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范鄗鼎与《理学备考》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03
转发:0
评论:0
范鄗鼎与《理学备考》,20世纪30年代,徐世昌先生主持编纂《清儒学案》,以山西理学名儒范鄗鼎列于该书卷

20世纪30年代,徐世昌先生主持编纂《清儒学案》,以山西理学名儒范鄗鼎列于该书卷28,题名《娄山学案》。徐先生谓:“三晋理学,最称敬轩,复元辛氏,实衍其绪。娄山祖父,皆游辛门,渊源既有所自,复能 颛精壹意,讲学不倦,巍然为清代山右儒宗。《理学备考》一书,亦夏峰《宗传》之亚也。述《娄山学案》。” [1]徐先生以范鄗鼎彪西为清代山右儒学开派宗师,名副其实,洵称公论。以下,谨将范先生学行及三种《理学备考》大要稍事梳理,敬请方家大雅赐教。 


范鄗鼎学行述略 


    范鄗鼎,字汉铭,号彪西,学者称娄山先生,山西洪洞人。生于明天启六年(1626),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享年80岁。 


    山右为理学之邦。明初,薛瑄倡学河东,悃愊无华,笃守朱子,影响有明一代理学甚巨。当明末季,辛全崛起晋中,近承薛瑄,远绍朱子,以所著《养心录》而作育一方人才。鄗鼎祖弘嗣,字竹溪,父芸茂,字丹虹,俱及辛氏之门受学,理学传家,祖孙接武。芸茂孝友诚笃,尤能力行辛氏所教执敬之学,明亡不出,卒于家。鄗鼎自幼秉承庭训,服膺辛氏学说,步趋父祖,读《毛诗》,好《左传》,兼擅五经。顺治二年(1645),以五经应试,翌年即名列副榜,八年(1651),举乡试。十八年(1661)春,在京应礼部试,本已中士,未待发榜,“抱病先归”[2] 。康熙三年(1664),因病未赴殿试。六年(1667),成进士,名列三甲,归班候选。十三年(1674),以母老奏请终养,奉旨允行。从此养母不仕,承欢菽水,不异孺慕。 


    鄗鼎蛰居乡里,闭户不入城市,承父祖遗志,留意乡邦文献,辑刻嘉言懿行。早在顺治十二年(1655),鄗鼎读其祖所辑《三晋正学编》,即已渐悟:“人不为理学,将为何如人?文不为理学,将为何如文?”于是由辛氏学入门,进而究心濂、洛、关、闽诸先生学,“知淡八股而嗜理学”,“知主河津而辅余姚”。[3]终养之后,先以五经书院,继建希贤书院,设讲堂,置学田,聚徒授业,“合举业、理学而一之”[4],以转移一方风气。 


    自康熙十四年(1675)十一月起,范鄗鼎振兴一方儒学的努力引起山西地方当局重视。十七年正月,清廷诏举博学鸿儒,鄗鼎因之而列名荐牍。一如先前告养,此番仍以高堂色养,坚不就征,三上呈词,重申“既列终养,不宜出仕”,断不可“破终养之例,行欺罔之私”,以“鼎一人而玷国典”[5]。一时儒林,取鄗鼎与陕西李颙、江西魏禧、浙江应撝谦并称,有“商山四皓”之比。 


    康熙十七年以后,为表示对清廷崇儒重道国策的拥戴,顺应开馆纂修《明史》的需要,鄗鼎开始结撰《明儒理学备考》,以表彰明代理学诸儒学行。讫于康熙四十年,主要精力多用于《明儒理学备考》、《广明儒理学备考》的纂辑之中。二书告成,自康熙四十一年起,又致力清初理学诸儒学行的表彰。其间,辑刻乡邦贤哲著述,董理大儒嘉言懿行,则始终如一,尽心尽力。据康熙三十八年夏《五经堂既刻书目》记,截止是年,鄗鼎辑刻图书计有《御制劝善要言》、《三晋语录》、《重订晋国垂棘》、《三晋诗选》、《薛文清读书全录》、《辛复元四书说》等,凡30余种,数以百卷之多。 


    康熙四十二年(1703),圣祖西巡,十一月初四日,在洪洞召见鄗鼎,鄗鼎进呈《明儒理学备考》、《明儒广理学备考》,并奏正结撰《国朝理学备考》,行将刻竣。圣祖为之欣然,赐手书“山林云鹤”四大字。年届耄耋,抱病著述,最终将鄗鼎晚年心血耗尽。四十三年岁杪,补辑《国朝理学备考》费密学行资料搁笔,即于翌年溘然长逝。 


    范鄗鼎一生,以振兴三晋儒学为职志,“不别宗派,不分异同”[6],光大理学,鞠躬尽瘁。故世之后,门人私谥文介先生,从祀乡贤。所著序记、书札、传状等,辑为《五经堂文集》刊行。《明儒理学备考》、《广明儒理学备考》及《国朝理学备考》,则不胫而走,流传有清一代,至今犹为董理理学史学人所重。 

 
两部《明儒理学备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鄗代之战
背景赵国自长平之战败于秦国后,国力大大削弱。此后,在邯郸之战中受到秦国军队进犯、围困其国都邯郸,需要魏、楚两国援军才能打退秦军。其他诸侯国亦想乘机入侵赵国获利。当时,燕王喜刚刚即位,于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派遣燕国丞相栗腹以给赵王祝寿为名,出使赵国,刺探赵国虚实。回国后栗腹向燕王回报说赵国青壮年在长平之战均被秦将白起坑杀,国内尽是孤儿寡妇,无力再战,乘此良机攻赵必胜。燕国名将乐毅之子昌国君乐间却认为赵国连年同秦国作战,百姓熟悉军事,若兴兵攻赵,燕军一定会败,坚决反对出兵。战争过程公元前251年,燕王喜不听乐间劝告,决意发兵攻赵国。他派栗腹为将,领兵六十万,战车二千乘,兵分两路大举进攻赵国。栗腹命令部将卿秦率一军攻打代城,而亲自率领主力攻打鄗城。燕军到达宋子(今河北晋县南)后,赵孝成王令上卿廉颇、乐乘统兵二十五万前往抗击。廉颇分析燕军的来势后认为,燕军虽然人多势众,但骄傲轻敌,加...
· 规范伦理学
理论纵述任何行为都涉及到三个部分:后果、行为本身(包括动机)、主体(行为的推动者)。目的论强调的是后果,行为的对与错是决定于后果的好与坏;义务论主要关注的是行为本身,特别是促使行为发生的动机,行为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行为的对与错;德性伦理学聚焦于道德主体,即行为的推动者,道德主体的性格为伦理行为的推动力。目的论目的论表明,行为是否合乎道德规范,要视后果而定。每一种不同的目的论都有其表征的价值观。以下列出几种目的论:功利主义表明,能导致最多人获得最大幸福的行为是对的行为。功利主义有三个特色:国家后果主义(stateconsequentialism)或墨家后果主义(Mohistconsequentialism)主张,通过管理有序、物质富裕、人口成长等等现象导致增加国家利益的行为才是对的行为。这种伦理理论按照行为对于国家利益的贡献来评估其道德价值。伦理利己主义认为,有道德的人会注重自我利益,能够获得...
· 省七谱:童氏备考
省七谱:童氏备考颛顼帝妃女禄生老童,老妃O生重黎,其後遂以字槭鲜加型姓童律:舆庚辰大翳等助禹决塞疏波以循其流h朝童仲玉:恢父槔喷鹉谑吩馐佬谆A家~邺九族l里全者有百数童恢:字h宗榈り太守谭廉平入循吏傅初椴黄淞钍L榛⒑δ松捕之生@二虎恢视曰王法⑷苏咚啦簧馊羰人者垂^伏罪未人者抖果一虎挽首]目钊缯炙⒅一虎望恢哀吼去其h遂o虎人恢樯窬童翊:字恢弟名高於恢宰府先辟之翌暗不仕及恢被命乃就孝廉除随昌长化有政吏人生榱⒈唐朝h卿:盛唐时人工於帖有明池女石试宗说:字梦弼南城人眉宇秀整尚拔俗仕唐橹藿淌谟辛文注南城先生宋朝:T人性汶[於耕仁宗时百有三岁n敕慰谑诔绽祥:年七qe科笫才奇W博佩:江南人工於诗~有白r~行世[之:p流人博通W尤通於易蜀守w荐橐菝癫皇苜n冲虚士元朝贵一:江西鄱仕~籍_节度使后徙楚S冈今我族之始祖明朝省七:官名:t,敕封千户侯n立墓门愈公:字希俪杏又高祖,永乐士四川布政司照磨品公:著有春秋...
· 明未进士侯鼎铉与地理学家徐霞客
侯大令是谁?与霞客什么关系?为什么他肯派船送霞客回家说起。侯大令就是无锡人侯鼎铉(1596—1650后),字伯远。原名宗源,后改鼎铉。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人,崇祯十年(1637)进士。崇祯十年二月中旬,在京会试时,黄道周分考《诗》一房,侯鼎铉出自黄道周一房,故是黄道周的弟子《黄道周纪年著述书画考》。《黄州府志》,《明季北略》P269:无锡人徐调元(字尔赞)戊寅(1638)为黄冈县令,农民起义军来犯,守城一月,后丁父忧去。朝庭派侯鼎铉来接任县令,他一直到辛巳(1641)改授户部主事时才离去。明清时,县令相当现在的正县长,还常设有县丞,县丞相当现在的副县长。故称他为侯大令。崇祯十五,十六年(1642,1643)还在大涤山参加黄道周的《易象正》校刊工作。他入清后不仕。僧服隐于太湖之滨的华藏山寺。隆武二年(1646)春,黄道周在南京被害。庚寅(1650)九月,黄继妻蔡玉卿派长子黄子平及黄的弟...
· 韩贞的平民儒者风范与罗汝芳的理学思想
袁承业在重订王艮、王栋、王襞遗集时,费二时之力,编成《明儒王心斋先生师承弟子表》。虽如袁氏自谓“搜罗未广,遗漏颇多”,然亦可概见泰州学派的发展状况。袁氏在该表序言中说:心斋先生毅然崛起于草莽鱼盐之中,以道统自任,一时天下之士,率翕然从之,风动宇内,绵绵数百年不绝。(1)<<1><2>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