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清末民初幼童留美与清华学堂的创办

2017-06-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09
转发:0
评论:0
清末民初幼童留美与清华学堂的创办,今年4月29日,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百年清华的源头,要追溯到它的前身清华学堂,

 今年4月29日,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百年清华的源头,要追溯到它的前身清华学堂,而清华学堂的设立,又涉及到清末民初幼童留美的教育派遣计划。

  留美教育派遣计划

  说到清末民初幼童留美教育派遣计划,还要提一下中国近代第一位留美学生――容闳。容闳1828―1912年,广东珠海人,1835年就读于澳门英籍传教士郭施拉的夫人创设之学校,1841年起先后在澳门和香港R.马礼逊学校就读。1847年4月他随香港R.马礼逊学校校长美籍传教士S.R.布朗赴美留学,同年秋入马萨诸塞孟松学校,1850年考入耶鲁大学,1854年毕业取得学士学位,成为中国最早留美的大学毕业生。

  容闳关心祖国命运,特别注重教育事业。1870年他向曾国藩、丁日昌江苏巡抚提出派遣幼童赴美学习的计划,特别强调选派幼童出国留学,其目的是为国家储备建设人才。派遣的方法是,预定名额 120人,分四批,每年派送30人,留学期限15年,学生年龄以12至14岁为宜。这个计划成为曾国藩、李鸿章于1871年9月的专奏《奏选派幼童赴美肄业酌议章程折》,提出:“似宜亟选聪颖子弟,携往外国肄业,实力讲求,以仰副我皇上徐图日强之至意。”这份专奏附《挑选幼童前赴泰西肄业章程》,规定:“上海设局经理挑选幼童、派送出洋等事,拟派大小委员三员,由通商大臣札饬在于上海、宁波、福建、广东等处挑聪慧幼童,年十三四岁至二十岁为止,曾经读中国书数年,其亲属情愿送往西国肄业者。”经朝廷批准,设留学事务所,由容闳、陈兰彬共同负责办理派遣学生和留美学生监督事务。第一批学生于1872年出国,……第四批学生按计划于1875年出国。


  1875年后吴子登继任留学生监督,他认为“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先已沾其恶习,即使竭力整顿,亦觉防范难周”,乃与陈兰彬等奏请撤回出洋留学幼童。1881年6月8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奕等《奏请将出洋学生一律调回折》称:“臣等查该学生以童稚之年,远适异国,路歧丝染,未免见异思迁,唯恃管带者督率有方,始能去其所短,取其所长,为陶铸人材之地。若如陈兰彬所称,是外洋之长技尚未周知,彼族之浇风早经习染,已大失该局之初心。”“臣等以为与其逐渐撤还,莫若概行停止,较为直截。”同年6月29日,李鸿章《复吴子登》云:“总署已奏准全撤,俟奉到行知照办。电报学生可令先回。执事须将局内经手公务了清,方能起程回国。”

  这批早期留学生遂于1881年底全部回国,容闳的留美教育派遣计划中途夭折。

  清华学堂的设立

  1909年7月,清廷外务部、学部称:“初四年每年遣派学生约一百名赴美留学,自第五年起,每年至少续派五十名。”“臣等公同商酌,拟在京设立游美学务处,由外务部、学部派员管理。综司考选学生、遣送出洋、调查稽核一切事宜;并附设肄业馆一所,选取学生入馆试验,择其行为优美,资性纯笃者,随时送往美国肄业,以十分之八习农、工、商、矿等科,以十分之二习法政、理财、师范诸学。”“朱批:“依议。”

  1911年4月,清廷外务部的《奏请订立清华学堂章程折》提出:“游美肄业馆原为选取各生未赴美国之先暂留学习而设,故命名之初取义尚狭,嗣经拟定办法推广学额至五百名,分立高等、中等两科,各设四年级,并于高等又分科教授,参照美国大学课程办理,庶将来派遣各生分入美国大学,或直入大学研究科,收效较易,成功较速。而未经派往各生在馆毕业亦得各具专科之学,成材尤属较多。如此办理,则该馆学生不仅限于一游美途,拟请仍沿旧称名为清华学堂,并酌拟专章以资遵守。”朱批:“依议。”

  1910年11月,为了克服选派留美学生的困难,清廷学部奏请改革游美肄业馆的三项办法:第一,将游美肄业馆的学生名额由原来的300名增加到500名;第二,将学制定为八年,分高等和中等两科,各为四年制;第三,高等科分科教授,参照美国大学办理。毕业学生不仅限于留美这一途径,在该馆肄业的学生,也能具有专门的才学。同时,由于游美肄业馆地址原系赏用清华赐园旧址,文宗皇帝所书的匾额仍悬园内,故仍沿旧称,请将游美肄业馆改为“清华学堂”。清廷兼管学部和外务部的军机大臣那桐题写了校名“清华学堂”。我们今天看到的清华学堂大楼门外,正额“清华学堂”四字即为那桐手书。

  清华学堂开学

  1911年4月29日,清华学堂正式开学,周自齐出任第一任总办,范源濂出任第一任会办,胡敦俊任教务长。报考清华的学生年龄以15岁以上,18岁以下为限。考试科目:国文;英文文学作文;德文或法文作文、翻译英文;地理以本国为主兼及外国;本国历史;外国历史,上古、中古、近世通史;代数初等、高等;几何平面、立体;三角;物理;化学以无机为主兼及有机;动植生理;地文地质。上列学科除国文、地理、本国历史外,其余均用英文考试。而且规定学生入学后,试学三个月再行甄别去留,不合格者则被淘汰,选拔是非常严格的。

  在清华学堂的30多位教师中,有美籍教师10多人,全校400多名学生,来自各省,一律公费。不久,辛亥革命爆发,学堂停办,半年后的1912年5月1日,清华学堂重新开学,把“学堂”改称“学校”,把“监督”改称“校长”,早期留美生唐国安当年随容闳赴美的120名幼童之一出任第一任清华学校的校长,周诒春为副校长,并重新整顿了校务和教务,以培训留美预备生为清华学校的办校宗旨。

  清华学校对学生要求严格,注意“三育”德智体的发展。在《选派学生赴美游学章程》第一条中规定:“清华学校选派游美之学生,以本校三育俱优之毕业生及由本校临时考取之专科生与女学生为合格。”学校非常重视英语,许多课程采用英文教本,连一些诸如行政会议、文艺节目、布告、辩论会等都采用英语。学校非常重视体育,规定了如体育不及格则不准出国留学,并搞强迫运动,每天下午4点到5点为强迫运动时间。于是,一到下午4点,学校就把所有的教室、宿舍、图书馆全部锁起来,迫使学生们到运动场上去锻炼,体育老师们还到处巡视,如发现那些躲着看书的学生,夺过书本,强制他们到操场上去活动。经过这样的措施和训练,提高了学生的体质和精神面貌,保证了留学生派遣的质量。

  清华学校的出国预备期为八年,时间是较长的,但经过这样长时间系统扎实的学习,学生到美国后普遍反映学起来得心应手,困难较少。1912年,清华学校又送高等科毕业生16人留学美国,这是清华学校成立后第一批派出的留学生。这之后,清华学校每年的高等科毕业生全都资送留美。大约每隔一年,学校还招收一次女生1914年开始和专科生1916年开始直接资送留美。此外,还有一些留美自费生也接受清华的一部分津贴,称为“津贴生”。到1929年清华累计派往美国的留学生达1279人。这样,以清华为中坚力量,便形成了清末民初赴美留学的高潮。

  清华学校在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这就是清华大学的由来。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清华学堂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迎接百年清华,从今年初开始又对清华学堂做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维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国安:从留美幼童到清华创始人
清华大学创始人唐国安,字国禄,号介臣,广东省香山县(今珠海市)唐家湾镇人,1858年10月27日(咸丰八年九月二十一日)出生,是容闳1873年(同治十二年)带往美国留学的第二批幼童。曾就读全美最好的私立高中——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校(PhillipsExeterAcademy),而后,于1880年升入耶鲁大学。在大一,他因拉丁文作文,获得伯克利二等奖学金。关于唐国安回国初期的经历,资料极为稀少。已故著名幼童研究专家、美籍学人高宗鲁先生说,他先被派赴开平煤矿在唐山创办的路矿学堂读书,又成为开平煤矿的秘书,再进入铁路局服务。也有人把铁路局更具体地说成是京奉铁路,然后任上海约翰书院(圣约翰大学前身)教席和《南方报》编辑。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他入京任外务部司员、候补主事、主事。参与“庚款留美”的具体组织工作,担任外交部、学部所共属的“游美学务处”会办,进而成为清华学堂副监督、监督,清华学校第...
· 清末民初官员蔡寅
蔡寅,清末民初人,字清任,自小有神童之称。曾参加由陈去病、高旭、柳亚子组织的南社活动,后因营救在苏报案获罪章炳麟、邹容未果而至东瀛,后参加同盟会。反对袁世凯称帝,后任南京政府浙江高等法院第一分院院长。1934年病逝于上海。简介蔡寅(1874年―1934年),字清任,号青纯、冶民,别号壮怀、青纯、怀庐、平江遗民,自幼聪明好学,读书一目十行,有“神童”之誉。晚清至民国期间,蔡寅参与了南社的系列活动,“苏报案”发,他与金松岑等设法延请英国律师琼斯为章太炎、邹容辩护,未果。遂避祸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攻读法政,结识孙中山、黄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前夕,蔡寅回国,任浙江宁波地方检察厅检察官;辛亥革命爆发后任临时大总统府秘书。宋教仁遇刺后,蔡寅曾协助程德全追查凶手。袁世凯称帝时,蔡寅指挥军队与袁世凯的亲信在南京城外天堡城展开激战,与黄兴一同宣布江苏独立,后担任江苏省代理省长。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府之...
· 文本与现实的罅隙:清末民初司法官选任实践及反思
作者:徐清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司法肇始于清末新政时期,为了选任兼具娴熟法律业务技能和较高道德修养的司法官,清末民初经历了从“主管部门请简制”到“法政学堂选官制”,从注重司法经验,到强调专门法律素养,再兼顾司法经验、法律素养的曲折变迁,它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司法官选拔、培养、成长的内在规律。光绪三十二年,清末新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司法审判机关,这可谓中国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司法机构。关于大理院司法官的任用标准,法部、大理院等部门在清末各种公文中非常明确,应“熟谙新旧法律、于审判确有经验者”。由于“确有经验”缺乏可操作性的认定标准和认定程序,使得这时期的司法官主要来自于传统官僚。此外,过于笼统和具有弹性的“经验”标准还冲击、破坏了原有的司法人员任用规则:新政之前,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的司法人员一般以科举考试形式获得任职资格,尽管也有一部分人以特简、会推、捐纳、荫叙等方式任职,但基...
· 清末民初学术史勃兴潮流述论
近年来,学术史的回顾与探究引起学界较普遍的重视,人们通过总结以往中国学术的发展历程,力图在前人奠定的学术基石上为当今中国学术开出新路。无独有偶,近百年前,清末民初的学者们也进行了类似的探讨。这一探讨所涉学术层面、产生缘由等一系列问题,皆值得引起广泛的注意,以便给今天的探讨以启示。(一)学术史勃兴的表现“学术”之于中国,有数千年历史,但“学术史”之出现,则晚至清初。在《清代学术概论》里,梁启超指出:“大抵清代经学之祖推炎武,其史学之祖当推宗羲,所著《明儒学案》,中国之有‘学术史’自此始也。”黄宗羲的《明儒学案》首创了“学案体”,按照学派详细分析并准确概括了特定时期儒学发展的历史,是以“人”为主而叙述学术发展历程的第一部著作。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之有‘学术史’自此始也”,确为不易之论。《明儒学案》之外,黄宗羲还始撰《宋元学案》,未成而卒,由其子黄百家和全祖望两次补续而成。自兹而后,陆续有人撰...
· 盘点清末民初八大武林高手
清中后期,朝廷腐败,内外交困,百姓民不聊生。政府无力管理社会百姓,无奈平民只能靠自己强身健体来壮大自己。在清末民初时期,中国民间就诞生了很多武林高手,来看看排名前八的武林高手有哪些:一、董海川董海川生于清代嘉庆年间(1797-1882),河北省文安县米家坞人,幼年喜学各家拳术,及长访师江南,在桃花山上见一年幼和尚不断向树击掌,并盘树绕行,董自恃勇武上前和小和尚交手,结果大败。于是他请见老和尚,虚心求教,历经几个寒暑,尽得其艺;临别时师傅叮嘱:技艺已有成就,切忌少年气盛惹事生非,董唯唯应诺。然而回家之后偶与人争,以致出手伤人,官方缉拿甚紧,董遂净身为阉,隐于京师肃王府中,做了一名司菜太监。二、王五大刀王五,可算是近代武林响当当的巨头。王五是北京人,他本姓白,八岁时就成了孤儿.他和弟弟沿街讨饭,讨到了北京顺兴镖局,镖局的王掌柜看他长得相貌不凡,就收留了他,认为养子,改姓王。十一年后,王掌柜死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