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3220万字的《清史》编给谁看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90
转发:0
评论:0
3220万字是什么概念?我选取一书大32开、以五号印刷体小字排列的30万字的平装本图书量了一下,书高1.6cm,如果修成后的《清史》按同样规格出版,其书高应该在160cm左右。若换成时下流行的精装豪华本,然后在每一页留足边缝,更要高出好几倍。对于绝大多数人,甚至对于很多专家学者,读完3220万字的一部断代史几乎都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拿我自己来说,50万字的《史记》我看了几篇,合上书,马上发现大部分东西又忘记了,何况是它60倍篇幅的这部超级大书呢?这部书所以有如此的篇幅,除了对历史大事的叙述以外,肯定还牵涉到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考据,而这些东西,虽然在历史研究上有很大的价值,于普通民众却可能了无兴趣。我们知道:任何一部权威的综合性的断代史著作,不仅仅作为一部纯学术专着存在,还要成为普通读者了解这一段历史的普及性读物存在。从这一点出发,历史观念的客观公正重要,语言文字的通俗易懂重要,尽可能存精去

3220万字是什么概念?我选取一书大32开、以五号印刷体小字排列的30万字的平装本图书量了一下,书高1.6cm,如果修成后的《清史》按同样规格出版,其书高应该在160cm左右。若换成时行的精装豪华本,然后在每一页留足边缝,更要高出好几倍。

对于绝大多数人,甚至对于很多专家学者,读完3220万字的一部断代史几乎都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拿我自己来说,50万字的《史记》我看了几篇,合上书,马上发现大部分东西又忘记了,何况是它60倍篇幅的这部超级大书呢?

这部书所以有如此的篇幅,除了对历史大事的叙述以外,肯定还牵涉到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考据,而这些东西,虽然在历史研究上有很大的价值,于普通民众却可能了无兴趣。我们知道:任何一部权威的综合性的断代史著作,不仅仅作为一部纯学术专着存在,还要成为普通读者了解这一段历史的普及性读物存在。从这一点出发,历史观念的客观公正重要,语言文字的通俗易懂重要,尽可能存精去芜,减少篇幅,方便人们阅读甚至更重要!而且出于经济上的考虑,这部书如果长达92卷,平均每卷在30万字以上,参照时下书价,每卷平装本的售价不低于30元,买齐一套就要3000元左右,恐怕很多人无法接受。众所周知,国内中小城市的公众图书馆维持艰难,乡镇农村甚至很少有真正的公共图书馆存在,这样一来,很多普通读者己经没有机会读到这部书了,编写这部书的社会意义就无形中降低了许多。

毋庸置疑,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主持编修的第一部史书,与事者当然想竭尽所能,写成一部包揽万象又客观公正的伟大历史著作,但伟大的著作未必是篇幅最大的著作。《史记》冠绝千古,记时三千年,豪士不可数,今时读来,英风侠气宛在眼前,也不过50万字而已;《资治通鉴》记录了中国历史上那么多朝代、大事,也没超过300万字。一部记录清朝二百多年历史的断代史,是不是有必要搞到3220万字之巨呢?

今天的修史标准肯定与古时不同,很多古人没注意到或无法做到的细节一定要加进去,但今天的生活节奏也比过去快了好多,从方便普通读者阅读与历史研究这两个不同角度出发,可否考虑将这部书稿分成两大部分,主要部分以概述历史大事、描述重要历史人物为主,客观公正、正本清源,注重与《二十四史》的衔接,讲求文字流畅、通俗易读,篇幅控制在200万字以内;另外一部分或属于纯学术范围内,或是针对不同专业、读者群狭窄的部分,可以作为补记划分为不同部分分开出版,方便有需要者有选择地购买。这样既方便传播,也保证了历史研究的需要,可能比笼统地编一本3220万字的庞然大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对“3220万字《清史》编给谁看”的看法
许斌撰文指出:据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马大正近日透露,预计整部《清史》将达3220万字,初稿将用6年时间完成。对于绝大多数人,甚至对于很多专家学者,读完3220万字的一部断代史几乎都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这部书肯定牵涉到许多考据,这些东西,虽然在历史研究上有很大的价值,于普通民众却可能了无兴趣。而且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参照时下书价,买齐一套就要3000元左右,恐怕很多人无法接受。这样一来,很多普通读者已经没有机会读到这部书了。从方便普通读者阅读与历史研究这两个不同角度出发,可否考虑将这部书稿分成两大部分,主要部分以概述历史大事、描述重要历史人物为主,客观公正、正本清源,注重与《二十四史》的衔接,讲求文字流畅、通俗易读,篇幅控制在200万字以内;另外一部分属于纯学术范围内的部分,可以作为补记划分为不同部分分开出版,方便有需要者有选择地购买。这样做可能比笼统地编一本3220万字的庞然大物要好一些...
· 万字难写
汝州农村有个老翁,家道殷实,十分富有。可是他祖祖辈辈都是文盲,连“之乎者也”等最简单的字都不认识。不识字干很多事都极不方便,老翁尝够了苦头,决心让儿子念书识字。有一年,老翁聘请了一位楚国的读书人教他的儿子认字。第一天上学,老师用毛笔在白纸上写了一笔,告诉他儿子说:“这是个‘一’字。”他儿子学得很认真,牢牢地记住了,回去后就写给老翁看:“我学了一个字——‘一’。”老翁见儿子学得用功,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第二天上学,老师又用毛笔在纸上写了两笔,说:“这是个‘二’字。”这回,儿子不觉得有什么新鲜了,记住了就回家了。到了第三天,老师用毛笔在纸上写了三笔,说:“这是个‘三’字。”儿子眼珠一转,仿佛悟到了什么,学也不上了,扔下笔就兴高采烈地奔回去找到父亲说:“认字实在简单,孩儿已经学成了。现在不用麻烦先生了,免得花费这么多的聘金请先生,请父亲把先生辞退了吧。”见到儿子这么聪明,老翁高兴地准备了酬金辞退...
· 清史稿的版本历史:清史稿有着几种不同的版本
《清史稿》在刻印过程中,出现了版本问题。袁金铠因忙于他事,转托金梁协助校刻此书。金梁遂趁时局纷扰之际,利用职权,擅改原稿,并将印成的一千一百部书中的四百部运往东北发行,这就是所谓“关外本”(又称关外一次本)。当原编纂人员发现金梁私自篡改原稿,便决定将留在北京的原印本更正重印。如删去《张勋传》(附张彪传),《康有为传》及金梁所写的“校刻记”;改订了“清史馆职名”;删去了“易类”书目六十四种;抽换了《艺文志·序》;修改了个别传记,这就成了所谓“关内本”。以后,金梁坚持以“关外本”为基础,并根据当时学者对《清史稿》提出的批评和关内本所作的一些重要更正,再作删改、增补,删去了《张彪附传》、《公主表·序》和数学工具书“八线对数表”,增加或压缩了个别传略,较前两个版本均少了七卷,仅有五百二十九卷,这就是所谓“重印本”(又称关外二次本)。版本的不同造成了混乱,后来,市场上又有所谓“联合书店影印本”和“日...
· 清史稿的历史影响:该如何评价史书《清史稿》
《清史稿》汇集了比较丰富的清史资料。由于清朝灭亡时,清廷档案、私家著述和文化典籍保存得比较完整,这就为编写《清史稿》提供了充实的原始资料。当时的主要史料有:《清实录》,从太祖到宣统凡十二朝,共四千四百卷;《清国史》,纪、传、志、表俱全,清亡前,清朝国史馆已编成七百五十四卷;清诏书,又称《圣训》,共一千六百二十四卷;清典志四千九百三十八卷;清朝人物传记、名人年谱等二千多卷;清纪事史书《东华录》等千卷以上。此外,官方对某一具体事件的纪略,私人记某一事件的始末,更是数不胜数。总之,《清史稿》取材“以实录为主,兼采国史旧志及本传,而参以各种记载,与夫征访所得,务求传信。”《清史稿》集中并系统整理了有清一代的史料,为后人研究清代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这是应该肯定的。
· 管锥编
书名“管锥”二字典出《庄子·秋水》:“以管窥天,以锥指地”。书名来自钱锺书的笔名。钱锺书曾用笔名“中书君”。而唐韩愈曾经以“中书君”指代“笔”,在韩愈所著《毛颍传》、《新五代史·史弘肇传》中,“管城子”、“毛锥子”也用来指代“笔”。所以书名就是钱锺书笔记汇编的意思。钱锺书在《管锥编·序》说:“瞥观疏记,识小积多。学焉未能,老之已至!遂料简其较易理董者,锥指管窥,先成一辑。”内容《管锥编》辑录《周易正义》27则、《毛诗正义》60则、《左传正义》67则、《史记会注考证》58则、《老子王弼注》19则、《列子张湛注》9则、《焦氏易林》31则、《楚辞洪兴祖补注》18则、《太平广记》215则、《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277则,共计781则,近130万字。全书用文言写成,贯通文、史、哲等领域,又能引经据典,运用了多种西方语言。首篇“论易之三名”,引经据典,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