读音为“牙”,于是“衙”字才有“牙”的读音。如淳是三国时期的魏国人,那么,读“衙”为“牙”这个音,当是始于魏、晋,而把“牙门”演变为“衙门”,也应该始于此时。也有人说“衙”字读作“牙”音始于唐朝。宋徽宗时期的学者袁文认为,汉朝许慎的《说文》中“衙”字无“牙”音,而陆德明在《左传》的“彭衙”这个词的下面没有注明“衙”字的读音,陆德明是唐朝人,可见当时“衙”字已读为“牙”音,无需注明,而《说文》中的“衙”字又无“牙”的读音,故不敢注明读作“牙”音。由此可见,“衙”字读作“牙”音,出于唐代。这也许是因为袁文尚未读到如淳的《汉书注》一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