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刘文典曾将陈寅恪比作大拇指 以小指头自比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10
转发:0
评论:0
刘文典曾将陈寅恪比作大拇指以小指头自比,刘文典先生轶事■吴进仁口述张昌山张志军等撰文往来琐记刘文典和陈寅恪。要说叔雅先生

刘文典先生轶事

■ 吴进仁 口述 张昌山 张志军等 撰文

往来琐记

刘文典和陈寅恪。要说叔雅先生佩服的人,肯定是陈寅恪了,他也是先生交往比较多的人。叔雅先生曾说,当代他最佩服的人只有陈寅恪一个。有些报纸上说刘先生曾讲过“陈寅恪拿400块,我只能拿40块,沈从文只能拿4块”这样的话,我不晓得这个事情。我只记得他跟我说起陈寅恪的时候,将陈寅恪比作大拇指,而以小指头自比,可见先生对陈寅恪的佩服。

叔雅先生是1929年从北京大学转入清华大学的。到清华后不久,由于朱自清休假去美国,就安排叔雅先生代理中文系系主任一职。用先生自己的话讲就是:“他们让我当个小官。”也是当这个小官,让先生做了一件终生得意的事情,就是请陈寅恪先生到中文系教书。当时陈寅恪先生在历史系教课,有次考试,先生就请陈寅恪先生代为出题,陈先生出了个题目就是《梦游清华园记》,还有两个对子,其中一个就是传为佳话的“孙行者”了。此后,他就请陈寅恪先生到中文系兼课,叔雅先生对此很是得意,在开会的时候就说:“你们没有本事把陈寅恪请来,只有我有这个本事。他给我的面子才来给学生教元白刘诗研究。”能把陈寅恪请到中文系教书,被先生看作平生快事。

后来,陈寅恪先生在清华致力于佛经翻译并给学生开《佛经翻译》等相关课程。刘先生也曾想做这方面研究,还曾到北京香山碧云寺翻阅佛经。刘先生通晓英、德、日等语言,但是他的梵文不是很好,就没有搞成。陈寅恪先生不仅国学学问如渊似海,而且通晓英、日、法、德等西方语言,还通晓满、藏、、西夏、梵文等语言,尤为精通梵文和巴利文。所以先生对陈寅恪是佩服得很,说他不仅懂得中国道理而且他的外文尤其好。他也跟我说一个人起码要会两门外语。

刘先生的《庄子补正》一书完成之后,不肯轻易誉人的陈寅恪先生为此书作序,并将年迈生病的老父亲请出来为此书题写书名。不久,由于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陈三立老先生愤而去世,“庄子补正”这几个字也是陈三立的绝笔。

刘文典和冯友兰。我第一次见冯友兰先生是在叔雅先生的寓所。因为冯友兰先生跟叔雅先生的关系很不错,对先生的文章也很推崇,所以冯先生就请叔雅先生为他的母亲写墓志铭。我看过这篇文章。当时作这篇文章很费心思,有时候一天只写一两句。有一天,冯友兰和冯景兰兄弟二人来了,还提了一些东西作为谢礼,是在孙家,我在场,叔雅先生的六弟天达师叔也在。那天,天达穿的是西服,但是上身只穿了一件背心,先生就让他把上衣穿起来,说这样很不礼貌。冯友兰和冯景兰很感激叔雅先生为母亲写墓志铭。冯友兰说,现在文学就是叔雅了,先生很高兴,两个人谈得也很投机。叔雅先生是搞《庄子》校勘的,冯先生也搞《庄子》研究,但是两人研究的角度不一样,叔雅先生搞校勘研究,哪个字错了都有很多道理,冯先生是从哲学的角度作研究。我记得二人谈庄子的一些问题,叔雅先生说:“‘昔者庄周梦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中“自喻适志与”这5个字隔断文义,仔细阅读语意,应该是后人考证《庄子》时插入正文中的。又说“庖丁解牛中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全”字应为“生”字的误写。叔雅先生举了很多证据,冯先生很是折服。如今,台湾陈鼓应教授所著《庄子今注今释》也证明先生的考据是有道理的。

刘文典和陶光。陶光在清华时就是先生的弟子,曾在重庆南开中学教书,后又辗转来到云大。我跟陶光先生不是很熟悉,在我印象中,陶光的字写得不错。云大出版的石印本《庄子补正》就是他题的书名。先生还曾让他给平章写了几个字,我记得是《诗经》中的两句“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就写在冯友兰先生送的那个本子上。陶光的诗作得可以,词曲也不错,能唱昆曲,会吹笛子。陶光爱看戏,经常邀约叔雅先生一起看滇戏。但是先生不许我去看,他说:“他是学生,不要拉他去看戏。”他认为学生应该做些正经事情,看戏之类的事情不要做。后来,陶光喜欢上了滇戏演员耐梅(张竹音),但是陶光的叔叔不同意。不久他们就结婚了,是在昆明商务酒店办的婚礼,我陪刘先生去参加。结婚后,他在云大呆不下去了,就到了昆明师院。先生很惋惜地说:“我没办法,你跑到师院去了,我没有理说了,我不说了。”

陶光先生去了师院,但没住在师院,而是住在翠湖旁边杨希闵的房子里。杨希闵曾是滇军将领,这个房子现在已经拆掉了,有个四合院,陶光住在一楼,生活过得很拮据。听到耐梅讲:“原来教授这么穷啊!”所以耐梅就卖行头补贴家用,从这点看,耐梅还是重情之人。

陶光是先生的得意门生。先生为什么喜欢陶光呢?我认为有两点吧。其一,陶光跟成章(刘成章,先生长子,1931年因参与反日患病早亡)是同年的,看到陶光就会想到成章。因为先生对成章寄予厚望,对他要求很严格。罗师母(罗庸夫人)跟我说过:“他对成章很严厉,连新衣服都不给他穿。对平章就没有这样,成章死了后他想通了。”成章的去世给先生的打击很大,可能是爱屋及乌吧,对陶光要求也很严。其二,陶光先生的词曲很好,好像是跟俞平伯学习过,他喜欢滇戏,先生也喜欢看戏,他们就经常一起去看戏。

陶光曾跟随先生搞校勘,但是陶光的小学功夫不太深。记得陶光先生校勘《列子》,就讲这个说、那个说。先生批评过他,我听到的。先生说:“校勘就是校勘,不要东拉西扯的,拿证据出来。”先生还说:“才子是才子,学者是学者”,学者就要拿证据,就像法官办案要凭证据,把证据摆得齐齐的,别人不承认也不行。

刘文典和沈从文。我也曾看到一些诸如“跑警报”“评教授”这样的文章,说刘先生对沈从文先生如何如何,很是不堪。说起先生和沈从文的纠葛,不仅是今天传得沸沸扬扬,其实早在我上学的时候,先生就跟我说过这事,觉得很不可思议,怎么会有这种传闻出现呢?我不知道这些传闻的真实性如何。关于先生和沈从文,我记得先生跟我说过一件事。那时,我经常到先生家里请教学问,他也会跟我说一些日常琐事。他曾跟我说,他请沈从文夫妇吃过一次饭,并说沈从文的夫人和师母有点关系。沈从文的夫人叫张兆和,而刘师母叫张秋华,又同是安徽合肥人,又同是姓张,好像在辈分上有些关系。当时一些像叔雅先生这样搞国学研究的教授,将古籍、考据和国学视为学术生命,对新文学和作家并不是很接受。我认为以先生的为人,他虽对新文学不是很感兴趣,但我想他不至于对一个晚辈会那样苛求。(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苏轼轶事:苏轼聊发少年狂曾自比孙权杀敌报国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首诗的作者是北宋大文豪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他在诗、词、文、书法和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是一位有多方面才能的艺术家。苏轼的词在内容上突破了传统的束缚,在风格上跳脱了婉约词派缠绵婉转的藩篱,比如这首《江城子》便是豪放词派代表作品之一。词牌《江城子》,又名《江神子》,有单、双调两种,这首词是双调,即分为上下两阙。据研究这是苏轼写的第一首豪放词,展现了他豪迈的性格和奔放的情感。宋神宗熙宁七年,由于与执政的王安石政见不合,苏轼请求外放到密州任知州。网络配图第二年冬天,他到常山去祭祀,回来时与同僚们在郊外打猎,收获了不少的猎物,因此心情大好。在高兴之余,苏轼写下这首《江城子》,让部下的壮士们边击掌顿足边合...
· 大拇指汤姆
从前有一个贫穷的樵夫,夫妻两个一直没有孩子。一天晚上他坐在自家小屋的火边想着心事,妻子坐在他身边纺着线。樵夫说道:“我们坐在这儿,没有孩子嘻闹逗乐,这是多么的孤独啊,看别人家有孩子,家庭显得多么幸福欢乐!”“你说的不错,”妻子发出了同感,叹了一口气,转动着纺车继续说,“如果我们有自己的孩子,那怕只有一个,也将是多么的幸福啊!即使这个孩子很小,我们也会全心全意地爱护他的。”过了一段时间,这位善良妇女的愿望真的实现了。就如她所期盼的一样,她生下了一个小男孩,孩子生下后身体相当健康强壮,但个头却比大拇指大不了多少。可他们还是说:“真棒!尽管他这么小,但我们的愿望毕竟实现了,我们要用我们全部的热情来爱护他。”因为他太小,所以他们叫他大拇指汤姆。虽然他们尽量让他多吃,可他就是不长高,始终和他生下时一样大。不过他的眼睛里却透着一股灵气和活力,不久就显露出他是一个聪明的小家伙,做事总是有条不紊,令父母相...
· 刘备曾错过的四大猛将刘备为何没能
作为三国时期楚汉的开国皇帝,很多人对于刘备的了解大约都是起源于桃园三结义这一千古佳话,身处风云变化四分五裂的战乱时期,刘备却依然拥有忠义侠肠,知人善用,善待下属,是很难能可贵的。从三顾茅庐中就可以看出,刘备并不是一个不惜才的人,那这样一个有志之士为什么没能取得最终的胜利,一统天下呢?这不得不从刘备曾经错过的四大猛将说起,这大概在刘备的政治抱负中是一大遗憾。一.太史慈太史慈是三国东吴的名将,当年曾与孙策一场龙争虎斗,让人永远记得起那个生龙活虎,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不过这样的人物,竟然与仁慈的刘皇叔擦肩而过,曾经有过一个阶段的唏嘘。那么刘备为何不投奔刘皇叔。这里面是不有什么隐情。透过历史的云雾,江湖觉得其实太史慈是个有头脑的人,比起当时的名将,他毫不逊色。不仅仅武艺超群,而且见识非凡,事实上太史慈是一员儒将。二.张辽刘备及关羽都对其很是敬佩,早在与吕布同守徐州之时,便已有相识。三国武将中,...
· 朱元璋黄巢为何都爱以菊花自比?本性狠毒阴柔
中国文化总是要势不可当地展现出自己阴柔的特性,不仅是审美方面,人们评价一个男性的美,总是以“状若好妇”来比喻,而在政治甚至战争中,往往推崇斗智不斗力的境界,狠毒配上阴柔,才是谋略的善之善者。走刚猛路线的只配叫做一勇之夫,如果碰上晏子,用两个桃子就能杀掉三个。皇帝的天下差不多都是凭刀枪打下来的,可是差不多像点样的皇帝都喜欢弄文作诗。刘邦当年不过一亭长,大队干部而已,斗大的字能认识几个都说不准,可是人家也有《大风歌》:大风起兮扬,威加四海兮归故乡。网络配图大抵也就是不识字的王熙凤“一夜北风紧”的水平,可是历代都夸好,说有帝王气象。不过,拿皇帝跟皇帝比,刘邦的诗还真是不错。就说乾隆的几万首歪诗,挨个排过去,没一首能赶得上当年刘亭长的。早就听说当年的放牛娃朱和尚也作过诗,一直没福见到,见到以后吓了一跳,原来是首咏菊诗,诗云: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虽是标准的...
· 刘备曾错过的四大猛将都是谁
刘备错过的四大猛将一.太史慈他和刘备在早期为救孔融的时候,就相识了。只是那时刘未对其产生如赵云一样的情感。试想若当时刘能对其如对赵云般器重,想当时其必会倾心相投。注:只是后其为其母而投刘繇,若刘兄弟也一起去,估计三国历史就要变了。二.张辽刘备及关羽都对其很是敬佩,早在与吕布同守徐州之时,便已有相识。试想刘备若能把其当成与关、张一类的兄弟,其对刘也一定很是感激,到曹操收伏吕布时,刘若能对曹言之及自家如关、张一样的兄弟,想曹也未必会杀他。之后刘自然可与其在一起了。注:若如此,只怕日后,徐州被破,关羽也不会有人相助,其也必亡了。三.张任张任文武全才,只可惜死得太早。若刘备对其不因其杀庞统而痛恨其,而是对其礼贤下仕,如张飞义释严颜一样,再对其动之以情,想其必定死心投降。那时蜀汉岂不又多了一个员大将?四.庞德庞德原为马超部将,因其生病所以才未被派去救刘璋,不然,后必随马超降刘备了。其实纵然其当时因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