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15岁少年打造千古名句:问情为何物生死相许

2017-06-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4
转发:0
评论:0
15岁少年打造千古名句:问情为何物生死相许,文/刘黎平好诗好文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文/刘黎平

好诗好文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别离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注:“问世间,情为何物”一作“恨人间,情是何物”

现场:


自然界的殉情被一位少年作了最经典的总结

情为何物,生死相许,这样坚如铁石的誓言要爱过多少个一万年才总结得出? 万里层云,千山暮雪,这样苍茫沉浑的境界要痛过多少个一万年才能顿悟得出?

答案:这是一个十六岁的孩子说出来的,或许,当时十六岁还是他的虚龄。这个孩子叫元好问。这是他写的《摸鱼儿 雁丘词》。

让我们还原当时的现场。这是公元1205年的某一天,南宋北边的一个国度——金国,山西阳曲汾水畔。我们无法还原当时现场的景色、气候和风貌,只能还原当时现场的一些事情:第一件事,有个名叫元好问的山西少年,正奔赴太原赶考;第二件事,有一个猎人,用网捕捉了一只雁,雁死,与它飞的伙伴不离不弃,见伴已死,哀鸣一声,从长空坠下,亦死。

两件事情相交集,一对殉情的雁儿感动了一个赶考的书生:元好问,一个过了15岁,16岁尚未到的少年,能对人生有多少感触?能对爱情有多少感悟?能对自然风物有多少感动?然而,他真的感触了,感悟了,感动了,买下这对殉情的雁,没有拿到路边的大排档拔毛煮了吃,而是用埋葬人的方式礼葬了它们的遗体,升华了它们的爱情,并且竖起墓碑,“累石为识”。元好问发起微博,路人们居然纷纷跟帖,赋诗,这条微博至今还矗立在那里——著名的古迹雁丘,没见过微博能挺这么久的。我无法理解,中国历史上居然还有那么一段为雁儿的死而伤不起的时期。

更让我无法理解的是,一个15岁多的孩子,发出了几百年以来无法超越的爱情咏叹调。没有任何记录说明元好问此前有过恋爱史,那时候爱情剧《西厢记》和《牡丹亭》还没有出世,这个孩子怎么能在爱情上这么深刻?深刻到后面那么多才子无法超越?

让我们来演绎他的深刻。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编有《中州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问世间情为何物
问世间情为何物情是何物,古来有之:“八拜之交”的义薄云天;情来自何方?古来有情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万古绝唱!有情,情有往来,有人情事故。
· 问世间权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焦芳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这个出生于河南南阳的贫二代是天顺八年的探花,他进过翰林院,授过编修,当过经筵讲官,还曾为太子讲读。成化十年,小焦已扎扎实实当了十年的翰林院编修,比他资历浅的都升侍读待讲了,但不知什么原因,可能是平时没注意攒人品,愣是没他的份。不仅如此,还有人向内阁首辅万安进谗:“像焦芳那样不学无术的人,也想当学士吗?”焦芳听说后,猜测此人是大学士彭华,因为之前彭华曾多次讥讽他没有才华,于是放出狠话:“彭华在背后算计我,如果我当不上学士,就跟他同归于尽!”彭华觉得焦芳心理不正常,指不定哪天真的就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了,便找到万安替焦芳疏通。万安为了息事宁人,做了个顺水人情,将焦芳升为侍讲学士。《明史》在记叙焦芳初入翰林,遭到排挤时说他“不学无术”其实是不恰当的泄愤之辞。试问一个能给杰出坏人、流氓地痞、极品人渣刘瑾当军师的人,怎么可能不学无术?人是典型的要学有学、要术有术的复合型人才...
· 千古名句对联
春风梳柳裁诗句晓雨浇荷淌泪珠窗虚权借月栖榻夜静猛闻风打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剪取吴淞半江水聊寄江南一枝春四面花果然好样一肚草格外大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
· 何物《湖光》动诗情
南宋时,孤山以南的西湖水面,每到黄昏以后,便有《水灯》浮现,灯光颜色红得发紫,从施食亭(今已不存)南往西泠桥方向移动,然后返回。碰到风雨交加之夜,《水灯》亮度增大,遇皓月当则减弱。尤为厅特的是,电闪雷鸣之时,它会和闪电《争光闪烁》。当时有位名叫金一之的书法家,住在湖西庆山顶二十多年,年年都能见到这种《水灯》。《武林旧事》的作者周密在他另一部笔记《癸辛杂识》中记下了此物此景。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旨述周密这一记载时认为,所谓《水灯》就是《湖光》。原来,早在北宁,苏东坡曾在他的《夜泛西湖》组诗四、五两首中描述过《湖光》:《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湖光非鬼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须臾两两入寺去,就视不空茫然。》显然,苏东坡认定《湖光》系人为之物,并与寺庙有关。但以宁时的科技水平,能制作出水面成双成对往返移动而且会与闪电《争光闪烁》的发光装置,实属不可...
· 元好问:问世间情是何物(图)
1325年,元好问赴试并州,过汾河,听到一个悲婉凄凉的爱情故事——汾河畔,一双雁儿嬉戏,一只大雁不幸被人捕获,继而被杀;另一只脱网之雁竟自杀以殉。雁是最忠于爱情的禽鸟,双栖双飞,形影不离。恋人被杀而以死殉情,这一壮举足以感天动地,也感动了元好问。于是他买下这两只死雁,将它们合葬在汾水河畔,垒石为丘,号“雁丘”,并作《雁丘词》: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这首词因物感赋,悲雁而及悲人。歌颂坚贞不渝的爱情。“问世间,情是何物?”情,可超脱生死,永久不灭。生命宝贵,情更无价。痴情儿女,相依为命,冬去春来,几多风雨。而两情相悦,又有什么能攫去共同生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