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官员为何都爱被外派?远离皇帝好耍威风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53
转发:0
评论:0
古代官员为何都爱被外派?远离皇帝好耍威风,核心提示:那等处在“天高皇帝远”条件下极尽威风的情感体验,更不是连打一把伞盖亦不

核心提示:那等处在“天高皇帝远”条件下极尽威风的情感体验,更不是连打一把伞盖亦不许可的京官们有机会获取的,伏在天子脚下捧一块三寸牙牌,又哪能与之相比?

本文摘自《天下衙门》,作者:完颜绍元,出版社:中国档案出版社

玉勒争门随仗入,牙牌当殿报班齐。

这是欧阳修《早朝感事》中的两句。虽说是白描百官上朝图景,但语气间很透着一些得意情绪——同样是当官,可牙牌这东西,只有京官才可以用,插在腰间去金銮殿上参议国政,有多神气!所以《卓异记》里说两个官员互相嘲戏,做京官的便说“输我腰间三寸白”,当面取笑做地方官的缺少这块牙牌。

然而在明人李诩所撰《戒庵老人漫笔》中,倒有了更加实惠的说法——

外任官与京职官相遇,外任官曰:“我爱京官有牙牌。”京官曰:“我又爱外任有排衙。”

这个“排衙”,照《土风录》的解释,就是大“陈执事,役吏叫头,皂隶吆喝”,从而成为官署里“装门面”的代用词。那等处在“天高皇帝远”条件下极尽威风的情感体验,更不是连打一把伞盖亦不许可的京官们有机会获取的,伏在天子脚下捧一块三寸牙牌,又哪能与之相比?

“装门面”的场景太多,有关催科、问案、科考等部分,我们将放在以后的章节中叙述,这里则撷取若干通见常例来说说。

先说“衙参”,就是典型的苍蝇脑袋蚊子头,螺蛳壳里做道场。其根据是每个月必有若干日期是大小佐属官吏参见县太爷的时间,有事议事,无事扯淡,最要紧的是制度和礼仪不可稍有废弛。《笑笑录》云,“州县衙参情状可笑,有分段编为戏出者”。我们不妨就以该书所引戏目,来略微说说衙参的情况。

“一曰乌合,二曰蝇聚,三曰鹊噪,四曰鹄立。”

这是讲一班县丞、主簿、训导、教谕、典史、巡检、驿丞、税监之流,尽管都是八九品乃至不入流的芝麻绿豆官,有如蚊蝇之微,倒也是一人一顶乌纱帽,赶在黎明前来到县衙门里;先是一阵吵吵嚷嚷,好比鸦聒鹊噪;随着堂上梆发炮响,全都各就各位地站好了,是为“鹄立”,又叫“小站班”,好比是百官上朝那种大场面的翻版。

“五曰鹤惊,六曰凫趋,七曰鱼贯,八曰鹭伏。”

二梆敲过,堂鼓击响,于是肃然起敬,像鸭子般摇摇摆摆,似游鱼般首尾相接,一起走上堂去参见知县。为什么叫“鹭伏”呢?原来鹭鸟的特征是颈足俱长,高大瘦削,而这些佐杂官吏们见主官时,又不用大礼,只须做礼拜的样子便可,身体是不会矮下去的。

“九曰蛙坐,十曰猿献,十一曰鸭听,十二曰狐疑。”

官身虽卑,毕竟都有个座位,但坐的姿式得带点前倾,以示恭敬,是为“蛙坐”;坐定后,献茶谢茶,听大老爷讲话,若无搭讪的话由,便是“静默五分钟,各自想拳经”,或者猜疑老爷此话因何而出,有何特别含义,心里忐忑,仔细琢磨,所以称“狐疑”。

“十三曰蟹行,十四曰鸦飞,十五曰虎威,十六曰狼餐,十七曰牛眠,十八曰蚁梦。”

衙参的门面摆完了,县太爷端茶送客,各人走出来的时候,也得有一定姿式,这就叫“蟹行”;到了大门外,全无拘束了,又如“鸦飞”;接着便各自大耍“虎威”,唤轿夫,骂跟班,上轿后一路威风回家去,赶紧饱餐一顿迟到的早饭后,再上床补睡一觉,做一个“蚂蚁缘槐夸大国”的美梦。

这等“小国君臣”、“土朝会”的情状,不是很滑稽吗?

次说“出行”,那就更威风八面了。同样是七品官阶,假使在京朝当个主事,雇一匹脚力还得自己掏钱,倘若是放到地方做县太爷,便是天壤之别了:稳端端坐在蓝呢大轿里,前头一把蓝伞,一匹顶马,亲兵护卫、差役喝道不算,还有四块、六块乃至八块衔牌帮着逞架子,官儿再小,拆开来写也有好多花头精,比如“丁未举人”、“甲寅进士”、“某县正堂”、“七品顶戴”、“赏戴蓝翎”、“加三级记录三次”,这就凑成六块了。轿子后面,还有当跟马的,捧护书(公文袋)的,押班次的,再配上敲锣打鼓吹唢呐的衙门“乐队”,这气派如何?

再说“行香”,这又是在老百姓面前“装门面”的机会,依据是地方官员必须于每月朔、望两日,依着顺序去文庙(孔庙)、武庙(关帝庙)、城隍庙、玉帝庙、文昌庙等处去拈香,且听任民众围观。关于行香的写实,《妙香室丛话》里有一首《朔望贺》作得极妙——

月朔复月望,悬牌示行香。

某庙某宫观,曰文武玉皇。

送来一幅纸,某处倍趋跄。

(注:衙门号房先预先通知某宫观或寺庙,让他们做好准备。)

如僧挈拜具,小坐携匡床。

(注:官吏们让各自的随从带上拜垫、马扎等。)

枯寂且默待,眼合睁欲强。

同人半困睡,呓语难猜详。

小吏强解事,斟送新茶汤。

挥手遣之去,茶非醒睡方。

钟声急作响,香烛光芒芒。

纠仪如獬豸,九叩咸矜庄。

(注:还派有专行监督纠肃礼仪动作者。)

东南班有序,文武人相当。

礼毕膝才起,行列相依将。

(注:拈香礼结束后,站班揖送,大老爷先走,依次类推。)

拱揖似摈介,两行如箕张。

舆夫偶停顿,流盼偶相望。

同列作私语,一顾真非常。

哪知适然遇,岂便分温凉。

旁观即诧异,推奉如圭璋。

(注:大老爷偶而回头看看谁,同列便诧为有意顾盼,或许是红人了。)

复趋衙投刺,道贺咸升堂。

向人学打恭,哪敢相遗忘。

槐厅别有坐,膜拜身翱翔。

岂是张禁尉,因揖声名扬。

何其劳心力,碌碌多奔忙。

渊明纵高士,折腰原不妨。

月吉必朝服,早已垂篇章。

上古久有此,何况官如郎。

解嘲旧有例,掷管神洋洋。

这也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冠冕堂皇”吧?

最后,“过节”也是值得一提的话题。中国古代的法定节日,通称“三大节”,即“万寿”、“元旦”和“冬至”(也有些朝代以夏至替换冬至,别称“长至”)。所谓“万寿”,也就是当朝皇帝的生日。每逢这“三大节”的早晨,地方主官要把写有“当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的“龙牌”请出来,香案供奉,张灯结彩,并率领合衙佐杂行礼朝贺。以

明朝的制度为例,据《典故纪闻》载,“洪武初,凡遇正旦等节,在外大小衙门庆贺,俱行舞蹈山呼十四拜礼。”因为这也是允许老百姓一起参加的大典,大大小小的乌纱帽们又视其为抖露两手表演“团体操”的绝好机会,早早排练过好几回。后来不知怎么搞的,十四拜变成了九拜,“至宣德时,以安庆府潜山县知县俞益言,始定五品以下衙门仍旧行舞蹈山呼十四拜礼”。看来这位俞大人是嫌九拜还不过瘾。

“三大节”外,诸如上元、端午、中秋、重阳等民俗节日,也要铺张热闹一番,不仅是为了“装门面”,也缘于这些都是趁机扰民生财的好题目。这里引录一段南宋真德秀所写的《劝谕事件于后》,便可略知一般状况:“前在任日曾有约束,圣节锡宴在近,窃虑诸县循习成风,或于行铺科买物件,不依时价支钱;或于寺院科配钱物,并措借器皿幕帘之属,因而干没;或妄追乡村农民充乐社祗应;或勒令良民妇女拘入妓籍。如违,许人陈诉。”(《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此集乃宋人编纂的官府公文及诉讼判决书汇编)像这些现象,放在京都官员中,是不太容易办到的。这就叫“衙门做节,百姓作孽”。如李伯元在《南亭笔记》里说的一件事更妙,谓绍兴主官刘狱云用黄纸印刷“龙牌”,饬差传谕居民购买供奉,每纸售钱24文,共售出一万余张,真是“创收”有道啊。

山呼舞蹈之后,接下来就是大吃大喝。观剧狎妓,也皆是保留项目。更有趣味的是,衙门里也组织机关节日舞会,即便是平素做惯道貌岸然模样的县太爷,此刻亦得意忘形,和同寅、属吏以及歌伎、舞女们一起狂欢。明人彭大翼所著《山堂肆考》上说,商则当廪丘县尉时,为官清廉,而县令、县丞等皆贪污。在衙门里举办的节日舞会上,县令率领大家一块跳舞,商则仅仅做了两个旋转动作。县令问他,为什么跳舞时两只手不摆动。他回答说:“长官动手,赞府(指县丞)亦动手,县尉再动手的话,百姓还有活路吗?”于是全场大笑。有人幽默道:“令丞皆动手,县尉止回身。”当然,这只能算是“装门面”过程中不多出现的扫兴事,况且也当成佐料给消化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男子逛青楼都去干什么?为何都爱去青楼
大家都知道我们今天所说的青楼指的是妓院,其实高级的妓院才叫“青楼”青楼原本指的是贵族富贵人家豪华精致的青砖青瓦的楼房,后来,由于贵族之家的许多姬妾,家妓大多住于这些楼房之内,到了唐代的时候,就逐渐成了烟花之地的专称。大诗人杜牧的名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里面的青楼指的就是妓院。网络配图其实,古时的青楼并不是我们平常所以为的那样俗丽庸华的,青楼也不仅指一栋楼房,几个房间而已,实际上,大多数的青楼是一个大的庭院的总称,里面的建筑一般都是比较讲究的,门前一般有杨柳等树木,窗前一般也少不了流水之景,至于院子里的花卉,水池等也是必不可少的,姑娘们的雅阁内,陈设也不寒碜,琴棋书画,笔墨纸砚是必须要有的,其它的还有摆设的古董瓷器,床前的屏风都是很精致的。古代青楼里的女子虽然有的世俗肮脏,但是极品也不少,而极品的大多是艺妓,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卖艺不卖身的,其实和我们现在的演艺明星所作的事情比较相...
· 古代书院为何建在远离人烟的深山老林?
导读:书院自唐代初年产生,到清末退出历史舞台,古老的书院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一千多年。在各种文学和影视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书生们的书院生活。那么,古代的书院为何都建在深山老林里呢?网络配图书院在唐朝产生之初,常与僧院、道观为邻,选择的地址往往在深山老林里。例如年代最为久远的光石山书院,就建在条县(今属湖南)麒麟山中,附近有朱阳观与惠光寺。当时的潭州刺史苏师道,在他的《司空山记》一文中,详细描述了书院附近的地理环境:“东南隅有秀峰十二耸翠卓立,其峰有画瓶、青牛、大莲花、小莲花、紫盖、瑞云、洞门、紫麟、远吟、隐真、回龙、白鹤,名称不一……北一里有惠光寺,前有洗药池,方广二十丈。其水亦入药池,岁旱不涸……”比光石山书院稍晚的李宽中书院,则直接建在石鼓山的寻真观里。这里风景优美,如诗如画。读书人和道观中的道人,坐以论道,互相熏陶。网络配图不光书院选址很讲究,创建人对书院内的小环境也很在意,常常栽...
· 为何平民出身的开国皇帝都爱杀功臣?
在汉族开国皇帝中,真正平民出身的只有两位,一是刘邦,一是朱元璋。刘邦,三代贫农出身,小时候连个大号也没有,人称刘季(刘三或刘四)。素小无赖,后来混上了泗水“亭长”。(按现在农村人口规模来看,“亭长”根本到不了乡一级政府,也就是相当于现在小村的“治保主任”,或大村的“片书记”。)估计还拿不到国家的俸禄,也就是可以凭借着流氓行经以及政府赋予的“治安”权力从村子里拿个“三提五统”,混个好肚油肚。朱元璋就更别提了,出身更苦,家里穷的没饭吃,少年时代就跑去当了一阵子和尚,其实就是一个“合法”的乞讨者。可见,刘邦和朱元璋虽然都出身平民,但都属不务正业型,都不是老实巴交的真正农民,都见了点“世面”,也都有点无赖与豪气,非如此又怎能出来捞世界?事实上,李自成和张献忠何尝不是如此?不过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以后有时间再说吧。网络配图有人会说,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以及三国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不是也属平民出身。其实不...
· 爱逛青楼的龚自珍:古代文人为何都爱逛青楼?
龚自珍是清朝时期的诗人,当时文人大多有两面,在诗歌方面有着良好形象的龚自珍除了不抽鸦片,其余的四毒,龚自珍可谓一体均沾。在此节篇中先说到的是逛青楼。龚自珍喜欢逛青楼,这在其友人的笔下,屡屡可见。可想而知,龚自珍逛青楼的频率,大概在当时也是数一数二的。那个年代,文人们对此,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网络配图文人为什么爱逛青楼?在中国古代娼和妓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娼是出体的,是下九流。而妓是卖艺不卖身的,不但需要长的绝色倾城,而且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收费昂贵。不是一般人能请的起的,摆在今天就是所谓才女。今天的主角是古代的“妓”,古代流传“女人没文化是德”,偏偏就是有这样一群“妓”,不仅仅是女人,而且还是作为文化最高级存在。过去的妓女讲究色艺双绝,不光靠一张脸取悦于人,有好颜色还要有好才情,文学修养是极紧要的标准之一,只有书香的熏陶,才上得“芳谱”的。读晚清小说《花月痕》就知道,“十花品第”之第一...
· 皇帝、官员、胥吏:究竟谁在统治古代中国?
胥吏像本文摘自:《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作者:黄光国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一、在成熟的文官制度之外,还隐藏着一个更为成熟的胥吏制度。16世纪末期,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等国水手从远东带回西方许多奇闻逸事,其中有些关于中国文官制度的故事。这些故事所塑造出的中国政府形象,让人以为中国的治理者是一群由学者兼决策者同时又是哲学家所组成的精英团体,他们都经过竞争激烈的考试,证明自己是中国社会中最能干、最睿智,而且最有学问的成员。在17世纪中叶之前,许多向往遥远中国的人本主义者将这个形象更进一步理想化,结果它引发了各种改革运动,促使欧洲几个主要国家改变其政府的行政结构和措施,成为建立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直到最近,人们才了解文官不过是帝制中国官僚体系的一部分,而且文官的数目远不如属于政府结构中下阶层的胥吏和僚属。也许西方人大都被文官制度中的官吏所迷住,很少有人注意到官僚科层的这些下级阶层...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