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鲁迅与范文澜的曲折交往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41
转发:0
评论:0
鲁迅与范文澜的曲折交往,    提要:在鲁迅与范文澜的交往过程中,曾经有过一个从敌对到和解的曲折过程,由
    提要:在鲁迅与范文澜的交往过程中,曾经有过一个从敌对到和解的曲折过程,由于当事人有意无意的回避,这个过程已经难以原原本本地进行存在还原。不过,与此相关的基本事实,却是证据确凿不容置疑的,并且为后人更加真切地了解和认识相关人等的精神面貌和复杂人性,提供了一个最佳切入点。
     
    范文澜与鲁迅同为浙江绍兴人,1913年在北京大学文科学习时,因其姑父许铭伯与鲁迅同住绍兴县馆而相识。1917年北大毕业后,一边给校长蔡元培当私人秘书,一边与三年级的冯友兰及二年级的傅斯年、俞平伯等人一道,在北大文学研究所国学门当研究生,由钱玄同教音韵,陈汉章教训诂,黄侃教文字,刘师培、吴梅教文学史。半年之后因故辞职,1922年到张伯苓任校长的天津南开学校任教,1924年起任大学部讲师,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讲师、北京大学教授和北平大学文理学院院长等职。出现在鲁迅日记中的范文澜,先是“范姓者”(1913年),后为“范云台”(1913-1918年),再后来为“范文澜君”和“范文澜”(1925-1929年),到了1932年11月18、19、24日的连续交往中,又变成了“仲”和“范仲”。在称呼的变换中,最为集中地折射出了鲁迅对于范文澜由陌生到熟悉,再由敌对到客气以至于亲密无间的曲折交往和情感演变。这两位绍兴人曲折交往的心路历程,迄今为止依然是鲁迅研究领域的一个学术盲点,透过对于这个盲点的存在还原,所看到的是当事双方极其复杂隐晦的精神面貌。
    
    一、范文澜的《忆鲁迅先生》
     
    1913年6月14日的鲁迅日记中,有“晚许诗荃来,又偕一范姓者,未问其字。夜抄《易林》。”(1)的记载,“范姓者”就是初字云台,改字仲的范文澜。这是鲁迅与范文澜之间最早的会面。许诗荃是范文澜的姑父许铭伯的儿子,许铭伯的弟弟,就是极其难能可贵地与鲁迅保持了终生不渝的友好关系的同乡、同学加同事的许寿裳。
     
    1937年10月7日,范文澜的《忆鲁迅先生》在《风雨》周刊第6期公开发表,文中对于自己与鲁迅之间的交往进行了专门介绍,说是“民国初年,他在教育部做佥事,单身住在北京南半戴胡同山会邑馆槐树院(好像长班叫做槐树院,记不清了)。暑假中,吃过晚饭,我同一位表弟许君,照例散步到槐树院去。我们走到的时候,他照例在书桌上吃晚饭。一小桶饭,一碗自己炖的肉,一碗汤,好像从不改换菜蔬似的。他对金石学兴趣浓厚,所谈的无非碑贴之类,我们年轻,听了等于不听。天快黑了,我们就告辞回去。一个暑假,几乎天天如此,很少见他出门去应酬,也没有听说他打牌逛胡同那些官僚该做的行事。”“《新青年》时代过了,接着是《语丝》、《现代评论》争霸时期。我那时受老师宿儒的影响,想把汉学的训诂考据和宋学的性命义理融成一片,希望做个沟通汉宋的学者,对那些新思想,认为没有多大道理。因此,心理上同当时所谓新人物疏远起来。但是经过颇长时期以后,我觉得教师宿儒,虽然学问方面有可以佩服的地方,行为却不必与议论符合。……我重新想起新人物中至少像鲁迅先生的言行一致怎样也找不出使人怀疑的地方来。怪不得他有资格奋笔教训别人。我对被教训者的同情心,不由得移到教训者方面了。” 在这篇文章中,范文澜回避了一个最为关键的事实,那就是“新人物”中的鲁迅,对于曾经是“沟通汉宋”的旧派学者的范文澜的“奋笔教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范文澜与《诸子略义》
范文澜与《诸子略义》1>2>
· 《甄嬛传》叶澜依的爱情叶澜依与甄嬛的关系变化
叶澜依是《甄嬛传》中最后一个出场的后宫女人,原本只是一位身份低微的驯兽女,皇帝被她独特的风情所吸引,所以带进宫中封了答应。虽然答应的位分不高,更因为身份的原因,只能一步步进封,但是皇帝却对她十分的宠爱。虽然皇帝十分宠爱叶澜依,但是叶澜依本人却并不喜欢皇帝。叶澜依真正倾慕的男人,是果郡王允礼。叶澜依与果郡王的相识,还在于当初还是驯兽女的时候。昔年叶澜依身患重病而卧病在床却无人问津,还是果郡王心善救了她一条性命。年轻英俊而风流倜傥,更兼之救了自己的性命,叶澜依暗中对果郡王芳心暗许。但是她也知道,以自己的身份地位,是万万配不上果郡王的,所以也只是将自己的爱恋深藏心底。后来果郡王被皇帝陷害而亡,叶澜依得知果郡王身死的真相之后,一面在皇帝面前敷衍附和,一边暗地里用毒药谋害皇帝的性命,给果郡王报仇。叶澜依的爱情是真挚而无悔的,她并不奢望这份爱情能得到果郡王的回报。她只是不愿意辜负自己的爱情,愿意为了这...
· 鲁迅与寿镜吾
三味书屋是当时绍兴城里著名的私塾,鲁迅先生童年时曾在这儿三味书屋学习。一般对“三味书屋”的解释,都说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而寿镜吾老先生之孙寿宇先生在他写的文章中则是这么说的:“我不止一次地从我祖父寿镜吾的口中,听到解释三味书屋的含义。祖父对‘三味书屋’含义的解释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寿镜吾老先生说:“‘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据说,这是寿镜吾老先生的父亲寿韵樵亲手拟定的,要子孙认真体会,身体力行。寿镜吾老先生忠实遵守父训,立志不当官,也反对和禁止儿子去当官。他不允许小儿子去赶考,甚至把他锁在楼上,每顿饭菜都叫人给送去。结果他的小儿子用麻绳绑在窗门上,缘绳而下,逃出了楼房,终...
· 韩翃与柳氏的爱情:离奇曲折的爱情故事
春三月,又见杨柳依依时。咏柳的诗句很多,而与柳有关的诗句故事中,这一首算是最为曲折动人的,让人掩卷长叹,回味悠长。“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诗表面的意思是在咏柳,“章台柳啊章台柳,过去你是那样婀娜多姿,如今你还和往日一样吗?纵然那细长柔嫩的枝条飘垂如故,恐怕也被他人攀折得不像样了!”但其实这首诗是以物喻人,一段乱世烽烟乱世情,就隐藏在这青青柳色的背后。韩翃是著名的大历十才子之一,而早在天宝年间,他还只是一个怀才不遇贫困潦倒的穷书生。有一位李生跟韩翊很要好,这个李生很爱才,并且家中巨富,歌儿舞姬众多。李生的一位宠姬柳氏,妙擅歌舞美艳无双。有一次柳氏无意中在门缝儿里偷窥了韩翃一眼,便对她的侍女说:“韩先生哪里会是长久贫贱之辈呢?”正所谓“美人巨眼识穷途”,英雄不问出处,有才有貌自有佳人青睐。李生知道柳氏对韩翃的情义以后,不旦不怒反而表现出了君子雅量,他...
· 鲁迅与兄弟不和的秘闻
鲁迅因为中日文化差异的误会,导致失去了他最有文学作为的弟弟,他只能用努力创作来疗好伤痛。他在此期间写了一本只有他自己才懂得的奇书,这就是意外得到的《野草》。在这本散文诗集里,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像地火和岩浆,那些连珠炮似的华丽语言,那些上天入地的追问和想象,都通过文学语言一股脑儿地迸发出来,使情绪宣泄得淋漓尽致。我们如果细读这本书,特别是以《风筝》《颓败新的颤动》《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失掉的好地狱》等为代表的一些篇章,就会感觉到那种因“荃不察”而带来的深层次的痛苦,那种来自灵魂深处的挣扎与愤懑,那种情绪激进的文字为何展示得犹如暴风骤雨,进而形成了鲁迅文体中的另一个独特的表达方式。周氏兄弟的失和,源于一封周作人写给鲁迅的绝交信。鲁迅一生和许多人通过信,与他的弟弟周作人的往来书信就更多了。其中内容繁多,涉及到各种公事、家事、文事、杂事,叙述细微;从鲁迅离开绍兴到南京、东京、北京等地,时空广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