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定都后奢靡成风 洪秀全夜壶黄金造
本文摘自《看历史》2012年第5期,作者:毛剑杰,原题:《太平天国的第一桶金》
官方劫掠行为突破自行划定的底线时,执行者的公心和私心也随之模糊,而这也正是“圣库”连同整个“人间天国”走向崩塌的开始。
1848年的头几个月,对于广西桂平县紫荆山区的“拜上帝会”会众来说,是一段至为艰难的日子:前一年的10月26日,会中二号人物、日常事务主持者冯云山,被乡绅王作新以“谋逆”告发到官府后抓走,最高领导人洪秀全声称“去广州找门路”后滞留不返,留下一个外有团练紧逼,内则群龙无首的摊子,会众惶惶不安、人心浮动。
3月3日,会中骨干再次聚会商讨,但依然毫无头绪,众人处于焦虑之时,年轻的“烧炭佬”杨秀清忽然一阵乱抖,然后手作剑戟状指着众人厉声自称“天父”,并说“该有百日磨难,这是对会众诚心的考验”,要求各地会众同心协力,共渡难关。然后又一阵乱抖,杨秀清“昏倒”在地,片刻后睁开眼,仿佛大梦初醒。
原本游离于核心决策层边缘的杨秀清,因为能代“天父”传言,一下子成了会众们的主心骨,又因洪、冯缺席,他便成了“拜上帝会”的实际主事者。
尽管暂时稳定了人心,但会众们仍然面临着如何救人的迫切难题。最直接而有效的解决办法,无疑是花钱打通官府关节,将人赎回。可问题是,“拜上帝会”成立5年来,从来没有公共活动资金。
于是,杨秀清带头砍柴烧炭卖钱,同时发动教众四处筹款,终于积攒资金成功贿赂官府,换来了冯云山的“查无谋逆实据”,也让“拜上帝会”摆脱了一场树倒猢狲散的空前危机,而发动烧炭工们“科炭”,从此开始成为营救被捕教众的不二法门。
所谓“科炭”,即是发动烧炭工们每卖出一百斤炭就抽出一部分炭钱积贮起来,集腋成裘,成为公共基金,以应对随时可能会发生的此类事件。
1849年夏天,“拜上帝会”贵县赐谷的会众王为政、吉能胜又被官府抓走,首脑之一的萧朝贵当即赶赴赐谷,四处号召“科炭救护”:“总要兄弟齐心,有一升米,都要分半升救政、胜二人也。”《天兄圣旨》
然而,由于杨秀清等“烧炭佬”都是贫苦农民,自身尚且饥寒交迫、常年衣食无着,能自愿捐钱营救同会兄弟已殊为难得。忠诚度毋庸置疑之外,他们对于公共财政所能做的贡献,实在有限。
而且,最初的“科炭”仅局限于营救,并没有成为“拜上帝会”的固定公共财政模式--可能是筹不到足够的银两,也可能是买不通官府,王、吉二人入狱不久就被严刑致死,“科炭”活动也就随之中断。但不到一个月,又有两位会众被抓走,于是又重开“科炭”。
实际上,到1849年前后,随着“拜上帝会”规模渐大,所需活动资金也越来越多:营救一些被抓的“拜上帝会”会众要钱,吃喝要钱,刊印小册子要钱,帮助生活贫困的教徒要钱,救助从紫荆山四周乡村流落此地的受苦者也要钱,制造或购买自保的简陋武器也要钱,建造急备谷仓以防当地灾荒瘟疫也要钱……
寻找新的资金来源,已是迫切之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