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唐张巡守城吃掉三万妇孺 传统礼教粉饰吃得合理

2017-06-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03
转发:0
评论:0
唐张巡守城吃掉三万妇孺传统礼教粉饰吃得合理,本文摘自《中国好人》,作者:刀尔登,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什么事是以任何借口都不

本文摘自《中国好人》,作者:刀尔登,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什么事是以任何借口都不能做的?或者,有没有无论如何也不能做的事?孟子说:“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可惜不曾仔细讨论,而且行不义与杀不辜并举,降低了这个命题的意义。再说,孟子也讲权变,这一主张在他的道德体系中到底居何位置,不能确知。

唐代张巡,是极有名的忠臣烈士。安史之乱,张巡固守睢阳,城破被执,骂贼而死。他的故事人人皆知,不用多说。这样一位大忠臣,乱后议封赠时,居然有争论。原来张巡守城,粮草断绝,连老鼠都吃光了,士气低落。这时张巡杀死自己的妾,把她的肉分给将士吃。以此为开端,先以城中妇女为食,食尽,则食老幼,共食三万人。城破时,百姓只剩下四百余人。许多名士纷纷请求表彰张巡,这种意见终于占了上风,张巡被追赠为大都督,立祠祭祀。至于食人一节,李翰在《张巡中丞传》中说,食人是不好的,但既非本意,且“仓黄之罪轻,复兴之功重”,——食人过小,守城功大,人无完人,不要求全责备。这便是历代的主流意见。至于杀妾及食人一节,毕竟是不太好的事,连舌长如韩愈者,在给《张中丞传》做的序文中也觉难以为言,干脆略过不提。《新唐书》的传文,也只提杀妾食妾,不提食尽城中妇孺,大概是作者觉得,妾是自家人,杀也罢吃也罢,近于以私奉公,无可厚非。

中国式的道德观是一张价值表,排在高处的,可以压过低处的,如果最高的一条不是“不得以人为手段”,那么,有太多的名义,顺手拈来,便可用来杀人。古代杀妻、食子之类的事,代不绝书。杀妾饷军,在张巡之前,便有三国时的臧洪,之后又有金国的乌库哩海罕。汉末有一个叫管秋阳的人,和弟弟及一个同伴,三人出行,粮绝,与弟弟共杀同伴,食而得活。孔融议论说,管秋阳爱先人遗体自己的身体,先人所遗,爱惜是谓孝,吃同伴不算错,反正这人又不是什么至交好友,那么,不过如“禽兽而能言耳”。——孔融好为偏激之论,但他的主张,用传统的语言,竟难以驳倒。俗谚说“两人不看井,三人不出门”,信矣。您想啊,只要两个人一商量,就拥有了多数的名义。鲁迅说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幸好我们还可以在历史中找到另一种议论,如金朝的王若虚,与人论张巡事,人问杀人“为己不可,为国何害”,王若虚说:“为己与为国等耳,天下只有一个是。”人又说“图大事者不顾其小”,王若虚说:“守城之事小,食人之事大。”其他如王通说的“不以天下易一夫之命”,王夫之所说的“无论城之存亡也,无论身之生死也,所必不可者,人相食也”,袁枚说的残忍的原因纵然不同,残忍总是残忍。正是这些议论,使人读史时仍存一些信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睢阳之战张巡为守城吃三万人,如何评价他?
睢阳之战张巡为守城吃三万人,如何评价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睢阳之战,既是安史之乱中最具关键性的战役之一,也是千年来最具争议性的战争之一。而领导这场战役领导者——张巡,自然也是一直处于历史的漩涡,始终褒贬不一。不过,褒贬张巡的态度也非常清楚。大力赞扬张巡的人是站在战局全局的高度上,以及从大历史的角度来评判,认为张巡是个英雄人物。正所谓“闲坐安居高阔谈,说时容易做时难,倘使清谈能退敌,张巡何须死睢阳!”睢阳之战中,张巡的战功可谓居功至伟,即便在世界历史范围内,能够以区区不到一万的兵力,跟十几万敌军周旋,并且坚守睢阳十个月。若再加上在此期间的雍丘之战、宁陵之战,张巡事实上和燕军对抗了21个月,也就是快两年。史书记载,共经历大小四百多战,斩叛将三百余人,累计歼敌人十余万。可谓是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更主要的是睢阳之战的深远影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睢阳是江淮重地的门户,而...
· 唐朝名将――张巡
张巡(709~757)中国唐朝名将。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开元末进士。博览群书,尚气节;通晓战法,善领兵。安史之乱初,为真源令。天宝十五年(756)二月,为拒安军,率众进守雍丘(今河南杞县),以3000人苦战近年,用坚守与出击相结合的战法,击退了叛将令狐潮等军数万人的多次进攻。随后,移守宁陵(今属河南),授主客郎中、河南节度副使。至德二年(757)正月,引兵与太守许远共守睢阳(今河南商丘),以6800人挫败安将尹子奇所部13万人的进攻,因功授御史中丞。五月,安军再围睢阳,张巡先以佯动疲惫之,然后与部将十余人率500余骑,击溃安军。七月,尹子奇复领兵数万,用云梯、钩车、木驴等器械,并修蹬道,连续攻城。张巡临机应变,巧用战法,破坏其攻城器材,并使部属兵将相习,人自为战,又挫败安军。安军慑服其智,遂掘壕立栅困城。城中粮绝,守军以罗雀掘鼠等充食,至十月初九,城陷,张巡等壮烈殉难。张巡以不及万人之...
· 张巡智破令狐潮简介唐朝张巡人物评价
唐朝张巡是著名的朝中大臣,张巡生于公元708年,卒于公元757年,是山西永济人。张巡自幼饱读诗书,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干成一番大事业。张巡为人正直豪爽,喜欢结交有志之士,讨厌和庸俗目光短浅的人做朋友。唐朝张巡画像公元741年,时年33岁的张巡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得进士,并入朝为官。当时,张巡的哥哥张晓已经位居监察御史,张巡身兼太子通事舍人和清河县令等职位,两兄弟在朝中有很高的威望。张巡担任清河县令时,将县区治理的井井有条,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任期结束后,张巡被唐玄宗召回了朝廷。当时,唐朝政权都被杨国忠兄弟把握在手,同僚劝告张巡投靠杨国忠,却遭到了张巡的拒绝。不久之后,张巡被调往河南鹿邑县担任县令一职。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身为文臣的张巡却要肩负起首领的职责,他率领士兵对抗敌军,并且屡次获得了胜利。张巡虽然是文臣出身,但是他在军事上的谋略丝毫不亚于武将。张巡曾用计谋击败了令狐潮大军,让他...
· 唐朝张巡的简介张巡和许远是什么关系
唐朝张巡是著名的朝中大臣,张巡生于公元708年,卒于公元757年,是山西永济人。张巡自幼饱读诗书,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干成一番大事业。张巡为人正直豪爽,喜欢结交有志之士,讨厌和庸俗目光短浅的人做朋友。唐朝张巡画像公元741年,时年33岁的张巡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得进士,并入朝为官。当时,张巡的哥哥张晓已经位居监察御史,张巡身兼太子通事舍人和清河县令等职位,两兄弟在朝中有很高的威望。张巡担任清河县令时,将县区治理的井井有条,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任期结束后,张巡被唐玄宗召回了朝廷。当时,唐朝政权都被杨国忠兄弟把握在手,同僚劝告张巡投靠杨国忠,却遭到了张巡的拒绝。不久之后,张巡被调往河南鹿邑县担任县令一职。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身为文臣的张巡却要肩负起首领的职责,他率领士兵对抗敌军,并且屡次获得了胜利。张巡虽然是文臣出身,但是他在军事上的谋略丝毫不亚于武将。张巡曾用计谋击败了令狐潮大军,让他...
· 张巡
唐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开元进士。曾任清河令,有治绩。后为真源令。安史之乱起后,率众抵御叛军。守雍丘(今河南杞县),击退叛将令狐潮的进攻。至德二载(757)移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南),与太守许远共同坚守。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每与敌战,大呼誓师,砦裂血流,齿牙皆碎,坚守数月。睢阳失守后,被杀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